一,諷刺時事:
1924年6月,國民黨創辦黃埔軍校。校門口有一副對聯: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
貪生怕死莫人斯門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黃埔軍校蛻化成為謀取名利的終南捷徑,有人將對聯改為:
升官發財莫往他處
貪生怕死請人斯門
1949年4月1日,南京各大專院校舉行大規模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爭自由、爭民主、爭人權」示威遊行,遭到當局血腥鎮壓,致使學生死傷多人。幾天後在中央大學召開的追悼會上,掛起了一副無字聯,寫滿了觸目驚心的標點符號:
?,??,???
!,!!,!!!
國民黨政府在南京成立後,喊得最響的口號是「民國萬歲」「天下太平」。很多縣黨部以此為對聯。劉師亮略改兩字,便成為:
民國萬稅
天下太貧
抗戰時,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當時的陪都重慶,官僚機構林立,特警橫行,民眾叫苦不迭。重慶一小土地廟貼出一幅諷刺聯:
婆婆莫擦摩登紅,謹防特務打主意
公公要留絡腮鬍,免得保長抓壯丁
一些保守人士所撰諷刺時事的對聯,現在讀來同樣令人忍俊不禁。
清廷設同文館,有保守分子作對聯(據翁同和日記同治六年即1867年2月13日日記):
詭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
軍機無遠略,誘佳子弟拜異類為師
又載(2月24日):
其一、未同而言,斯文將喪
其二、孔門弟子,鬼谷先生
清李伯元《南亭四話》記載,清末辦新式學堂,一私塾老先生極為不滿,作聯曰:
大學堂,小學堂,不大不小中學堂,學剪辮,學改裝,學來了半人半鬼
中教習,西教習,不中不西華教習,教自由,教革命,教出些無父無君
二、諷刺人物:
郭嵩燾作為大清朝的第一個駐外使節,出使英國,朝野一片罵聲,甚至被視為漢奸。家鄉湖南有諷刺聯曰: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於堯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蘇崑名醜楊三在演白蛇傳時,諷刺李鴻章的賣國行為,後被李迫害致死。 民眾十分氣憤。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楊三已死無蘇醜;李二先生是漢奸
李鴻章排行第二,故稱李二先生。
張佩綸以馬尾之敗遭譴戌,李鴻章把自己的幼女嫁給張。新婚之日,有人作對聯嘲曰:
三品功名丟馬尾
一生豔福仗娥眉
另有一聯並嘲張佩綸、張之洞和陳寶琛:
八表經營,也不過山西禁菸,廣東開賭
三洋會辦,請先看侯官降級,豐潤充軍
張之洞愛說「經營八表」之類的大話。侯官指陳寶琛,豐潤指張佩綸(二人的籍貫所在)。
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撰聯譏諷康有為:
國之將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為
上聯末隱去了「妖孽」,下聯末則隱去了「賊」字,兩聯末尾凸現了「有為」二字,隱含罵康為「國賊」
、「妖孽」之意。而王闓運去世,有人為輓聯打趣(王與其傭人周媽感情特殊,聯中七里舖即為周媽故居):
講船山學,讀聖賢書,名士自風流,只怕周公來問禮
登湘綺樓,望七里舖,美人今宛在,不隨王子去求仙
近代人物,袁世凱可謂一代梟雄,只因逆時代潮流而行,落得千秋罵名,對他的諷刺對聯舉不勝舉。「洪憲」復闢時,一派濁浪滔天、群魔亂舞的景象,一聯概之日:
洪水橫流,淹沒漢滿蒙回藏
憲章文武,儘是公侯伯子男
福州某報曾刊出討袁徵聯: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還我國
「園」字出「袁」入「或」為「國」字,表達了國人驅逐竊國大盜、恢復中華民國的強烈呼聲。不久袁氏復闢失敗病歿,有人模仿老袁的口吻對出下聯:
餘臨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袁世凱過50歲生日時大擺宴席,演劇慶賀。有一位名士拍馬屁,給他獻上一副壽聯: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萬年,我公萬年
戊戌(1898)八月,是袁世凱出賣光緒和維新派開始得勢的日子,戊申(1908)八月,是袁的50歲生日。我佛,指老佛爺西太后,我公,當然是指袁世凱了。然而好景不長,兩個月之後慈禧就一命嗚呼,袁也被罷官免職。有一位祝鳴元,便在此基礎上改了幾個字:
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意為你老袁從戊戌八月發跡,到戊申十月下臺;老佛爺今年命歸西天,你怕也熬不過明年了。
王闓運撰聯抨擊袁世凱: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袁世凱死後,有人寫過這樣一副對聯(意為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又:
普天同慶,當慶當慶噹噹慶
舉國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上下聯均是模擬鑼鼓的敲擊聲。「當」擬小鑼聲,「慶」擬小鈸聲,「情」擬大鈸聲,「狂」擬大鑼聲。從內容上來講,「普天同慶」當然應是「當慶」,「舉國情狂」,「情狂」也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情狂」二字是貶義,又指男女苟合,用在竊國大盜袁世凱及其追隨者身上很合乎情理。
還有人擬了這樣一幅諷罵輓聯:
毋人負我,寧我負人,惟公善體斯意
不能留芳,亦當遺臭,後世自有定評
袁世凱帝制美夢化為泡影,在四面楚歌聲中一命嗚呼。當時有報紙曾刊載兩副對聯:
