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ic Acids Res:癌細胞中豐富的蛋白質可致機體DNA發生超螺旋

2020-12-13 生物谷

2013年3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蛋白質,其可以通過改變DNA的拓撲學機構來使得DNA扭曲形成所謂的超螺旋。這項研究發現或許為我們理解癌細胞中名為微型染色體維持蛋白(MCM)以及其作用提供新的思路,一般來說,在癌細胞中,MCM的水平較高。

當我們抓住橡皮圈的一端,然後扭動另外一端,在扭動數圈之後,橡皮圈就會形成絞繩狀態,但是如果一直扭轉,這種扭曲股就會在原先扭曲的基礎上繼續扭曲。當然,DNA分子也可以被扭曲捲曲而改變其寬度形成不同的超螺旋結構。

染色體DNA會形成不同的超螺旋結構來完成許多重要的細胞過程。當其打開關閉一些基因的時候,其又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打開或者關閉另一些基因。這項研究揭示了,細胞中過多的MCM或許可以使得某些基因過表達,從而來關閉或者下調某些基因的表達,使得細胞失控從而變得具有癌性。

染色體DNA結構對於調節細胞中的基因表達以及生理狀態非常重要,改變DNA的拓撲結構對於控制染色體DNA的結構非常有效。MCM改變DNA拓撲結構的能力可以幫助研究者理解MCM在基因表達和癌症發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這項研究中,Chen和他的研究隊伍發現,MCM蛋白質可以形成一種類似於寬管一樣的細絲結構,DNA螺旋可以盤繞在這種結構的內壁。Chen說,這樣的表現非常罕見,當你看到的時候,它的確就表現出了一種特殊的功能,的確,帶正電的螺旋路徑可以吸引並且結合之DNA雙鏈上,而DNA雙螺旋又具有一個帶負電荷的磷酸骨架。

通過在螺旋細絲管中僅僅抓住DNA,保持其螺旋路徑,將會引發DNA雙螺旋改變其結構,產生新的超螺旋。未來研究者將進行深入研究來揭示MCM引發的DNA拓撲結構的改變如何影響癌細胞的形成,這對於開發抗癌療法也提供了幫助和希望。相關研究由NIH提供資助。(生物谷Bioon.com)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complexes form a filament to remodel DNA structure and topology

Ian M. Slaymaker1, Yang Fu1, Daniel B. Toso2,3,4, Nimna Ranatunga1, Aaron Brewster1,5, Susan L. Forsburg1, Z. Hong Zhou2,3,4 and Xiaojiang S. Chen1,*

Deregulation of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MCM) proteins is associated with genomic instability and cancer. MCM complexes are recruited to replication origins for genome duplication. Paradoxically, MCM proteins are in excess than the number of origin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chromatin regions away from the origins during G1 and S phases. Here, we report an unusually wide left-handed filament structure for an archaeal MCM, as determined by X-ra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rystal structure reveals that an α-helix bundle formed between two neighboring subunit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filament formation. The filament has a remarkably strong electro-positive surface spiraling along the inner filament channel for DNA binding. We show that this MCM filament binding to DNA causes dramatic DNA topology change. This newly identified function of MCM to change DNA topology may imply a wider functional role for MCM in DNA metabolisms beyond helicase function. Finally, using yeast genetics, we show that the inter-subunit interactions, important for MCM filament formation, play a role for cell growth and survival.

