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內的人性薄涼,打著吊瓶婆婆讓我睡,醒來吊瓶都紅了

2020-09-04 喜增賈

產房之外人性薄涼,打著吊瓶婆婆讓我睡,醒來吊瓶都紅了

無論男人還是婆婆,他們對你是否上心在懷孕之後就能體現出來,不過也有例外,有的在孕期呵護備至,但是剛生完孩子態度就發生180°轉變。

孕婦生產需要人陪,可是在產房之外你見過多少寒心刺骨?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吊瓶空了很危險,我剖腹產那會兒丈夫和婆婆還在一旁看著呢,讓我睡會兒,結果一覺醒來,吊瓶皮管子都是紅的,他在那打王者,婆婆早已呼呼大睡,從那一刻我心就死了。

我打吊瓶的時候壓根就睡不著,可能潛意識裡覺得必須自己操心吧,每次再困都得等著打完吊瓶才能安心睡,剖腹產完也是。

所以說女人一定要學會疼愛自己,疼愛自己並不是孤獨沒人陪的表現,而是在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自己能夠應付的來,不會因為心理落差而繼續悲傷。

你還記得當初生產,家人對你有哪些「呵護 關懷」嗎?

相關焦點

  • 女教師不顧醫生反對打吊瓶上課 學生:太拼了(圖)
    女教師不顧醫生反對打吊瓶上課 學生:太拼了(圖) 2015-09-05 08:50:06照片中,一位身著白色上衣的女老師一邊打吊瓶輸液一邊講課,引發網友點讚。  這位女老師稱,這只是普通事件,沒有覺得有何特殊。  9月2日下午2點,新文化記者在吉林市松花江中學,見到了照片中的女老師崔燃。她是該校高二2班班主任,同時帶其他3個班的物理課,今年35歲。  「這是給3班上課時候被拍的,8月31日的事了。我都不知道。」崔燃一邊舉著吊瓶,一邊說。
  • 簡述吊瓶電熨鬥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吊瓶電熨鬥如何除水垢
    在日常生活中,電熨鬥是我們經常會使用的家電產品,對於電熨鬥的使用,大家要注意一下方法,可以根據電熨鬥的類型來選擇合適的使用方式,吊瓶電熨鬥是很常見的一種類型,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那麼簡述吊瓶電熨鬥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吊瓶電熨鬥如何除水垢?來了解一下吧。
  • 陝西警花打吊瓶工作走紅 否認擺拍
    「女警花打著吊瓶堅持工作。」今日,陝西渭南大荔縣公安局通訊員發布的一張圖片,引發網友關注。女警帶病工作被點讚的同時,也有網友質疑其擺拍。張江婷:氣候變化引起支氣管炎,有炎症心口老疼,所以打吊瓶消炎。今天是輸液第二天,明天還要一天。北京時間:明天還要掛著吊瓶上班嗎?張江婷:恩,今天早上就是我紮好吊瓶後,我丈夫騎電動車送我過來的。
  • 飲料袋像「吊瓶」,一查曝出「問題」
    飲料怎麼像吊瓶?認為這種飲料不健康的劉女士,撥打了本報新聞熱線83830000進行投訴。     儘管知道這是裝飲料的袋子,但因為外形像吊瓶,劉女士覺得更危險,「這種飲料包裝太不健康了,容易誤導孩子,要是哪天在路上撿到一個真的吊瓶,孩子也會撿起來以為是飲料袋,那簡直不敢想像!」
  • 高三生打吊瓶上自習續:專家稱補胺基酸太愚昧
    圖為學生家長們拿著「吊瓶班」的照片議論紛紛  東方網5月7日消息:50多人的教室裡,近半數的學生打著吊瓶上晚自習!5日,《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圖片出現在大孝感論壇官方微博上。昨日上午,記者趕赴孝感市第一高級中學,尋找「吊瓶班」背後的新聞。  5日上午11點19分,大孝感論壇官方微博上有網友發了一張孝感市一中高三學生在教室內打吊瓶的照片,稱之為「史上最刻苦吊瓶班」。該微博隨即被大量轉發,圖片來源之一是網友「CHImushroom」的微博,其微博資料顯示,她是孝感一中一名高三學生。
