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學:到底什麼是真的?

2021-02-15 中科院物理所

一項試驗表明,油滴能被槽液中產生的波推動。這促使物理學家重新思考類似事情使粒子表現得像波一樣的觀點。圖片來源:Dan Harris/MIT

Owen Maroney擔心,物理學家將大半個世紀都花在了欺騙行當上。

身為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的Maroney解釋說,自從他們在20世紀初發明量子理論後,就一直在討論它有多麼奇怪,比如它如何使得粒子和原子同時在很多個方向移動,或者同時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不過,Maroney認為,討論終究不是證據。「如果我們告訴公眾量子理論是怪誕的,就最好證明這是真的。否則,我們不是在研究科學,只是在黑板上解釋一些好玩的胡亂塗鴉而已。」

正是這種情懷讓Maroney和其他人開發出一系列新的試驗揭示波函數的本質,而這種神秘實體是量子怪誕性的核心所在。在論文中,波函數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對象。物理學家用希臘字母Ψ表示,並且利用它描述粒子的量子行為。依靠試驗,波函數使研究人員得以計算出在任何一個特定位置觀測到電子的機率,或者電子自旋朝上或朝下的可能性有多大。然而,數學無法闡明波函數真正是什麼。它是一種實體的東西?或者只是一個計算工具?

用來尋找答案的測試極其微細,並且尚未產生明確的答案。不過,研究人員對於答案將近持樂觀態度。如果真的是這樣,他們最終將能回答那些存在了幾十年的問題。一個粒子能否真的同時存在於很多地方?宇宙是否正在繼續把自己變成平行世界,而每個世界都擁有一個不同版本的我們?是否有客觀實體的東西存在?

「這些是每個人在某種情況下都曾問過的問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物理學家Alessandro Fedrizzi說,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事實?

20世紀20年代,「量子論的哥本哈根詮釋」主要由物理學家Niels Bohr 和Werner Heisenberg提出。其認為波函數隻不過是預言觀測結果的一種工具,並且警告物理學家不要關心背後的現實是什麼樣子。「你無法責怪大多數物理學家遵從這種『閉嘴,乖乖計算』的風氣,因為它在核物理學、原子物理學、固態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統計物理學家Jean Bricmont說,「因此,人們會說,讓我們不要擔心大的問題。」

不過,一些物理學家還是在擔心。到了20世紀30年代,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駁斥了「哥本哈根詮釋」,並不僅僅因為它使兩個粒子的波函數糾纏不清,產生了對於一個粒子的測量結果能瞬時決定另一個狀態的情形,即使這些粒子被很遠的距離分開。愛因斯坦並沒有接受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反而更偏向於相信粒子的波函數是不完整的。他建議說,或許粒子擁有某種能決定測量結果但量子理論沒有捕捉到的「隱變量」。

從那以後,試驗表明,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是真實的,其排除了愛因斯坦所提議的隱變量的特定版本。不過,這並未阻止其他物理學家提出自己的詮釋。這些詮釋分為兩個廣泛的陣營。那些贊同愛因斯坦的人認為,波函數代表了人類的無知。還有些人將波函數視為實體。

為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請看1935年奧地利物理學家Erwin Schrodinger在一封寫給愛因斯坦的信中所描述的思維實驗。試著想像一隻貓被關在鋼製盒子中,而這個盒子還含有一种放射性物質的樣品,後者有50%的機率在一個小時內釋放出一種衰變產物。同時,盒子裡設有一個裝置,如果它檢測到這種衰變,將毒死這隻貓。Schrodinger寫道,由於放射性衰變是一種量子事件,因此按照量子理論規則,在一個小時結束後,盒子內部的波函數必須是活著的貓和死去的貓的等量混合。

不過,這正是爭論被卡住的地方。在量子理論的眾多詮釋中哪個是正確的,如果有的話?這是一個用試驗方法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不同模型之間的差異非常細微。

