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時代很快過去?且聽歐佩克怎麼說

2020-12-13 全說能源

文件編號:A239/0249

刊發時間:2020年10月15日

石油時代很快過去?且聽歐佩克怎麼說

從目前至204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保持穩定增長,石油仍將是第一大能源來源,25年間全球石油行業的投資需求高達12.6萬億美元。

王能全

一段時間以來,媒體中有關石油的時代即將過去成了大標題,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大有很快將取代石油,成為人類社會的主體能源之勢,在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石油行業帶來嚴重衝擊、石油企業普遍舉步維艱的當下,不但非常的引人注目,更似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0月8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發布了2020年版「世界石油展望」,這是自2007年以來該組織發布的第14份對未來全球能源形勢展望的報告。與往年最大不同的是,今年發布的這份報告,背景當然是新冠肺炎疫情。不過,即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當前和未來世界經濟和能源、石油行業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但歐佩克對未來依然信心滿滿,認為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將保持穩定的增長,2045年石油仍將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來源,2030年後歐佩克的影響力將東山再起,未來全球石油行業的投資需求累計將高達12.6萬億美元。

一、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保持穩定增長且石油仍是最大的來源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出現了較大的下降,不過歐佩克認為,到204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由2019年的2.89億桶油當量/天,增長到3.61億桶油當量/天,年均增長速度為0.9%,累計將大幅增加25%。

更為重要的是,就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而言,在預測期間,歐佩克並不認為會出現消費峰值,而是持續穩定地增長的,其中204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2040年增加900萬桶油當量/天,比2035年增加2320萬桶油當量/天。

由於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和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帶來非經合組織發展中國家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不斷增加,使得這一期間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長的一半以上來源於中國和印度,而發達的經合組織國家由於更多地注重提升能源效率和低碳技術,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下降。據此,歐佩克認為,2019年至2045年間,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的增長主要來源於發展中國家,其中非經合組織國家的一次能源消費將增長7650萬桶油當量/天,而經合組織國家的一次能源消費將減少440萬桶油當量/天;2045年,非經合組織國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的比重,由2019年的61.6%提高到70.5%,而經合組織國家則由38.4%下降到29.5%。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2020年的世界石油市場,但歐佩克認為,世界石油需求將在2021年部分恢復,2025年世界石油需求總量將達到9440萬桶油當量/天,2045年將上升到9950萬桶油當量/天。預測期內,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的份額,雖然將由2019年的31%,下降到2045年的27%,減少四個百分點,但石油仍將是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第一大能源來源。

由於不斷擴大的城市化、工業消費需求和相對於煤炭在發電中的競爭力,歐佩克認為,天然氣將是預測期內增長最快的化石能源,由2019年的6700萬桶油當量/天,增長到2045年的9100萬桶油當量/天;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所佔的比重,由2019年的23.1%,排名第三,增長到2045年的25.3%,超越煤炭,成為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能源來源。

目前,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排名第二。不過,從全球範圍看,由於大量燃煤發電廠將被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所取代,其中經合組織國家中大量的燃煤發電廠會關閉,因此,2019年至2045年預測期間,預計煤炭的消費量增長速度年均將下降0.3%,從而使得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重,由2019年的26.7%,下降到2045年的19.7%,位次由第二降為第三,被天然氣所超越。

由太陽能、風能和地熱構成的可再生能源,2019年至2045年間年均增長6.6%,不但是所有能源來源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而且從絕對值來看,也是所有能源中最多的,預測期間將增加2500萬桶油當量/天,大於同期天然氣消費增加的2400萬桶油當量/天。

歐佩克認為,由於經濟活動、人口增長和數位化、製冷、運輸等需求的增加,2019年至2045年間,世界發電量的年均增長速度為2.2%,大大高於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長0.9%的速度,其中發電量增加的大部分來源於發展中國家。

