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星表示,未來全球能源需求將發生變局。綠色、低碳發展成為趨勢與方向,雖然中短期內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不會有劇烈變化,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當前,石油的發展相對進入一個平臺期,天然氣作為過渡到新能源的化石能源進入較好的發展階段,新能源已進入高速發展的風口期。
全球石油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美國、俄羅斯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供給側三巨頭,三國共治;中國以及印度與美國是需求側三巨頭,對應當前全球經濟體發展趨勢。我國與俄羅斯在能源方面多領域深層次達成戰略合作,俄羅斯在兼顧傳統歐洲市場同時將未來增量目標市場聚焦在東半球的日本、韓國以及中國。中東地區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及輸出地,但中東的重要性正逐漸減弱,全球石油消費的需求正在向亞太地區的中國及印度等地區轉移。
國際海事組織(IMO)2020新規對於全球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新規規定全球範圍船舶燃油含硫量須從3.5%下降至0.5%,對於船燃產品的穩定性和兼容性要求大幅提高,煉廠生產取代物理調和成為主流,可以助力緩解國內煉油產能結構性過剩局面。全球煉油市場正在向規模化靠攏,亞洲煉廠崛起,成品油市場競爭激烈,變局在即。
歐洲大型石油公司正在從過去國際石油公司(IOC,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的模式向國際能源公司(IEC, International Energy Companies)轉型。在未來五十年,汽油的消費量面臨著趨勢性下滑,大型石油公司及民營煉油企業將其資源和渠道充分整合以迎接向新能源的轉型。
伴隨國際組織不斷對環保提出更高的要求,船舶須從目前較低的環保要求達到零排放的目標。當前,在中國製造併入級挪威船級社(DNV-GL)的船舶中,約有30%使用可替代燃料,而現役船舶中僅有1%使用可替代燃料,2020年新建船舶中約有10%的船舶正使用可替代燃料,考慮到船舶往往長達20年以上的使用周期,這是值得注意的船燃變化趨勢。中國提出將於2060年完成碳中和,但目前我國能效使用較低,張龍星認為,我國需從用能側加速電氣化來實現「碳中和」。
近年,隨著對民營、外資煉油企業的市場準入開放,煉油企業又迎來一輪新的投資熱潮,煉油產能將面臨一輪更大的增速,形成國有、民營、外資三者共同發展的格局。2019年,中國日消費原油1400萬桶,年進口原油5.07億噸,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僅次於美國成為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美之間供需關係變化劇烈,在能源方面有曠闊的合作前景。由於中美關係的複雜性與長期性,中國在積極擁抱變化的同時,也應利用好窗口期做好風險管控以及戰略布局。
關於中國新石油發展模式,張龍星給出了以下十條建議:
(一) 上遊環節,重視科技投入與資源儲備,國內適當關停高成本油田區塊,尋求在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重大突破;國外適時購入優質資產與企業。
(二) 中遊儲運環節,大力提升我國原油儲備能力,優化儲備地理擺布,我國原油儲備建設應與國家管網建設結合規劃統籌發展。
(三) 中遊煉化環節,堅決淘汰落後低端產能,推動產品與產能雙升級,放開成品油出口,產業金融雙驅動。
(四) 下遊環節,徹底放開成品油價格,鼓勵市場充分競爭,形成金融要素市場。
(五) 稅收配套上,改革現有稅制,確保合法合規競爭。
(六) 國際化經營上,我國石油企業海外經營做好世界公民,公開透明;密切關注美國制裁名單和制裁內容,在日常業務中進一步加大風控與合規性檢查力度。
(七) 加強金融安全意識,要減少對美元計價結算的過度依賴,熟悉並更多採用非美元幣種進行計價結算。
(八) 加大天然氣投資,做好規劃,擁抱天然氣時代;從全局性及戰略高度認識新能源。
(九) 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開放心態迎接外資。
(十) 建設上海成為紐約、倫敦及新加坡之外的全球第四大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充分發揮國家隊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作用,以戰略思維、系統思維、長效思維應對疫情變局下的持久戰,於變局中開新局。
(更多有關內容可參閱《新石油金權:歐佩克式微與後石油時代》 張龍星、張旭合著)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位於擁有「東方藍寶石」美譽的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金偉良攝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直接指導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國家級能源交易平臺。2015年3月4日在上海自貿區註冊成立,2015年7月1日試運行,2016年11月26日正式運行。交易中心由十家股東單位組成:新華社、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申能集團、北京燃氣、新奧能源、中國燃氣、港華燃氣、中國華能,註冊資本金10億元,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國內合資)。
張龍星系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油品事業部總監,擁有十餘年能源行業從業經驗,多年來在海外航運公司、能源央企及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海內外多個重要崗位歷練,積累了豐富的海內外工作經驗,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國際視野強。張龍星在航運及油品貿易營銷方面有大量實戰及心得認識,善於鑽研總結,在全球三大船供油市場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富查伊拉及荷蘭鹿特丹有著豐富工作經驗並對全球油品市場認識深刻充分,分析研判能力強有決斷。2019年7月回國入職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以來,張龍星在學習強國、新華社、瞭望智庫、財新等知名媒體平臺發表多篇全球能源格局與動向、我國能源行業及企業戰略分析系列文章,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張龍星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張旭的合著《新石油金權:歐佩克式微與後石油時代》已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於2020年10月正式出版發行,並成為相關專業類書籍銷量冠軍。
本文來源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本文作者丨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