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學化」的有效探索

2020-12-17 中國西藏網

  日前,湖南師範大學幼兒園的孩子們用稚嫩的畫筆描繪大樹,感受季節變化對身邊植物的影響。晏湛 攝

  時間要追溯到8年前。

  2012年10月,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指南》的實驗和經驗推廣工作。要結合本地實際確定一批實驗區。」

  8年過去,各地貫徹落實情況如何?實驗結果怎樣?

  淡黃的、金黃的、橘紅的桂花,秋雨中飄香灑落的日子裡,我們深入湖南省20多個城鄉幼兒園採訪,驚喜地發現:湖南省行動迅速,2013年就成立了專門的班子,這幾年在一些園所進行了充分的實驗,許多幼兒園真正實現了「去小學化」。

  《指南》來了——

  「就像給正瞌睡的人送上了枕頭」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2019年,記者到某縣採訪,這個縣某鄉鎮按省示範性幼兒園標準,投入600多萬元建成的公辦園,氣派漂亮,設施齊全,師資也不錯。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所有12位教師能容納200來個孩子的收費低廉的公辦園,只招到81個孩子。而幾百米外的一所民辦園,面積小、光線暗、設施差,在園幼兒居然比公辦園還多。

  「就這幾十個孩子,好多還是我做工作才來的。」年輕的園長領著記者參觀她引以為豪的設施,卻又萬般無奈地說,2017年9月開辦時才50多個孩子。

  2019年春季開學時,她拎著牛奶、書包等物品上門動員,有個孩子的奶奶婉拒:「在你那兒學不到東西。」還有一個孩子的媽媽說:「本來在民辦園還認識幾十個字,到你那兒讀了半年書,已經認得的字又都還回去了。」

  「當時這是個普遍現象。」湖南省學前教育研究會會長彭世華教授介紹,很長一段時間,湖南省農村的學前教育,幾乎都是以辦「學前班」為主,招收的主要是五六歲的學齡前兒童,「拼音、算術、認字、美術、音樂、體育」,孩子們甚至如小學般上課,家長也以自己的孩子還沒入學,就會認字、背詩為自豪。

  2013年,他和同事對湖南省14個市州的280所幼兒園做了抽樣調查,有「小學化」傾向的高達68.7%。「哪裡是兒童遊戲,分明是在遊戲兒童。」

  《指南》的頒布,對這種「小學化」傾向,無異於當頭棒喝。《指南》倡導的是,要充分認識生活和遊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嚴禁「超前教育」。

  《指南》頒布之際,正是湖南省實施「教育強省行動計劃」如火如荼之時,其中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讓湖南省的學前教育有了較大發展。2013年年底,全省有幼兒園13000多所,在園幼兒196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67.2%。

  「但總體上看,發展水平、保教質量都還不高,『小學化』傾向比較明顯。」時任省教育廳副廳長葛建中說,當時正需要《指南》來健全和完善學前教育管理制度,來指導科學保教,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就像給正瞌睡的人送上了枕頭。」新化縣壯苗幼兒園園長曾紅雲說,她辦有全縣最大的民辦園,學前教育科班出身的她,想儘量避免「小學化」,為此到處學習,卻總是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指南》來得太及時了。」

  《指南》湖南化——

  8年精心打造「好拐杖」

  《指南》是好,但要將其精神真正貫徹落實,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湖南省的做法,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2013年4月,湖南省正式下發《關於開展貫徹〈指南〉實驗工作的通知》,並成立領導小組、專家指導委員會,同時確定長沙、郴州、常德3個省級實驗區,18個市州實驗區,315所實驗園,240所重點聯繫園。

  據最新統計,整個實驗過程,湖南省教育廳前後印發了12份文件,7次以廳裡名義召開實驗工作會議,廳領導8次出席會議並作主旨講話,最後實際籌措到的實驗經費也增加到971.73萬元。

  二是建設科學的園本學習活動體系。這個全稱為《湖南省貫徹〈指南〉幼兒園學習活動體系》(以下簡稱《體系》)的文件,被彭世華譽為貫徹《指南》精神的「好拐杖」。這個「好拐杖」按照基本、普適、保底的要求,依據《指南》精神和湖南省實際,研究提出了湖南省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合理期望、基本內容、基本途徑,湖南省幼兒園學習活動的計劃、評價要點。

