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北方的朋友說,她很喜歡看泡茶的視頻。
坐在布置得很有雅致風範的茶空間裡,看著對方從容的燒水,溫杯,泡茶……
不知不覺間,就沉浸了進入。
有時自己工作比較忙,但隔著屏幕也仿佛能口舌生津,放鬆下來。
泡茶,本來是件簡單輕鬆的事。
喝茶的過程,注重趣味,更看重審美。
在我們的生活裡,「茶」本就是熟悉平常的事情。
明代有茶人總結過,茶有真香、貴甘潤、不苦澀,這是句實在話。
歸結到底是在說,茶是好喝的。
一杯茶,它的確有許多種好。
茶湯過喉,能帶來諸多美好體驗。
但在此之前,需要從把一杯茶泡好喝開始。
泡好茶,是一切是前提與開始。
茶的種類非常多,繽彩紛呈,講究不一。
下面以白茶為例,從每一步開始,將泡茶的過程細數。
怎麼才能把白茶泡得好喝?這份詳細的泡茶教程,不要錯過了。
《2》
泡茶教程——上篇
第一,選茶。
白茶是近年來茶圈的熱門,工藝簡樸,風味天然。
從整體的風味特點看,白茶滋味鮮爽而不失醇厚,毫香花香清新靈動,保留著原汁原味的風採。
不同分類的白茶,擁有不同的香氣滋味特定。
新白茶鮮爽,老白茶醇厚。
白毫銀針有毫香蜜韻,白牡丹的花香盈然。
而今天要登場的壽眉,它是2020年的秋茶新品,產自仲秋白露前後。
秋茶獨有的沉穩甘醇風味,花香柔美,茶湯清甜,風味溫和,與此時的季節正好相配。
不過,看到2020白露壽眉的實拍圖是後,很多朋友的直觀感受就是——如此梗葉蓬鬆的白茶該如何衝泡?
別著急,看起來其貌不揚的秋壽眉,將它泡好後,茶味表現可是很驚喜呢。
第二,選器。
泡茶動作的施展,首先要有一張茶桌。
茶桌,可以專門置辦,在家中布置出一方茶空間。
也可以選擇將書桌等臺面收拾清爽,擺放上茶具,頓時間就能出現喝茶的氛圍感。
茶桌的高度適宜比寫字桌略矮,坐下後不高於肘部。
當你在泡茶時,身體不必彎伏,泡茶動作更舒展通暢。
另外,衝泡白茶壽眉,泡茶喝茶時的大致用具,羅列如下。
1.蓋碗,做主泡茶器。
2.公道杯,盛放茶湯及分湯。
3.茶杯若干。
4.克秤,方便精準稱茶。
5.燒水壺。
6.茶盤。
7.茶巾、茶夾、蓋置、茶則、茶匙等周邊小工具。
第三,擇水。
自古來,泡茶作為一件有講究的雅事,尤為注重對水質的選擇。
茶聖陸羽分享過,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講究的古人對水有研究,最愛清冽山泉,好水能襯託出好茶的風味。
按現代生活來看,適合泡茶的水,要乾淨清潔,沒有雜質沉澱。
考慮到泡茶的風味效果,選弱酸性到中性的水比較適宜泡茶。
山泉水,純淨水,低礦化度的礦泉水等,適合泡茶。
第四,水溫。
歷來都說「燒水泡茶」,泡好茶,水要沸。
古人在燒水泡茶時,會細心觀察煮水時水的反應。
用蟹沫、魚眼等有趣的比喻,來形容水沸時的氣泡形態。
正所謂,「波驚魚眼聽濤細」,真是很當下的體察,留心生活,樂趣哪兒都有。
燒水煮茶時,壺中添水七八成滿就好,留一團空氣在壺中,水燒沸後不易溢出。
前人們燒水泡茶,大多是用炭火煮水,燒水加熱過程充滿閒趣。
但日常喝茶,以方便和實用為主。
選一把好用的有牌子的不鏽鋼壺,快速加熱,水沸時自動提醒,實用方便。
當一壺水燒到滾沸,便可以提壺,準備衝泡。
從理論與實際的泡茶過程看,水溫高,茶香茶味激發效果更好。
所以衝泡白茶時,對於水溫的選擇不必糾結,沸水最好。
第五,茶水比例。
蓋碗泡白茶,通常的茶水比例是1:20。
取市面上常見的標準容量白瓷蓋碗泡白茶,100-110ml水,5g幹茶,比例剛剛好。
開始泡茶前,可以預先用克秤稱茶,稱出5克蓬鬆的壽眉幹茶,放進茶則內。
但考慮到每個人的口味不同,當你在多次衝泡後,可以按個人的喜好適量增減投茶量。
不過從新手入門的角度看,按標準的茶水比例搭配,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濃淡適中,更能符合大眾審美。
《3》
泡茶教程——下篇
做好所有的準備,選茶,備器,擇水,沸水,稱茶備茶……
從這一刻開始,泡茶的過程便將正式展開。