2011年,情況發生了改變。一種關於量子測量的定理得以發表,而它似乎排除了「波函數是無知」的模型。不過,仔細研究發現,上述定理最終為「波函數是無知」模型留出了足夠的迴旋空間。然而,它激發了物理學家認真思考通過真正測試波函數真實性解決爭論的方法。Maroney已設計出一項在原理上行得通的試驗。他和其他人很快找到了使其在實踐中可行的方法。去年,Fedrizzi、昆士蘭大學物理學家Andrew White和其他人開展了此項試驗。

一種類似的模稜兩可出現在量子系統中。例如,實驗室中的單一測量結果並不總是能辨別出光子是如何被極化的。「在實際生活中,很容易區分西面和西面稍偏南。但在量子系統中,並沒有這麼簡單。」White說。根據標準的「哥本哈根詮釋」,質疑什麼是極化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或者說,至少得等到另一個測量結果能精確地決定那個答案。不過,根據「波函數是無知」模型,這個問題非常有意義,只是因為試驗沒有獲得足夠信息來回答它。

這正是Fedrizzi團隊所測試的事情。他們在一束光子中測量了極化和其他特徵,並且發現了無法被「無知模型」解釋的一定程度的重疊。研究結果支持另一種觀點,即如果客觀實體存在,那麼波函數也是真實的。

不過,結論仍然不是牢不可破的,因為探測器獲得的只是測試中使用的約五分之一的光子。研究團隊不得不假定,丟失的光子正表現出相同的方式。這是一個很大的假設,而研究組目前正努力消除取樣間隔,以產生明確的結果。與此同時,Maroney在牛津大學的團隊正在同新南威爾斯大學的一個小組合作,利用比光子更容易追蹤的離子開展類似測試。

一種「波函數是實體」的模型已經很出名,並且被科幻小說作家深愛:上世紀50年代由當時還是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的Hugh Everett提出的「多個世界詮釋」。在多個世界的畫面中,波函數主宰著實體的演化。其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至於無論何時量子測量完成,宇宙都會分裂為平行的「副本」。換句話說,打開關有貓的盒子,兩個平行世界將擴展出來,一個有一隻活的貓,一個含有一具屍體。

其實,很難將Everett的「多個世界詮釋」同標準量子理論區分開來,因為兩者都作出了完全相同的預測。不過,去年,來自格裡菲斯大學的Howard Wiseman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種可測試的「多元宇宙模型」。他們的框架不含有波函數:粒子遵循著經典原則,比如牛頓的運動定律。量子實驗中看見的怪誕效應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平行宇宙中的離子及其克隆之間存在排斥力。「它們之間的這種排斥力建立了在所有平行世界中傳播的漣漪。」Wiseman介紹說。

通過利用計算機模擬多達41個相互作用的世界,他們發現這種模型大致能複製一些量子效應,包括雙縫實驗中粒子的軌跡。隨著世界數量的增加,相互幹預模式同標準量子理論預測的模式越來越接近。Wiseman表示,由於該理論依靠宇宙數量預測不同結果,因此應該有可能設計出核驗其多元宇宙模型是否正確的方法。

由於Wiseman的模型不需要波函數,因此它將保持著可行性,即使未來的試驗排除了「無知模型」。同時倖存的還有諸如「哥本哈根詮釋」等那些認為沒有客觀實體存在的模型。

