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2020-12-18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年之計在於春。

但對愛茶人來說,春之計,在於茶。

茶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春天的禮物。

春茶的氣息,香氣如春水一樣清新悠長。

抿一口茶湯,清鮮的茶味,如春風一樣和煦歡暢。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捧一杯春茶,依在窗前慢慢品味。

恍然間,直感覺漫山遍野的春色,都匯入了杯中。

春日嘗鮮,春天的味道少不了茶的參與!

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

然而,要想盡情體會春茶的美妙滋味,少不了搭配正確的衝泡方法。

究竟,不同的茶該怎樣才能泡得更好喝?

下文的內容裡,將會有詳細介紹。

《2》

綠茶的衝泡

六大茶類裡,綠茶屬於不發酵茶。

各地的名優綠茶裡,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黃山毛峰、洞庭山碧螺春……

它們無一例外,芽葉都較為鮮嫩。

經過殺青後的綠茶,由於不發酵的特點,使得綠茶內部的茶多酚與咖啡鹼等保留完整。

與此同時,茶葉內的葉綠素物質,留存較為完全。

使得綠茶具備「綠葉綠湯」的特點。

衝泡綠茶時,推薦使用的泡茶工具有兩個。

分別是透明玻璃杯與白瓷蓋碗。

玻璃杯泡綠茶,推薦理由是方便普適,更具觀賞性,便於觀察茶葉的舒展。

不論是辦公差旅,還是居家休閒。

使用玻璃杯泡茶,簡單幾步就能享用春茶帶來的清鮮。

往往在使用常見的200-300ml直筒玻璃杯泡茶時,建議投茶2-3克。

先投茶,後注水。

為了方便控制茶湯的濃淡,可採用「中投法」。

先投入幹茶後,注入1/3的熱水。

等茶葉吸收足夠水分,幹茶輕盈舒展後,再注滿水。

這樣的方法,比較好掌控茶湯的濃度。

至於蓋碗泡綠茶,好處在於方便完整聞香。

敞口的玻璃杯,散熱快,散香也快。

從茶香的保留,以及其餘的衝泡優勢看,白瓷蓋碗均是無可挑剔的茶具。

穹頂狀的杯蓋,能夠完美的承接嫋嫋上騰的茶香。

出湯後,揭蓋聞香。

能夠聞到的香氣層次,更加的豐富。

由於綠茶內的茶多酚保留多,故而蓋碗衝泡時,注入沸水後要儘快出湯。

將茶葉浸泡的時間縮短,避免將茶湯泡出苦澀味。

更能完美展現綠茶的清鮮、鮮美!

《3》

黃茶的衝泡

黃茶,經過了輕微發酵。

和綠茶的加工相比,黃茶經過了一道「悶黃」的工序。

故而,茶葉整體受到氧化的影響,呈現出「黃湯黃葉」的特徵。

黃茶的分類,按照芽葉原料分。

有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還有黃小茶,黃大茶。

黃茶的整體衝泡,與綠茶大致相似。

泡茶的推薦茶具,是用玻璃杯和蓋碗。

而在泡茶的用水選擇上,水質肯定要好。

不建議你使用自來水直接泡茶,而是用山泉水、純淨水、低礦化度的礦泉水衝泡。

至於在水溫的選擇上,則以剛燒沸的水溫為宜。

提到這茬,許多朋友不能理解。

芽葉細嫩的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這麼嫩的茶能經得起沸水的衝泡嗎?

答案是可以。

經過完整制茶加工的茶葉,按科學的角度看,不存在被燙壞燙熟的說法。

相反的是,高溫的沸水衝泡,更能激發茶葉內部的深層次養分和香氣。

故而,沸水衝泡是讓茶葉更香更好喝的奧秘所在!