二、2030年之後石油需求才會進入平臺期且歐佩克影響力會東山再起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活動的負面影響將逐步消失,其中航空、公路運輸和工業活動將步入正常化。因此,歐佩克認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石油需求的衝擊,不但在中期將很快恢復,而且還會帶來較高的需求增長速度,2025年世界石油需求將增長到1.037億桶/天的水平,其中2022年和2023年石油需求將分別增加210萬桶/天、150萬桶/天。

從長期看,預測期間,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將超過1000萬桶/天,從2019年的9970萬桶/天,增長到2040年的1.093億桶/天,2045年雖有所下降,但仍將保持在1.091億桶/天。

歐佩克認為,全球石油需求在預測期間的前半段將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增長,其中至2025年將年均增長70萬桶/天,2030年前增長速度也大致如此。不過,隨著經合組織石油需求下降和非經合組織國家需求增長的減速,在下一個五年期間,情況將發生相當大的變化,預測期間的下半段,全球石油需求將進入平穩期。

分地區看,2022年至2025年,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需求將穩定在4700萬桶/天,而2045年將下降到3500萬桶/天;與之相反的是,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將主要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2019年至2045年這些國家石油需求增加的量將超過2250萬桶/天,2045年將增長到7430萬桶/天,印度是最大的貢獻者,2019年至2045年印度的石油需求將增加630萬桶/天。

2019年,運輸行業消耗了全球石油消費的45%,為4400萬桶/天。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2020年運輸用石油消費下降超過400萬桶/天。但從中長期看,運輸用石油消費仍將保持增長,2045年將增長到4700萬桶/天。

相對而言,航空部門的石油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最大,從全年看,2020年下降了近50%。預計,航空用石油需求的減少,2021年將部分恢復,之後會繼續增長,不過2023—2024年可能只會達到2019年的水平。儘管出現了暫時性的下降,但航空用石油需求從長期看,預計將大幅度增長。

從所有行業看,石化行業預計將是未來世界石油需求最大的單一貢獻者。預測期內,預計石化行業的石油需求將增加370萬桶/天。

從供應端看,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世界石油產量歷史性的下降,其中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減少了近1000萬桶/天,美國的原油產量下降了200—300萬桶/天。

2020年,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大幅下降了330萬桶/天,是2016年以來的首次減產,不過預計2021年及其後續年份裡,石油產量將很快恢復。2025年,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將從2019年的6500萬桶/天,增加到7070萬桶/天。中期看,非歐佩克產油國石油產量的增加,主要來源於以下國家:巴西,增加170萬桶/天;美國,增加140萬桶/天;挪威,增加80萬桶/天;蓋亞那,增加70萬桶/天;哈薩克斯坦,增加50萬桶/天。

美國緻密油的產量對石油價格高度敏感。隨著石油價格的恢復,從中期看,美國原油產量將增加280萬桶/天,達到1450萬桶/天。預計,2030年前後,美國原油產量將保持在1580萬桶/天。

歐佩克認為認,2025年之後,只有加拿大、卡達、哈薩克斯坦和蓋亞那等少數國家的石油產量會增加,大部分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將進入平臺期或下降。預計,2027年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將達到峰值7180萬桶/天,而2045年將下降到只有6540萬桶/天。

隨著非歐佩克產油國石油產量的下降,世界石油市場對歐佩克的石油需求將會增加。預計,2045年,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將從2019年的3380萬桶/天,增長到4390萬桶/天,歐佩克在世界石油供應中所佔的份額,將從2019年的34%增長到2045年的40%。

2019年至2030年期間,世界主要地區間的原油和凝析油貿易保持穩定,約為3850萬桶/日,到2045年逐漸增至4100萬桶/日。預計到2030年,原油和凝析油貿易貨源,將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以及拉丁美洲,而非洲地區的出口隨著內部原油使用量的增加而下降,中東地區的出口也將從2019年的1850萬桶/日下降至2025年的1700萬桶/桶以下。2030年之後,中東地區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數量將逐漸恢復,2045年預計將達到2350萬桶/日。與此同時,俄羅斯和裏海地區的出口數量,也將略有增長。

