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早期金文書寫的 「密碼」

2020-12-17 藝訊文化網

進入金文學習階段後,對其發生、演變、定型及衰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近一個時期,我連續寫了幾篇青銅器著名銘文的學習體會文章,現在再把有關零散的線索串聯起來,從金文的源頭去探尋,以期全面了解金文藝術史。

金文亦稱鐘鼎文,一般指的是商、周及戰國時期刻制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這些銘文最早見於商代中後期,有專家考證大概出現在商朝後三百年左右。應與甲骨文屬同一時期。

金文與甲骨文的關係、區別有哪些呢?金文與甲骨契刻文字的出現孰先孰後?從有關史料及綜合當代學者意見來看,只能初步判定為同一文字體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表現樣式。從字形結構看,商代金文與甲骨文,相似度較高(有人據此認為金文脫胎於甲骨文,頗有爭議),有不少字甚至完全相同,只不過存在契刻與鑄造的區別!甲骨顯刀鋒,筆道細直,書寫風格單一,而金文則顯現出墨跡筆痕,曲線符號增多,書寫風格也豐富一些。

商代至西周初時金文的特徵、標誌是什麼?整體來看,其圖形、裝飾的意味較為明顯。這反映了早期文字依類象形的特點,如南朝梁庾肩吾《書品》指出的「故遺結繩,取諸文,象諸形,會諸人事」,大意是放棄結繩記事的方法,取法於天象地理,創立象形萬物,附會人事的造字方法,這是創立文契一一從圖畫仿形到抽象線條轉化的必由之路,金文形成亦如此。同時,為了適應青銅器紋飾的裝飾性特色,金文帶有幾分宗教色彩的神秘,如常見肥壯筆畫,波磔明顯而獨特,圓、方、銳角形成不同的塊面,不少字體呈形象化的構成體態等等,如「射」字,出現弓箭形象,「鼎」 字象個銅鼎的仿形,「虎、馬、鹿、象、犬」 等動物字形也仿原形(簡筆模擬)等等,這些象形與線條兼融,古老、拙樸、生趣,簡約圖形加抽象寫意就成了早期金文的標誌符號。

商代末期的金文內容,大都單一,字數很少。目前已著錄的有銘青銅器五千多件,十字以下常見,少則一二字,多為六七字,到了商末周初,才出現了較長銘文,一般不超過五十字。刻的內容無外乎族徽、圖騰證號、先人名諱及器主姓名等,具有濃厚的圖形裝飾意味。而大量字數較多的銅器銘文,出在西周中晚期,動輒幾十字上百字,還有一些銘文長達四五百字,《毛公鼎》為發現的青銅器銘文之最,達到498個字。目前發現上百字銘的約一百多件。

史料稱,金文由產生到成熟定型,走過千年之旅,當言之不虛。我認為,文字與書法相輔相成,文字同書體的演進,遵循的同一規律,先秦書法包括甲骨、金文,作為書法「先驅」者,為完全地線條化、字符化奠定了基礎,直到漢代隸書的出現,才真正擺脫了圖像化的象徵,標誌著書法真正成熟期的到來。

分析金文早期的銘文筆法,還存在著明顯的固有形態與書寫規則。如頭粗尾細的紡綞之狀;前細後粗帶有明顯波磔的重捺;肥肚樣式的橫畫筆道;以及較多勻稱規範的圓轉用筆等等。如果用概括性的語言,可否說是象形與線條相融相合中發生的「金文蛻變」現象呢!

正因為早期金文處在逐步變化之中,結體中的自由與隨意不可避免。不少字有幾種異體寫法,普遍存在著添筆、簡筆現象。這種「仿線」寫狀或以形寫意糅合的章法,大小參差錯雜排列,給整體章法造成一定的影響。這說是先天不足的「缺陷」也可,說成生動有趣的分布亦可,這只是當時金文的一種初始狀態而已。

當然,隨著金文的不斷成熟,塊面仿形、結體率意漸趨消亡,本著約簡概括的原則,由簡略圖形向抽象符號化逐步演進,整飭定型後的金文在周朝後期佔據了主流位置。有學者把這種現象特徵歸之為「篆引」,即說「篆」代表縈繞迴疊和彎曲圓轉,而「引」代表書寫上的轉引仿形、中含內斂等用法,也不無道理。只是各人怎樣去看待、析分這種篆書漸進的過程及形成的特徵,往往會有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可用不同的理念去概括、闡釋,這不過是學術理論上的見解各異罷了。

我覺得,早期金文生動有趣,形意兼容的字體構成,帶著遠古的悠遠、滄桑與神秘,同中晚期漸趨成熟的金文相比,有其獨特的魅力,挺招人喜愛的!

