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 剪紙藝術走進玉東小學公益課堂

2020-09-19 玉林電視臺

剪紙作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有著濃厚的歷史色彩。近日,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玉林剪紙項目玉州區傳承人陳海英老師應邀來到玉東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剪紙公益課。

在課上,陳海英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剪紙半成品《連年有餘》,用熟練的手法快速地剪起荷花的花瓣毛刺,流暢的手部動作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繹。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對剪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拿起筆、紙和剪刀,練習剪小圓圈,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完成了剪紙的初步練習,課堂上充滿歡聲笑語。

陳海英在課上講述了中國剪紙的魅力,中國剪紙的派別及特點,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讓同學們從中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剪紙傳承人 陳海英

——今天我是來(參加)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剪紙進校園這一個活動,這個公益課堂,讓剪紙這個中國國粹傳統文化走進我們玉林人民的中間來,讓我們身邊很多孩子愛上剪紙,放下手機,能夠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展》虎門海戰館開展
    1月11日,由湖北省鄂州博物館和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展》在東莞市海戰博物館開幕。該展主要展出的是傳統的花樣子和刺繡品,以及部分現代作品。這些展品均充滿了濃鬱的鄂州鄉土氣息,展示了鄂州的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
  • 梅山剪紙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其代表是以生長在安化縣仙溪鎮光明村的剪紙藝人向亮晶提供的剪紙資料為佐證,反映了益陽市近代剪紙活動狀況,益陽市政府2009年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確定該生存狀態的剪紙藝術為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命名為「梅山剪紙」。
  • 唐山:玉田剪紙入選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圖)
    玉田剪紙入選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圖為入選大展的玉田剪紙作品《桃花朵朵》。圖片由張建中提供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梁贊英)在第10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河北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的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將於6月13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拉開帷幕,我市玉田縣張建中的剪紙作品《桃花朵朵》入選。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剪紙
    剪紙,是遍布於我國傳統民間社會的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中華名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者和功能之多,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價值之大,都是其他藝術種類無法相比的。剪紙是一門極簡藝術,紙張在剪刀的每一次接觸中改變自身的形態。
  • 守藝·傳承 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二)煙臺剪紙
    人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社會活動,總會留下一些物質文化或非物質文化的痕跡。剪紙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民族特色的飾物。  剪紙起源於元代,興盛於明清時期。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煙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衣培娟,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剪紙生涯,練就成一身爐火純青的剪紙技藝。
  • 「 弘揚傳統文化,提振文化自信 」——走進邱縣非遺之「剪紙篇」
    玉芳剪紙非物質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文化藝術的結晶,通常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民眾中世代傳承、為大眾共同享受,是至今還在民眾中流傳的「活態文化」。悠遠的歷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邱縣先民不僅蘊育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造就了大量具有邱縣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我們走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邱縣非遺之「玉芳剪紙」。剪紙作品剪紙藝術起源於民間,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
  • 生產性保護: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生產中傳承
    87萬項非遺資源,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488位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6項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數據有力展示了我國「十一五」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成就。
  • 非遺文化走進大學校園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博雅課堂」剪紙專班啟幕
    圖為師生們一起在學習剪紙。(劉淑芬攝)  前天下午,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50餘名師生齊聚課堂,感受剪紙這一非遺文化,這代表著該校2017年「博雅課堂」剪紙專班正式啟幕。據悉,「博雅課堂」剪紙專班已被列入2017年寧波市「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程。  據了解,本期「博雅課堂」剪紙專班計劃招收學員60人,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由寧波大紅鷹學院李建榮教授和該校巧手妙作剪紙藝術社劉珊等4名同學擔任主講。