《4》

白茶的衝泡

六大茶類當中,白茶是唯一不經過殺青的茶。

整體的基本制茶步驟,在於萎凋+乾燥。

風味簡樸的白茶,保留了較多的天然風味物質。

從實際的衝泡效果看,白茶適宜用白瓷蓋碗、玻璃杯、煮茶壺(特指老白茶。)

玻璃杯泡春白茶,適合辦公場合選用。

至於煮一壺老白茶,則是寒冷天氣下比較好的消遣。

從完整的體驗茶香與茶味的角度看。

白瓷蓋碗是衝泡白茶的最佳選擇。

標準器型的100-110ml白瓷蓋碗,建議搭配幹茶5克。

不論是春白茶,秋白茶。

亦或者散白茶,白茶餅。

一應適用這樣的茶水比例搭配。

由於不同的白茶,幹茶體積大不相同。

於是,光是憑著手感判斷投茶量,容易出現誤差。

為了確保投茶量的精準,最好是用克秤稱量。

白瓷蓋碗泡茶時,燙壺溫杯後,投入幹茶。

環壁注入沸水,快速倒出茶湯。

內在物質豐沛的高山白茶,泡茶出湯的時間儘量要快。

一手注水,另一手緊接著倒出茶湯,整個的泡茶過程,時間以在7-8秒為最佳。

經過壓制後的白茶餅,撬出來的茶餅略微緊結的抱在一塊。

在一開始快出水衝泡時,幹茶一時間無法完全舒展。

但這並沒有關係,不需要等到茶餅完全泡開後,再倒出茶湯。

這樣容易導致長時間悶泡,將整體的茶湯悶苦、悶濃、悶重。

正常的多次快出水泡茶後,蓋碗內的幹茶最終會有徹底吸足水,完全舒展的時刻!

《5》

烏龍茶,派系較多。

按不同的省份劃分,有臺灣烏龍、廣東烏龍(鳳凰單叢)、福建烏龍。

福建省內的烏龍茶,最出名的代表有大紅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安溪鐵觀音、漳平水仙……

本篇以焙火的武夷巖茶為例(水仙、肉桂、大紅袍),講解烏龍茶的衝泡要點。

巖茶,色香味醇,擁有巖骨花香風韻。

衝泡時,為了完美的展現茶香與滋味,建議用白瓷蓋碗衝泡。

標準器型的100-110ml蓋碗,建議一泡投茶8克。

燙壺溫杯後,投入巖茶的幹茶條索。

合蓋輕輕搖香,揭蓋能聞到巖茶經過炭焙帶來的火功香。

焦糖香與植物烘焙香氣顯著。

聞香過後,環壁注入沸水。

經過高溫焙火考驗的武夷巖茶,唯有泡茶的水溫足夠高,茶湯的魅力才能完整呈現。

當注水線達到將近碗沿位置時,合蓋倒出茶湯。

出湯的時間要求,和白茶大致相同——快出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越是優質的巖茶,正巖山場原料,傳統炭焙工藝,內在茶味豐沛。

