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由湖北省鄂州博物館和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展》在東莞市海戰博物館開幕。該展主要展出的是傳統的花樣子和刺繡品,以及部分現代作品。這些展品均充滿了濃鬱的鄂州鄉土氣息,展示了鄂州的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
鄂州雕花剪紙展虎門正式開展
1月11日,由湖北省鄂州博物館和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展》在東莞市海戰博物館開幕。
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副館長黎亦淮介紹說,鄂州地處湖北省東南部,交通便捷,長江傍境而過,古時即為鄂東南重要商埠,有「百湖之市」的美譽,是馳名中外的「武昌魚」故鄉。虎門,地處珠江口,素有「金鎖銅關」「南海長城」之譽,向來為軍事要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此次鄂州雕花剪紙展,不僅為廣大觀眾帶來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對了解鄂州雕花剪紙、提高觀眾對此類藝術品的欣賞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必將拉近虎門與鄂州兩地的文化交流。
鄂州博物館考古所高永紅所長指出,這次展覽主要展出的是傳統的花樣子和刺繡品,還有部分現代作品。這些展品均充滿了濃鬱的鄂州鄉土氣息,展示了鄂州的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他表示,通過展覽和社教活動,能進一步增加兩館之間的合作和友誼,增進鄂州和東莞兩座城市的了解。她同時邀請鴉片戰爭博物館到鄂州開展展覽交流,共同攜手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不懈努力。
25組親子家庭現場學習剪紙技藝
傳統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為了增添節日的氣氛,也為了更好地傳承傳統工藝、非遺文化,當天上午10時許,鴉片戰爭博物館與湖北鄂州博物館在虎門海戰館「探索工坊」聯合開展了一場主題為「迎春接福、妙剪生花」的雕花剪紙親子活動。活動吸引了25組親子家庭前來參與。
來自鄂州博物館的老師們一邊給孩子們講解鄂州雕花剪紙藝術的由來及其歷史發展進程,一邊手口相傳,教授大家如何掌握剪紙的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深刻了解了剪紙的藝術特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家庭成員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剪紙,有的負責雕花,大家小心翼翼、其樂融融地製作者自己心中的作品,裁剪出心中的夢想,傳遞著新年的祝福。10多分鐘後,一張彩紙,寥寥數剪,就變成栩栩如生的圖案,有福娃娃,有窗花,各有各的特色。這種神奇的變換一下子提起孩子們的興趣,大家紛紛動手剪出自己喜歡的圖樣,並裝裱入框,進行裝飾,最後,一幅完美的雕花剪紙作品誕生了。
剪紙是中國古老而又傳統的藝術發明,它是基層勞動人民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既有中國民間藝術的特性,又有地域的個性,此次剪紙活動以鄂州雕花剪紙為模板進行創作,既有窗花剪紙,又有立體雕花創作。鄂州雕花剪紙是湖北剪紙的優秀代表之一,先後被列入市級、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於2009年作為中國剪紙的一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滿元 通訊員:劉惠政、聶冬玲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劉滿元 通訊員:聶冬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