  「聽起來有點拗口吧?」長沙師範學院副教授、湖南省學前教育協會秘書長路奇,8年來一直專注此項工作,他說,這個《體系》內容豐富,包括新型課程及教學設計,還包括配套資源:幼兒園學習活動資源《體驗與探究》《幼兒園區域活動項目與材料》,以及幼兒家園共育方案和資源《爸爸媽媽講故事》等。

  為此,湖南省組織了全省頂尖的60多位學前教育專家,歷時3年,前後大面積2輪共5年多的試行,國內頂尖級的幾十位學前教育專家專程一次次指導,再先後2輪檢測、21次修改,才初步完成。記者採訪時,數百家幼兒園正在實驗之中。

  三是精心打造省級「大樣本」。按照新的《體系》要求,幼兒園每天只進行一個小時的「集中」教學,其他時間幹什麼?一批示範園應運而生。

  「幾乎每個禮拜我們都在一起切磋討論,解決問題。」路奇說,實驗團隊在全省選擇了一些基礎條件好、師資隊伍強的幼兒園先行先試,打造成可看可學的「樣板間」。

  長沙市政府機關第二幼兒園就是這樣的「樣板間」。

  記者採訪時,第三期基地園跟崗培訓正在這個園進行,來自51個基地園的153名教師,在此進行為期一周的跟崗培訓。主題分享、活動觀摩、跟崗心得報告……晚上都在學習。

  「我們全天候360度無死角開放。」園長周糧平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大規模地接受跟崗培訓,學員看到的,就是幼兒園的日常狀態,「可學習、能參考、便模仿。」

  堅持——

  「哪怕暫時流失些孩子,也不能停止實驗」

  「樣板間」畢竟很少。

  這場貫徹《指南》精神的行動研究,需要在真實、自然的幼兒園環境中進行,牽動著園區環境、材料添置、教師工作、幼兒活動以及家長的支持等若干環節。

  加之實驗採取「大樣本研究」,實驗對象須分布在全省,各種類型的園都得有代表,以形成一定量的數據支撐。因此,實驗範圍之廣、難度之大、障礙之多,遠超預想。

  實驗團隊推出的《體系》裡,幼兒園的教學模式,從集體教學為主變成區域活動為主,充分重視遊戲活動和家園共育,兼顧集體教學活動。相應地,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同時,實驗還倡導將以上各種活動有機整合,以確保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這對幼兒園也提出了挑戰。更難的是家長。上課少了,不教拼音和算術了,家長不幹了。

  新化縣的洋溪鎮,是全國著名的「文印之鄉」。年輕的村支書劉志峰介紹,複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村鎮的富裕,因此他和兩個初中同學合夥,投資6000多萬元建了一個高規格的「志峰·星冉幼兒園」。「因為我們參與這個實驗,2017年開園時,試讀一個月後,73個孩子走了7個。」幼兒園負責人範雄光說,因為爺爺奶奶們抱怨「孩子數數都不會」,但一年後,又回流了4人。記者採訪時,該園在園幼兒已達212人。

  「(參與實驗)最開始,每學期都會流失10至20個孩子,現在基本沒有了。」同樣參加了實驗的該縣愛上幼兒園園長劉福珍說,作為民辦園,她寧可「哪怕暫時流失些孩子,也不能停止實驗」。

  「我們全縣所有幼兒園都參加了實驗。」保靖縣教育局幼教專幹徐芸說,全縣137所幼兒園(包括教學點),都在使用《體系》。

  作為實驗縣,保靖縣畢竟只有在園幼兒7000多人,人口大縣新化縣,在園幼兒有4萬多人,如何讓大多數幼兒園都接受並逐漸使用《體系》?

  「基地園帶動。」當時負責此項工作的教育局幹部楊明初說。比如有23年辦園歷史的省級骨幹園壯苗幼兒園,就幫扶了8所園。

  保靖縣新城中郡幼兒園,是縣裡規模最大的,有406個孩子。「成為基地園後,我們進行了多項改革。」執行園長羅娟說,比如區域活動,僅僅戶外,就新創設了「新城農家樂」「種植區」等活動區,視天氣和集中教學等情況靈活調整安排。這樣一來,老師們又成了搬運工、清潔工、農夫、廚師……「累得不行,好多人都不幹了。」羅娟講述著其中的艱辛,甚至流下了眼淚。

