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期旅遊市場的變化

2021-01-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後疫情時期旅遊市場的變化》,內容涉及到「文旅+」新業態和後疫情時代旅遊業態創新。業態創新非常重要,但是在業態創新過程當中可能需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如今的業態創新與5年前、10年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一個創新產品,很快就會被競爭對手模仿、複製。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創新的時候摒棄「一招鮮吃遍天」的模式。其次,以往在業態創新過程當中可能會注意產品創新,但用匠心精神打造的作品非常少;最後,以往發展過於關注規模和速度,在精緻化和品質化發展上有所不足。

為了呼應此次論壇主題,圍繞以下四個部分進行分享:

一是基於疫情發展變數的理解。在旅遊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有很多與疫情不是直接相關的變化。首先,網際網路、數位化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品牌,需要更多地關注輿情管控和旅遊目的地、旅遊企業在線上的聲譽機制構建問題,這是網際網路時代需要關注的。其次,未來消費者的支付能力越來越強,旅遊經驗越來越豐富,只用價格戰很難打動他們,那麼品質化發展會成為新的需要。最後,在當前文旅融合發展過程當中,文化價值不斷凸顯,旅遊發展過程中需要注入更多文化內涵,需要有更多人參與,有更多解說和引導。

二是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變化還需要關注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我們需要關注疫情對旅遊發展環境帶來什麼變化,個人收入、財政收入、需求偏好、旅遊理念、訴求分別發生了什麼變化。第二方面,關注旅遊作為享受型的產品,對旅遊企業、旅遊發展目的地提出什麼樣的要求?第三方面,做下沉市場的時候,怎樣與網際網路更好地銜接?第四方面,抓住市場出現的新機遇,要做進一步地深入理解和挖掘。

三是要在更大格局中認識旅遊行業的發展。關注品質生活的問題、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紮實市場基礎的問題、重視消費的問題、重視市場的問題等。無論如何,在未來旅遊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做戰略性的轉向、全面性的認識。

四是值得關注的幾個變化和趨勢。關注高消費、高質量、高科技,融合化、跨界化、平臺化的發展。在組織的方式上,我認為組團旅遊一定還有市場,只不過組團方式會發生變化;在產品上,微旅遊、慢休閒、深度假,可能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非常重要的產品;從產業發展上來說,旅遊世界和日常生活兩者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更多強調「+旅遊」,讓各個行業都在「+旅遊」過程中改變生命周期,提高產品和產業附加值;在旅遊過程中做好數位化、智能化。

作者:厲新建,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

來源:新華網,本文系作者2020年11月28日在杭州舉行的「2020新華思客年會」——「後疫情時代的『文旅+』新業態」分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註: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相關焦點

