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釐米》:退出成年子女的生活,是為人父母最後的體面

2020-12-22 依海藍

電視劇《愛的釐米》昨晚順利收官,雖然開播時引發了不少爭議。當時大家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部分演員的選擇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劇中所反映的父母與子女的相處問題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共鳴,之前的爭議也逐漸平息。幾位主演憑藉自己過硬的演技讓觀眾們看到了一些父母在與子女相處的過程中暴露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值得每一個家庭的深思。

控制型父母

男主角徐清風成長在單親家庭,從小他的一切都被母親徐秀蘭包攬,每一個細節都被母親安排得妥妥噹噹。當他順利完成學業成了一名優秀的醫生後,他的婚姻問題就成了母親心中最大、最要緊的事。為此,母親除了每天的嘮叨,還要去參加公園裡的相親會,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宣傳自己的兒子有多麼的優秀以及自己挑選兒媳婦的標準有多嚴格。

反觀她的兒子徐清風,他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生活都被母親佔據。他要喝母親每天熬製的各種滋補湯,要聆聽母親無盡的嘮叨和教誨,更重要的是要去見母親介紹的各種女孩。母親無孔不入式的關愛讓徐清風根本喘不過氣來,他非常壓抑和痛苦。為了躲開母親,他最後不得已地搬了出去。

徐清風好不容易接受了母親介紹的女孩並試著與其交往,可母親便對女孩百般挑剔,最終又一次攪黃了兒子的戀情。當徐清風遇見了真愛關雨晴,徐秀蘭女士更是百般阻撓,甚至將一個騙子介紹給了兒子,差點毀了兒子的前途。好在經過了那次教訓之後,徐秀蘭開始知道了自己應該少插手兒子的一切,逐漸退出了兒子的私人空間,她和兒子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索取型父母

女主角關雨晴的爸爸那更是了得,為了不爭氣的兒子,他恨不得讓收入較高的女兒把所有財產都給弟弟。女兒買的房子成了弟弟的婚房,女兒買的車子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弟弟賣了。關雨晴付出到這樣的程度他的爸爸依舊不滿足,女兒的感受他也不怎麼在乎,只要兒子有需要,就必須讓關雨晴出錢出力。

備受打擊的關雨晴最終痛苦地和父親決裂了,甚至連自己的婚禮她都不想請父親和弟弟參加。更重要的是她每次想到曾經自己和弟弟都躺在手術室裡,當醫生問父親要保哪一個時父親嘴裡說出的是弟弟的名字。每次想到那一刻她都會痛苦萬分。好在有徐清風從中調和,關雨晴才知道了當年父親雖然嘴裡說救弟弟,但也給自己輸了很多血。雖然他們父女最終和解了,但關父之前的所作所為實在駭人聽聞。

孝道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推崇的十分重要的做人原則,也是中國為人子女們的每個人頭上的一道緊箍咒。如果誰對父母不孝順,不用說別人,他們自己心裡都過不去那道坎。所以在大部分家庭中,只要父母的要求不算很過分,子女們大都會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但如果攤上像劇中徐媽和關爸那樣的父母,關雨晴和徐清風們就太難了。

在強調孝道的同時,我們的文化中似乎很少告訴父母們應該如何對待子女,所以控制型和索取型的父母在影視劇和現實生活中都屢見不鮮。這些父母認為他們生養了子女,子女就應該對他們言聽計從或者付出全部。但他們忘了子女們在成年之後是一個個身心獨立的個體,不是他們的提線木偶或者取款機。