  但他們咬牙堅持,因為看到了「實驗在倒逼老師們成長」。

  「以前哪有什麼集體備課,我一喊開會,大家找各種理由推脫。」長沙市教育局幼兒園業務副園長吳峰林說,現在就不一樣了,從班主任、年級組長到教研主任,每周一次集體備課雷打不動。

  家長和孩子們的變化更讓大家感到驚喜。

  保靖縣桐木棋幼兒園,之前幼兒園搞些改革,比如端午節教孩子們包粽子等,家長會找園長曾黎抱怨:「學這東西有什麼用?」成為基地園後,園裡全力打造民間體育遊戲特色,孩子們學剪紙、打陀螺、滾鐵環、踩高蹺、玩龍燈,家長甚至會幫著做道具。

  「最大的變化是觀念,從教師為本轉變為倡導兒童視角。」長沙市政府機關第三幼兒園園長陳浩軍是湖南省少有的正高級職稱幼師,她說,「孩子們遠比我們想像的聰明。」

  「現在是『孩子在前,老師在後』。」長沙市政府機關第二幼兒園年輕的副園長顏秋靈用8個字概括。

  這種「尊重兒童」「尊重生命」的幼教觀念,正是《指南》的精髓。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去「小學化」,孩子就不認字不學習了嗎?
    去「小學化」的制度進程近日,作為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立法計劃正式項目,《廣州市幼兒園條例(草案)》提請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一審。幼兒園去「小學化」正在成為既定規範的現在,也有很多家長有顧慮,孩子在幼兒園不學認字、不學算數,整天就是玩遊戲,以後上小學了能跟上嗎?
  • 山東出臺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
    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嚴禁布置小學內容的家庭作業,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象,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山東公布的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包括教育內容「小學化」、教育方式「小學化」、教育環境「小學化」、管理方式「小學化」、教師能力不合格五大方面。
  • 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
    現在有些家長受到了一些不好的蠱惑,比如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幼兒園階段開始對孩子進行小學知識的教育,幼兒園不教就去上輔導班,看似先人一步,實則後患無窮,我下面說一下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一、造成孩子厭學  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周圍的世界還未充分的認知,充滿著對各種各樣事物認識的好奇心
  • 資陽:沙頭開展幼兒園「去小學化」教研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 曹國軍 張芬)為進一步推進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工作,有效提升科學保教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12月9日,益陽市資陽區沙頭鎮中心幼兒園教育集團開展了2020年下學期幼兒園去「小學化」活動之區角活動教研,該集團各園保教主任、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積極參加。
  • 資陽:沙頭開展幼兒園「去小學化」教研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 曹國軍 張芬)為進一步推進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工作,有效提升科學保教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12月9日,益陽市資陽區沙頭鎮中心幼兒園教育集團開展了2020年下學期幼兒園去「小學化」活動之區角活動教研,該集團各園保教主任、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積極參加。
  • 立法禁止幼兒園小學化,能讓幼兒園成功去小學化嗎?
    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部早有明確要求。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文要求規範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此次在《學前教育法》立法中,將幼兒園去小學化,作為法律規定,這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該規定的法律效力。但是,立法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會讓幼兒園成功去小學化嗎?
  • 幼兒園「去小學化」難在何處?
    雖然我國從2010年起,就明確提出幼兒園「去小學化」,但是,「去小學化」卻面臨重重阻力。近年來,「幼升小」擇校熱不降反升,在今年各地實行公民同招,電腦搖號入學之前,民辦小學就實行了提前招生、面談招生,而有的民辦小學的考試題目就是小學內容,這迫使家長不得不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內容。幼兒園如果不教小學內容,會遭到家長的不滿。
  • 西藏拉薩市實驗幼兒園「去小學化」工作:護佑童年 靜待花開
    西藏拉薩市各幼兒園在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方面又是如何開展?如何落實的呢?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一同走進拉薩市實驗幼兒園一探究竟。  杜絕「小學化」傾向  「我家女兒今年6歲,她很喜歡去幼兒園,每天起床後都會催促我送她去幼兒園,有時家裡有事讓她請一天假,她會很不樂意。
  • 包頭市幼兒園去「小學化」 全是大人的煩惱
    2018年11月7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在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內容中,明確提出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行動,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傾向,小學起始年級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事實上,從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起,國家到地方均多次出臺了幼兒園去小學化的相關政策,甚至出臺行政命令予以管制。
