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重這些細節,衝泡不出好茶,你的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泡好了嗎

2020-12-19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開始今日主題前,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1485年波斯沃斯戰役打響,國王查理三世準備拼死一戰。此場戰役,關係著誰能成為最後的統治者。

戰鼓已經敲響,鐵匠已經來不及給戰馬釘上第四顆馬蹄釘,但國王卻不以為意。最後,因為沒有這第四顆馬蹄釘,戰馬在關鍵時刻倒下了,國王馬失前蹄,軍隊潰不成軍,最後國王被俘虜,查理三世徹底失去了自己的帝國。

有人精闢總結了這場戰役: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瞧,一個細節沒做好,最後將滿盤皆輸。

今天這篇文章,說的也是衝泡的細節。要是不懂這些衝泡細節。即便是普洱茶王,你也泡不出好喝的味道。

下文提到的這些衝泡細節,適用於六大茶類。快來找找,你泡茶的方法,都用對了嗎?

《2》

細節一:投茶量

投茶量,是許多茶友都會忽視的問題。不少茶友泡茶,比較隨心所欲,不稱重量,隨便抓一把茶葉就泡,最好泡出來的茶,味道難以忍受。不是太淡,就是太濃,一點也不好喝。

投茶量,對一款茶的品質有何影響呢?

就拿衝泡巖茶來說,投茶量對不對,直接影響了茶的味道。

通常我們衝泡巖茶,用110毫升左右的白瓷蓋碗,投茶8克,這個分量正好。要是投茶量低於8克,泡出來的茶滋味偏淡,什麼滋味甘醇、稠滑、醇厚,在茶湯裡難覓蹤影。

同樣,投茶量也不能太多,要是超過8克,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濃烈,甚至還會有苦澀味。

故而,要想茶泡的好喝,投茶量要正確。

附:六大茶類衝泡投茶量(均以120毫升白瓷蓋碗為例)

綠茶:3-5克

紅茶:5克

黑茶:5克

白茶:5克

黃茶:5克

武夷巖茶:8克

在此基礎上,若是覺得茶湯味道偏淡,可適當增加投茶量。

《3》

細節二:水溫

衝泡的另一個細節,水溫。

不同的茶類,衝泡的水溫也有不同。衝泡水溫的選擇,主要根據茶湯的特性進行調整。

綠茶衝泡水溫:85℃左右

綠茶衝泡的水溫,在六大茶類中算是比較低的,溫度不宜過高。

綠茶葉片較嫩(尤其是名優綠茶),經不起高溫的傷害。

要是用100℃的水溫衝泡綠茶,容易致使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被析出,造成茶湯苦澀。到時候我們喝在嘴裡的綠茶,必然味道刺激。

黃茶衝泡水溫:90℃左右

與綠茶相似,衝泡黃茶時,不建議使用過高的溫度。一般衝泡黃茶,用90℃左右溫度衝泡即可。

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衝泡水溫:100℃

衝泡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時,可使用100℃水溫衝泡。在此溫度之下,茶葉的滋味物質得以釋放,湯水或清甜、或醇厚、或稠滑。