  • 專家熱議: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本屆論壇主題是「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教授主持了論壇開幕式。張教授首先簡要闡述了本次論壇的背景。他指出,2020年人類經歷了罕見的大疫災,由於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仍處於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之中。得益於大規模的紓困和刺激政策,加上疫苗研發出現了積極進展,主要經濟體的衰退已有所減緩,經濟開始恢復,但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 後疫情時期 商務休閒旅客畫像及偏好變化
    在經歷了客運量斷崖式下跌、各地區陸續復甦,到如今境內民航市場大面積回暖這一系列變化後,旅客的出行偏好以及旅客畫像也發生了改變。  攜程機票大數據團隊發現今年1到7月間,商務旅客的人均航段量由去年同期的3.1降為2.6,而休閒旅客的人均航段量仍然保持去年的水平,人均2段。
  • 深耕疫情後中國旅遊市場,德國、瑞士等外旅局持續「種草」
    新京報訊(記者 曲筱藝)受疫情影響,歐洲目的地旅遊市場基本處於停滯階段,全球旅遊復甦計劃尚未啟動。但是,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歐洲各目的地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和期待。
  • 橡膠:關注後疫情時期需求結構變化
    2020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貫穿全年,也左右著天然橡膠市場運行節奏。疫情對橡膠產業鏈供需端的作用具有高度不對稱性,其直接重塑了下遊需求結構,進而倒逼上遊原料分流發生改變。3月疫情在全球擴散,4-6月宏觀經濟觸底,對中國橡膠輪胎行業進口上遊原材料,以及向海外市場出口產成品的影響開始集中顯現。國外主要經濟體幾乎停擺,出口貿易萎縮,訂單不足造成國內企業再次陷入停工或半停工狀態。7-9月全球經濟恢復性增長,各國推出空前的大規模財政、貨幣和監管措施,維持居民部門的可支配收入,保障企業的現金流。在市場恢復性增長的階段,最早全面控制住疫情的中國走在經濟復甦的前列。
  • 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本屆論壇主題是「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受疫情影響,論壇採取了ZOOM線上會議的形式。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中國的30多位演講和主持嘉賓參加了此次論壇,會議由多家平臺同步在線直播,觀看人次突破17萬。
  • 後疫情時代,從數據看2020國慶假期旅遊市場5大不同
    此次疫情後的國慶假期,相比起以前,有什麼不同呢?本文作者將用幾組數據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今年的十一假期,是很多人期待已久的出遊機會。那麼,這個特殊的十一假期,跟往年相比又有哪些變化?用數據說話,接下來筆者對比分析幾家旅遊相關平臺發布的數據報告,從中尋得端倪。
  • 親子旅遊——今年的旅遊市場變化
    親子旅遊,相信是很多家庭如果出去旅遊都繞不出去的一個旅遊項目。作為大連康輝旅行社,每年的寒假、暑假、春節等假期都是我們親子旅遊最好的季節。不過從2020年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年的疫情相信很多的小朋友都沒有出去旅遊的機會了。
  • 斑馬旅遊:對疫情後旅遊市場看好 小團定製遊或迎爆發式增長
    (原標題:斑馬旅遊:對疫情後旅遊市場看好 小團定製遊或迎爆發式增長)
  • 後疫情時代,旅遊行業機會點在哪裡?攜程集團聯手Google共同解讀
    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旅遊市場嚴重受創,在線旅遊業也因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關注。另一方面,消費者的心態和習慣在疫情期間發生轉變,旅遊業出現回暖的跡象和向新常態轉型的機會。攜程集團攜手Google谷歌,共同發布了《谷歌×攜程集團:2020年亞太地區旅遊行業消費者行為與態度研究報告》。
  • 後疫情時代下旅遊消費的九個改變!
    他適應了就意味著他的購買習慣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那麼我們旅遊消費是不是也有這樣一些改變呢?疫情對旅遊消費最大的改變,可能是消費習慣的改變。有時候有些東西,我們過去是想疫情它總會過去,它的持續時間不會太長,當這個疫情過去以後,一切都會如舊,但是現在可能回不去了,由於這次疫情延續的時間特別長,觸及的面特別大,所以可能我們的消費習慣悄然無息的發生一些改變,甚至是不可逆的改變。
  • 後疫情時代旅遊消費初反彈,尚客優品酒店掀開住宿業復興大幕
    後疫情時代,國內酒店行業逐漸從冰凍走向復甦,但同時也迎來環境改變、市場調整及優勝劣汰等變化,隨著消費者對酒店的信任度發生變化,衛生標準高、住宿品質上乘、投資規模適中的中檔酒店迎來紅利期。其中,以「酒店+新零售」為特色的尚客優品酒店,以標準化、品質化的產品填補下沉市場中檔酒店品牌的市場空白,疫情過後,更是憑藉優秀的用戶口碑快速「回血」,掀開中檔酒店重振的大幕。
  • 文旅學者筆談:「後新冠」時期文旅產業重振策略
    劉玉鳳:「後新冠」時期旅遊業發展兩點淺見 王偉年:「後新冠」時期城郊徒步旅遊發展的幾點思考 曹國新:喚醒市場和防治三角債:江西旅遊疫後復甦的關鍵 楊 徵:疫情後的會展業如何艱難前行 萬劍敏:「後新冠」時期景區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策略
  • 2020《疫情後旅遊地產的數字營銷新打法》-版納站圓滿落幕
    6月3日,由昆明明源雲主辦的2020《新疫情後旅遊地產的數字營銷新打法》營銷沙龍活動在版納安廈集團華美達酒店盛大舉行。包含海誠、雲南城投、綠城、藍綠雙城、俊都、乾潤、安廈、寶鼎等知名房企在內的50餘名房企總經理、營銷負責人均參與了本次沙龍。
  • 「十一」黃金周下沉市場增長亮眼 旅遊行業全面恢復在即
    畢竟在接連錯失春節、端午等行業爆發黃金時期後,能成功搭上「國慶節」這趟列車,也實屬不易。  不過,作為疫情後的首個旅遊黃金周,整個旅遊環境也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在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收入顯著提升的背後,則是由旅遊行業在下沉市場高速增長所帶來的一場結構性的行業變革。因此,此次「十一」黃金周,不僅是旅遊行業走出至暗時刻的重要時間,也是該行業明確未來方向的關鍵節點。
  • 後疫情時期中國的就業問題及其應對
    基於上述問題,本文將首先梳理後疫情時期我國面臨的整體宏觀經濟形勢和就業狀況的典型事實,然後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及後續影響下,我國就業市場面臨的主要風險和就業困難的成因,最後基於以上分析,提出解決我國當前就業問題的政策建議。
  • 後疫情下的住宿業:國內市場復甦加速 巨頭加碼中國下沉市場
    12月18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HotelAdvisor特別支持、兩面針(600249,股吧)贊助的21世紀住宿業高峰論壇(2020)在滬舉行,論壇以「雙循環新格局下的機變與攻守」為主題,聚焦新的經濟發展格局下,住宿市場的機遇和變化以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 後疫情時期的文旅地產營銷
    導 讀 疫情出現後,和普通住宅一樣,與旅遊業相關的文旅地產亦受到衝擊。那麼房企該如何喚起文旅地產項目的購買需求呢? ◎ 研究員 / 沈曉玲、查明儀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遊需求趨勢調研報告》發布
    據悉,為充分了解疫情前後人們旅遊心理、行為和消費等各方面的變化,從而為旅遊市場復甦和行業發展提供有效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發起並聯合騰訊文旅、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於2月下旬啟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遊客心理和行為調查」項目,針對疫情前後遊客出遊動機、旅遊頻次、旅遊逗留時間、旅遊交通方式、旅遊組織方式、旅遊消費傾向、
  • 【中央企業轉型升級進行時⑤】中國旅遊集團:與疫情「賽跑」 積蓄...
    除了發揮自身優勢為抗擊疫情出資出力外,中國旅遊集團加大力度推出各種自救方案,攜手相關企業共渡難關,為恢復運營和後新冠時期的轉型發展積蓄力量。 減少當前損失 開拓未來客戶 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產品。
  • 以史為鑑,歷次疫情事件如何波及全球金融市場
    Wind梳理機構分析顯示,歷次全球衛生風險事件出現後,對於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影響不一。其中,根據中金公司分析,進一步對比疫情期間對MSCI全球市場以及作為主要爆發地市場的表現,發現疫情對主要爆發地市場的衝擊普遍要大於全球其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