不過,White說,到那時,這將是最終的挑戰。儘管還沒有人知道如何實現它,「真正令人激動的是設計出檢驗事實上是否有任何客觀實體存在的測試」。(宗華)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物理學真的已經到盡頭了嗎?止步不前的物理學到底怎麼了
    現在的物理學比較起以前的物理學來說,幾乎沒有太大的進展。所以現在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基本上都是一些天體物理學家。 就在上個世紀物理學幾乎是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層出不窮的理論,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都在某種意義上被徹底的顛覆。上一個時代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時代。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
  • 百年的超越:量子物理學與量子計算機
    【】在今天如果問計算機領域最前沿的是什麼,我個人認為一方面是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的運用讓人工智慧表現出了超越人類的能力,比如明天就要在烏鎮與柯潔下圍棋的AlphaGo,就打破了過去一直認為的、複雜的圍棋計算機還難以超越人類的觀念;另外一個領域,則是屬於量子計算機,可以說我們極有可能是幸運的一代人,有機會親歷量子計算帶來的變革。
  • 周易與量子物理學
    要描述發生什麼事情就應該拋棄「觀察者」這個詞而代以參與者這個新詞。以某種特殊的意義上講,宇宙就是自己的參與者。」E正成比,在量子物理學中,布羅意用數學公式進行了表述。同樣,若我們很近的觀察的話,隨著量子的產生和消滅真空也有漲落,即使我們在原子水平上觀察,雖然真空量子漲落極小,但仍可以觀察到。基於對原子能級的測量,物理學家知道真空漲落確實存在,如果他們能在更小的距離內觀察,那真空就會顯示一個波濤翻滾的各種量子海。現代物理學觀點不認為「自然是厭惡真空的」,而是主張「真空就是全部物理」。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近年來,量子力學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火爆詞彙,「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成為了科普作品評論區幾乎必備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量子力學,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一、什麼是量子力學很多小夥伴第一次聽到這個詞,都會感覺太科幻了,簡直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其實,量子力學在我們身邊是非常常見的。我們知道,物理學分為兩大部分。以牛頓、伽利略為代表的,我們已經研究透徹的經典物理。
  • 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
    量子力學是一門公認的與其它任何科學不一樣、相當奇特的科學,它描寫微觀世界的事物。在許多人看來,抽象和違反直覺的的量子物理是可望而不可及。實際上許多量子物理學的實例就在你身邊!下面僅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其中有的往往並沒有被意識到是量子力學的事例。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隨著科技的發展,量子學的出現,以前我們認為構成物質最小的單位是分子原子,但沒有包括無形的意識,那靈魂和意識又是什麼呢,有形的物質無形的意識包括靈魂和能量,都是有量子構成一團震動的能量,這乃是裡程碑似的結論,它統一了有形的物質世界和無形虛擬世界。
  • 量子物理學:從普朗克到東方哲學
    揚·克裡克(Jan Krikke)是《 21世紀的量子物理學和人工智慧:從中國學到的教訓》一書的作者。他的這一長篇文章具有一些參考價值,下面是文章的擇要。1927年9月1日,《紐約時報》報導了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一次會議。演講者是年輕的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他來解釋量子物理學的奧秘。
  • 物理學史上第二朵烏雲,量子論的大爆發!從根本上了解量子力學
    所以這中間肯定是有問題的在1900年的時候,普朗克已經研究黑體輻射好幾年了,但是沒有搞出什麼頭緒來。有一天就想換一個思路,先不管各種各樣的假設推導,不管怎麼樣,先用數學方法把這兩條公式拼起來再說。也就是說能量不是可以無限分割的,而是有一個最小單位,這個基本單位後來就被命名為量子。就是這個量子的假定,最終推翻了整個經典物理學的大廈,也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為什麼這麼說?
  • 量子物理學機器學習:讓人工智慧學習與運用量子力學
    在剛出版的《 自然通訊 》上,發表了一篇科技論文,題為:「將機器學習和量子化學與分子波函數的深度神經網絡統一起來」,科學家們讓人工智慧學習與運用量子力學。在當代醫學和工業應用中的新型專用分子的化學計算設計過程中,需要求解一些方程。
  • 量子力學神秘莫測,雙縫實驗到底能夠證明什麼,量子世界到底如何