三、25年間全球石油行業的投資需求累計將高達12.6萬億美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2020年,全球石油上遊的投資將減少32%,大大高於2015年的下降26%和2016年的下降24%,未來全球石油供應前景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來自上遊投資的減少。不過,在報告中,歐佩克援引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的預測認為,2021年全球石油上遊投資將恢復增長,2024/2025年全球石油上遊的投資將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基於自身的分析研究,歐佩克認為,從長期看,為了滿足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需要,2019—2045年世界石油上遊投資支出年均將達到3800億美元,合計為9.9萬億美元,其中2026—2030年的年均投資需求將超過4000億美元。

此外,歐佩克還認為,未來全球石油下遊的投資需求為1.5萬億美元,中遊的投資需求為1.2萬億美元。

綜合以上分析,歐佩克認為,2019—2045年預測期間,全球石油相關投資總需求,累計將高達12.6萬億美元。

2020年版的「世界石油展望」,總計有330多頁,正文由8章組成,加外摘要和4個附錄,是一個大部頭的,國際標準的、同時更是國際水準的研究報告,以上本文僅是摘錄其核心內容。在這份展望中,歐佩克之所以得出以上三點主要結論,其前提假設有兩個:一是從目前至2045年,世界經濟穩定增長,以2011年購買力平價計算,2045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比2019年翻一番多,將從2019年的121萬億美元,增長到258萬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為2.9%。其中,2045年中國、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合計將佔全球的40%;經合組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將從2019年的43%,下降到2045年的31%。二是全球人口數量將繼續增加,2045年將從2019年的77億,增長到95億,增加超過17億。其中,2019年至2045年間,全球可以工作的人口(年齡為15—64歲)預計將增加10億以上,2045年居住和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將佔全球人口的66%。

對未來的預測存在極大的風險,對世界石油形勢的預測歷來更是如此。作為由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組成的政府間組織,歐佩克這份報告得出的有關結論,肯定逃脫不了「王婆賣瓜」之嫌,但是認真研讀這份大部頭研究報告,對我們分析石油的未來,研判世界石油行業當前和未來的趨勢,可能會提供一份專業的參考。

退一萬步說,不論您是否身處石油這個行業,如果您是一個投資者,未來25年裡全球石油行業有12.6萬億美元的投資需求,以及由其產生的溢出效應,還不足以讓您找到自己的機會嗎?面對如此龐大的投資需求,石油的時代是否會很快過去,還有多少爭論的必要!

