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獻血日。為鼓勵更多的人無償獻血,宣傳和促進全球血液安全規劃的實施,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獻血組織聯合會、國際輸血協會將2004年6月14日定為第一個世界獻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 WBDD)。
圖片源自網絡
獻血應具備哪些條件呢?
1、國家提倡年齡在18周歲-55周歲之間的健康公民參加獻血。
2、體重:男≥50 kg 女≥45kg。
3、一次捐獻200或400ML。
4、兩次獻血間隔不少於六個月。
為什麼需要獻血?
獻血,就是我們同胞以互助的精神,為拯救需要輸血的人,獻出自己的血液。血液是活的細胞,迄今尚無法用人工製造。因此,醫療所需的血液,只有靠人類用愛心提供。武漢平均一天需要1000人份的血液,每天有許多患者在病榻旁或手術臺焦急地等待著您的無私奉獻。
圖片源自網絡
獻血的過程大概是怎樣的?
獻血時,首先認真閱讀《獻血登記表》背面的《健康情況徵詢表》:當您確認沒有不適合獻血的情況,請逐項填寫登記表的內容,最關鍵的是名字和身份證號碼不要寫錯。有不懂的可以向醫務人員諮詢。填好表格後進行體檢,然後到負責檢驗的醫生處,抽取適量血液做B肝表面抗原測定和血型測定。醫生在5分鐘左右會告訴您B肝表面抗原是否陽性,您是何種血型,是否可以獻血。當通知您準備採血時,說明您符合獻血條件,您可稍事準備,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進入採血間採血。
圖片源自網絡
獻血安全嗎?會不會感染疾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血站採集血液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和制度,採血必須由具有採血資格的醫務人員進行,一次性採血器材用後必須銷毀,確保獻血者的身體健康。這些規程和制度從操作的層面保護獻血者不因獻血感染疾病和損害健康。
採供血機構對獻血者抽血檢驗和採血時使用的注射器和採血器材都是經過嚴格滅菌的一次性醫療用具,其生產廠商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嚴格驗收並批准,使用後的血袋、針頭等醫療廢棄物要集中銷毀,集中統一處理,不會重複使用,因此,獻血是安全的,不會感染疾病。
獻血對身體健康有不良影響嗎?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證據顯示獻血會影響一個正常成人的身體健康。
圖片源自網絡
首先,獻血對人體血液總量影響很小。美國血庫協會(AABB)認為,一個成年人獻血不超過自身總血量的15%或10.5mL/kg體重,對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影響。人體的總血量約為體重的7%,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獻血者體重為男性50公斤以上,女性45公斤以上,每次獻血200或400毫升,約為人體總血量的5%~10%。
其次,人體血液的所有成分本身就處在不斷新陳代謝之中。血液中紅細胞的壽命約為120天,血小板壽命約為10天。也就是說,未獻血的情況下,人體每天都有細胞衰老死亡,被人體內的造血「工廠」--骨髓所生產的新生細胞所取代。獻血後各種血液成分能夠很快被機體造血所補充。
此外,人體循環血量的緩衝能力很強,約有20%~25%的血液分布在肝、脾等臟器和組織內。在獻血時,肝、脾等器官的血液能及時補充血液循環,不會發生明顯的血流動力學改變。
因此,健康成人獻血對其身體沒有不良影響。
獻血前後應注意些什麼?
圖片源自網絡
○ 獻血前
建議先了解獻血的相關要求及知識。首先要了解哪些是不適宜獻血的情況,保證血液安全和獻血者自身健康。
不要空腹獻血。飲食清淡即可。獻血前一晚宜睡眠充足,讓自己處於較好的身心狀態。
消除緊張心理,初次獻血、心情緊張等往往是一些偶發的獻血反應的誘發因素。
○ 獻血後
當採血針拔出後,獻血者應聽從採血護士的指導,食指、中指、無名指並伸,均勻壓迫採血針眼處,持續5-10分鐘左右,觀察無滲血後再停止壓迫。
採血結束後不要急於從獻血椅上快速站起,可先稍微活動下肢,促使靜脈血液回流,有助於減少頭暈等反應。
採血後繼續在獻血休息處靜坐20分鐘左右,將獻血手臂保持在較高位置(如胸前),有助於徹底止血。採血針眼處的無菌膠布可於獻血當晚撕去。
獻血後4小時內多飲水,12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和用採血手臂提重物或過度用力。
獻血後壓迫不當或其他原因可能導致局部滲血,表現為針眼處有瘀青或疼痛,一般一至兩周即可消散。局部冷敷可減輕不適。
○ 單採血小板獻血間隔期多久?
