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8級風吹斷的大橋,卻成為工程學科教學中的經典案例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郎club

現今的大橋建造技術都離不開這樣一座橋

工程學科教學中的經典案例

一座通車4個月

被風吹垮的海峽大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吹垮大橋的風不過區區8級而已。

這座大橋似乎會淪為笑柄。

然而,它的犧牲卻成為了橋梁史上的經典。

...

塔科馬海峽大橋,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

這座橋在當時是美國第三大懸索橋,一度被稱為「工程界的珍珠港」。

設計師是業界精英,曾先後參與各著名大橋的建造。

建築工人也兢兢業業,絕不存在偷工減料違規造假。

萬幸的是,作為20世紀最嚴重的工程設計錯誤之一,它坍塌時卻沒有造成任何人傷亡。

這是一個所有工程學科教學中都繞不開的經典案例。

早在1889年,人們就提出了在塔科馬海峽上為北太平洋鐵路建造棧橋的建議。

然而涉及到資金問題,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建造計劃直到1937年才步入正軌。

按照初步計劃,聯邦政府公共工程管理處(PWA)需要撥款1100萬美元,用於建造大橋。

但是來自紐約的工程師萊昂·莫伊塞夫(Leon Moisseiff),認為他有更好的辦法。

萊昂·莫伊塞夫(右一)

莫伊塞夫1985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僅三年後便加入紐約市橋梁部門,並參與到20世紀20至30年代幾乎所有大型懸索橋的設計中。

他曾發表一篇關於曼哈頓大橋建造的文章,這篇文章迅速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在工程界極負盛名。

建造中的曼哈頓大橋

莫伊塞夫相信自己可以把懸索橋建得比以往更輕、細、長。

這個想法在他對塔科馬海峽大橋的設計方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塔科馬海峽大橋施工圖紙

莫伊塞夫打算採用2.4米的普通鋼梁代替原計劃中7.6米的桁架梁。

這不僅將建造成本大幅降低至640萬美元,還使得大橋更加的纖細優雅。

可是莫伊塞夫沒有想到,方案正式獲得通過,也意味著他的職業生涯即將走到盡頭。

桁(héng)架——由杆件連接成的空間結構

原本大橋設計的抗風能力達到120英裡/小時。

但是在大橋吊裝合攏完成後,只要有4英裡/小時的相對溫和的小風吹來,大橋主跨就會有輕微的上下起伏。

大橋的纜索

然而起伏的現象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擔心。

橋上施工的工人還發明了咀嚼檸檬這樣的辦法,來抵禦上下顛簸帶來的眩暈感。

在他們看來,滿足設計要求的塔科馬大橋是安全且可靠的。

1940年7月1日,塔科馬海峽大橋如期建成通車。

在通車之前,大橋就已經出現遇風搖晃的情況,這吸引了不少民眾專門驅車來一探究竟。

而人們很快發現,大橋波動的幅度有點不同尋常。

甚至當人在橋上駕車時,可以見到遠處的汽車隨著橋面的起伏,一會兒消失一會兒又出現。

工程師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一些專業人員被派遣到現場進行實地監測。

其後幾個月中,橋面的波動幅度不斷增加。

大橋管理部門嘗試過用捆綁纜繩、安裝液壓緩衝器的方式去減低波動,減少其對行車的影響,但沒有取得成功。

1940年11月7日上午,風兒似乎比以往更要喧囂一些。

技術人員在7:30測得風速38英裡/小時,兩小時後達到42英裡/小時,大橋出現的波浪形起伏竟達1米多。

毫無預兆下,大橋路面的一側突然被風掀了起來。

這引起了橋身側向激烈的扭動,和之前的起伏情況大不相同。

在橋面過於劇烈的波動下

瘋狂的扭動使得路面一側翹起達8.5米,傾斜達到45度。

承受著大橋重量的吊索接連斷裂,失去了拉力的橋面就像一條發怒的蟒蛇在空中奮力掙扎。

建成通車僅四個月後,120多米的大橋主體轟然墜入塔科馬海峽,激起了一大片煙塵。

這次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大橋坍塌後,美國組建了一個事故調查委員會。

其中成員就包括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

卡門是匈牙利猶太人,1930年移居美國後負責指導古根海姆氣動力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大學第一個風洞的設計和建設。

