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癌細胞欺騙脂肪細胞 過量產生GFBP1蛋白質

2020-12-20 健康一線視頻網

我們知道,癌細胞有著諸多狡猾的作惡手段。他們會躲避免疫系統的監控,會長途跋涉轉移陣地,也會蟄伏多年,以待覆發。然而本周發表在《Cancer Cell》上的一篇文章,則又刷新了我們的認知……為了在人體內作惡,白血病細胞竟會欺騙脂肪細胞,挾持腸道菌群,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些癌細胞為啥要如此處心積慮呢?說到底,它們這麼做,還是為了自己服務。為了快速分裂和增殖,癌細胞的生長需要大量葡萄糖作為能源。可是身體憑啥就給這些壞分子免費提供寶貴的能源呢?

來自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的科學家們以白血病為模型,深入探索了這一問題。他們發現,癌症就像糖尿病一樣,和胰島素息息相關。在正常細胞中,胰島素能促進葡萄糖的使用,從而降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由於胰島素產量不足,或是組織對胰島素的利用率下降,導致了血糖的上升。

而癌細胞希望的就是血糖上升。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研究人員們發現,癌細胞會欺騙脂肪細胞,過量產生一種叫做IGFBP1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讓健康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變相增加了血糖水平。

本研究的圖示(圖片來源:《Cancer Cell》)

不幸的是,這一效應看似與脂肪細胞的多少有關。在肥胖患者中,由於脂肪細胞過多,大量IGFBP1蛋白會被造出來,導致血液中有大量能被癌細胞所利用的葡萄糖。

說到這裡,也許就有讀者問了。難道我們的身體就不會隨機應變,產生更多胰島素,以抵消IGFBP1的作用嗎?也許身體還真有這個辦法。但很可惜,癌細胞也找到了克制之道。

「在系統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一些來自腸道菌群的因素能協助調解葡萄糖。但我們進一步發現表明,罹患白血病的動物,其微生物組成和對照組有明顯不同。」本研究的通訊作者Craig Jordan教授說道。

其中的一大區別在於,罹患白血病的動物體內缺乏擬桿菌。後者能分泌一些對腸道細胞有益處的短鏈脂肪酸。如果缺乏這些細菌,腸道分泌的腸促胰島素就會減少。此外,促進胰島素生產的血清素水平也會有所下降。

「這是一個典型的寄生蟲效應,」Jordan教授補充道:「它們從宿主身上獲取好處,用於自己的目的。」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Haobin Ye(圖片來源:科羅拉多大學)

了解了癌細胞的伎倆後,解決之道也隨之而來。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生Haobin Ye指出,如果我們能重塑葡萄糖的調控,就可以緩解白血病細胞的生長。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發現血清素、三丁類脂肪酸(黃油中常見)等物質有望起到這一效果。

這可不只是理論上可行。在後續的動物研究中,使用這兩種物質輔助化療治療的白血病小鼠活得更久。在研究的第22天,化療之外,所有沒有額外治療的白血病小鼠都死了,而接受額外治療的小鼠中,有超過一半依舊存活。

本療法能顯著提高化療的效果(圖片來源:《Cancer Cell》)

研究人員稱,他們有證據相信,這一現象可以在白血病患者中得到重複。

人類與癌症的戰鬥史就是這樣。癌細胞是狡猾的,但每當我們了解這些細胞的狡猾,潛在的療法也就有望誕生。我們也期待這個發現能早日帶來科學轉化。

本文題圖來自Pixabay

參考資料:

[1] Ye et al., (2018), Subversion of Systemic Glucose Metabolism as a Mechanism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Leukemia Cells, Cancer Cell,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18.08.016

[2] Cancer hijacks the microbiome to glut itself on glucose, Retrieved September 28, 2018,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8-09/uoca-cht092818.php

