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市民捐贈展 滿是城市的記憶

2020-12-18 瀟湘晨報

11月18日至12月20日,《市民記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上歷博(上革博)從中選出50餘件/組物品,舉辦了《市民記憶》展。

展覽分為「烽火·新生」「市政·經濟」「文化·民生」三個部分,展品的時間跨度從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捐贈者不僅有上海市民,還包括已經離滬多年的上海市民家屬,他們特地從外地將前輩珍藏物品帶回上海捐贈,如1949年離開上海的閔剛侯,他的子女閔大洪、閔凡從北京將其父珍藏的解放初期珍貴文獻捐贈給上歷博。

展覽中有大量有故事的捐贈物,通過上歷博,將私人記憶轉化為了公共記憶。市民李文墨捐贈的晚清義記洋行廣告畫,是他從拍賣會上所得,上面記錄了大約160年前英國洋行在上海的貿易活動,人物圖案已經有了當時剛剛興起的海上繪畫特點。陳春明捐贈的民國時期上海錦江飯店餐具,當年的銅質小火鍋,乍一看,還以為是地球儀。何放舟捐贈的1936年國際大飯店菜譜,上面林林總總將近300個菜。施琴捐贈的周餘德龍門邨住宅建築圖,是標準的上海石庫門建築圖紙;鬱青(鬱樹銓)等捐贈的晚清鬱泰峰家族練字臺大有來頭,鬱泰峰家族是清道光年間上海縣首富,這個練字臺上面的方磚是蘇州特製「金磚」,下面木製託架保存完好,上面的紋飾寓意吉祥。