NASA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亦是由他創建。

風洞實驗室

生活中的卡門是一個幽默健談的人。

在我國科學家錢學森赴美留學期間,卡門曾作為他的導師,兩人感情十分深厚。

也正是由於卡門的調查,才使得塔科馬海峽大橋事故的原因水落石出。

馮·卡門

經過初步的研究,委員會發現大橋在設計上存在不可忽視缺陷。

首先塔科馬大橋主跨長853.4米,橋寬卻只有可憐的11.9米,這在同時期的懸索橋上是十分罕見的。

不僅橋面過於狹窄,只有2.4米高的鋼梁也無法使橋身產生足夠的剛度。

剛度——物體抵抗變形的能力

其次在原計劃中,風可以從桁架梁之間自由穿過。

但換成普通的鋼梁後,風則只能從橋上下兩面通過。

再加上大橋兩邊的牆裙採用了實心鋼板,橫截面構成H形結構,對風的阻擋效果將更加明顯。

然而,對於塔科馬大橋坍塌的準確理論原因,專家們並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部份工程師認為塔科瑪橋的振動類似於機翼的顫振。

以卡門為代表的另一派專家則認為,塔科瑪大橋的橋身是H型斷面,和流線型的機翼不同。

經過加州理工學院風洞內的模型測試後,卡門猜測這場災難源於一種現象——卡門渦街。

這是一個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現象。

比如在水流中插一根木樁,在特定條件下木樁下遊的兩側,會產生兩道非對稱排列的旋渦。

這兩排旋渦旋轉方向相反,相互交錯排列,就像街道兩邊的街燈一樣。

從太空俯瞰智利海岸的卡門渦街

在這次事故中,橋兩邊的鋼板就像是水流中的木樁。當風形成的高速漩渦不斷從橋身兩邊脫離時,會對橋身產生一個交替的側向力。

卡門渦街是有規律的周期性現象,也就是說漩渦的形成和側向力的作用,是具有一定頻率的。

塔科馬大橋本身也有自己的頻率,當兩個頻率接近的時候便會發生共振。

而發生共振的後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

經過一番計算和實驗,卡門的分析果然得到了證實。

大橋坍塌的畫面被當地照相館的老闆巴尼·埃利奧特(Barney Elliott)用16mm膠片記錄了下來。

這段珍貴的視頻資料被美國國會圖書館選定保存在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被譽為:

"在文化、歷史和審美學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同時也成為建築工程學學生最好的課堂教育片之一。

而在遺址上方是兩座新的懸索橋,負責連接塔科馬與吉格港兩地川流不息的車流。

它們將繼續完成第一座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工作。

正是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坍塌引發了全世界科學家對風振問題的研究,促成橋梁風工程等各種新學科的建立。