相關焦點

  • 歐佩克+雖達成一致 石油市場仍面臨動蕩危機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2月5日Arab News報導,由13個歐佩克成員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10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組織宣布,他們已就未來幾個月調整石油生產水平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達成了妥協。    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支持將目前每日770萬桶的減產期延長至2021年年初的幾個月。
  • 歐佩克協議達成 石油市場呈現趨緊態勢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路透社12月7日報導,歐佩克及其合作夥伴已同意在1月份將石油日產量提高50萬桶,此後將每月對產量進行評估和調整。這一增產幅度遠低於去年4月計劃的200萬桶/天的增幅,但與2019年11月初相比,可以說是一個重大轉變,要知道,當時歐佩克似乎準備在未來三個月保持產量不變。
  • 傑盈逸富:什麼是歐佩克一籃子
    來源:金融界網站歐佩克一籃子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價格加權平均數。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提供的數據構成一籃子的基礎。傑盈逸富表示,對於那些監測油價和全球石油市場穩定的人來說,這一一籃子貨幣是一個基準或參考點。
  • 歐佩克舉行第180次會議 商討明年石油減產規模
    當地時間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舉行第180次會議,商討明年石油減產規模。當天會議未能達成最終決定,將於12月1日繼續就減產協議展開談判。會議期間,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兼歐佩克主席阿卜杜勒·馬吉德·阿塔爾(Abdelmadjid Attar)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繼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對全球經濟以及能源市場造成不利影響,疫情對石油工業的衝擊是巨大的,其嚴重影響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延續。全球經濟仍處於深度衰退,預計2020年將萎縮4.3%。受第二波疫情及相應的封鎖措施影響,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下降約980萬桶/日。
  • 歐佩克+繼續就2月石油減產進行談判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塔斯社1月6日消息:兩名歐佩克消息人士表示,歐佩克+部長們繼續就2月份削減石油產量的配額進行談判。    周一,由於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支持在2月恢復每天50萬桶的石油產量,而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國家主張將現行協議延長至下個月,石油出口商長達6小時的磋商陷入僵局。
  • 前沿觀察|歐佩克產油國希望出售石油公司的股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oilprice網報導】油價暴跌和疫情爆發嚴重打擊了安哥拉本國財政狀況,歐佩克產油國安哥拉(Angola)計劃到2022年初之前出售其國有石油公司Sonangol
  • 退出歐佩克,卡達謀求更大自主權
    卡達能源事務國務大臣薩阿德·卡比12月3日在多哈宣布,卡達將於明年1月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卡比聲稱將繼續擴大天然氣生產,以確保卡達的全球天然氣生產大國和清潔能源出口大國地位。
  • 印度尼西亞將重返歐佩克
    原標題:印度尼西亞將重返歐佩克  日前,歐佩克發布公告稱,印度尼西亞希望於今年12月起恢復其停止6年的歐佩克成員資格,印尼希望歐佩克全體成員於2015年12月4日召開的大會中討論並通過此項申請。公告顯示,歐佩克對印尼重歸表示歡迎,屆時歐佩克成員國將達13個。
  • ...方面表示,歐佩克+成員國從下個月開始逐漸提高石油產量的影響將...
    2020-12-04 15:23:43來源:FX168 【高盛:歐佩克+的小幅增產不太可能擾亂油市的再平衡】高盛方面表示,歐佩克+成員國從下個月開始逐漸提高石油產量的影響將被疫苗良好進程帶來的需求增加所抵消。
  • 中陽期貨:可能破壞減產計劃的歐佩克成員國
    來源:金融界網站經過為期一周的有爭議的歐佩克+討論,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似乎正在積極爭取市場份額。在歐佩克會議期間,阿聯表達了對不得不承擔新冠病毒需求破壞和全球能源轉型負擔的不滿。阿布達比王儲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和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蘇爾坦·艾哈邁德·賈比爾現在已經明確決定,是時候從他們大規模的油氣投資中收穫回報了。中陽期貨認為,近期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宣布在第二輪競標中授予美國石油公司Occidental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特許權,這清楚地表明,歐佩克成員國決心到2030年將產能提高到500萬桶/日。
  • 歐佩克供應不穩?不少亞洲買家開始轉向美國原油