只是在選用100℃水溫泡茶時,也要注意注水手法。

一般衝泡紅茶時,用定點注水的方法,避免沸水直接衝在茶葉上,從而破壞紅茶的醇厚口感。

衝泡白茶時,用畫圈注水的方式,沿著蓋碗壁注水,茶葉和水充分接觸的同時,又不會破壞茶葉的結構,從而讓內含物質更好地釋放。我們喝到的茶湯,才會清鮮甘醇。

衝泡烏龍茶時,用螺旋注水的方式,讓茶葉浸潤,以釋放滋味。

《4》

細節三:選用茶具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要想茶泡的好喝,茶具的選擇一定要做對。

不同的茶類,有各自適合的茶具。

綠茶,適合用玻璃杯衝泡。

綠茶,葉片嬌嫩,不宜用高溫衝泡,衝泡時,不宜悶泡,要是長時間悶泡,綠茶的滋味苦澀。

衝泡綠茶,最好用玻璃杯衝泡。玻璃杯散熱快,不容易悶壞茶葉,同時玻璃杯透明,還可觀察綠茶在水中的變化。

用玻璃杯衝泡綠茶時,不宜加蓋,若是加蓋,茶葉易被悶熟,茶葉容易變成黃色,影響口感。

黃茶,與綠茶相似,最好用玻璃杯衝泡。

紅茶、烏龍茶、白茶,以白瓷蓋碗衝泡為佳。

其實,白瓷蓋碗是一款百搭的茶具,不論衝泡哪一類茶,恰如其分,能極好地讓茶葉滋味釋放。

說起來,這是白瓷蓋碗獨一無二的優勢。白瓷蓋碗的具體優勢,表現在三個方面。

1、容易出水,最快可做到5秒出水,不影響茶葉滋味釋放。

2、白瓷材質不吸收茶香。茶香得以完美保留,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香氣的變化。

3、白瓷材質不吸收茶味。一款茶的滋味,是我們喝茶時的重點。如武夷巖茶的甘醇遒勁,白茶的鮮香甘醇,紅茶的醇厚甜香,都得以完美保留。

黑茶,用紫砂壺衝泡為好。

黑茶,尤其是陳年黑茶,在衝泡時,建議使用紫砂壺。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在發酵過程中,因需要適當的溫度和溼度,在存放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陳味。這種陳味,容易影響茶葉本身的香氣。在衝泡時,最好能祛除這些陳味。

而紫砂壺,就是最好的選擇。

紫砂壺是雙氣孔結構,在衝泡過程中,會吸收一部分的茶香(包括讓人討厭的陳味,也會被吸收)。這種雙氣孔的作用,有些像淨化器,將不好的味道吸收一部分,過濾一部分,留下讓人喜歡的香氣。

選對茶具,才能給茶加分。

《5》

準確把握投茶量、控制好衝泡水溫、選對衝泡茶具,是泡出好茶的必備細節。

不矜細行,必累大德。不注重這些衝泡細節,必然泡不出好茶。

反之,將這些衝泡細節銘記於心,在衝泡時多加訓練,你必定能成為茶桌上,最會泡茶的那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