一開始泡茶時,浸泡時間越短,才能讓各個茶味比例,風味釋放比例更適中。

只有等到泡過了七、八道茶湯,湯水滋味落下去後。

才需要考慮適當的坐杯,延緩幾秒泡茶時間。

品質好的武夷巖茶,泡茶喝茶時不需要洗茶。

蓋碗泡茶時,第一道泡出來的茶湯,完全可以放心喝。

武夷巖茶裡的頭道茶湯,還有「還魂湯」的說法。

等一泡茶的滋味喝到盡頭後,再喝頭道茶湯,別有滋味。

《6》

紅茶的衝泡

世界紅茶的發源地,在福建武夷的桐木關。

發展迄今,已經延伸出了多種派系。

按加工方式分,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三種大類。

全發酵的紅茶,性味溫和。

紅茶的常見茶香,有花香、蜜香、甜香、焦糖香、果香、粽葉香等。

泡茶時,若想完整感受紅茶的香氣滋味變化,建議用白瓷蓋碗。

經過上釉的白瓷蓋碗,材質緊密,不吸收香氣和滋味。

再加上,蓋碗的杯蓋可以靈活調整。

相比壺嘴細小的紫砂壺、白瓷壺,蓋碗更方便快速倒出茶湯。

另外,質感光潔的白瓷蓋碗,不容易殘留茶漬,更方便清洗。

全發酵的紅茶,茶湯內擁有的茶黃素、茶紅素較多,湯色重,茶漬明顯。

而使用白瓷蓋碗衝泡紅茶後,簡單衝洗與擦拭,便能夠恢復光潔如新的狀態。

蓋碗泡紅茶時,茶水比例與白茶相同。

標準器型的蓋碗,投入幹茶5克。

與此同時,泡茶的水溫同樣要沸水。

紅茶裡的高端代表——金駿眉。

全以桐木關高山茶區的芽頭為原料,看似較為鮮嫩。

但是,衝泡的時候,建議用沸水泡金駿眉。

原料純正的金駿眉,芽頭構造緊密,花香清雅,湯水清潤無比。

區區的沸水衝泡,構不成對好茶的傷害,反而能成就好茶的深層次茶味!

《7》

普洱茶的衝泡。

普洱,是市面上較常見的茶類。

它的官方定義是,採用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保護標誌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擁有獨特的品質特徵。

雲南的普洱茶,大致可分為兩類。生普、熟普。

生普的衝泡,建議用白瓷蓋碗。

標準器型的白瓷蓋碗,建議投入生普8克。

環壁注入,沸水衝泡,快速出湯。

生普的泡茶方法,與常規的蓋碗衝泡相似。

至於制茶時經過渥堆,發酵程度較重的熟普。

衝泡的時候,推薦用白瓷蓋碗,紫砂壺。

白瓷蓋碗泡熟茶,能客觀公正的呈現它的原本風味。

至於紫砂壺衝泡熟,則能夠吸收熟普的倉味或雜味,改善湯水。

沒有經過完整燒結的紫砂,內部分布著不少的毛孔。

對大部分的高香茶葉來說,不適用紫砂壺衝泡,容易吸香。

而對於經過渥堆發酵的熟普來說,紫砂壺的存在,能夠令它的茶味,更加相得益彰。

《8》

唐代的茶聖陸羽,曾經寫過一本著作——茶經。

《茶經.三之造》的開篇,曾提及:

「凡採茶,在二、三、四月之間。」

唯有此時,才能採摘到飽滿、鮮嫩的茶葉。

制出一款擁有春天味道的好茶!

春茶季,是不少茶葉一年當中的重頭戲。

現下六大茶類中不少的好茶,仍在加工製作環節中。

2020年度的春茶,上市在即。

準備好不同的泡茶方法,分門別類的衝泡。

更能盡情的體會,春茶的本真滋味!