如果為人父母之人還想和子女們過上其樂融融的生活,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和選擇,不對孩子提出過分的要求,體面地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逐漸地退出來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ps: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
    父母每天都在說愛自己的孩子,那什麼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呢?為人父母,要如何教養孩子?
  • 王陽明與父親——成年子女與父母最好的關係
    成年後的你與父母的關係如何呢?悟空問答上有一個問題得到很多人的關注:子女優秀、遠在天邊和子女平庸、守在身邊,哪一種更容易接受?但是子女成年後是否優秀,是遠在天邊還是守在身邊,這是命運各種機緣巧合促成的局面,並非個人意願可以左右。因此,相對來說,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是,成年後的子女是否對父母充滿感恩之心,是否還保留了幼年時對父母的敬與愛。
  • 富有的父母資助成年子女,為什麼反而傷害了子女?
    對某些富有的父母來說,將自己的社會和財務狀況擴展到到成年子女身上的壓力是可怕的。最近的大學招生醜聞揭露了父母們為了子女在頂尖學校中獲得一席之地而願意做的令人震驚的事情。同樣,一些父母持續資助孩子的生活,使他們早日進入成年期,這往往會對整個家庭造成損害。「有多少次我們在富裕家庭中看到賺錢養家的人無休止地為家庭和生活提供經濟來源,甚至連愛,親密和親近程度都要通過金錢給予表現出來。」心理學家和金融治療師Alex Melkumian博士說。
  • 父母對成年子女有撫養義務嗎
    一些網友認為,上大學後父母沒有義務再供養子女,這名女兒如果覺得生活費不夠,可以自己做兼職賺錢。也有網友認為,生活費應當根據當地生活水平和父母經濟能力來定,不能一概而論。    這幾種情形,父母對成年子女仍有撫養義務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 父母離婚成年子女怎麼判?
    父母離婚成年子女怎麼判,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相關的法律知識。 夫婦離婚時,子女已成年的,法院只需判決離婚,並對財產進行分割,不再對子女進行處理。但對於未成年子女,則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那麼怎樣爭取孩子的撫養權呢?
  • 子女成年後還能向父母主張撫養費嗎?
    父母撫養未成年子女,是其法定義務,無需討論,現實生活中,主要爭議在於,父母對於「成年子女」的的撫養義務問題,經常引發爭議。如對接受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成年子女有無撫養義務問題等。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 父母對成年大學生子女是否有撫養義務
    另一種觀點認為,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才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本案中,原告陳某某正在接受的是大學教育,且已成年,不符合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條件,不能以離婚協議的約定加重被告陳某的義務。故對於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撫養費、學費的訴訟請求,應當不予支持。
  • 做父母的怎樣和成年的子女相處和溝通
    自古以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繁衍生息,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把子女含辛茹苦地養大成人,成家立業,父母也漸漸老去,本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父母和子女反而有點相處難,有的甚至矛盾重重,這也許不是父母和子女想看到的結果,有方法問題,也有思想問題。那父母該怎樣和成年的子女相處和溝通呢? 在和子女相處溝通中,我老公的同學大張老師和他妻子王大姐做的讓我們刮目相看。
  •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老年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是生病了擔心子女工作忙,卻說沒事開始?是從孩子結婚後儘量少麻煩孩子,擔心打擾子女的正常生活,擔心子女的另一半不高興?是從孫子輩出生為了幫子女減輕負擔,自告奮勇前來幫忙帶孩子,在子女家中,多吃一口飯都覺得小心翼翼開始?父母為什麼會變得小心翼翼?子女不孝順?
  • 伊能靜:得體的退出才是給孩子最大的愛,學會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課
    「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正是因為我這麼愛你,……」操控型父母這麼做其實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這麼做是因為我太害怕失去你,所以,我寧可讓你生活在痛苦中。這樣孩子很難成熟起來,以至於有的孩子到了成年還是擺脫不了父母的掌控和管控的需求。當你看到有些人結婚後,強勢的父母橫加幹涉小兩口的生活就可見一斑。《原生家庭》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男主人公邁克36歲,是一個英俊帥氣的廣告經理。
