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最大的投資機會:應對氣候變化

2020-12-22 騰訊網

文 | 《巴倫周刊》撰稿人列什瑪·卡帕迪亞(Reshma Kapadia)

編輯 | 郭力群

不管是提高效率、減少空氣汙染、還是所有與水和能源有關的領域都存在大量投資機會。

RockCreek創始人兼執行長艾福薩那·瑪沙耶基·貝施洛斯(Afsaneh Mashayekhi Beschloss)以發掘早期投資趨勢而聞名。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工作時她就開始投資清潔能源,比氣候變化成為全球優先議題早了幾十年。65歲的貝施洛斯曾在牛津大學學習經濟學,2003年在華盛頓創辦RockCreek之前曾在殼牌(Shell)和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擔任高級職務。RockCreek現在為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基金會管理150億美元資產,重點關注多資產、可持續投資和新興市場策略。

《巴倫周刊》:後疫情時代最大的投資機會是什麼?

貝施洛斯:最大的投資機會是氣候。不管是提高效率、減少空氣汙染、還是所有與水和能源有關的領域都存在大量投資機會。這一過程將由私營部門帶領,一些公司正在轉向清潔能源,因為它們明白這不僅僅涉及監管問題,消費者也要求它們這樣做。

雖然如今人們對太陽能的興趣很濃厚,但為風能和太陽能行業生產部件的服務型公司數量還不夠多。未來3到5年會有所增長,這些領域創造就業的能力更強。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研究發現,在清潔能源領域每投入100萬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是投入傳統能源的兩倍以上。

《巴倫周刊》:RockCreek在教育領域(包括遠程教育)、生物技術及遠程醫療、可再生能源投入了大量資金,未來5到10年的投資趨勢是什麼?

貝施洛斯:許多領域因疫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生物技術和衛生。加快疫苗研發速度的技術現在也用於其他藥物的研發。在5到10年內,新興市場衛生領域佔GDP的比重將從1%增長到3%-4%,最終很可能接近10%。我們一直在醫療保健系統和生物技術領域進行直接投資,也聯手風投一起做投資。此外,教育也會發生變化。由於全球約45%的人口無法接入網際網路,各國政府將不得不提供更多的數字基礎設施,帶來了投資這一領域的機會。

《巴倫周刊》:ESG投資會如何演變?

貝施洛斯:五年後會有更多的企業由有色人種和女性經營,疫情和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將加快這一趨勢。可持續投資和ESG投資將成為公私領域投資的主流。

《巴倫周刊》:後疫情時代美國面臨的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問題是什麼?

貝施洛斯:美國最大的風險存在於教育領域,如果不想失去創新優勢,投資教育領域非常重要。

《巴倫周刊》: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多樣化投資?

貝施洛斯:未來5到10年內債券的回報情況不會太好。政府正在鼓勵企業增加貸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鼓勵成員國增加貸款。從各個層面來看,槓桿水平都上升了。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和高槓桿、信貸和以及流動性不足有關,而且他們還沒有很好地衡量這些風險。私募股權佔投資組合的10%是一回事,如果佔到30%就是另一回事了。

《巴倫周刊》:要想提高回報率,未來投資者需要持有哪些資產?

貝施洛斯:想想10年或20年前最大的10家公司,10年後它們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會有所不同。從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XOM)我們可以看出,未來五年該公司不會成為最大的公司之一,因為該公司沒有像英國石油(BP, BP)和殼牌(Royal Dutch Shell, RDS.B)那樣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能源板塊佔標普500指數的權重已經從10%降到了3%。

現在最重要的是科技,具體來說是科技在教育、衛生、城市、建築和能源方面的應用。這將是未來能夠創造就業機會的領域。作為投資者,如果不持續尋找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就會被甩在後面。創新速度將加快,但很多大型機構投資者還沒有把目光轉向風投領域。

《巴倫周刊》:你長期關注新興市場,這一資產類別目前由中國、北亞和印度主導。新興市場投資者應該撒更大的網嗎?

貝施洛斯:投資者應該把中國和北亞區分看待,前沿市場和越南等國家也是必須要關注的。印度將受到很多關注,東歐和拉丁美洲也是如此。我有些擔心非洲,因為疫情期間非洲之前受到的關注都消失了,而且非洲國家欠中國很多債。

《巴倫周刊》:五年內投資者如何投資中國?

貝施洛斯:投資中國是必須的。雖然人民幣不是儲備貨幣,在對於投資組合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貨幣,未來幾年投資組合中將有30%至40%的資產是以不同貨幣計價的,這種情況會更加普遍,原因在於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的債務規模太大。

我們的重點一直放在那些受益於本土增長的公司上。如果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加以限制,中國本土的公司和趨勢不會受影響。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大的公司、國防公司、國有企業或以電信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可能會很棘手。

《巴倫周刊》: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

貝施洛斯:太難選了,可能會去歐洲吧。

《巴倫周刊》:感謝接受採訪。

翻譯 | 小彩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0年12月4日報導「Climate Change Is the Biggest Investment Opportunity Post-Covid, the CEO of RockCreek Says」。(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周刊》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相關焦點