春來綠意生,天地皆滋長。

泡一杯清冽鮮美的春茶,一年四季都能留住春天的味道!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一句話輕鬆解讀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巖茶的不同特性,一學就會!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我們都知道,中國茶可分為6類,被分為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不同的茶,發酵程度有所差異。《2》綠茶,清新淡雅、春茶為好綠茶,一款以清新、鮮爽著稱的茶,因其屬於不發酵茶,茶葉中的各種物質被鎖定,茶湯微帶綠色,湯水清澈,備受茶友們的喜愛。喝綠茶的朋友也知道,綠茶以明前茶為好,有著明前春茶貴如油的特點,在清明節前採摘的綠茶,鮮爽可口。這樣一款鮮爽的茶,對保存也有著高要求。
  • 一篇文章囊括綠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衝泡茶具,這下全齊了!
    小陳茶事家的茶友,涵蓋天南地北,地域遼闊,除了喝白茶,還有喜歡烏龍茶、黑茶、普洱茶、綠茶的朋友。這些朋友問,能否發一篇關於各類茶的衝泡茶具,查看起來,比較方便。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輕鬆了解各種茶的衝泡茶具。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出現的原因——告訴大家,不同茶類衝泡,該使用什麼茶具。中國茶,遠不止白茶一種。
  • 不注重這些細節,衝泡不出好茶,你的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泡好了嗎
    今天這篇文章,說的也是衝泡的細節。要是不懂這些衝泡細節。即便是普洱茶王,你也泡不出好喝的味道。下文提到的這些衝泡細節,適用於六大茶類。快來找找,你泡茶的方法,都用對了嗎?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衝泡水溫:100℃衝泡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時,可使用100℃水溫衝泡。在此溫度之下,茶葉的滋味物質得以釋放,湯水或清甜、或醇厚、或稠滑。只是在選用100℃水溫泡茶時,也要注意注水手法。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保存,是綠茶、紅茶、白茶、黃茶、武夷巖茶保存的主旋律。換言之,若是它們在存茶過程中,有異味生成,是保存不當,品質也受到損害,屬於問題產品,這類茶,也沒有繼續喝茶的必要。那麼,沒有異味的茶,還有醒茶的必要嗎?
  • 紅茶、綠茶、白茶、普洱茶,選對了茶,夏天不怕中暑!
    在2017特級白牡丹濃鬱、清新的香氣陪伴下,精氣神滿滿,碼字聊天都特別有精神!下午與茶友聊天,有一位茶友問:「現在天氣這麼熱,我是喝什麼茶?是紅茶、綠茶、白茶還是普洱茶?都不知道喝什麼茶好了」在這個撒上孜然就能變烤肉的季節,喝什麼最降暑,成為了第一難題。
  • 普洱茶、綠茶、紅茶、白茶、巖茶,不同的茶類要用什麼茶具儲存?
    紙質的、鐵質的、紫砂材質的、瓷質的……或多或少我們都買過茶葉罐。茶葉罐造型多、小巧方便,成為了很多茶友儲存的選擇。不同的茶葉,都能放在材質相同的茶葉罐裡保存嗎?不!茶友們可不要認為一種茶葉罐就能輕鬆搞定所有茶類,其實茶葉是很嬌弱、敏感的物品,稍不注意茶葉的保存,就容易讓茶葉變質。
  • 衝泡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白茶時,它們的茶水比例如何控制
    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朗朗上口,就像是彩虹的色彩組合。赤橙黃綠青藍紫。六大茶類,就是一個大家庭,各司其職。不發酵的綠茶,微發酵的白茶,半發酵的烏龍茶,全發酵的紅茶,後發酵的黑茶,因為工藝的特殊性,六種茶各具特色。
  • 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圖解6大茶類衝泡方法!
    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無論你喜歡哪種茶,一定要學會衝泡。茶葉的衝泡,一般只要備具、備茶、備水,經沸水衝泡即可飲用。想要把6大茶類泡的好,可不是隨便用沸水泡一泡就能解決的。想要泡出一杯有個性、保留茶香的茶,也不是易事。那這6大茶類,要怎麼衝泡才是最好的呢?竊以為,想要泡好不同的茶,先要了解它們的特性。
  • 首次披露,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它們一次究竟能衝泡幾次?
    「喝茶這麼久以來,覺得綠茶能泡兩三次,紅茶白茶泡五六回,普洱巖茶最耐泡。」「這壓成餅的白茶用玻璃杯泡三、兩杯,也算正常吧。」不過在我看來,傳統的六大茶類之間,它們的耐泡次數可不是這樣。那在綠茶,紅茶,白茶,巖茶裡,它們能究竟泡幾次?《2》綠茶用玻璃杯能泡兩三次,真的是不耐泡嗎?還真不是。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當年的綠茶,一些用嫩芽製作的綠茶,一般在四五月就會上市,待一周到兩周時間(主要是讓綠茶的火氣消失,避免上火),綠茶就能喝了,並且這個時候綠茶的鮮爽感強烈, 最能體現綠茶的特色。儘可能快地喝完綠茶,畢竟,它不適合長期保存。