相關焦點

  • DNA和RNA的區別
    核酸(英語:nucleicacids)是一種通常位於細胞核內的大型生物分子,主要負責生物體遺傳信息的攜帶和傳遞。
  • 雙螺旋升級了:人體首次發現四螺旋DNA
    眾所周知,DNA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大分子,其結構為雙螺旋。但是這一結構有時會加倍。如今,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人體細胞中發現了四螺旋DNA結構。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一些癌細胞和實驗室的化學實驗中發現四螺旋DNA,這是第一次在健康的人類活體細胞中發現這種結構,而且它是由正常細胞過程產生的穩定結構。「毫無疑問,我們已經證明了四股DNA可以在活細胞中形成。這迫使我們重新思考DNA的生物學特徵。」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Marco Di Antonio說。
  • DNA甲基化是什麼?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DNA雖然都由四種鹼基組成:A、T、C、G,但是其甲基化修飾發生的位置不同。原核生物中,這種甲基基團是添加在腺嘌呤的第6個氮原子上的,因此被稱之為N6-methyladenine(6mA)。而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中,甲基基團是添加在胞嘧啶的第5個碳原子上的,即5-methylcytosine(5mC)。
  • Nucleic Acids Res:開發出螢光「標記-追蹤」技術來揭示機體細胞的...
    (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2012年8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者揭示了他們使用螢光分子來標記DNA並且監視
  • DNA複製的過程
    學生問道這個問題,我上網搜到一個視頻可惜是英文,雖然有字幕,可細看發現是有問題的,直接發動學生的超能力,翻譯,剪輯,做字幕,最後我再加無釐頭的片頭就成這個樣子
  • Science:DNA無需酶幫助可自我複製
    但是,在細胞中,這一複製的過程需要多種複雜的酶的幫助,而人們假設這些酶在生命剛開始的時候是不存在的。 Yasuyuki Ura及其共同作者(包括提出「RNA世界」假設之父的已故Leslie Orgel)完成了一個人們長期以來希望達到的目標,即構建一個人工合成的DNA模擬物,該DNA模擬物在溶液中飄浮的時候可改變其鹼基的序列。
  • 天然雙鏈DNA的構象大多是負性超螺旋
    在某些基因中超敏位點離3』側翼區近.甚至可在轉錄區域內。研究發現具有轉錄活性的染色體區城對核酸酶DNase 1的敏感性增強.此區城含有一個或幾個DNase I超敏感位點,DNase I超敏感位點的存在是活性染色質的重要特徵,具有組織特異性,並同基因的表達密切相關。由於組蛋白人聚體的解離和維燒方式的改變,該段區城中的DNA序列暴路,腸溼受核酸麻的攻擊。
  • 雙螺旋DNA進一步扭曲而成的超螺旋稱為DNA的三級結構
    Z構象是唯一存在的左手雙螺旋構象。DNA鏈上的四種鹼基也非均勻分布,因而產生了一些特異的序列。迴文序列是許多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調控蛋白的識別位點;富含A/T序列則是許多分子遺傳學過程所不可缺少的;嘌呤和嘧啶的排列順序對雙螺旋的穩定性也有重大影響。DNA在熱或其他變性劑的作用下,雙螺旋結構遭到破壞,雙鏈發生分離,即變性。
  • 蛋白質的二級結構、超二級結構與模體(motif)
    此結構中第一個胺基酸的羰基與第四個胺基酸的氨基形成氫鍵。β-轉角結構在球狀蛋白中比較常見,可佔全部殘基的四分之一。因為此結構用於肽鏈回折,所以多位於球狀蛋白的表面。根據具體結構,β-轉角又可分為Ⅰ型、Ⅱ型與III型等。s
  • 從右旋DNA說起——DNA雙螺旋為什麼大多是右旋?
    作者 | 內含子 如今,即使非生化專業的人對DNA雙螺旋的形象也很熟悉了。不過,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DNA雙螺旋的「手性」,包括我國很多科普媒體的小編,他們用的雙螺旋圖幾乎兩種手性是一半對一半的。 螺旋的手性是什麼呢?通俗地說,就像飲料瓶口的螺紋。
  • Nucleic Acids Res:改寫教科書!起始密碼子至少有47種!
    基於這種中心法則,人們長期認為在翻譯時,mRNA中僅有少量三聯密碼子能夠啟動蛋白產生,因此這些三聯密碼子也被稱作起始密碼子。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史丹福大學和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開展一系列測量後,提出人們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和甚至改寫這種法則。
  • Analy Chem:監測HIV的新型移動DNA檢測技術
    2014年6月9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簡便高準確率的檢測技術,來檢測患者機體中的
  • 2.蛋白質的結構
    ;②螺距:3.6個胺基酸、0.54nm;③R基團位於螺旋外側,可影響a-螺旋的形成。,即肽鏈中所有原子在三維空間的排布位置,為蛋白質的三級結構。用限制性蛋白酶水解含多個結構域的蛋白質,常分解出獨立的結構域,而各結構域的構象可以基本不改變,並保持其功能。超二級結構則不具備這種特點。 因此,結構域也可看作是蛋白質的獨立摺疊單位,有較為獨立的三維空間結構。
  • Oncogene:「綁架」膽固醇 讓胰腺癌細胞無處可逃
    2016年5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控制胰腺癌細胞內的膽固醇代謝就能夠抑制癌細胞轉移,這表明之前用於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藥物或將有新用途。胰腺癌是所有癌症類型中最具侵襲性的一種,因此我們選擇以胰腺癌為研究對象對該方法進行檢測。」Ji-Xin Cheng早先帶領研究團隊發現前列腺癌的侵襲性與細胞內膽固醇代謝產生的一種化合物之間存在關聯,在這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上的最新研究中,他們將這一發現進一步拓展到胰腺癌,同時表明一類之前開發用於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或有希望用於胰腺癌和其他癌症的治療。
  • Plasmidselect Xtra---超螺旋質粒DNA純化的首選
    這些新產品有力的補充了GE Healthcare現有的高質量純化,分析和定量質粒DNA的技術平臺,為基因治療和DNA疫苗的生產提供可更有力的工具。PlasmidSelect Xtra 可吸附>2 mg/ml 6125 鹼基的超螺旋質粒DNA。
  • 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DNA分子模型的搭建
    >分子模型的搭建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DNA分子模型的搭建。遺傳物質能夠儲存巨大數量的遺傳信息,能夠精確地自我複製並遺傳給後代,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產生可遺傳的變異。那麼DNA應該具備怎樣的結構才能擔當如此的重任呢?如何構建一個DNA分子模型解釋這一切?今天我們的學習任務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本節課的關鍵問題。一、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二、DNA分子模型的搭建;三、DNA和基因的關係。
  • 癌症的「死對頭」找到了,餐桌上可勁兒吃,癌細胞或許離你遠遠的
    癌症的「死對頭」找到了,餐桌上可勁兒吃,癌細胞或許離你遠遠的! 芋頭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硒,這種元素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癌症的發生。因此,平時常吃一些芋頭,癌細胞或許離你遠遠的。
  • 首次在人活細胞中追蹤到DNA的四重螺旋結構的形成
    從那以後,DNA的雙螺旋結構便深入人心。近幾年,一種「四螺旋」的 DNA 結構如雨後春筍般地從科研界中「冒」了出來,這種結構通常被稱為G-四鏈體(G4s)。先前的研究發現,G4s在癌細胞內被大量檢測到,可能與癌症相關基因關係密切,並且推測G4s或許可以用作早期癌症診斷和治療中新的分子靶標。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德國應化》: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
    研究示意圖: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DNA是一種雙螺旋結構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系統的核心遺傳物質,引導生物發育和生命機能運作。DNA的高級結構也稱DNA拓撲結構,是指在DNA雙螺旋的基礎上,進一步扭曲所形成的特定空間結構。超螺旋結構是DNA拓撲結構的主要形式,超螺旋密度由DNA拓撲異構酶來調節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