相關焦點

  • Nat Cancer:揭示癌細胞如何產生PD-L1實現免疫逃逸!
    2020年5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針對癌細胞表面一種名為"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的蛋白質的免疫治療藥物已迅速成為治療多種癌症的主要手段,通常效果顯著。但確切地說,癌細胞是如何激活這種蛋白質的還不完全清楚。
  • 研究發現癌細胞轉移的關鍵因子「整聯蛋白」
    據外媒報導,近日,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MUL)的早期研究發現,癌細胞似乎依賴於一種不尋常的存活機制擴散至全身。這個發現可以幫助在未來找到轉移和繼發性腫瘤的防治方法。癌細胞轉移是癌症治療最大的挑戰。通常不是最開始的腫瘤致命,而是繼發性腫瘤。癌症研究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癌細胞如何能夠從一個腫瘤轉移至身體其它位置並存活下來。
  • 一個脂肪細胞的自白
    飽和脂肪是我們脂肪細胞們的最愛,因為它獨特的化學鍵連接方式,使得它在室溫下是固態的,而且是最完美的儲能物質,1g脂肪氧化分解所產生的能量是37.6kJ(大約9大卡),是1g葡萄糖或者蛋白質氧化分解產生能量的2倍。我從哪裡來?
  • 產生的活性氧與熱量可殺死癌細胞
    N新華 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日前發表公報說,用近紅外線照射碳納米管,產生的活性氧和熱量能殺死癌細胞。 碳納米管是由碳原子層捲曲而成的長而中空的管狀物,直徑通常為幾納米到幾十納米。碳納米管具有很多新奇性能,比如韌性高、導電性強等,其在眾多領域的應用前景引起廣泛關注。
  • 網傳減肥期需偶爾吃高熱量食物 「欺騙餐」到底欺騙了誰?
    在健身減肥過程中,不少人會將「欺騙餐」加入到飲食計劃中。在一些網傳的減肥攻略中,「欺騙餐」指在健身減肥過程中,時不時地吃一頓自己很喜歡但是對健身減肥沒有任何幫助的高能量、高碳水食物。有人表示,長期的低熱量、低脂肪飲食,會帶來體脂率的降低,從而導致脂肪組織分泌瘦素的水平下降,而「欺騙餐」可以穩定瘦素水平。那麼,「欺騙餐」對我們的健身減肥計劃真的有幫助嗎?
  •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研究人員發現,在經歷沃伯格效應的癌細胞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他們在一種名為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的酶(糖分分解需要酶)上進行研究,這一酶控制著葡萄糖在癌細胞中被加工的速率。
  • 狡猾的癌細胞,是如何給自己披上「隱形外衣」的?
    癌症是眾病之王,在與癌細胞的長期鬥智鬥勇中,人類逐漸看清了這個「敵人」的狡猾之處。癌細胞可以通過高表達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來結合免疫T細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 (PD-1)受體,導致T細胞減少增殖或失去活性,從而失去識別和打擊腫瘤細胞的能力。藉此,癌細胞躲過了免疫攻擊,肆無忌憚地瘋長。近年來,免疫療法的問世為癌症治療帶來了革命性巨變。
  • 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腫瘤休眠似乎是以衰老的形式存在,衰老狀態的腫瘤細胞能夠更好地逃脫現有的癌症治療以及隱藏在休眠狀態中。但是,與普通細胞完全不同,癌細胞的衰老是可逆的,它不但不代表癌細胞即將被消除,反而有利於癌細胞在生物體中藏匿。
  • 癌細胞產生更多的Win,並讓鄰近的健康細胞...
    2019年7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癌細胞對人體的自然防禦產生如此強大抵抗力的原因之一是它們實際上是人體細胞,因此它們具有先天的機制,不僅可以欺騙人體的防禦和維護系統,而且甚至可以劫持它們。因此,發現癌細胞的全部伎倆是對抗癌症的關鍵。
  • 癌細胞嗜糖如命?研究發現阻斷糖代謝可以減緩肺腫瘤的生長
    癌細胞嗜糖如命?目前的研究表明,這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必須同時阻斷多種途徑才能有效。一種叫做葡萄糖轉運蛋白的蛋白質為細胞提供糖,這使它們成為餓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的誘人目標。但科學家們不知道最好的方法,也不知道如果癌細胞拒絕攝入糖分,它們是否會轉而採用替代燃料。「抑制糖在肺腫瘤中的使用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策略,但是是否應該靶向葡萄糖轉運體以及靶向哪些仍不清楚。」
  • 蛋白質的過量攝入會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哪些方面又會用到蛋白質