第一, 燙壺溫杯
按喝功夫茶的做法,泡茶前要將所有的茶具燙一遍。
燙壺溫杯,按閩南人的說法,稱作為白鷺沐浴。
將燒沸的水,注入空蓋碗內。
拿起蓋碗,將熱水倒入公道杯內,然後勻湯入杯。
總之,將蓋碗、公道杯、茶杯等基礎相關的茶具,都細細燙一遍。
西方人流行說,咖啡倒進熱的杯子裡更香。
而泡茶前先燙壺溫杯,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投茶
燙壺溫杯後,趁著蓋碗內保留有熱氣,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壽眉散茶,用茶則輕輕撥入其中。
剎那間,茶葉們好像進入了桑拿房,藉助著熱氣帶來的影響,葉片毛孔舒張,茶香吐露。
將略帶溫熱的蓋碗端起,像打開貝殼般揭開一絲縫,能夠清楚地聞到完整的幹茶香。
聞香畢,可以根據茶葉的情況適時調整。
像枝葉衡闊,梗葉粗大的秋壽眉散茶,它的體積尤為蓬鬆,稱茶5克投入標準蓋碗後,能明顯看到蓬出一大截。
這時可以適當抖動蓋碗,減少茶葉彼此間的縫隙,或是適當拗斷幾根略長的茶梗。
讓蓋碗內的幹茶,安放得更加服帖,適宜衝泡。
第三,注水
注水之前,要大致判斷壺內的水溫變化。
沸水泡茶,效果更好。
如果是沒有保溫功能的燒水壺,經燙壺溫杯,聞幹茶香等步驟後,水溫自然下降。
屆時需要重新摁下加熱,再開始注水泡茶。
蓋碗泡茶往下注水時,一手持壺,一手持蓋碗的蓋子。
拎水壺的手,不宜擺放過高。
需要往低處注水,壺嘴靠近蓋碗,能避免沸水濺出、灑出的風險。
注水時,用環壁注水的方式,快速往蓋碗內畫一個の字。
務必讓蓋碗內的幹茶,及時浸潤,全部浸到沸水裡,均勻完整的浸出滋味。
第四,出湯。
快速注水,注水線將近蓋碗的碗沿時,立即合蓋出湯。
因為好茶的內質豐富,茶味充足,滋味釋放快。
所以出湯時間也要跟上速度,要快快出湯,避免悶泡。
基本上,一手提壺往下注水,注水完畢後。
另一持蓋的手,就可以迅速合蓋(留出適當的出湯開口),快速出湯。
蓋碗的出湯開口,對準公道杯後,迅疾傾瀉而下。
從注水開始,到大部分茶湯,時間線以控制在7-8秒為宜。
短短幾秒時間,便足夠浸出鮮爽清甜的風味。
茶味豐沛,品質優越的好茶,不宜悶泡,更不需洗茶。
第一衝泡出來的茶湯,可以放心飲用。
第五,分茶品嘗。
用公道杯將茶湯分入茶杯內,熱茶斟七八分滿。
這時候進入到細品,慢品,陶醉,享受的時刻。
第一衝泡出來的茶湯,口感比較輕盈。
壽眉幹茶初初遇水,漸漸甦醒,茶湯口感細膩柔順。
同時,因為頭道茶湯內含有豐富茶氨酸等物質的影響,風味清甜鮮爽無比,尤為美妙。
第六,繼續衝泡。
沸水衝泡,環壁注水,快速出湯。
等到第二、三泡後,秋壽眉散茶經過熱身後,茶味浸出速度加快。
茶湯滋味逐漸飽滿,醇厚,豐沛。
喝入一口茶,茶湯過喉,唇齒留香,回甘韻味舒適。
品質優秀的高山白茶,加之「快出水」的蓋碗衝泡方式,輕鬆泡上十來衝,不成問題。
不過在7、8衝左右,因茶味物質的慢慢消耗影響,後幾衝泡出來的茶湯滋味略淡。
可以視具體的茶味變化,稍為延長出湯時間,從幾秒,十幾秒,到幾十秒依次延長。
泡茶方法得宜,後幾道的尾水,茶湯仍會有圓滑有力的口感。
細細衝泡,慢慢感受每一衝不同的茶香茶味層次變化。
喝茶除了品味,還能靜下心來,沉浸在當下的美好時光中。
認真泡茶,泡好喝,喝好茶,著實是很好的體驗。
《4》
喝茶,追求將一款茶泡好喝。
為此,泡茶上自然不能隨意馬虎對待。
泡茶時如果可能,自然要認真了解它,用最恰當的方式對待好茶。
一款好茶,它像一面鏡子。
朝裡看,它能夠讓人專注在一個小世界中,與外界無涉。
個中門道,妙不可言。
當然,如果是給客人或同伴在一起喝茶,泡茶時亦需要關注他人。
比如你在茶席上,精心地擺了一瓶花。
那麼,自然要將好看的一面,朝給對方,顯示心意。
分茶時,先客後主,最後給自己留一口茶湯。
看看每一泡茶的滋味,適合與否,以便在下一泡時調整。
泡好茶,是件能取悅心情的事。
每一步驟的精心準備,讓人更能樂享生活,輕鬆自在,樂且晏如!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