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追溯上海歷史:搶先探營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2020-12-18 東方網


圖片說明:上歷博新館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汪偉秋11月1日報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20年後終於有自己的館址了。近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近期開始內部試運營,為明年三月的正式對外開放做準備。

  將展出千餘件展品80%為首次展出

圖片說明:1923年上海滙豐銀行大樓建造時,向英國訂購了兩尊青銅獅。一尊張嘴吼叫,一尊閉口靜蹲,1966年後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收藏。

圖片說明:互動數字展牆

  記者走進上歷博一樓序廳,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多媒體互動數字展牆。觸摸數字展牆,參觀者即可看到唐宋元明清以來上海的海岸演變、市鎮分布等。側面的LED大顯示屏播放短片《上海簡史》,作為基本陳列的總起和上海歷史概要。東樓二三四樓為「古代上海」與「近代上海」的常設展廳,用於基本陳列。其中四樓主要是革命歷史部分。基本陳列共展出文物1000餘件組文物,其中80%文物為首次展出。

  東樓二樓進門是一條長廊,全長76米,是全上海最長的博物館室內長廊。經修繕後恢復歷史原貌,並展示歷博珍藏文物。

圖片說明:這個微縮場景展示了近代上海十六鋪碼頭工人的日常工作的情景。

圖片說明:清花機實物結合3D投影,動態勾勒了清花機的機械構造與紡織工藝流程,背景播放上海織布局的歷史影像資料。這項新媒體展示展現了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展,突顯了上海紡織工業在近代中國佔據的重要地位。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應用新媒體及視覺技術讓歷史「活」起來。館中多個區域設置體驗區,文物與微縮場景相結合、實物結合3D投影,在與觀眾互動中呈現歷史。

  老建築注重修繕保存

圖片說明:上歷博

  位於南京西路325號的這處博物館新館址,原是舊上海的跑馬總會,曾為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上海美術館館址,1989年列入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年底,經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式批覆,作為「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上海市級重大文化設施之一——「上歷博」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東樓、西樓及庭院組成。東樓設基本陳列展廳,西樓設特展廳、口述歷史廳及公共教育、觀眾服務區。目前,東樓已完成保護性修繕,內部基本陳列布展也取得階段性成果。

圖片說明:樓梯

圖片說明:花紋

  這處博物館新館址位於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及優秀歷史建築,建設中的保護問題一直廣受關注。記者了解到,在新館建設中,大樓一直保存完好。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組長張嵐表示,歷史博物館展出歷史沉澱下來的物品,老建築恰恰就是歷史的沉澱,在這一點上雙方非常契合。他告訴記者:「我們是在保護修繕老建築的基礎上來規劃博物館的展陳,秉承原先留存的歷史痕跡都要保護存留的原則。如果部分痕跡可以復原,我們也會儘量去修繕復原。」

圖片說明:窗戶

  上海歷史博物館1953年成立,長達60多年的歷史裡,搬遷數回,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沒有固定場地的狀態下展出,現在終於有了新館。張嵐說;「我十年前進館到今年退休,終於見證了上歷博有了自己的家,感到非常榮耀,實現了前人的夢想。」