相關焦點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春日嘗鮮,春天的味道少不了茶的參與!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究竟,不同的茶該怎樣才能泡得更好喝?
  • 一篇文章囊括綠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衝泡茶具,這下全齊了!
    小陳茶事家的茶友,涵蓋天南地北,地域遼闊,除了喝白茶,還有喜歡烏龍茶、黑茶、普洱茶、綠茶的朋友。這些朋友問,能否發一篇關於各類茶的衝泡茶具,查看起來,比較方便。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輕鬆了解各種茶的衝泡茶具。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出現的原因——告訴大家,不同茶類衝泡,該使用什麼茶具。中國茶,遠不止白茶一種。
  • 紅茶、綠茶、白茶、普洱茶,選對了茶,夏天不怕中暑!
    這樣的午後,斷然不敢出門,只敢躲在茶室裡泡上一壺花香四溢的2017特級白牡丹,聊以慰藉這盛夏光年。在2017特級白牡丹濃鬱、清新的香氣陪伴下,精氣神滿滿,碼字聊天都特別有精神!下午與茶友聊天,有一位茶友問:「現在天氣這麼熱,我是喝什麼茶?是紅茶、綠茶、白茶還是普洱茶?
  • 衝泡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白茶時,它們的茶水比例如何控制
    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朗朗上口,就像是彩虹的色彩組合。赤橙黃綠青藍紫。六大茶類,就是一個大家庭,各司其職。不發酵的綠茶,微發酵的白茶,半發酵的烏龍茶,全發酵的紅茶,後發酵的黑茶,因為工藝的特殊性,六種茶各具特色。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茶好,喝茶成功了一半,剩下的部分,需要衝泡來成全。茶泡得好,方不辜負草木的靈氣。確立了目標,我們會適時調整衝泡方式。比如,有的茶在衝泡前,需要醒茶。最典型的代表,是我們熟悉的普洱茶、黑茶。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保存,是綠茶、紅茶、白茶、黃茶、武夷巖茶保存的主旋律。換言之,若是它們在存茶過程中,有異味生成,是保存不當,品質也受到損害,屬於問題產品,這類茶,也沒有繼續喝茶的必要。那麼,沒有異味的茶,還有醒茶的必要嗎?
  • 綠茶玻璃杯泡,白茶蓋碗泡,普洱紫砂壺泡,這是衝泡固定公式嗎?
    再者說,每種茶的個性不一樣,在衝泡時應該選擇對應的茶具,才能發揮出一款好茶最閃亮的一面。最近收集了一些茶友們的問題,有在問「綠茶是不是只能玻璃杯泡?」,也有問「紅茶是不是只能用壺泡?」,更有問「白茶是不是只能用蓋碗泡?」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注入沸水,出湯,「譁」一聲將第一衝水倒了,此為洗茶。而後重新開始衝泡,這時候的茶,才進入正式喝茶階段。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
  • 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烏龍茶怎麼衝泡,一篇文章教會你!
    依次為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綠茶,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黃茶是中國特產。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白茶,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萎凋、文火乾燥加工的茶。
  • 小寒逢三九,普洱茶、黑茶、綠茶、白茶、紅茶能養生的才是好茶
    同樣,茶性寒涼的茶品也要慎重飲用。如不發酵的綠茶,要適量飲用,若是給脾胃帶來傷害,十分不划算。 在三九天氣裡,氣溫低,寒氣重,人體生理機能減退,陽氣漸弱,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 這時候紅茶、陳年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成了熱門候選茶。
  •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無論綠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烏龍茶!
    而衝泡老茶一類,則可以改用煮茶法,玻璃煮茶壺,文火慢煮,激發出茶葉最深層次的滋味。至於泡紅茶,可選擇白瓷壺,搭配上鮮奶、花茶、水果等,來一次調飲。這六大茶類衝泡,還真是個性不同。之前有茶友說,蓋碗泡茶好,於是買了紫砂材質的蓋碗泡茶,結果泡出來的茶,香氣明顯減弱。問題就出在材質上。紫砂蓋碗,雖然器型是屬於蓋碗,但紫砂材質會吸收香氣,最終導致了茶葉的香氣變弱,反而不利於衝泡。所以,蓋碗的選擇,還不能忽視用料。
  • 不論綠茶、紅茶、白茶,越嫩的茶越不耐泡?老茶客,早闢謠了