  • 瑤族布袋木獅舞走進課堂,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從娃娃抓起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對於3—6歲的孩子,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傳承途徑就是讓他們接觸到、看到、參與進去,全方位感受,嗅到傳統文化藝術的氣息。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讓孩子們從小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沐浴古老文明的雨露,在幼小的心靈裡種下民族自信的種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社會氛圍,培養幼兒從小樹立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6月12日,連州市第一幼兒園師生們迎來了市文化館組織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展覽活動。
  • 「哈尼卡」「潮陽剪紙」:美的創造 美的傳承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題:「哈尼卡」「潮陽剪紙」:美的創造 美的傳承  新華社記者哈麗娜、鄧瑞璇  窗花、牆花、燈花……逢年過節,傳統中國剪紙藝術在大江南北綻放美麗、慰藉鄉愁  今年52歲的蘇梅是當地家喻戶曉的剪紙能人,從小學習製作哈尼卡紙偶。1998年,畢業於黑龍江教育學院美術系的蘇梅回到家鄉,全身心投入哈尼卡剪紙藝術的傳承中。  「達斡爾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哈尼卡等精美剪紙圖像,成了傳承達斡爾族傳統文化的良好載體。」蘇梅說。
  • 非遺鮮聞丨敦煌市文化館舉辦暑期少兒剪紙公益培訓班(兩條)
    8月3日上午,敦煌市文化館暑期少兒剪紙公益培訓班開班了。培訓班上,剪紙老師認真細緻地為小朋友們講解剪紙相關知識,並以敦煌剪紙所常見的各種題材、形式為例,手把手地指導小學員們剪出一個個作品,讓孩子們在創作中體驗剪紙的樂趣和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
  • 離石故事|石州剪紙(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安琪的論文《剪紙中的藝術意識及表現手法》榮獲中國剪紙研究會論文研討會優秀論文榮譽獎。劉靜望、薛光運主編的《呂梁民間剪紙》一書共收集了82位藝人的261件作品,其中,離石縣就多達15人、52件,位居各縣之首。1987年,離石縣文化館被評為全國民間剪紙挖掘、繼承、研究先進集體,中國剪紙學會吸收時任離石縣文化局長安琪為理事,李在田為會員。
  • 文化遺產守護之潮陽剪紙
    潮陽剪紙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漢族民間藝術之一,與潮陽英歌舞、潮陽笛套音樂並稱"潮陽民間藝術三瑰寶",同時被國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先後有許多作品獲得省級、國家級和國際剪紙藝術展獎勵。潮陽剪紙既是個體行為,又是群體藝術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沉浮,曾幾度興盛又幾度靜寂,然其傳承的生態鏈條卻從未斷裂。鍾愛剪紙的藝人也從未擱置剪刀,還把自己和祖傳的剪紙作品視為生命般加以保護。如果說潮陽曆代勞動婦女的智慧都在剪紙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的話,那麼我們的繼承者也正逐漸將這種智慧放大、開發與利用。
  • 2020信息院傳承隊開展剪紙藝術課堂
    (通訊員 葉青卓)7月30日10點30分,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信息院」)赴婁底市新化縣圳上鎮新泉村暑假實踐團(以下簡稱「傳承隊」)協山溪中學開展線上剪紙藝術課堂活動,剪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活動的主題是「介紹中國剪紙藝術歷史背景,教授學生基本剪紙技術,傳承中國文化」。傳承課堂全體五六年級學生參加此次活動,隊長林玉出席本次活動。活動伊始,林玉發表致辭。
  • 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開幕
    中國網海峽頻道11月23日訊(周曉磊 劉媛)23日,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的「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現場來自11個國家的17個非遺項目和大師,國內27個省近60個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會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
  • 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李豔紅:剪下有乾坤 剪出美好...
    她用巧手雕刻美麗的人生藝術,她用剪紙暢想新的生活。她叫李豔紅,是利津縣一名普通文化工作者,是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山東省齊魯文化之星榮譽稱號獲得者,自幼酷愛剪紙。先後有40多幅剪紙作品在國家、省、市藝術大賽中獲獎。
  • 唐山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精彩紛呈
    據了解,本次演出由樂亭縣新春文化活動辦公室主辦,演出劇目涵蓋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戲、樂亭地秧歌、樂亭民歌等,在給群眾帶來一場鄉土文化盛宴之餘,也展示了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保護成果。主持人在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的同時,向現場觀眾介紹樂亭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讓更多了解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 當剪紙藝術邂逅時尚彩妝有多美?MENOW 美諾維納斯告訴你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美了千年的中國藝術,帶著濃濃的中國風色彩,在手藝人的一紙一剪中演繹著千年文化傳承,從普通的民俗裝飾品,演化成具備豐富內涵的藝術品,驚豔了時光。每一次鏤空,每一根線條,精雕細琢,都有信仰。 2009 年,剪紙藝術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正式走向西方,登上世界舞臺。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案例徵集活動,各地、各單位共推薦77個優秀實踐案例,經專家評審,確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實踐」等16個項目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進行了發布。
  • 內蒙古非遺團隊走進臺灣展現草原文化之美
    新華社高雄10月12日電(記者許雪毅、趙博)古老的長調民歌、神奇的呼麥藝術、奔放的馬頭琴演奏……12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專場演出在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行,拉開了「守望精神家園——第六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美麗中華行」大型公益交流活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