  • 高考班集體打吊瓶複習 校方稱補充胺基酸(組圖)
    孝感一中「高三吊瓶班」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記者 黃敏)昨日上午,大孝感論壇官方微博稱,高考臨近,湖北孝感一中驚現史上最刻苦「吊瓶班」,並配發圖片引起網友熱議。圖片顯示,教室內很多同學邊打吊瓶邊複習,場面頗為壯觀。對此,孝感一中稱,學生打的是補充能量的胺基酸。  網友:史上最刻苦「吊瓶班」  昨日上午11點19分,大孝感論壇官方微博上有網友發了一張孝感一中高三學生在教室內打吊瓶的照片,並號稱「史上最刻苦吊瓶班」。截至昨晚,該微博被轉發近千次,圖片來源之一是網友「CHImushroom」的微博。
  • 正常人輸胺基酸沒意義 打吊瓶不好玩
    近日網上一條「孝感一中高三學生集體打吊瓶」的微博被迅速傳播,配圖裡那密集的吊瓶掩蓋了教室本該擁有的陽光和朝氣,反倒讓人感覺像是進了緊張壓抑的病房。作為一名臨床營養師,我在對同學們表示同情和理解的同時不得不提醒一句:正常人輸胺基酸沒意義,打吊瓶不好玩。
  • 吊瓶飲料、二廠汽水、酸奶餅乾……2019十大「網紅」誰是真的火?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樂於嘗試新鮮事物,並為那些彰顯自我、體現個性的產品買單,「網紅食品」由此應勢走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商家利用社交媒體快速的宣傳、營銷方式,將自家產品打造成「網紅」,更是賣得風生水起。2019年市場上都湧現出了哪些「網紅食品」呢?1二廠汽水2019年網紅第一名,漢口二廠汽水當仁不讓。
  • 打吊瓶近似小手術更要慎用
    核心提示: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相當於每個中國人1年裡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人均8瓶」的消息一出,立即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
  • 78秒丨樓上突然下起「鈔票雨」濟寧男子手舉吊瓶冒雨守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 12月1日晚,濟寧越河街道某小區外的路面上空突然飄落大量現金,現金被風吹散,到處都是。我打著針來當時,第一時間就出去了。」由於此時來往人員、車輛不斷,而丟錢的主人也不在現場,為防止出現意外,楊帆不顧手腕上還打著吊瓶,與朋友一起站在雨中維護秩序。楊帆告訴記者:「我的朋友田璐他負責打的110,然後給派出所的聯繫,我就從這裡維護著現場,路過年齡大點的都想過去幫著拾,這時候人一聚集一多,局面控制不住。
  • 女童舉吊瓶參觀衡水中學:為何「推娃」會走向病入膏肓?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都是「推娃」大潮中,較為常見的事情兒。我們暫且不論「女童舉吊瓶參觀衡水中學」能不能感受到所謂的學習氣氛,但就「帶病參觀的行為」,就讓人感到某種不適。當然,我們也能理解,一個父親對女兒的美好期待。只是,這樣的行為真的有用嗎?起碼在一定程度上,女兒的身體應該更為重要才是。很多時候,關於所謂的名校(小學或中學),其實被渲染的過頭。
  • 輸液成醫院暴利 數次藥品降價難撼高價吊瓶
    當下,儘管藥品價格一直都處於被打壓之中,但在輸液泛濫成災的醫療環境中,最該降價的吊瓶價格卻始終堅挺著,這其中包括公眾普遍熟知的抗生素,還有一些陌生的營養液。一些重症患者每天光輸營養液就要上千元,「醫」和「藥」結成的利益同盟中,輸液儼然已成為藥品暴利的最後一塊「保留地」。