    綜上所述,沒有蛋白質,就無法建立免疫抗體,因為抵禦疾病的抗體都是由蛋白質和白細胞構成的;沒有蛋白質,就無法產生紅細胞,因為紅細胞幾乎完全是由蛋白質構成,所以才叫「血紅蛋白」;沒有蛋白質,就更不能讓脾胃、肝膽、胰臟順利的分泌出各種酶
  • 【Science子刊】「貪吃」的癌細胞:通過糖酵解產生的能量來增殖和...
    Birts)博士報導說,癌細胞中的高糖酵解率的高頻率依然是許多人類腫瘤的既定特性。這一產生能量的過程給癌細胞提供了代謝物,可作為合成代謝途徑的前體。布萊德斯和伯茨與一組研究人員在《科學信號》(Sciences Signaling)雜誌上撰文,發現在體外的乳腺癌模型中,有一些令人驚奇的新現象,他們稱之為糖酵解應激反應,涉及p53,p53基因攜帶著一種稱為腫瘤p53蛋白的DNA藍圖,蛋白質在調控細胞分裂和死亡等細胞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長期以來的研究表明,p53基因突變可以使癌細胞生長和擴散。
  • Nature:脂肪酸或會促進癌細胞對療法產生耐受性
    2019年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脂肪酸代謝是腫瘤生長和增殖的重要過程,儘管科學家們嘗試通過阻斷脂肪酸代謝來作為一種抑制腫瘤尺寸和生長的治療性策略,但患者的預後往往差強人意;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特定的腫瘤細胞或會利用此前未知的一種替代途徑來產生脂肪酸,相關研究結果或能解釋為何特定的癌症類型會對脂肪酸代謝的抑制產生耐受性
  • Nucleic Acids Res:癌細胞中豐富的蛋白質可致機體DNA發生超螺旋
    2013年3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蛋白質,其可以通過改變DNA的拓撲學機構來使得DNA扭曲形成所謂的超螺旋。
  • 你的蛋白質過量了嗎? 到底吃多少才叫做蛋白質合適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的蛋白質過量了嗎? 到底吃多少才叫做蛋白質合適呢? 節日過去,很多人都感覺到肚子裡多了不少油水。魚肉吃多了,就擔心蛋白質過剩;想吃幾天水果蔬菜清清腸胃,又擔心蛋白質不足。到底吃多少才叫做蛋白質合適呢?
  • 蛋白質你補對了嗎?過量攝入可能有這些危害
    其實,蛋白質每天的攝取量也有上限,超出上限甚至可能會帶來反效果,不僅不能瘦身,還會致肥,甚至影響肝臟健康。蛋白質與其他營養素一樣,即使對人體有益,都不可攝取過量,否則會對身體帶來負擔。適量的吸收,才能把功能發揮得最好。蛋白質除了在維持人體運作和增肌上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其實它還有很多好處,例如修復細胞、促進新陳代謝、穩定血糖等。
  • 一種新開發的化合物攻擊癌細胞的「發電站」,從而使癌細胞挨餓
    來自科隆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和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中報告說,這種化合物將來可以作為一種潛在的抗腫瘤藥物使用;不僅在老鼠身上,而且在人類病人身上。  線粒體為我們的細胞提供了正常組織和器官功能所必需的能量和細胞構建塊。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癌細胞的生長與線粒體功能無關。
  • ...MSKCC等三頂級機構發現了一種全新狀態的癌細胞,是癌細胞異質性...
    近日,MSKCC、MIT和博德研究所三所頂級研究機構,聯合在著名期刊《癌細胞》上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1]。 他們在肺腺癌的發展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從來沒有被報導過的癌細胞狀態——「高可塑性癌細胞狀態」(HPCS),這類癌細胞有些不同尋常,它看起來不像肺癌細胞,因為它表現出胚胎滋養層幹細胞、軟骨幹細胞,甚至腎臟細胞的特徵。
  • Science子刊:科學家發現介導癌細胞關鍵生命活動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組成部分——在細胞內,蛋白質結合成大型的大分子複合物,即蛋白質的聯合體,它們相互協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大量的癌症研究集中在尋找這些蛋白質複合物的抑制劑。像mTOR和ATR這樣的激酶,以及像端粒酶這樣在腫瘤中過度表達的酶,都屬於這類複合物。
  •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決定性別的蛋白質Sry-T
    據日本《共同網》報導,日本大阪大學分子生物學教員宮脅慎吾研究團隊10月1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發表的研究成果稱其發現了決定老鼠性別的蛋白質,該團隊認為「有望弄清決定哺乳動物性別的機制,今後還將以人類為對象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