其一: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陳湯
其二:
鹿逐中原,浩劫遍及廿二省
龍飛何處,傷心惟有十三人
六君子,指當時為袁世凱稱帝效犬馬之勞的「籌安會六君子」,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二陳湯:是指陳樹藩、陳宦、湯薌銘。時陳宦為四川督軍,陳樹藩任陝南鎮守使,湯薌銘為湖南都督。「六君子」和「二陳湯」本都是中藥名,此處用於聯中,既是巧合,又語帶雙關。「二陳湯」中尤以陳宦當時積極勸袁世凱當皇帝最為積極,深得袁信任,被派往四川坐鎮。可是,當蔡鍔在雲南舉起義旗後,「二陳湯」相繼發表宣布「獨立」的文電。陳宦還特別聲明「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袁世凱接到此電,如五雷轟頂,茶杯掉地粉碎,人從座椅上滑跌到地上,從此臥床,直至一命嗚呼。據說其臨死最後一句話是:「他害了我!」有人說這個「他」是指楊度,有說指陳宦,也有說指袁克定。總之,袁之死,「六君子」鼓吹帝制是起病之因,而「二陳湯」通電「獨立」是喪鐘。
汪精衛是近代中國頭號漢奸。當時有人以其姓名,作了這樣一副對聯:
白費精力,有礙衛生
橫批:一片汪洋
舊時諷刺貪官汙吏的對聯很多,如:
早去三朝天有眼
遲走幾日地無皮
這是四川祟慶縣百姓為縣長葉某所立的劣政碑聯。
有條(金條)有理
無法(法幣)無天
大膽揭露了富人把持法律,窮人無處申冤的不平世道。
清時,民間流行一幅諷刺縣太爺的對聯:
縣老爺做生,金也要,銀也要,票子也要,紅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該死,谷未收,麥未收,豆兒未收,青黃兩不接,送啥東西。
三、諷刺封建迷信:
民間流行不少諷刺封建迷信的對聯,如今讀來,仍不失風趣幽默,又引人深思:
經懺可起生,難道閻王怕和尚?
紙錢能贖命,分明菩薩是貪官!
何不將手雙垂下,抹得人間一樣平
你求名利,他卜吉兇。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麼主意?
殿遏煙雲,堂列鐘鼎。堪笑人供奉泥木,空費了多少錢財!
我若有靈,也不至灰土處處堆,筋骨塊塊落。
汝休妄想,須知道勤儉般般有,懶惰件件無。
四川新都寶光寺有一幅流傳極廣的對聯,勸人要思想開朗,處世豁達: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白馬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廟,有這樣兩副對聯:
其一: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其二: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
佛門廣大,難度不善之人。
四、諷刺抽大煙(鴉片):
門前債主雁行立
室內煙人魚貫眠
這是解放前煙館的真實寫照。還有人在某大煙館門前題寫一副楹聯:
因火成煙,若不撇下終是苦;
官舍為(舍+官),入能回首便成人
這是一副拆字聯,從字義看,規勸那些抽大煙者,及時醒悟,還可以重新做人。上聯指出,執迷不悟,將永遠受苦;下聯指出,迷途知返,則一片光明。一正一反,互為緊扣。巧嵌煙館二字,辛辣諷刺,不可多得。《新編對聯大全》中亦收有一聯,拆法與上聯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火成煙,若不撇下終是苦;
欲心為欲,各宜捺住早成名
似乎是在玩文字遊戲,誠心規勸將煙撇開,將欲按住。上聯意思一目了然,若不停止吸鴉片煙,到頭來還是自己受苦。用的是假設判斷句式。下聯意思更為有趣,捺住慾火不放縱才能早日功成名就。全聯喻意戒菸、節慾,在當時具有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奇聯妙對》載題某鴉片館聯:
任憑爾能說能行,到此大癮發時,還有力否
須知我不賒不欠,且把長槍放下,快數錢來
近代《巧妙對聯三千副》有嘲謔吸鴉片菸癮嗜好者聯:
一榻長眠,哪管他地裂山崩,海枯石爛
半生虛度,總有日煙消火滅,燈盡油幹
與祖宗呼吸相通,方是香菸一脈
嘆子孫詩書未讀,也知燈火三更
好一個「燈盡油幹」「一榻長眠」,哪還有心思讀書,君不見到頭來「只剩下幾寸囚毛,半抽肩膀,兩行清涕,一副枯骸」,不久老命嗚呼。慘不忍睹,悲哉,哀哉。有一好事者為某煙友輓聯,語言詼諧有趣,令人寒噤,摘錄如下:
鴉片正相因,問君何故丟槍,遽騎瘦鶴;
龍潭原不遠,愧我未親扶柩,怕拉肥豬
舊時「拉肥豬」乃指綁票也,槍者煙槍也,柩者棺材也。聯句調侃俏皮,幽默酸楚,淋漓盡致,一針見血,雖達不到催人淚下的最高意境,但不乏催人警醒之功效。
給毒品「癮君子」畫像:
孤魂燈,照著宿頭烏龜,不慌不忙,安心上當
哭喪棒,抵著弓背猴子,吃來吃去,討口下湯
描寫「癮君子」的結局:
竹槍一支,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
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
還有一副模擬大觀樓長聯:
五百兩煙泥,賒來手裡,價廉貨淨,喜洋洋興趣無窮,看粵誇黑土,楚重紅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不妨請客閒評。趁火旺爐熱,煮就了魚泡蟹眼;正更長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莫辜負四稜響鬥,萬字香盤,九節老槍,三鑲玉嘴;
數千金家產,忘卻心懷,癮發神疲,嘆滾滾錢財何用,想名類巴菰,膏珍福壽,種傳罌粟,花號芙蓉,橫枕開燈,極盡平生樂事。盡朝吹暮吸,哪怕它日烈風寒;縱妻怨兒啼,都裝作天聾地啞,只剩下幾寸囚毛,半抽肩膀,兩行清涕,一副枯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