  • 民法典專題 | 成年子女對父母有怎樣的贍養義務?
    民法典專題 | 成年子女對父母有怎樣的贍養義務?以案釋法山東高厚佳律師事務所楊志明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民法典強調「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強化了成年子女的贍養義務,為父母要求子女履行贍養義務又添加了一層法律保障。
  • 成年子女起訴父母索要撫養費,法院:雖成年,協議另有約定,支持
    後黃某外出務工,小唐隨唐某生活至今。2012年11月12日,小唐年滿十八周歲成年。2013年9月起,小唐就讀重慶某大學,學制三年,期間共計向學校繳納學習費用21700元,花費生活費約60000元。原告訴至法院,請求被告按照離婚協議約定負擔小唐大學期間的生活、教育等費用的一半即42000元。
  • 法律說:成年親生子女不能與父母斷絕關係
    「我要和你斷絕父子關係」,在影視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父子產生矛盾時,往往會出現要求斷絕父子關係的想法。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父子關係能斷絕嗎?十四歲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可以通過送養,斷絕父子關係。成年親生子女是不能與父母斷絕父子關係的,成年養子女可以協議解除。
  • 告所有成年的子女:接受父母的愛才是對父母的愛
    儘快獨立的子女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人生的半輩子都在為兒女奮鬥,孩子小時候為了他吃好穿暖努力工作,孩子準備找工作就開始為了孩子的錦繡前程而鋪墊人脈。孩子們受了父母一二十年的恩惠,早就想能自力更生,不再讓父母受累,所以等到工作成為一個經濟獨立的成年人後,就開始不再讓父母幫助自己,更想自己打拼,子女們想的全是父母應該享享清福,不再被自己的瑣事打擾,但是他們卻不理解父母的心,倘若此時父母工作還在還好,他們的心思可以放在工作上來緩解這種缺失感,但是如果他們都沒有工作,或者工作很清閒,那麼這種因無法再為自己親愛的人提供幫助所產生缺失感會特別嚴重。
  • 成年子女未獨立生活能否要求撫養費?
    成年子女未獨立生活能否要求撫養費?隨著離婚案件的不斷攀升,子女撫養費糾紛也日益凸顯。根據《婚姻法》的相關規定,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均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 講述了一個如何為人父母、如何為人子女的故事,每個人都應該讀讀
    《愛,不釋手》主要講述的是如何為人母,如何為人子女,女孩因為父母對她過分的嚴要求,產生了逆反心理讀完這部小說,讓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個故事。應該是我在上初中時,有一次考試沒有考好,出來成績後,被母親說了一頓。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能考出一個好成績的。
  • 父母眼中體面的工作:他們的世界我們不懂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內心非常期盼的事情,他們一路十分操心子女的成長,子女的工作、婚姻、生活等是他們內心中比較珍視的東西。當鳥兒飛出溫暖的巢穴,父母會有固有的想法和意識去影響子女的生活。其中經常讓父母掛在嘴邊的便是你的比較體面的工作。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他們的一些想法在現在看起來是有些過時的。比如一些父母總是認為當醫生、考上公務員,做一名老師是相當體面的工作。儘管這些工作的薪水和待遇有時候比不過程式設計師和服裝設計,但在父母的眼裡這些工作是風水寶地,和親戚鄰居交談的時候臉上也覺得能夠掛得住。
  • 【 傳統不能丟 】為人父母的七大忌,為人子女的五大忌!
    為人子女的五大忌:不怨父母囉嗦    父母生活的年代與今天大不相同,兩代人在認知和習慣方面,難免有點代溝。不怨父母埋怨    父母的埋怨,或許是他們在生活中不如意,或許他們在工作上辛苦,又或許只是希望你不要走他們的老路
  • 成年子女的悲哀:時刻活在不成熟的父母控制之下,人生有多難?
    成年的子女需要學會覺知與自省,這個過程很困難,但並非做不到。美國心理學家琳賽·吉布森寫了一本《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就是專門幫助成年人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的,面對不成熟的父母,我們要做的是理解、接納以及心理上的脫離。
  • 媽媽因愛拋棄子秋,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用自以為是的方式傷害孩子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我也聽過不少,從前被父母拋棄的子女,待到成年後,親父母找上門來,大吐當年的身不由己,希望能認回子女,甚至讓過的好的子女能幫襯他們。這種事在周邊發生的並不少見,而《以家人之名》又何止是陳婷綁架了子女,劇中大多數父母,都在用自以為是的愛,傷害著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