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不斷探索「校政」、「校企」合作的教育扶貧模式,把職業技術教育辦進園區開設「訂單班」,免費讓考不了高中的貧困學生到園區職校學習專業技術,並籤訂畢業後每月不低於3500元的就業協議,確保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
在貓營產業園區亞洲國際鞋城裡,由園區管委會、亞洲鞋業協會和紫雲職業技術中學聯合開辦的製鞋學校已有26名學生入校就讀。「訂單班」的這26名學生不僅不用繳納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等費用,連被褥、牙膏等生活用品也由學校免費提供,畢業後他們還將獲得一份每月不低於3500元的就業工作。
「訂單班」學生韋仕光表示:「我初中畢業後,想來這裡學一門技術,來到這個班,不用教書學費、生活費、住宿費,哪樣費都不用交,還可以給家裡面減輕負擔。」
家住板當鎮的梁昌美,初中畢業後計劃到外地學習幼兒教育專業,但看到製鞋學校提供的就業和生活「雙保障」,她直接選擇了製鞋專業。
「訂單班」學生梁昌美表示:「我們這個專業,以後畢業了也不愁工作,畢業後工資都不是很低,都是3500元以上,我覺得在我們學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娛樂的課程,也不是死板的學習,也有娛樂的時間,也有學習的時間,感覺都非常好的。」
除了基本的專業理論課外,「訂單班」的學生每天要進入車間進行實踐操作,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鍛鍊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這為他們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製鞋學校教師梁真美表示:「我們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因為我們在上理論課的時候會說到許多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在說的時候,他們下來(課)再做的時候,他們會更好的去發現去做這些東西,這樣會讓他們以後的工作得到更多的經驗。」
而除了校本部教師進行授課外,亞洲鞋業協會還聘請行業專家、企業成功人士到校開展教學活動,旨在通過兩年半的學習中,把「訂單班」學生培養成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管理人員和創業人員。
亞洲鞋業協會王紅梅表示:「我們亞洲鞋業協會和紫雲政府,職校共同創辦園區製鞋分校。目的就是解決小孩子沒有考上重點高中,好的職校給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平臺,能解決他們家裡的貧困,共同致富。因為我們這個專業學出來之後,主要是能夠讓他們畢業以後有一份好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
據悉,為了更好發揮「訂單班」的教育扶貧作用,達到「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扶貧目標,製鞋學校將在今年的秋季招生中擴招200名。
縣產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勇表示:「我們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和亞洲鞋業協會和縣職中達成三方合作協議,在我們園區採取「職校+園區+協會+標準廠房」模式,專門開設了園區職校製鞋專業的培訓班。通過培訓班,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這個目標。」(來源:縣新聞傳媒中心 陳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