圖片說明:外廊

  近期,上歷博將向特定對象發放參觀券,徵求意見並進行測試,進而對陳列展覽和服務設施等軟硬體系統進行進一步修改、調整和完善。記者獲悉,上歷博內部試運行期間除持指定日參觀券者外,暫不開通網上預約參觀及現場領券參觀。西樓和中間庭院等地方仍處於施工階段,暫不開放。明年3月底,上海歷史博物館全部常設展廳將以嶄新面貌向社會免費開放。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這裡找到「上海往事」
    它就是位於人民公園西側,正在試運營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這幢建於1933年的文保建築,在84年的歲月中,經歷過哪些故事?未來它又將被注入怎樣的新內涵?  撤去了層層包裹,人民廣場旁的這座老建築,重新展露出風採,這幢經歷84年風雨,兼具古典主義和折衷主義的老樓,將變身為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繼續講述上海故事。
  • 記錄城市歷史變遷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明天正式開館
    【新民網·最新報導】上海第一人長什麼樣?上海第一房在哪裡?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經過1年多的建設,從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明起內部試運行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明起內部試運行 「文化上海」微信公眾號 2017-10-31 17:33
  • 遇見美好目的地,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遇見美好目的地,享旅帶你周邊遊,重點推薦上海黃浦區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擁有幾座大型綜合性的博物館,包括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以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等,各有不同的定位。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著重反映上海本地的歷史變遷,上自遠古文明,近及現代,全面展示上海的滄海桑田。在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人民公園圍牆外、南京西路和黃陂北路的路口,有幾幢古典歐式建築組成的院落,這裡便是整修一新後開放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 上海歷史博物館
    (攝影均系原創,下文摘自網絡)   提到上海,人們常常會想到近代繁華的十裡洋場或是當代高樓聳立的魔幻都市,印象總是指向,上海是年輕的。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下周一起免費開放!最全攻略在這裡
    上海第一人長什麼樣?上海第一房在哪裡?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經過1年多的建設,從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啦!展覽從「序廳」「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難忘的瞬間」四大部分構建展陳體系,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100餘件/套,較全面地反映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歷史變化。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免費開放 探秘申城歷史更多好去處
    據樂遊上海,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場館的建築是1934年重建的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市中心城市最重要的近代建築之一。
  • 全新的上海歷史博物館亮相啦!今起試運行!
    歷經兩年修繕, 11月1日起,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驚豔亮相啦! 這裡一直都是上海的文化地標,先後入駐過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以及上海美術館。 今後,這裡就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新家啦! 而且,新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博物館!
  • 上海歷史博物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上海從哪裡來?誰是「上海第一人」?這座城市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伴隨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3月26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些答案已經揭曉。為了看一看上海的風雲變遷,更為了目睹心心念念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模樣,不少市民起個大早,第一時間趕來飽覽上海6000年歷史軌跡。
  • [博物館裡的秘密]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聽最早洋涇浜英語
    「天曉得」舊招牌,上海著名歇後語就從這裡來的   東方網記者蔣澤7月24日報導:「夏天,人們穿著輕便,許多窮人和中等階級都習慣穿得半裸露。1848年的上海是什麼樣子的?這是原載於《中國叢報》1848年10月一期上的外國人日記。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裡,能找到不少類似的資料,如果市民想深入了解上海的歷史,這裡再正確不過了。  最早的「洋涇浜英語」——清代鹹豐年間初刻本《英話註解》  這本《英話註解》是在2000年秋的一場秋季拍賣會上,被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拍到的。
  • 【記憶】今朝聊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新址大樓的老故事
    3月26日正式開放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使南京西路325號這棟八十餘歲的老大樓再一次成為焦點。TA的故事可以從跑馬廳開始說起。TA是從何而來?今朝阿拉就來聊一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跑馬廳和總會大樓1861年英商霍格等人利用在滬官商人脈,利用租界管理機構工部局和上海道臺的合力,在人民廣場地區450
  • 上海歷史博物館倡議徵集抗疫見證物
    我們也看到,無數美術工作者在抗疫鬥爭中獻上了他們的新作,無數藝術行業人士為特殊時期的「藝術復工」而費盡思量,有人倡議藝術品義拍,還有人提出要建立抗疫博物館,以記錄這場不平凡的抗疫戰鬥。顯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的無窮能量,值得我們牢牢銘記,為此,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誠摯地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徵集2020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見證物。徵集物品既可以是請戰書、工作日記,也可以是捐贈憑證,既可以是信件、照片,也可以是文藝作品、影音記錄。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市民捐贈展 滿是城市的記憶
    11月18日至12月20日,《市民記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上歷博(上革博)從中選出50餘件/組物品,舉辦了《市民記憶》展。展覽分為「烽火·新生」「市政·經濟」「文化·民生」三個部分,展品的時間跨度從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抗疫物證捐贈展、市民捐贈展開幕
    昨天,82歲的劇作家、原長寧滬劇團團長張東平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西館三樓,指著櫥窗內展陳的滬劇《白衣長城》劇本手稿對記者說。  當天,《眾志成城 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和《市民記憶——上歷博(上革博)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同期開展。
  • 銘記抗疫的日日夜夜,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抗疫物證捐贈展
    11月18日至12月20日,《眾志成城 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市民捐贈的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其中,2020年上半年上海各機關團體及普通市民捐贈了近400件的抗疫物證。
  • 從「跑馬廳」到「博物館」,帶您迅速遊覽上海6000年歷史風雲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也叫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雖沒有上海博物館知名度那麼高,但也見證著上海歷史的變遷,歷經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及上海美術館,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場所和城市地標。博物館佔地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包含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基本陳列展示主要集中在東樓,由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組成。一樓「序廳」,二樓《古代上海》,三、四樓《近代上海》和「尾廳」。整個展館建築華美、布置新穎,藏品眾多,並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講述從遠古到現代的上海歷史變遷,尤其是近代開埠以來的上海尤為精彩。
  • 雲遊上海歷史博物館,賞絕美瓷器大展!
    雲遊上海歷史博物館,賞絕美瓷器大展!這座於1933年建成的英式鐘樓是上海市中心城市最重要的近代建築之一。它歷經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見證著歷史變遷,留存了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今天,《最上海雲觀展》就帶你走進上海歷史博物館,開啟雲觀展!
  • 「觸摸」上海的歷史 歷史博物館首日觀眾6200餘人
    每一件展品都講述著上海故事/晨報記者 何雯亞  成立於1953年的上海歷史博物館,幾十年來幾經易址,終於選址在南京西路325號,以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雙館合一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眼前。  館方表示,按照習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歷博的展陳體系以故事線挖掘歷史文物內涵,敘述上海故事,在體驗區注重新媒體及視覺技術的應用,在與觀眾虛實互動中呈現歷史,通過網際網路建設以大數據數字展示為核心的永不落幕的智慧博物館,致力於打造一座上海的新概念歷史博物館。
  • 一件文物,一段歷史,絕對值得一觀的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
    上海郵政博物館的特色是鐘塔,上面雕刻著三個古希臘諸神。信使神的愛馬仕,被愛神愛神的兩個側面所環繞。上海郵政博物館所在的巴洛克建築有一個鐘樓,塔頂有三尊古希臘神的雕塑。中間是愛馬仕。因為他是信使神,他是一個裝飾上海紀念郵政服務的合適人選。
  • 活動‖近百件珍貴紅色文物今起亮相上海歷史博物館,千萬不要錯過
    值此之際,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首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共同主辦,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古田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紀念館和延安革命紀念館協辦的《不忘初心 偉大徵程——從建黨到建國紅色文物史料展》,於2020年8月21日至11月8日在上歷博(上革博)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