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欲首建「碳中和」大洲

2020-12-19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應對氣候變化迫在眉睫

「今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之年」——這是各界對在西班牙馬德裡舉行的「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以下簡稱COP25)」的共識。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從2020年開始《巴黎氣候協議》進入全面落實階段,COP25是各方提交其《國別自主貢獻承諾》的最後機會,「所以今年務必就各方增加貢獻度達成最終協議,為明年9月份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第二十六屆大會做準備」。

除了強調各方承諾的緊迫性,COP25還顯現出了不少新亮點。大會首次將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兩大議題緊密連接,確認將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議題之一,決定探索「通過生態系統手段拯救地球」的新路徑;各方致力於建設統一標準的「全球報告機制」以監測環境政策落實情況;各方承諾將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擴容至74億美元,企業界在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目標上展現了更為積極的姿態,如亞馬遜公司承諾在2040年前實現目標,全球有87家公司相關總投資有望達到2.3萬億美元。

欲掌握氣候治理領導權

在參會各方中,歐盟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力求掌握領導權的意圖和舉措愈加清晰。針對美國「退群」的惡劣影響,歐洲議會在大會前宣布「歐洲成為全球首個進入氣候緊急狀態的大洲」,為在立法層面防止個別成員國仿效美國單方面「退群」奠定了基礎。

歐盟委員會新任主席馮德萊恩再次強調歐洲在2050年前建成首個「碳中和」大洲的雄心,並擬在本次大會結束前推動歐洲理事會以決議形式凝聚「歐洲統一意志」,在明年3月份前形成《歐洲綠色協議》的最終版本。德國環境部長舒爾茨和外交部長馬斯則明確表示,歐盟必須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領導者。一方面,要通過提高歐盟承諾水平來敦促各方設定更高貢獻目標;另一方面,要通過COP25協調各方彌合《巴黎氣候協議》中尚存的分歧。

這當中,作為全球最大多邊融資機構、全球最大綠色債券發行方,歐洲投資銀行(EIB)提出了建成全球首家氣候銀行、十年內新增1萬億歐元綠色投資、2021年開始全面停止石化類能源項目的貸款和投資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計劃。

EIB在COP25召開前夕專門發布報告警告各成員國:歐盟要推行領導全球氣候治理的綜合戰略,加大綠色投資是核心,但在這方面卻落後於中國和美國。

該報告顯示,2018年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投資額為1580億美元,佔其生產總值的1.2%,不僅低於美國的1.3%,更遠低於中國的3.3%,落後中美最多的是在低碳交通和應對氣候變化研發兩大領域,每年投資缺口至少為2000億歐元。為此,EIB建議歐盟成員國尤其是財政狀況較好的國家,對能源和基礎設施的綠色投資要儘快提升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上。

作為歐盟貨幣政策制定者的歐洲央行也不甘落後。為回應輿論要求,歐洲央行增持綠色債券以支持《巴黎氣候協議》的呼聲,新任行長拉加德表示,歐洲央行時隔16年後將重新作出戰略評估,首先要維持價格穩定,其次是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的金融風險,氣變因素將成為歐洲央行制定宏觀經濟模型和風險評估的重要指標。

此外,歐洲央行將調整其資產結構,總額高達2.6萬億歐元的資產池將逐步增持綠色金融產品、減持「導致大氣變暖的資產」,希望歐洲其他金融機構跟進。

在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總裁期間猛烈批評成員國補貼石化能源的拉加德認為,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管者通過貨幣政策應對氣候變化仍處於起始階段,「但這應成為優先事項,並且要行動起來!」

承諾落實仍有不少困難

歐盟雖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展現出更大雄心,但上述承諾的落實仍有不少挑戰。

首先,內部分歧掣肘政策落實。雖然環保主義者充分肯定歐洲央行資產「去碳化」的主張,但針對拉加德運用貨幣政策撬動綠色投資、希望歐洲議會立法確定「綠色資產」分類的提議,歐洲央行最大出資方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則直接「懟了回去」。一向質疑歐洲央行重啟「量化寬鬆」的魏德曼稱,應對氣候變化是各國政府的職責,歐洲央行不應越俎代庖,貨幣政策的核心是維持價格穩定,若再被用於實現氣候目標,恐面臨負擔過重的風險。歐洲央行董事會有成員認為,各國央行可以促進實現《巴黎氣候協議》目標,但不應站在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一線,貨幣政策更不應成為在石化能源汽車等行業內改變消費者偏好的工具,否則將違反歐洲央行的「市場中性」和「行業中立」的原則。

其次,民意基礎有所分化和削弱。EIB氣候民調顯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和連續性上,有59%的歐洲人認為可通過政策幹預逆轉氣候變化態勢,雖略高於美國的54%,但遠低於中國的80%;僅有七成左右歐洲年輕人認為他們的日常活動可幫助實現《巴黎氣候協議》目標,「說得多、做得少」恐成尷尬現實。EIB負責氣候行動事務的副行長納瓦羅認為,這份民調凸顯了歐洲人在「氣候變化和日常生活互為影響」問題上較中國人仍有不小差距,超過四成的歐洲人仍樂觀地認為氣候變化無須幹預。