  • 黑茶、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的最佳喝法,你做對了嗎?
    綠茶的鮮爽,黃茶的清香,白茶的清雅,黑茶的醇厚,烏龍茶的芬芳,紅茶的甘醇,也滿足了我們口腔的需求。但你們知道嗎?不同的茶類,喝法是不同的,快看看,你的喝法是否正確。若是錯誤那我們就及時改正,無則加勉。綠茶、黃茶泡法要點1、用80℃~85℃水衝泡,現泡現飲。綠茶和黃茶,有不少是使用嬌嫩芽頭製作而成的茶,比如綠茶中的西湖龍井,碧螺春;黃茶的中的君山銀針,這些茶都不適合用剛煮開的沸水衝泡。若是用100℃的水溫衝泡,容易悶壞茶葉。
  • 白茶沸水衝泡,綠茶溫水衝泡,紅茶隨便衝泡?這是真理還是歪理?
    前些天,聽到了一個說法:白茶要用沸水泡,綠茶要用溫水泡,紅茶隨便泡。這樣泡出來的茶湯,真的會好喝嗎?《2》白茶沸水泡?這說法沒錯。究其根本,綠茶喝起來會苦澀,與水溫高度無關。優質綠茶,茶水比例控制得當,茶水接觸時間適宜,用沸水泡,完全不用害怕苦澀。即便用沸水泡茶,綠茶的鮮爽感也十分出眾。《4》紅茶隨便泡?
  • 80和90後的茶友,綠茶、紅茶、鐵觀音和普洱茶,你更喜歡哪種茶?
    其中綠茶的產量最高,飲用的人數最多,但是紅茶、烏龍茶、黑茶以及黃茶、白茶,同樣也非常受歡迎。那麼作為年輕一代的喝茶人,更喜歡喝哪一些茶呢?下面予言茶事就來聊聊自己的觀點。我自己是一個80後,自小生活在茶鄉,從小就跟著父親在茶山上跑來跑去,那時候到了春茶上市的時候父親每天都去收茶葉回來跟母親一起加工製作,第二天早上再到集市上去賣掉,從中賺一個手工費。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當地基本上都是以手工制茶為主,所以一個人一天晚上最多也就10斤茶的樣子,而且還要通宵,熬夜非常的辛苦。
  • 2019,無論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請對自己好一點,喝杯茶吧!
    有清新爽口的綠茶,清雅淳和的白茶, 溫暖如小太陽的紅茶,沉穩低調的黑茶,香清甘活的武夷巖茶,當然還有最近新淘來的普洱茶……好吧,茶類之多,難怪讓人看花了眼,想破了腦袋。其實,茶類的選擇哪有那麼多複雜之處,不過一個訣竅:跟著心走。
  • 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烏龍茶怎麼衝泡,一篇文章教會你!
    依次為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綠茶,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黃茶是中國特產。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白茶,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萎凋、文火乾燥加工的茶。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而後重新開始衝泡,這時候的茶,才進入正式喝茶階段。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小寒逢三九,普洱茶、黑茶、綠茶、白茶、紅茶能養生的才是好茶
    如不發酵的綠茶,要適量飲用,若是給脾胃帶來傷害,十分不划算。 在三九天氣裡,氣溫低,寒氣重,人體生理機能減退,陽氣漸弱,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 這時候紅茶、陳年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成了熱門候選茶。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昨兒喝茶,心血來潮,在朋友圈裡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結果倒也是意料之外。竟有一小部分茶友,是隨意投茶。「沒有稱的,都是大概量一下。」以下分享的投茶量,都是用100-110毫升左右的白瓷蓋碗衝泡,如果列位看官的蓋碗容量,大於此容量,或者是小於此容量,請按照等比例換算。白茶——5克散茶、餅茶、新茶、老茶,都可以按照這一投茶量。不建議增加,也不建議輕易調整。
  • 綠茶玻璃杯泡,白茶蓋碗泡,普洱紫砂壺泡,這是衝泡固定公式嗎?
    喝水,只求解渴,不管用什麼樣的杯子,玻璃杯,馬克杯,塑料杯,都不會影響味道。但喝茶不同,重在品飲,合適的茶具能為你帶來一杯香氣滋味絕佳的茶湯。並且當你開始為茶葉精心挑選茶具時,你便會發現其中的樂趣。最近收集了一些茶友們的問題,有在問「綠茶是不是只能玻璃杯泡?」,也有問「紅茶是不是只能用壺泡?」,更有問「白茶是不是只能用蓋碗泡?」……那麼,這些看似約定俗成的茶葉與茶具搭配,是像數學公式一樣固定的嗎?還能有別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