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貫穿全年,也左右著天然橡膠市場運行節奏。疫情對橡膠產業鏈供需端的作用具有高度不對稱性,其直接重塑了下遊需求結構,進而倒逼上遊原料分流發生改變。
疫情影響梳理概括
2020年以來,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對天然橡膠下遊需求的影響梳理如下。
2月初,公共衛生事件爆發造成中國企業普遍推遲復工時間,工廠關停、物流受阻,對包括輪胎在內的製造業生產、運輸、用工都造成極大衝擊。3月疫情在全球擴散,4-6月宏觀經濟觸底,對中國橡膠輪胎行業進口上遊原材料,以及向海外市場出口產成品的影響開始集中顯現。國外主要經濟體幾乎停擺,出口貿易萎縮,訂單不足造成國內企業再次陷入停工或半停工狀態。7-9月全球經濟恢復性增長,各國推出空前的大規模財政、貨幣和監管措施,維持居民部門的可支配收入,保障企業的現金流。在市場恢復性增長的階段,最早全面控制住疫情的中國走在經濟復甦的前列。進入四季度,宏觀回暖進程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又面臨冬季疫情二次爆發的風險,經濟復甦的成果岌岌可危。不過新冠疫苗的研究實驗捷報頻傳,預計2021年全球市場普遍開啟經濟反彈模式,天然橡膠行業將在機遇與挑戰並存中逐漸走上正軌。
醫用手套異軍突起
長久以來,天然橡膠下遊需求的70%以上用於輪胎製造業,其他方面用量並不顯著。然而今年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刺激醫用橡膠手套消費異軍突起,對天然橡膠需求結構產生了不可逆的影響。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泰國乳膠手套出口量同比增長34.9%,其中醫用手套出口量同比增長61.6%,與2014-2019年平均增速僅0.3%形成鮮明對比。與此同時相應地,泰國濃縮膠乳出口量同比增長3.3%,而同期煙膠片和膠塊的出口量則分別下滑25.9%和37.4%。根據業內預計,2020-2021年,全球乳膠手套市場總值將分別增長16.0%和14.9%;2020-2027年,全球乳膠手套市場總值將以年均12.6%的速度增長,進而持續拉動濃縮膠乳需求。
倒逼上遊改變排產
天然橡膠下遊需求結構正在改變,反饋到供應端引發膠種排產和原料分流的明顯變化。以泰國天然橡膠生產流程為例:在產業鏈的源頭,膠農割膠獲得原料後,大多直接出售鮮膠乳;臨近種植園的橡膠加工廠向膠農收購鮮膠乳,並將其加工為濃縮膠乳、膠片或膠塊等中間產品;也有部分膠農自行將鮮膠乳加工為濃縮乳膠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由於天然乳膠是生產乳膠手套的基礎原料,受益於下遊產業需求的爆發,一定時期內濃縮膠乳將成為泰國的主力橡膠產品。預計在2020年剩餘時間至2021年初,泰國鮮膠乳價格將處在53-58泰銖/公斤的水平,主要歸功於醫用乳膠手套需求的持續推升。
原料分流擠出效應
濃縮膠乳需求隨乳膠手套訂單增長,而且市場上濃縮膠乳的競爭並不激烈,大多數橡膠產品仍是低質量且無法替代濃縮膠乳的杯膠。其他橡膠原料方面,由於膠塊質量穩定可控,符合更高標準的性能要求,中國輪胎製造商正轉向更多地採用膠塊作為原料,導致對煙燻膠片的需求逐漸下降。儘管膠塊用量最大,鑑於全球輪胎廠商產能出清的發展趨勢,實際需求已經開始下降。此外,隨著輪胎生產技術發展,配方中使用天然橡膠的比例趨於減少。市場上煙膠片和膠塊競爭將更加激烈,除了傳統三大產膠國之外,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也爭相擴大對華出口。預計未來煙膠片和膠塊的需求增速因下遊產業結構改變而逐漸下降,也與輪胎生產技術發展方向一致。
丁腈—乳膠替代有限
和製造輪胎的標準膠類似,乳膠也存在天然和合成的替代關係,合成膠中代表性膠種為丁腈橡膠和丁苯橡膠。其中,丁苯依賴進口為主,丁腈產能更大且多用於醫用手套,與天然乳膠存在較強替代性。
對於醫用手套主要產地馬來西亞和中國而言,合成膠在價格方面存在優勢,天然乳膠因為天氣和疫情原因暴漲,使得合成膠的替代正在發生。然而,國內丁腈橡膠行業存在產品質量差距,高端牌號不齊,連續化裝置為主,以及缺乏整體解決方案等不足。中國丁基橡膠發展較晚,國外規模化產品大量佔領國內市場份額,特別是滷化等高端產品。低溫聚合工藝不成熟,產品升級速度趕不上需求,自主技術創新難度很大,國內小試和中試裝置基本空白。因此,在時下醫用手套熱點方面,儘管存在較大價差,合成橡膠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天然橡膠的需求。
新增需求發展強勁
儘管新冠疫苗已經成功研發並即將應用,考慮到全球健康產業的發展,主要經濟體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及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體系質量標準的提高,長遠來看全球對乳膠手套的需求將保持增長。供應端短期來看,應關注洪澇災害造成橡膠減產的風險,尤其在12-1月泰國南部地區可能發生洪水而導致鮮膠乳出現短缺。後續隨著拉尼娜現象周期性減弱,天氣好轉有利於橡膠原料產出增加。即便如此,全球天然橡膠產量平均增長率也可能低於乳膠手套需求增速,從而繼續令價格保持強勢。
(文章來源:中投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