「COP25歸結下來就一句話——行動起來!」剛獲得EIB大筆融資的伊維爾德羅拉公司總裁加藍在COP25現場信心滿滿地如此宣示。作為「歐洲氣候雄心」的一個縮影,這家全球最大風電生產商早在20年前就開始在拉美布局。「儘管有諸多困難,但我們看好『零碳經濟』的前景,已累計投入了1000多億歐元。」加藍稱。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碳中和標誌在滬頒發
    國內首個碳中和標誌在滬頒發 此前,上海濟豐包裝於11月17日在天津排放全交易所(TCX)完成一筆國內基於自願減排機制(VER)下的碳中和交易,抵消該公司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6266噸碳排放(碳足跡),成為國內首個碳中和(CarbonNeutral)包裝企業。
  •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現在成了熱詞。什麼是碳中和?為什麼要實現碳中和?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圖/新華社隨著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危機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嚴重,幾近無處不在。這不僅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也是基於科學論證的國家戰略,既是從現實出發的行動目標,也是高瞻遠矚的長期發展戰略。何為「碳達峰」「碳中和」?碳達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所謂碳中和,也就是淨零排放,指人類經濟社會活動所必需的碳排放,通過森林碳匯和其他人工技術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而使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淨增量為零。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什麼是碳中和?怎麼碳中和?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未來將通過新技術降低碳的排放。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中國倡議
    這是中國積極落實和踐行《巴黎協定》的新宣示,是中國對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新倡議,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中國智慧、作出中國貢獻的新展現,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氣候命運共同體的新作為。五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有重要促進作用。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 「碳中和」對銀行意味著什麼?
    為了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長期氣候目標,我國整個社會經濟體系都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金融系統也不例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2020年10月15日召開的第42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明確指出:人民銀行正積極推進綠色金融,助力完成二氧化碳排放和碳中和的目標。
  • 應對氣候變化 西北大學在行動
    10月13日,韓正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座談會上強調,要圍繞落實我國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組織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2020年,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9家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全球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的指標結構基礎上共同撰寫了首部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者團隊來自氣候、公共衛生、生態、地理、環境工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 ...DIESS):攜手應對氣候變化「Joining Hands in Fighting Climate...
    其主要觀點如下:1.氣候變化使人類攜手關注一個共同目標-零碳排放的未來。2.大眾汽車集團通過落實投資,促進創新,推動實現碳中和。3.大眾汽車集團積極尋求多方面合作,助力集團進一步推動中國的電動化出行,與中國共同塑造碳中和未來。
  • 中國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有分析家表示,這個目標的提出並不容易,並且遠遠超出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中關於「2℃溫控目標」下全球2065—2070年實現「碳中和」的要求。這或使全球實現「碳中和」的時間提前5~10年,也將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推動作用。
  • 實現碳中和 我們對2060年的承諾-認識碳中和
    畢馬威近期將發布碳中和系列文章,介紹碳中和的意義及影響。本系列文章共三期,本次為第一期,主要介紹碳中和的基本認識。背景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目標帶給我們什麼?
    北極星大氣網訊: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向全球首次明確碳中和的時間點,也是向世界表明堅決履行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更是國內未來綠色發展的動員令。
  • 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青年在行動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在...
    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承辦,以「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共有來自6大洲、9個國家、55所國內外高校的150餘名師生參加,涵蓋聯盟全部12所成員高校師生代表。邱勇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語言、不分文化,期待青年學子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中攜起手來,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智慧,共同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 金立群:碳中和目標是改革開放40年來最重要的政策舉措之一
    今年中國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碳中和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不僅是中國首次對碳排放下降提出的明確目標,也是《巴黎協定》籤訂以來中國提出的最遠期的減碳承諾。
  • 中國大陸籤約首筆基於PAS2060碳中和標準的碳中和交易
    2011年6月10上午,國際濟豐紙業集團、Caspervandertak Consulting BV(「荷蘭CVTD諮詢公司」)、英國標準協會、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在第五次天津國際融資洽談會上簽署碳中和交易合同,達成中國大陸首筆基於PAS2060碳中和標準的企業自願碳減排交易。
  • 全球「碳中和」之戰勝負,關鍵在城市
    作者:時代財經 王文 編輯:梁勵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20年12月召開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如上呼籲。他敦促各國採取更有效的措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環境變化。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亦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儘管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上面臨著比發達國家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但中國依然向世界展現了堅定不移的減排決心和大國擔當。與此同時,全球目前已有110多個國家相繼提出了21世紀中葉的「碳中和」目標承諾,國際「碳中和」之戰的正式打響。全球正在構建低碳經濟新格局,世界產業經濟的顛覆性轉變與升級將開始。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在寧成立
    達到峰值後,要把排放從高位降下來,就需要通過植樹造林、二氧化碳捕集等方式,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相抵消,這就是「碳中和」。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在致辭中說,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確定,體現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雄心與力度,體現了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
  • 外交部就應對氣候變化、「大愛無國界」義賣會等答問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中宣示中國碳排放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後,又一次重大的氣候政策宣示,擘畫了中國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的具體路線圖,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重信守諾的責任擔當。中國是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派和實幹家。我們高興地看到,在中國、歐盟、聯合國等多方積極倡導下,國際社會已經形成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