    越嫩的茶,越是不耐泡。全是芽尖的頂級高端綠茶,往往就泡一、兩回。而普洱茶,尤其是古樹普洱,放眼望去,全是粗茶老葉。用料上,普洱茶是芽葉連枝式的採摘,一般要採到一芽三四葉。葉片大,茶梗明顯。這三類茶,分別作為綠茶,紅茶,白茶的高端茶代表。何時,被人貼上了「不耐泡」的 標籤?!《2》綠茶原料細嫩,不如普洱茶耐泡?且慢,這其中有誤會。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泡茶事先不稱重,隨手抓茶泡茶,壓根就是很不專業的做法。準確的泡好茶,完整的感受一泡好茶的最佳風採。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喝茶喜歡喝湯水有內容,有飽滿度,有醇厚感的老茶友,建議多喝好茶。內質豐富的好茶,才能泡出醇厚飽滿的湯感!其二,茶葉的整碎度。六大茶類裡,除了紅茶裡的紅碎茶外,少有看到專門碎茶的情況。
  • 2019,無論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請對自己好一點,喝杯茶吧!
    有清新爽口的綠茶,清雅淳和的白茶, 溫暖如小太陽的紅茶,沉穩低調的黑茶,香清甘活的武夷巖茶,當然還有最近新淘來的普洱茶……好吧,茶類之多,難怪讓人看花了眼,想破了腦袋。其實,茶類的選擇哪有那麼多複雜之處,不過一個訣竅:跟著心走。
  • 紅茶、綠茶、白茶等,不懂別亂喝,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好茶
    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適合自己的才是好茶茶文化已經是中國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其中就蘊含著許多文化知識,喝茶喝的不僅僅是茶,喝的是一種文化底蘊、人文精神、生活儀式感。有人把人生比喻成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香是它的饋贈。
  • 白茶沸水衝泡,綠茶溫水衝泡,紅茶隨便衝泡?這是真理還是歪理?
    茶,便是這樣的魅力。好茶的湯水,便可以拂走那些困擾。好茶的滋味來源於衝泡,水成就茶的滋味。前些天,聽到了一個說法:白茶要用沸水泡,綠茶要用溫水泡,紅茶隨便泡。這樣泡出來的茶湯,真的會好喝嗎?任何一款好茶都值得認真對待,紅茶也不例外。茶圈內,有人說紅茶是不計較的茶葉,怎麼泡都好喝。這個說法顯然不對。再新鮮的食材,也需要簡單的,適合的烹飪方式,才會美味。好紅茶也不例外。
  • 你的茶泡幾次,味道就淡了?學會這招,紅茶、白茶、巖茶輕鬆衝泡
    就聽見朋友說,平時喝紅茶、白茶都可以泡上十幾衝,定然是那綠茶品質不好。呃,茶葉耐不耐泡,與品質和泡茶方式有關。不可直接斷言說是品質不好,這樣對好茶可不太公平啊。經過細細詢問後,結果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反之,若是內含物質貧瘠的茶,在衝泡幾次後,就會沒什麼滋味了。但若是,除去品質問題,那就與衝泡的方式有關。那麼,為什麼白茶紅茶,用蓋碗泡那麼耐泡?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投茶量有關。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待上太姥山,這些「戰鬥」裝備,用的著。春意濃,卻也春寒料峭。足不出戶的日子,尚未結束。茶,仍舊是每日打發閒散時光的最好選擇。昨兒喝茶,心血來潮,在朋友圈裡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咱們稱茶,都是要拿出一把小秤,稱到相應重量之後,不能多,更不能少,才能放心衝泡。家裡有茶山,果然底氣十足。當時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投茶量不準確,這些水仙茶,怎么喝都不對味,甚至有一泡還特別地苦澀,滋味濃烈,印象分,並沒有很高。心中疑惑,「難道茶農泡茶,都不稱的?隨便抓一把就泡?」
  • 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圖解6大茶類衝泡方法!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01》經常有些茶友私信村姑陳,如何把一泡茶泡的很好喝?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無論你喜歡哪種茶,一定要學會衝泡。茶葉的衝泡,一般只要備具、備茶、備水,經沸水衝泡即可飲用。想要把6大茶類泡的好,可不是隨便用沸水泡一泡就能解決的。想要泡出一杯有個性、保留茶香的茶,也不是易事。那這6大茶類,要怎麼衝泡才是最好的呢?竊以為,想要泡好不同的茶,先要了解它們的特性。本文,村姑陳將細說6大茶類的衝泡方法,歡迎補充。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黑茶、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的最佳喝法,你做對了嗎?
    但你們知道嗎?不同的茶類,喝法是不同的,快看看,你的喝法是否正確。若是錯誤那我們就及時改正,無則加勉。綠茶、黃茶泡法要點1、用80℃~85℃水衝泡,現泡現飲。綠茶和黃茶,有不少是使用嬌嫩芽頭製作而成的茶,比如綠茶中的西湖龍井,碧螺春;黃茶的中的君山銀針,這些茶都不適合用剛煮開的沸水衝泡。若是用100℃的水溫衝泡,容易悶壞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