  • 中投副總經理兼副首席投資官郭向軍:後疫情時代投資迎來六大變化
    12月12日,在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針對後疫情時代的投資機遇,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兼副首席投資官郭向軍指出,有六點值得關注的新變化——數位化轉型值得長期布局郭向軍首先表示,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依然是長期趨勢,值得我們長期布局。
  • 王石:中美可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形成最大公約數
    氣候變化與我們、與中國、與中國企業有什麼關係?綠色環保要如何實現什麼?中美關係又在其中有著怎樣的地位?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創始人王石先生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提到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環保,需要中國企業、國際各個層面共同聯手,尤其彰顯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欲首建「碳中和」大洲
    應對氣候變化迫在眉睫 「今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之年」——這是各界對在西班牙馬德裡舉行的「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以下簡稱COP25)」的共識。 這當中,作為全球最大多邊融資機構、全球最大綠色債券發行方,歐洲投資銀行(EIB)提出了建成全球首家氣候銀行、十年內新增1萬億歐元綠色投資、2021年開始全面停止石化類能源項目的貸款和投資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計劃。 EIB在COP25召開前夕專門發布報告警告各成員國:歐盟要推行領導全球氣候治理的綜合戰略,加大綠色投資是核心,但在這方面卻落後於中國和美國。
  • 中美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也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因為任何一項關於氣候的舉措都是跨越國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定於今年晚些時候在法國巴黎舉行。在此之前,中國和美國已就氣候變化達成共識,決定共同採取措施消除他們眼中這一「全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習主席和歐巴馬去年11月在北京舉行了會晤。作為會晤的成果之一,兩國發布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 巴黎協定5周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實施細則任重道遠
    12月12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應對氣候變化更加深入人心中新社報導,5年過去了,科學家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看法仍是一致的:情況非常危急。新冠疫情對實現氣候目標產生了微妙影響。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由於疫情原因,2020年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24億噸,比2019年下降了7%,為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
  • 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題: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 中國TNC首席代表馬晉紅:應對氣候變化 解鎖自然力量
    日前,CEGA(China Environmental Grant makers Alliance)環境資助者網絡舉辦專場沙龍活動,對被列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九大行動領域之一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進行了探討。
  • ...DIESS):攜手應對氣候變化「Joining Hands in Fighting Climate...
    其主要觀點如下:1.氣候變化使人類攜手關注一個共同目標-零碳排放的未來。2.大眾汽車集團通過落實投資,促進創新,推動實現碳中和。3.大眾汽車集團積極尋求多方面合作,助力集團進一步推動中國的電動化出行,與中國共同塑造碳中和未來。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動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位於南非北開普省的德阿風電場2017年建成並投入運營,是中國在非洲第一個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風電項目,也是南非目前已經投產的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在匈牙利西南部,由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所屬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目前正處於建設關鍵期。
  • 聯播+丨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 蓋茨:氣候變化比疫情更棘手 不要將馬斯克和賈伯斯混為一談
    蓋茨接受採訪時表示,世界可以利用一些重大技術突破對抗新冠病毒或應對氣候變化。 當我們談到結束美國疫情時,應對全球問題必須成為解決整體問題的一部分。實際上你必須花費數十億來節省數萬億,這將是影響最大的部分。 問:蓋茨基金會記錄了疫情造成的經濟災難。如果我們看到的是K型復甦,一些人從疫情中快速恢復,但另一些人甚至更弱更落後,那會怎樣?
  •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中國倡議
    這是中國積極落實和踐行《巴黎協定》的新宣示,是中國對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新倡議,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中國智慧、作出中國貢獻的新展現,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氣候命運共同體的新作為。五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有重要促進作用。
  • 中國氣候變化特別代表:氣候治理尋求最大公約數
    目前已有160多個締約方提交了其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覆蓋全球90%以上的排放。這些自主貢獻將成為巴黎大會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控制全球排放增長趨勢,給綠色投融資和低碳技術開發帶來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帶動全球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長足發展。與此同時,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也更為積極,雙邊和多邊合作更為緊密。
  • 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青年在行動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在...
    邱勇回顧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的成立背景,指出聯盟未來將在聯合研究、人才培養、學生活動、綠色校園、公眾參與等方面開展工作,引領世界大學應對氣候變化的務實行動。他希望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能成為以聯盟院校為主體、面向全球高校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氣候變化學術論壇。
  • 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的一封公開信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過去十多年來,中英兩國的科學家和政策研究人員開展了密切而富有成果的合作,致力於加深國際、國家和地方層面對氣候風險的認識。如今,中英兩國繼續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氣候風險,尋找氣候解決方案。我們通過開展研究,對氣候變化的必然後果未雨綢繆,並推動政府制定更具雄心的氣候減緩政策。未來,在所有排放情景下,直接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將不斷上升,決策者應對此做好準備。
  • 美國多個城市出招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現在已成為全球性議題,美國的各大城市也已經開始制定目標,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  國際地方環境理事會美國分部氣候項目主管布萊恩.霍蘭德(Brian Holland)說:「這是一個新的領域。」
  • 堅持清潔低碳發展 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動能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餘璐)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17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全球氣候與中國治理」專題政策研究會在北京順利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在對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內生態環境脆弱等多重壓力下,中國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經濟轉型模式創新。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在行動(9)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2日(國際·編輯連線)(9)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在行動我們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園,正面臨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人類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世界多地的人們已經紛紛行動起來,通過多種方式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這是2020年9月24日在阿根廷聖克魯斯省拍攝的拉巴朗科薩水電站大壩的施工現場。位於阿根廷南部的聖克魯斯省的孔多克裡夫與拉巴朗科薩水電站(簡稱孔拉水電站)是世界最南端的水電站,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該項目既是中阿之間最大合作項目,也是阿根廷迄今為止最大的能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