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提高,加上中國對國外生產的保健產品需求急劇增長,澳大利亞的保健品牌企業迅速發展,中國成為了澳大利亞保健行業的主要市場。雨果網從外媒近日的報導中了解到,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來,中國的維生素和膳
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提高,加上中國對國外生產的保健產品需求急劇增長,澳大利亞的保健品牌企業迅速發展,中國成為了澳大利亞保健行業的主要市場。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的報導中了解到,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來,中國的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的銷售額翻倍增長,2014年的銷售額增長了12%,達157億美元。澳大利亞保健品牌Blackmores稱截止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對中國和其他亞洲消費者的銷售額達1.5億澳元,幾乎佔了三分之一的年收益。
「收入提高和對保健產品的需求增加是推動銷售額增長的主要原因,」高盛集團墨爾本分析師Andrea Chong在9月6日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這給澳大利亞的保健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Blackmores執行長Christine Holgate在周四的採訪中表示,「中國人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天然的藥物一直都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他們也是精明的消費者,他們想要最好的產品,質量要符合最高標準。」
澳大利亞的另一個知名保健品牌Swisse的執行長Radek Sali稱中國市場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他表示:「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富,他們也逐漸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對高質量產品有需求。」
據悉,Swisse並不是直接向中國出售產品,它主要通過電商網站比如天貓和淘寶向中國消費者出售產品。「中國的網絡銷售渠道比其他渠道發展更快,網絡零售也是我們所採取的銷售渠道。」 Radek Sali說道。
中國將超過澳大利亞,成為Blackmores的最大消費市場,分析師Andrea Chong表示。
Blackmores在中國的銷售額大約為8000萬澳元,其中大部分產品是出售給在澳大利亞的中國消費者,或者通過中國的保稅區出售。保稅區的產品可以在電商平臺出售,比如阿里巴巴,而且還不需要支付35%的進口稅。
「保稅區的發展和澳元的貶值有利於推動澳大利亞產品需求的增長,」Holgate說,「因為這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產品,而且價格實惠。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口碑很好,產品綠色安全,質量符合標準最高。」
Euromonitor的高級保健品分析師Chris Schmidt表示,中國消費者一般認為國外企業的產品質量高,這也是自2008年中國的三鹿奶粉事件後給國外企業帶來的一個重要優勢。
「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在大城市,那些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的消費者仍然對本地生產的產品帶有偏見。」 Schmidt說道,「Swisse在中國市場頗具品牌號召力。品牌在保健行業中非常重要。」 (編譯/雨果網 張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