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釣蝦一邊聊天的人其實也不少,釣蝦場可以隨意移動座位,常常這一池子聊完了,就跑到另一個池子跟人聊天。
每到整點,老闆會帶著一桶蝦子,站在池邊上,大喊「放蝦子!」 蝦子們瞬間掉進了池中,所以不用擔心蝦子會被釣完。
當收穫了獵物後,就可以去到釣蝦場後面的廚房,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當場享用美食。
老闆會告訴他們如何處理這些蝦,清洗,撒鹽,一排人站在水槽旁邊認真作業,都是為了讓接下來的用餐時間更加美好。
在釣蝦場烹飪的方式十分簡單,普通情況下是炒或者烤,將蝦子們穿成一串,放在炭上等它們熟透。如果是在人不那麼多的深夜,老闆還會拿出他的酒和花生米和食客們聊天,一晚上很快就過去。
▲清理蝦子
▲撒上鹽巴
▲放進烤箱
▲等待蝦子被烤熟
▲差不多可以吃的蝦子
▲全熟!
Lauren曾在Munchies上面發表過她去臺灣釣蝦的一次經歷。
「這是晚上11:19分,我釣起來了第一隻蝦子。」
Lauren的臺灣朋友Ping,告訴他們來臺灣必須要去釣蝦。於是在剛剛經歷了倒時差的考驗之後,Lauren一行五人來到了臺灣的Xin Hao釣蝦場。「雖然很累,但是當聽到Ping說,這是一個可以喝著酒釣蝦的地方,我就決定要來了。」
Lauren想像著一個潮溼、狹窄的場地,這裡有裝滿蝦的桶,桌子如同在愛爾蘭的一家小酒館裡擺放的一樣。微醺的常客們嘴裡叼著煙,喊著互相的名字,還時不時跳個霹靂舞。
然而現實中的釣蝦場是更加明亮的。進入之後,他們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廣闊的空間,這裡有兩個巨大的水池,周圍是塑料椅子。音樂響起,Lauren也拿起了屬於他們的釣竿。「大概兩個小時之後,廣播告訴我們釣蝦結束了,於是我們去到廚房跟大家一起料理食物。」
剛剛釣起來的蝦子活蹦亂跳,很多女生都不敢上前處理,抹上鹽巴之後會好一些,將竹籤子插進蝦子們的腹部,就可以拿到烤架上烤了,一邊吃蝦一邊可以看別人釣蝦的過程,也實在是一種趣味。
臺灣大部分的釣蝦場都位於郊區,而不是靠近市中心。因為很多郊區附近才有水源(溪流、湖泊)。一般郊區距臺北市區大約40分鐘的車程,除了釣蝦場以外,這裡的企業也是建立在綿延的山脈之下。
在過去的30年,室內釣蝦的活動已經風靡了臺灣,它不僅操作簡單,方便上手,並且老少皆宜。
它不僅是一種工作後的放鬆,還是一種海洋文化的城市體現。這樣的釣蝦仿佛讓身處複雜社會的現代人回到了一種更簡單的時代,好像明亮的倉庫和倒蝦的事實也不再那麼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