橋梁斷面

如今我們建造大型橋梁時,可以通過修改結構斷面形狀或安裝空氣穩定裝置,來改善繞過斷面的氣流。

也可以通過安裝阻尼器等方式減小橋梁的振動,使橋梁更加地安全耐用。

對橋梁風振問題的研究,使人類近幾十年來得以不斷突破橋梁的跨度記錄。

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倒塌,成為了後世橋梁建造的基石。

指引著一代代工程師在經驗教訓中不斷前行。

來源:SME。

相關焦點

  • 廣東在建的一座新大橋,投入近112億元,將與虎門大橋並齊
    在建中虎門二橋在我國的廣東省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沿海城市比較多的省份,經濟發展也是非常的不錯的,不過熟悉廣東的人應該都知道,廣東省的東莞市和廣州有部分地區是被珠江給隔開的,早年間為了方便地區之間的往來就修建了一座大橋
  • 韶關市區未來將新建一座大橋,位置就在這裡
    韶關市區未來將新建一座大橋! 位置就在這裡!路線全長約1080米,項目包含大橋一座,橋長617m,主橋紅線寬度18.5m,Ⅲ級航道,河道寬約430m,規劃道路為城市次幹路,全線按照雙向四車道設計。 (資料來源:韶關市公共資源服務平臺) 最近,韶關市生態環境局公布了關於該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情況的公示。
  • 電氣工程學科最好的大學,是清華大學嗎?
    一、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學科創立於1932年,是清華大學最早成立的3個工程系之一。本學科是首批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一級學科博士點,在歷次學科評估中保持全國第一或A+。電機系擁有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安全控制和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
  • 成都又一座高顏網紅跨江大橋要來啦,在哪兒?
    成都又一座高顏網紅跨江大橋要來啦,在哪兒?、九眼橋也有熱門網紅五岔子大橋、如意橋它們不僅見證著成都的發展也是這座城市中別樣的點綴在成都高新區又有一條顏值頗高的跨江大橋要來啦!
  • 珠海前山大橋兩旁將各建一座雙車道橋梁
    繼前山立交橋中間層橋面拓寬為雙向8車道,與兩端的九洲大道、前山大橋車道一致後,前山大橋至明達路路段將再拓寬為雙向12車道。昨日,記者從市交通集團獲悉,我市將在前山大橋南北兩旁各建一座雙車道橋梁,合計新增雙向4車道,以方便明珠路和珠海大道的車輛直接上橋跨越前山河。目前項目正在招標中。
  • 又一座跨海大橋即將開建,連接港珠澳大橋!
    最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工程消息不斷,既有剛剛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也有正在建設的虎門二橋、深中通道,還有不少正在規劃設計中的超級項目。超級建築了解到,近日,又有一座跨海大橋即將開建,而且這座大橋將連接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
  • 我國的一座壯觀大橋:全長8346米,投資8.2億,老外都稱讚!
    我們國家地域遼闊,每一個城市是不是都會有橋梁呢,小夥伴們出行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在橋梁上通過,很多壯觀的大橋是不是也給小夥伴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小夥伴們能說出來的大橋都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帶著小夥伴們去看看一座建在上海黃浦江上的大橋。南浦大橋,小夥伴們聽說過嗎?
  • 蘇州最經典的幾座大橋你都知道嗎,快來看看你知道的是這些嗎
    橋面石刻輪迴紋,南北踏步共60級,青磚橋欄,間以石望柱。03蘇州灣大橋蘇州灣大橋北聯蘇州,南接吳江太湖新城,全長2.602公裡,大橋按雙向六車道設計,寬29.5米,是一座特大型橋梁蘇州灣大橋規模大、質量優、造型美,大橋全線使用不鏽鋼欄杆,中分帶增加了綠色玻璃鋼花槽,並設計了景觀照明裝飾,已經成為濱湖新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澎湖跨海大橋,東亞第一座深海大橋,有半個世紀歷史之久
    前幾天,小旅兔從杭州灣跨海大橋路過,不過沒能在海天一洲停留。數一數,港珠澳跨海大橋、膠州灣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我國的跨海大橋工程令世人震撼。今天,小旅兔帶大家看看一座有半個世紀歷史之久的跨海大橋——澎湖跨海大橋。
  • 重慶千廝門嘉陵江大橋,一座橋的風景,一座城的風景
    重慶長江大橋,朝天門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渝澳大橋,東水門長江大橋,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等等,都是重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梧桐煙雨隆重推薦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它不僅是重慶的一座景觀橋,同時也是一座觀景橋。