    現在科學界認為量子是構造微觀世界的基礎,量子有其內在的運動規律,可是這個理論在一些環境下根本站不住腳。因此引發了很多的科學爭議,實際上量子力學人類僅僅才起步,對於量子世界的秘密,人類僅僅只看到冰山一角而已。
  • 物理學標準模型奠基者稱對量子力學不滿意
    舉個例子:量子力學波函數到底是真實的存在,抑或僅僅是科學家用來計算的工具?箱子裡既活又死的薛丁格貓,真的存在嗎?帕特魯斯基講座(Patrusky Lecture)是美國科學寫作促進會自2013年開始舉辦的講座,旨在促進科學家與科學寫作者之間的交流。今年的演講者是著名科學家、1979年諾獎得主、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奠基者之一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
  • 物理學哲學:以量子力學哲學為方向
    物理學哲學:以量子力學哲學為方向 2015年01月14日 07: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葉軍 字號 內容摘要:物理學哲學:以量子力學哲學為方向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陳葉軍物理學在
  • 量子物理學要怎樣講給孩子聽(給父母的教參)
    如果寫教參我們也會累死,對於那些自信的父母,這部分就可以完全的自由發揮了,每個字母都夠講一晚上的。對於物理學成績不好的各位也不需要擔心,將書中間每頁的注釋講一遍也足夠寶寶聽的了。不要想靠一本書讓寶寶變成物理學博士,但這本書可以讓他對物理學更有興趣。
  • 【通惠學堂】量子力學——現代物理學的支柱
    量子力學不僅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而且在化學等有關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學科簡史1234量子力學是描寫微觀物質的一個物理學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物理學無法解釋宇宙的多個現象,人類創造的物理學到底存不存在?
    物理學到底存不存在?有學者提出:人類所創造的物理學或許根本不存在,當代的物理學已無法解釋宇宙中出現的各種詭異現象,人類迫切需要一門新的學科。但是與此同時,有科學家卻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按照這種「規律——現象——進一步規律——進一步現象」的模式一直發展下去,那物理學最終的規律是什麼?據此,相關學者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想法,那就是:人類創造的物理學根本不存在。
  • 佛教與量子物理學
    ---加措活佛量子物理學的實驗似乎表明,需要一個觀察者存在,以使潛在的可能性成為現實。 量子物理學是在基本粒子層面上,對物質和能量的表現形式,成功地用數學方式作出清晰描述的一門科學。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量子物理學的數學方程式並不描述真實的存在,但卻可以預測其存在的可能性。對於一個由基本粒子組成的系統,通過建立量子力學方程式,便可得到粒子可能出現的範圍、量值和隨時間進化及變化的屬性。 但是對於任何系統,只有一個可能性能夠真實出現。這是量子物理學的革命性發現,即由於觀察者預測的存在,才使得這些狀態變為可能。
  • 量子躍遷的新研究,打破了量子物理學的核心原理
    當然,日常經驗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但對於難以探索的微觀領域,這種「量子跳躍」的真實本質在物理學中一直是一個重要但未解決的問題。然而,近幾十年來,技術的進步使得物理學家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更仔細地探索這個問題。最根本的突破出現在1986年,當時研究人員第一次通過實驗驗證了量子躍遷是可以觀察和研究的物理事件。從那以後,穩步的技術進步逐漸打開了這一神秘現象的大門。
  • 扎克伯格家《寶寶的量子物理學》到底有多麼了不得?童樂島已售500多套!
    《寶寶的量子物理學》是個什麼鬼?趕緊度娘,原來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貼出了夫妻倆一起給剛出世的女兒讀繪本的照片,這本書就叫《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寶寶的量子物理學)》。這下可把咱當爹媽的胃口吊得老高。物理學渣也表示充滿了好奇,我讀了六年都還暈頭轉向的物理竟然能講給小寶寶聽?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什麼人生就毫無意義?真相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在科學上的探索一直都是永無止境的,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相對論等理論,這些理論都刷新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其中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以後,有科學家認為人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到底為何這麼說呢?真相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