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羅狀元醒世歌》中曾說:"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我們往往會認為有好運的人是有福氣的人,而一個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很"擅長"吃虧。
在"各人自掃門前雪"觀念盛行的時候,大家都在竭力避免吃虧,而那些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坦然吃下這五種"虧",在吃虧之後好運往往在不經意間到來。
一,有福氣的人,吃得了不善言辭的虧
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直接紐帶,而那些不善於言辭的人往往會在言語之中吃虧。
正如俗話所說"禍從口出",言語一多我們往往便會在不經意間犯下錯誤,比如無意說出的某句話與正好戳中某人的痛處,這樣即便我們在煙雨中佔了上風,卻會在不經意間失去與人為善的機會。
因此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善言辭的人,他們很少會在別人面前高談闊論,雖然言語上的缺憾讓他們在很多時候在交往中吃虧,但也避免了在不經意間得罪其他人的可能。
並且不善言辭的人往往會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不善言辭的"缺點"可以讓他們不去爭奪一時的口舌之利。
他們能夠將思緒從表面的爭論延伸到深處,最終能夠得出一個處理事情的好方法,在靜下心來做事的時候,好運便在到來的路上。
二,有福氣的人,吃佔不到便宜的虧
佔便宜曾經是一股相當流行的風氣,無論是買菜還是吃飯,總有人在想方設法佔便宜,即便只有幾塊錢,也會讓一些人趨之若鶩。
但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會在這方面吃虧,他們不會去佔小便宜也做不了這樣的事情,於是他們在某些時候就要吃虧,用相比別人更高的價格去獲取商品,或者在社會交往中被貪小便宜的人過度索求。
有福氣的人之所以願意吃這個虧,是因為他們心中的道德標準和從小受到的教育不允許他們佔小便宜,興許一時的小便宜可以帶來短期的收益,但他們卻會因為這個行為受到長期的自我譴責,因此他們為了內省的安寧甘願吃虧。
而一個不佔小便宜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這樣的人往往有一個和睦的生活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他接觸的大多是和自己一樣善良的事物,比如說接踵而來的好運氣。
三,有福氣的人,吃得了付出更多的虧
如果單純用收益和支出作為衡量人際交往的標杆,那麼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是吃虧的,因為他們付出的資源往往和收穫的不成正比。
但是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不會在意這麼多,他們雖然在人際交往中付出更多,但不會因此而感到懊惱沮喪,因為他們只在乎自己為了別人做了什麼,而不是自己得到什麼。
吃下這個"虧"是每個真正有福氣的人的必修課,但有趣的是他們從未可以去做過這樣的事情,卻往往都會遇到這種事情。
但是吃過"虧"之後,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會得到其他人的讚譽和社會的善意,畢竟沒人會指責一個付出而不求回報的人,這個時候好運氣自然會隨之而來。
四,有福氣的人,吃得了朋友少的虧
我們可以發現,在生活中那些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不會是四處應酬的交際花,而是那些朋友不多卻關係異常堅固的人。
朋友不多是在社會交往中相對吃虧的一件事情,在大家能力水平相當的時候,結識的朋友越多往往意味著一個人的價值越高,但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甘願吃這個虧。
一方面,真正有福氣的人由於自身不善言辭,因此很難同時維繫多人的關係;另一方面,過多的朋友關係意味著脆弱的情感基礎,真正有福氣的人雖然朋友比較少,但勝在關係堅實穩定。
當你有幾個靠得住的朋友時,你的需求會落在實處,朋友盡心盡力的幫助能讓你更接近成功,可以說靠得住的朋友很多時候就是好運本身。
五,有福氣的人,吃得了「不聰明」的虧
現在的社會中幾乎沒有幾個人是愚笨的人,但是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很多時候在別人看起來"不聰明"。
褚時健在創辦褚橙時便遭遇不小的挫折,由於果樹栽種過密導致橙子的口感不好。他不僅登報導歉,還砍掉價值千萬的果樹,這樣的行為在外人眼中無疑是"不聰明"的體現。
但正是因為褚時健坦然吞下"不聰明"的虧,用損失千萬的代價換來褚橙的好口碑,也是這一行為給這個新興品牌帶來好運氣,之後的褚時健的故事成為商界圈的佳話。
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會做出不少看似"不聰明"的行為,但我們需要明白,正是這些看似"不聰明"的行為,卻是給他們帶來好運以及福氣的根本所在,因為他們雖然在物質上吃虧,卻在更高的精神層面獲得了補償。
卷尾語
一個真正有福氣的人的"福氣"來源,正是源於生活中吃的"虧",他們每次吃虧都心甘情願,而那些一個虧都不願意吃的人往往是目光短視的人,後者自然無法獲得福氣和好運。
因此在生活中當我們吃到上述五種"虧"時要坦然,因為吃虧的表象之外,我們能夠從吃虧這件事情中獲得世界的善意,彼時好運自然就會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