  • 巴東有一座「大橋」,建設在深山峽谷中,遊客直呼厲害了湖北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是偉大的毛爺爺,於1956年時候,對湖北境內的武漢長江大橋評價,此後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湖北的橋梁發展,逐漸帶動了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現在每年到湖北旅遊和中轉的遊客,更是不計其數,今天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巴東建在深山峽谷中的大橋,厲害了湖北!
  • 論影視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影視教學中科學的實施案例教學法並將其作用最大化。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影視教學;問題 一、引 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有「三個中心」,即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在這裡,教師是主動施教者,而教材是傳授知識的唯一來源,課堂也成為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
  • 全球十大最長跨海大橋,中國五座大橋上榜,港珠澳排名世界第一
    設計壽命為120年,能夠抵抗8級地震、16級颱風。(圖片來自東方IC)2、日本瀨戶大橋,37.3公裡 位於本州到四國之間,跨越瀨戶內海的橋梁,全橋由多座吊橋、斜張橋與梁橋連結,構成壯觀的橋梁群。 該橋在1978年10月10日開工,施工耗時近10年,到1988年4月10日始全面通車。該橋為公路鐵路兩用橋,上層為4車道的高速公路,下層為JR四國瀨戶大橋線。
  • 中國在建的又一座世界級跨海大橋,斥資500億元,堪比珠港澳大橋
    中國在建的又一座世界級跨海大橋,斥資500億元,堪比珠港澳大橋隨著如今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的很多城市在經濟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我國的一些沿海地區的城市經濟發展都比較不錯,因為沿海城市對外貨物運輸十分方便
  • 重慶一座在建大橋,長1700米高177米,即將成為長江上遊跨度之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人民越來越關注休閒時光所以旅遊成為人們最好的休閒。橋梁已經是重慶非常普遍的交通渠道,重慶的橋梁之都的名字從未被其他省或城市盜用,目前,重慶在建的橋梁數量實際上是相當多的,例如郭家沱長江大橋和白居寺長江大橋,今天介紹的這座橋叫作新田長江大橋。
  • 安徽將建一座長江大橋,中塔有100多層樓高,將成馬鞍山一新地標
    長江是我國第一長河,由西向東穿越我國多個省市,對這些省市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各大省市對交通基礎建設是越來越重視了,因為「只有路通,財才能通」,然而在修建道路時,經常會遇到長江這個天塹,要使天塹變通途,就得建設過江通道,而我國選擇更多的還是建設長江大橋,縱觀我國已建及在建的長江大橋
  • 廣西在建的一座大橋,融入侗族傳統建築特色,或將成柳州又一名片
    柳州是廣西一個地級市,境內的民族風文化就非常有特色,侗族的建築就是其中一大特色,這不,在建設一座大橋時就融入了這個文化,這座大橋就是鳳凰嶺大橋,主橋設計方案採用獨具侗族民族風的風雨橋造型,主梁設計跨徑700米,創造了同類橋梁的世界紀錄,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風雨橋。
  • 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人為本」,實行案例教學法正符合這一思想,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學生成了課堂中真正的主角。教師在選取案例的過程中除了認真研究教材外還要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因為只有這樣,選出的案例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就案例闡明自己的觀點,學生也可以就案例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大家在民主、平等、和諧氛圍中深刻領會法律的精神實質。
  • 溫州三條江出海口都有了跨海大橋,溫州新高速還差一座橋!
    鰲江特大橋10月11日,鰲江特大橋貫通。鰲江特大橋全長2083米,主橋採用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主塔為H型門式橋塔,主跨跨徑320米,可滿足1000噸級船舶通航。大橋建成後將是鰲江出海口一座地標性建築,成為連接平陽和蒼南兩縣的交通紐帶,對於完善區域公路網絡,提升公路網的服務水平,打造溫州「一小時交通圈」具有重要意義。鰲江特大橋主跨320m,是目前平陽和蒼南縣境內各類橋梁中跨徑最大的一座。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橋面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全線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Ⅰ級,橋面總鋪裝面積70萬平方米; 通航橋隧滿足近期10萬噸、遠期30萬噸油輪通行; 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可抵禦8級地震、16級颱風、30萬噸撞擊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