  • 幼兒園去「小學化」才是真正的「領跑」
    其中,對於完善幼兒園評價則做了科學保教、規範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克服小學化傾向的要求。而近年來,肇慶市不少幼兒園制定合理課程,致力在源頭上減少幼兒園「去小學化」情況,確保幼兒教學合理科學開展。(12月14日 《西江日報》)肇慶市各幼兒園制定合理課程,引導「幼小銜接」確保幼兒園「去小學化」,值得推崇。
  • 還在擔心幼兒園「去小學化」?麻省理工教授已經提倡「終身幼兒園」了
    對於很多幼兒園的管理者和老師來說,難的不在於「去」還是「不去」,而是如何應對家長的懷疑和用腳投票:你們不教,我們就去外面學。今天我們就來從頭捋一捋,為什麼國家那麼重視「去小學化」?去了「小學化」,幼兒園還剩下什麼?圖片來源:喬智大叔「去小學化」就是什麼知識都不教不學了嗎?
  • 小學化是幼兒園的害群之馬
    為實現「幼有優育」,《草案》一審稿明確禁止以任何形式的測試或考試進行幼兒園招生,禁止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和其他超前教育或強化訓練,杜絕「小學化」傾向,否則將對幼兒園處以最高20萬元的罰款。幼兒園「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才應該接受的具體教科書知識。說到這裡,筆者不由得想到熱播劇《三十而已》中對於頂級幼兒園的描繪。
  • 幼兒園去小學化什麼意思?
    幼兒園去小學化,這是近年來廣大家長非常關注的話題。在分組討論上,也引起了婦聯界女性委員們的激烈探討。為了「搶話筒」發表自己的觀點,市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院院長李靜是相當的「拼」。「這個事情我再來說兩句!」李靜的這次發言機會可以說是「搶」來的,此前她剛就發展普惠性幼兒園提出了建議。「這方面我確實做過深入調研。」
  • (綠色●生活)幼兒園去「小學化」 全是大人的煩惱
    2018年11月7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在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內容中,明確提出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行動,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傾向,小學起始年級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事實上,從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起,國家到地方均多次出臺了幼兒園去小學化的相關政策,甚至出臺行政命令予以管制。
  • 合陽縣召開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研討會
    為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合陽縣教育局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關標準和要求,不斷強化管理,規範辦園行為,加強督查指導,嚴防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11月21日,在海峰幼兒園召開了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研討會。
  • 幼兒園「去小學化」西寧市城東區出實招
    青海新聞網訊 臨近開學,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的問題既是家長關心的,更是教育部門關注的。記者從西寧市城東區教育局了解到,今年秋季開學起,東區將多措並舉,著力解決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把童年還給孩子們。然而,幼兒園「小學化」一直是全區學前教育工作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為此,城東區專門組織召開了第一屆園長論壇,邀請青海民族大學學前教育部李豔教授、青海省三毛幼兒園蘭生花園長、城東區大拇指幼兒園王曉蓉園長等,就當前幼兒園小學化的原因、如何改變這種現象、科學設置幼兒活動、做好「幼小」銜接等方面交流,引導區域內的園長達成共識,讓學前教育回歸本真。
  • 【去小學化】幼兒園為什麼只玩遊戲,不教學?權威答案來了!
    所以要綜合治理小學化傾向。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看似是領先於別人,而實際上,過早學習知識是搶跑,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 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幼兒園去小學化?
    幼兒園教學去小學化,不是教什麼的問題,而是怎麼教。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以來,家長們就開始了關於幼兒園教什麼話題的討論。今天我們來談談應該怎麼教的問題吧。當下大多數人乃至教育者的認知裡,學校教學的最大目的是為了「考高分」,忽略這些技能如何運用到生活中去,使學校教育脫離了日常生活的應用。
  • 去小學化背景下的幼兒園特色課程——中日澳實踐案例介紹與思考
    芭學園裡孩子是自由的,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教育者為孩子精心準備環境、人文、課程,孩子在老師關懷中自由探索,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最終孩子和教育者合作獲得結果。在芭學園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活動。1.去戶外親近大自然,植樹、種菜、騎馬,和小白兔說悄悄話。大李老師為孩子提供廣闊的戶外活動場地,這裡可以自由玩耍。
  • 幼兒園去「小學化」,是對學前教育的糾偏
    這其中,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尤為明顯,學習拼音、算數等已是家常便飯。對此,早在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曾下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此後,國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然而,不少小學的一年級新生已經學過漢語拼音的現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