    來源:金十數據就在歐佩克+堅持控制石油產量以支撐油價之際,越來越多的亞洲買家正將目光投向美國,尋求更低廉的供應來源。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亞洲這一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地區的煉油商不得不接受歐佩克產油國(包括沙特和伊拉克在內)大幅削減常規合約供應量。
  • 石油大戰:陰謀籠罩?
    經過百年變遷,石油始終是寡頭雄起、市場詭異的行業。從早期石油「七姐妹」的卡特爾「聯姻」,到後期的「超級六巨頭」,到歐佩克組織成立,再到歐佩克+。需求端也誕生了主要需求國等組織,如國際能源署(IEA)。這造成公路交通受限、航空跳水式下降、旅遊業歸零、製造業停業停崗,對石油的需求急劇下降。需求曲線快速左移(D0→D1)。另一方面,歐佩克+內部未達成減產協議,且沙特和俄羅斯表示進一步增產,供應持續增加,供給曲線右移(S0→S1),在新的供需平衡點(Q1),價格(P)必然下降(P0→P1)。此外,疊加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跌幅被進一步放大。
  • 張龍星:後疫情時代,世界石油格局發展變化及影響
    中東地區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及輸出地,但中東的重要性正逐漸減弱,全球石油消費的需求正在向亞太地區的中國及印度等地區轉移。歐洲大型石油公司正在從過去國際石油公司(IOC,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的模式向國際能源公司(IEC, International Energy Companies)轉型。
  • 沙特:考慮石油結算與美元脫鉤
    【編譯/觀察者網 郭涵】眾所周知,石油與美元掛鈎是美國全球霸權地位不可或缺的一環。可最近,為了一份針對歐佩克的反壟斷法案,沙特方面放出風聲,稱會考慮動用「核選項」——石油結算與美元脫鉤。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12.4:歐佩克+達成協議!周二說的黃金窗口時間也要到達了
    首先來看下OPEC,周四舉行的OPEC+部長級會議成功結束,OPEC+達成了明年逐步放鬆減產力度的協議,且放鬆節奏將比原先計劃更為緩慢,以便脆弱的市場有更多時間來消化額外的供應。    據歐佩克及非歐佩克部長級聯合聲明,自2021年1月開始,成員國決定自願將減產數目自770萬桶/日調整至720萬桶/日,即增產50萬桶/日——是先前計劃的四分之一,此前歐佩克和俄羅斯已表示將在1月份小幅增產。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生產配額不變。補償減產期限延長至2021年3月底,以確保所有參與國對過量生產的石油給予充分補償。
  • 俄羅斯表示支持歐佩克2月增產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世界石油網站12月21日報導 熟悉俄羅斯石油政策的官員表示,俄羅斯打算在下個月的歐佩克會議上支持歐佩克+增產,儘管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引起了對需求的擔憂。    這些官員表示,截至目前,莫斯科認為,在2月份將歐佩克+的日產量提高50萬桶是有意義的,與1月份已經商定的增產幅度相匹配。    這將是歐佩克12月初艱難談判達成的協議所允許的最大供應量增長,該集團的其他成員國將需要同意繼續擴大產出。
  • 歐佩克+達成增產協議促使油價上漲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彭博社12月7日報導,油價在連續第五周上漲後守住漲幅,因歐佩克+達成增產協議,且市場預期美國將出臺新一輪經濟刺激措施,有望在疫苗全面推出前提振需求。    紐約期貨交易價格接近每桶46美元,上周上漲1.6%,上周五收於9個月高點。
  •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歐佩克面臨解體風險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11月25日發文稱,阿聯對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歷史性減產協議的抵制,正值該組織面臨微妙時刻之際,對這個脆弱的石油聯盟和疲軟的石油市場構成威脅。新冠肺炎疫苗即將面世的消息以及油價回升至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振奮了市場情緒,但隨之而來的也有越來越多的不滿,認為「歐佩克+」的減產決定主要是由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通過「霸凌」的方式決定的,並沒有考慮到其他產油國的情況。隨著歐佩克峰會的臨近,有明顯的跡象表明,阿聯、科威特和伊拉克都不願繼續減產。
  • 歐佩克8年首限產 國內成品油降價恐落空
    ◎每經記者 周程程北京時間9月29日凌晨,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英文縮寫:OPEC)非正式會談終於修成正果。OPEC月報顯示,該組織8月份石油日產量為3323.7萬桶,限產目標意味著將較8月份石油產出減少23.7萬桶/日~73.7萬桶/日。受此消息影響,國際油價最高漲近6%,收復前一日因沙特預期OPEC無法達成凍產造成的跌幅,且逼近50美元/桶大關。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李燁向記者分析指出,此前談判的阻力主要來自伊朗、利比亞和奈及利亞這幾個前期產量處於低位的產油國。
  • 應對美國反壟斷法,沙特威脅石油不再用美元結算
    【編譯/觀察者網 郭涵】 眾所周知,石油與美元掛鈎是美國全球霸權地位不可或缺的一環。 可最近,為了一份針對歐佩克的反壟斷法案,沙特方面放出風聲,稱會考慮動用「核選項」——石油結算與美元脫鉤。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