【來源:周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抗疫物證捐贈展、市民捐贈展開幕
    昨天,82歲的劇作家、原長寧滬劇團團長張東平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西館三樓,指著櫥窗內展陳的滬劇《白衣長城》劇本手稿對記者說。  當天,《眾志成城 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和《市民記憶——上歷博(上革博)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同期開展。
  • 銘記抗疫的日日夜夜,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抗疫物證捐贈展
    11月18日至12月20日,《眾志成城 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市民捐贈的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其中,2020年上半年上海各機關團體及普通市民捐贈了近400件的抗疫物證。
  • 從名媛旗袍、姚明球衣到市民70年帳本,上歷博展示市民捐贈
    :澎湃新聞 從滬上名媛的海派旗袍,到1949年渡江勝利紀念章;從知名籃球運動員姚明的獎盃、球衣到上海普通知識分子家庭持續70年的家庭帳薄……又一批攜帶著上海市民珍貴記憶的歷史物件在過去一年入藏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 這些捐贈見證了上海抗疫,上海歷博展手繪防護服等物證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率先對外公開徵集抗「疫」見證物。經過近10個月時間,上歷博共徵集到近400件涉及上海市區縣、各領域的典型性、代表性抗疫物證。手繪防護服、漫畫手稿、樂譜、錦旗、登機牌、證章、音視頻……今天,這批抗疫物證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首次亮相展出。
  • 記錄城市歷史變遷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明天正式開館
    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經過1年多的建設,從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展覽從「序廳」「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難忘的瞬間」四大部分構建展陳體系,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100餘件/套,較全面地反映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歷史變化。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明起內部試運行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明起內部試運行 「文化上海」微信公眾號 2017-10-31 17:33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兩百一十三期):「會飛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
    >【中國】天津美術館:12月28日,天津美術館舉辦展覽「艾瑪捐贈作品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鬥者——周令釗先生百歲藝術展」展覽海報(圖片來源:湖南美術館)【中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12月27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承古萌新 瑞靄迎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年畫展」正式開展。
  • 遇見美好目的地,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遇見美好目的地,享旅帶你周邊遊,重點推薦上海黃浦區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擁有幾座大型綜合性的博物館,包括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以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等,各有不同的定位。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著重反映上海本地的歷史變遷,上自遠古文明,近及現代,全面展示上海的滄海桑田。在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人民公園圍牆外、南京西路和黃陂北路的路口,有幾幢古典歐式建築組成的院落,這裡便是整修一新後開放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 靈臺縣博物館館藏王錫齡捐贈金石拓片展5月12日在莊浪縣博物館開展
    「金石恆久遠 墨拓傳千年」靈臺縣博物館館藏王錫齡捐贈金石拓片展將於5月12日在莊浪縣博物館開展。據莊浪縣博物館消息,在第44個「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靈臺縣博物館、莊浪縣博物館聯合舉辦「金石恆久遠 墨拓傳千年」——靈臺縣博物館館藏王錫齡捐贈金石拓片展。金石即鑄造或鐫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謂之「金文」,又稱「鐘鼎文」,以殷周器物銘文為其肇始,剜刻在石質碑碣上的銘文,謂之「石刻」或「石銘」。
  • 足不出戶看展覽 上海博物館推出「雲看展」
    為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全市的文物博物館單位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暫停開放後的博物館、紀念館紛紛推出網上展覽,繼續為各界公眾提供服務,在家足不出戶看展覽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選擇。
  • 【記憶】今朝聊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新址大樓的老故事
    3月26日正式開放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使南京西路325號這棟八十餘歲的老大樓再一次成為焦點。TA的故事可以從跑馬廳開始說起。TA是從何而來?1951年9月6日,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決定根據各界人們的要求和社會活動的需要,「先在場地南部修築上海人民廣場;其餘場地之絕大部分,則將逐步修建,闢作文化休息及其他有益市民之用途」。1952年跑馬廳大樓成為上海博物館。20世紀80年代,經常可以看到這樣市民排隊入場的畫面。
  • 博物館日|2019四川博物館十大精品展揭曉,你刷過幾個大展?
    其中,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發現三星堆:三星堆與巴蜀考古——紀念三星堆發現九十周年特展」等十個展覽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此次推介評選活動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省博物館學會、四川日報報業集承辦,是四川文博界首次舉辦推介評選活動。
  • 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
    ,但是在發揮文物保護、歷史研究、宣傳教育等功能上,奉賢博物館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2019年,奉賢博物館新館開幕,藉此契機,新館配備了奉賢歷史陳列廳和海塘文化陳列廳兩個常設展廳,以及兩個臨時展廳,將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說好奉賢歷史,講好賢文化故事作為奉賢博物館的重要任務。
  • 晉城:走進博物館漸成日常 感受歷史與文化魅力
    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那麼就去這座城市的博物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走進博物館,時空不再阻隔,晉城的歷史風雨和文明點滴全都濃縮在這裡。在新型城鎮化浪潮中,民俗文化博物館保護民間習俗和保留記載歷史的老物件,讓獨特的鄉愁文化得以延續。  展區的紅色收藏也十分引人注目。「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您的光輝思想永遠照我心……"這是無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紅歌。走進晉城民俗文化博物館各個時期的毛澤東畫像、瓷像展,帶我們重溫那個年代的記憶。
  • 廣州首次舉辦城市公共文化藝術會議 中德學者、專家與市民共議城市...
    日前,聽見花開——《記憶建構和城市文化塑造》市民生活美學沙龍、中德研究廣州城市公共文化藝術發展專家圓桌會議相繼在廣州舉辦,掀起了關於城市公共文化藝術的討論風潮。來自文化界、藝術界和策展界的中外學者專家齊聚廣州,與市民朋友一起探討廣州城市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之可能。
  • 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清代科舉展(圖)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開科取士——清代科舉展」,展出過百組來自上海市嘉定博物館和本地有關科舉制度的文物,當中包括在科舉考試後,張貼在試場外牆上公布結果的「榜文」。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下周一起免費開放!最全攻略在這裡
    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經過1年多的建設,從3月26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啦!展覽從「序廳」「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難忘的瞬間」四大部分構建展陳體系,共陳列展示文物約1100餘件/套,較全面地反映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歷史變化。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歷史及文化功能
    博物館從起初只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奇珍異物的收藏室,到後來逐漸面向公眾開放,其功能有了新的拓展。如今,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記憶、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承擔著記錄過去、反映現代和未來發展的重要職責,更是成為一般公眾受教育的場所。透過一所博物館,我們可以窺見一個地區或民族的歷史風貌以及文化遺存。
  • 現場|「博物館奇妙夜」裡的上海,40餘博物館今起延長開放
    6月6日起,深受上海市民喜愛的「博物館奇妙夜」、「夜遊美術館」回來了。澎湃新聞從上海市文旅局獲悉,6月期間,上海市40餘家博物館、美術館將延長開放時間。夜幕下的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的夜場活動期間新舉辦的「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 、「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三大特展齊開,此外還將搭建文創集市、茶室餐飲服務,打造「展覽+文創+輕飲食的綜合夜場活動。
  •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題、主展場、總策展團隊公布
    主展主題由總策展人提案確定為「相遇」,意喻本屆藝術季所呈現的人與人的相遇、水與岸的相遇、藝術與城市空間的相遇、歷史與未來的相遇,將激發更多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相遇,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成為人們不可磨滅的城市記憶。李強書記指出,要把黃浦江兩岸打造成城市的客廳。客廳已造就,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邀請全世界人民與上海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