  • 高考臨近 教室集體打吊瓶班 暑期必玩遊戲盤點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來臨,近日網上一組湖北高考班集體打吊瓶複習的圖片被網友瘋轉。回想高考期間,每一個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人,都會有著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們不去評價校方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不妨回頭想想當初自己是如何挺過來的?
  • 一邊打吊瓶一邊討論治療方案敬業醫生獲網友點讚
    11月26日,一位醫生手上掛著吊瓶和另外一個大夫為患者討論治療方案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廣泛流傳。大家紛紛點讚,留言:敬業、感動、暖心……照片的主人公正是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修復科副主任馮志宏。馮志宏笑著回答:「沒事,我不劇烈運動,腿上受傷,不影響手上操作。」他進一步解釋,科室每個人都特別忙,有懷孕幾個月的同事累得滿頭大汗,還在堅守崗位,他更不能休息。修復科主任牛麗娜也多次叮囑他必須好好休息,待腿傷痊癒後再上班,他卻因患者多、不方便改約為由,堅持出門診。就這樣馮志宏每天7點多來辦公室,早早打完點滴,然後正常上班接診。下午4點半以後,病人少了,他再把剩下的點滴打完。
  • 萌娃生病想吃冰淇淋,寶爸手舉吊瓶不為所動,網友:跟班也鬧情緒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帶娃時不禁感慨——真不知道當年爹娘是如何把我拉扯大的,太難了!在湖南張家界,有一位寶爸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女兒生病打著吊瓶,路過超市時卻吵著要吃冰淇淋,>她的一隻手掛著吊瓶,用另一隻手去翻冰櫃。
  • 輔警為外賣小哥手舉吊瓶一個多小時
    南崗巡邏輔警張智陪護傷者到哈爾濱市醫大二院後,由於急診患者較多,沒有點滴架可用,張智為其託舉吊瓶長達一小時,一直等待傷者家屬趕到才離開。醫院急診室患者多輔警舉吊瓶一小時張智告訴記者,十多分鐘後他和傷者到達醫院,因為急診室輸液的患者較多,點滴架不夠用,傷者又急需輸液。「當時傷者身邊沒有親屬,我就告訴護士,先給傷者輸液,我為他舉著吊瓶,等有空閒的點滴架,再串過去。」
  • 學校稱不會叫停吊瓶班 教育廳否認國家補貼
    嗣後又說由學生交10元  「網上吊瓶班的圖片,確實是我們學校的。」昨天,孝感市一中監察室主任高平強坦承,高考前打胺基酸,多年前就很流行。上個月,部分學生和學生家長要求學校給學生打胺基酸,以增強體質、補充能量。
  • 掛吊瓶堅持工作、為學生熬中藥燉雞湯……這位宿管阿姨收穫了一...
    在文字下方,發有5張照片,照片顯示:一名短髮的宿管阿姨打著吊瓶堅持在宿舍樓給新生辦理入寢手續,其中有一張照片特別暖心,一位新生看到後,主動給這位宿管阿姨舉著吊瓶。博文發出後,紛紛引起了廣大網友關注。大家紛紛表示,太感動了,生病都還在堅持為新生辦理入寢手續,為這位宿管阿姨點讚。
  • 愛車感冒了要不要打個吊瓶先?
    今年冬天的氣溫跟過山車一樣的起伏, 好多人都感冒了, 醫院急診室裡躺滿麼了在掛水的病患, 在中國,沒有什麼病是打吊瓶不能解決的, 如果有,那就再來一瓶。
  • 八成患者選吊瓶「屁股針」去哪啦
    曾幾何時,打吊瓶是病情較重的患者才選擇的。肌肉注射,也就是市民常說的「屁股針」,才是醫院就診時司空見慣的景像。雖然,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合理用藥核心信息明確指出「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輸液」,可如今,由於抗生素的濫用、利潤低等種種原因,「屁股針」卻越來越「稀罕」了,逐漸被吊瓶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