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ublishers Weekly》
2006年,亞馬遜面向賣家推出了物流服務Fulfillment by Amazon(FBA),由此催生了一批新型的圖書供應商。賣家可以使用這項服務把他們的產品存放在亞馬遜物流中心,亞馬遜為其提供包裝、倉儲管理、配送及退換貨等售後服務,即便這些產品並不在亞馬遜平臺出售。近年來,FBA連同無處不在的智慧型手機和高速數據一起,創造了一種新型的在線圖書銷售商——他們沒有實體店,沒有在線商店,不需要和出版商或批發商接洽,有時甚至完全不了解圖書。這類書商只對一件事感興趣:價格套利。
這一社群在網上很活躍,有專門的論壇、YouTube頻道和社交媒體流,他們通常會從舊貨店、圖書館及二手書店淘書,然後在亞馬遜上轉售。卡勒布羅斯(Caleb Roth),也就是YouTuber上有名的博主the Book Flipper,以提供關於如何做圖書套利生意的商業建議為業。他在亞馬遜上轉售的圖書一度達到1.7萬種。
專門的移動應用也應運而生。在手機上通過應用連接到亞馬遜資料庫,輸入某本書的ISBN,很快就能算出在亞馬遜上轉售這本書能獲利多少。這類應用程式包括Amazon Seller、Profit Bandit、Scoutify和Scoutly,都按月收費。應用中預置了固定成本費用,比如亞馬遜的物流費,並反饋圖書當前的在線銷量排名和平均售價等相關信息。精明的書商使用微型手持掃描儀,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快速掃描書架,確定哪些書最賺錢。
現年28歲的休斯頓居民加布裡埃爾 洛佩茲(Gabriel Lopez)從舊貨店買書,再通過亞馬遜賣掉,斷斷續續持續了兩年。「我是在讀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後,開始做這個的。」洛佩茲說: 「我把500多件不用的物品放在eBay上賣,發現書是賣得最好的。後來我聽說了圖書套利和FBA,就進入了這一行並大賺了一筆。」過去的兩年裡,他在亞馬遜上的銷售收入超過了7.5萬美元,如果不是半年前轉而去挖比特幣,他的收入會更多。
洛佩茲說,他所有的書幾乎都是從休斯敦地區的慈善二手商店Goodwill買的,每本書的售價一般只有99美分。「我註冊為Goodwill的經銷商,所以不用為購買的東西交稅。」他解釋道,「我通常會在每家店裡買50到60本書。跟其他買家不同的是我不挑剔,即使只能賺50美分或1美元,我也會買。其他人只關注利潤率更高的圖書。但對我來說,薄利多銷。」 Goodwill商店以特許經營方式運營,很多店鋪也直接在亞馬遜出售二手書。不久前的一個下午,在休斯頓,洛佩茲和其他幾個書商一起在一家Goodwill店裡掃書。他的購物車裡堆了高高的一摞書,從宗教作圖書到已經卷角的教科書,再到喬恩克拉考爾的《進入空氣稀薄地帶》(Into Thin Air)。要買哪些書完全靠手機來決定。書買回家後,他就打包寄到亞馬遜。
「運費可以拿到補貼,所以並不貴,我估計每本書寄到亞馬遜物流中心的運費為30美分。」他指著克拉考爾的書補充道,「我用99美分買了那本書,花30美分寄送,再以9或9.5美元的價格在亞馬遜上出售,亞馬遜將收取6-7美元的費用。所以我能賺50美分或一美元。」
另一位在Goodwill淘書的書商,自稱是Patches,往購物車裡放書的速度比洛佩茲慢多了。「你要選出『獨角獸』,也就是99美分買進來但能賣25美元的書,你能從中賺到5美元或更多。」Patches只是所在淘書團隊中的一員。「我每周會都會出來淘幾次。我從老闆掙的錢裡拿佣金。團隊共同貢獻利潤,如果有足夠多的人,就能賺到可觀的錢。
這類掃書社群,至少在休斯頓,都組織有序,每天都有無數的團隊在城市各處有書賣的店裡搜尋廉價圖書。
半價圖書公司(Half Price Books)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凱西 多伊爾 託馬斯(Kathy Doyle Thomas)表示,他們知道在其門店裡使用掃描儀的買家。「我們從1972年開始做生意,一直有人從店裡買書,然後在其他地方轉售。科技和亞馬遜讓這一過程變得更容易。只要他們不影響其他客戶,我們並不介意。」
作者:愛德華·納沃特卡;韓玉 編譯
【責任編輯:一山】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如涉及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責編:王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