已獻過全血:6個月以後可再次獻全血、3個月以後可獻單採血小板;
已獻過單採血小板:2周後可再次獻單採血小板,4周後可獻全血。
○ 什麼是成分獻血?成分獻血安全嗎?
根據血液採集方式的不同,獻血可分為捐獻全血和捐獻成分血,即成分獻血。
捐獻全血即通常說的獻血,是一次採集全部血液成分的過程;而成分獻血則是藉助血細胞分離機,單獨採集某一種血液成分的過程,也稱為成分單採。目前,幾乎所有血液成分均可單採,如紅細胞、血小板、血漿、粒細胞等。目前我國通行的成分獻血主要是血小板單採。
通過成分單採可獲得較高濃度與純度的某一血液成分,輸給具備相關適應症的患者,既提高了療效,也減少了患者接觸多個異體血液供者的免疫風險,是輸血醫學所提倡的理念。以最常見的血小板單採為例,每份單採血小板含有2.5×1011以上的血小板,相當於10~15單位全血所濃縮匯集的血小板的總量。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個獻血者的血小板即可達到治療量,可以降低發生HLA同種免疫反應和輸血傳染病的風險,使臨床輸血更安全。
由於血小板單採要將所抽取的紅細胞與血漿等血液成分回輸給獻血者,可能會引起一些獻血者安全上的顧慮,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在血小板的採集過程中,捐獻者的血液在經過嚴格消毒的一次性全新密閉耗材中循環和分離,不會造成交叉汙染。迄今為止國內外從來沒有發生過單採血小板因為獻血造成感染的事件。
○ 為什麼要成分獻血?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以及外省市來漢治療重症病人的增多,本市的臨床用血需求呈快速上升趨勢。除了全血以外,血小板的需求量也是有增無減。
在臨床上,血小板主要用於救治一些因各種原因造成的血小板減少或功能異常的患者,一般常見於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進行骨髓移植的血液病患者以及因放化療而引起骨髓抑制的癌症患者,其中有很多患者需要依靠不間斷地輸注血小板來維持生命。
特別是白血病患者的治療離不開血小板的支持。即使幸運地找到合適的捐獻者,在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血小板缺乏期,隨時存在生命危險,需要大量的血小板才能保證移植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倡導健康適齡公民捐獻血小板非常重要。
○ 單採血小板的體檢條件是什麼?
① 符合捐獻全血的各項血液檢測標準;
② 血小板計數≥150×109/L;
③ 男女體重均≥50公斤;
④ 手臂上的靜脈較明顯,無進針不順史;
⑤ 能應約抽出兩個小時來血液中心捐獻單採血小板。
○ 什麼是Rh陰性血?Rh陰性血是「熊貓血」嗎?
Rh血型是目前國際輸血協會(ISBT)所認可的35種人類紅細胞血型系統之一,它的臨床重要性僅次於ABO血型系統,也是最複雜的人類血型系統。Rh血型抗原家族包括D、C、c、E、e這5種抗原,其中D抗原免疫原性最強、臨床意義最重要,因此,將人們紅細胞表面具有D抗原的人稱為Rh陽性,缺少D抗原的稱為Rh陰性。Rh陰性血型在高加索人群(白種人)中比例較高,約佔15%~17%,在非洲裔人中約佔3%~5%,在中國漢族人群中的比例約為0.3%~0.4%。
Rh陰性血的供應有時容易緊張,主要是由於人群中Rh陰性血型的比例低,血液庫存量也相對較低,應對突發需求的緩衝能力較弱。如果大家都認為Rh陰性血非常珍貴,平時不參加獻血,Rh陰性血液的供應緩衝能力就會更弱,更容易發生Rh陰性血液供應緊張的狀況。因此,健康適齡的Rh陰性人士像其他血型的人一樣,定期參加無償獻血,不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定期自願無償獻血是血液安全的基礎」的理念,也是保證Rh陰性血液合理庫存,進而保障Rh陰性患者用血需求的根本途徑。
本文素材源自網絡
綏化市初心應急救援隊
24小時值班電話:0455-837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