本文由侯和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責任編輯:梁飛龍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漢字文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帶你了解漢字文化:漢字形體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漢字的形體,即漢字的字體,是指漢字在書寫或印刷上的體態形式。漢字從 產生到現 在,雖然沒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漢字的形體卻一直按照從繁到簡的規律發展演變著,逐漸由直接 表意的圖形變成了間接表意的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
  • 金文:青銅上的歷史記憶(探秘文字)
    「同樣是商朝使用的文字,金文與甲骨文又不盡相同。」中國文字博物館專家陳士先介紹,甲骨文的書寫,要用刀在龜甲和動物的骨頭上契刻,所以筆畫纖細、字形繁複,象形意義重。而金文主要用範模澆鑄,故筆畫渾厚、圓轉自如,字形相對一致。  後人通過對比,發現一些金文和甲骨刻辭可以相互印證,從而有利於真實、全面地還原商朝歷史。隨著商朝滅亡,甲骨文隨之沉寂,金文起而代之,一時成為主流。
  • 漢字及書法起源之研究時間最長的字體—金文
    殷商被周滅之後,甲骨文也深深埋入了廢墟中,只有金文保留並使用下來,這也側面說明,漢字是不停的簡化的,在簡化過程,書法也同步在進化中,因為漢字的簡化一方面是為了書寫方便 ,另一方面也追求更美觀。直到清末才被發現才開始研究。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 說文解字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怎麼前稱文、後稱書?
    金文,是用刻刀、泥範為工具刻鑄在鍾、鼎、戈、矛等青銅器物上的文字,或稱鐘鼎文、吉金文等。特點:線體粗壯金文,顧名思義,似乎是金子做成的漢字,其實「金」字在古代跟今天的意思有些區別,除了指現在的金子,還指銅、銀、鐵等各種金屬,「金」就是金屬的總稱。「固若金湯」「金」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 第三期大篆(甲骨、金文)字法網絡班招生啦!
    甲骨和金文的字法學習, 也和草書字法、小篆字法一樣,是書法創作中的攔路虎。
  • 探尋中國共產黨從孕育到誕生的歷史密碼,百餘位專家學者研討
    100年前,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在老漁陽裡2號成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實際上起到了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作用。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100周年,6月23日,「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學術研討會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行,130餘名專家學者在線上線下開展研討交流。研討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 從零至九探尋中華文化密碼
    著名學者、中央黨校教授鍾國興的《中華文化密碼:通達智慧之門》一書深度挖掘從零至九這十個數字背後的文化秘密,闡釋其在中華文化中的豐富內涵,解析中華文化所獨有的思維方法,給予讀者全新的視角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暢遊於中華文明的長河。
  • 張振林:我和第四版《金文編》
    《金文編》。因為文革結束了,1978年科學春天到來,研究室內師生關係緩和了, 容老對室內的年輕人表示要繼續修訂《金文編》,並徵求了我們大家對修訂《金文編》的意見。因此我前面分階段統計古文字結構的發展變化,它是我三年學習古文字的主要收穫,藉此整理了我對早期漢字發展規律的認識,我才敢於大膽分析《金文編》中的附錄字,根據不同時期的構字特徵,使用不同的合適的方法,才有最後那些考釋成果。兩部分相輔相成,作為幾年學習的成果,向老師和向國家匯報。」 一位七十多歲白髮老先生大清早趕到學生宿舍罵學生,對躲在隔壁房間的中文系其他研究生來說,是非常震撼和難忘的。
  • 出土金文新整合的學術意義
    關中地區出土西周金文整理與研究主要以近代以來關中地區出土西周有銘青銅器為主,以墓葬、窖藏為特點,分區分域地進行整體性的整理和研究。   自從宋人所作《考古圖》《博古圖》等商周青銅器著錄書籍,基本上以青銅器分類組合來編排,如容酒器、飲酒器、食器、炊器、雜器、水器、樂器等分類方式;到近現代的《三代吉金文存》《殷周金文集成》《金文總集》以及《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等著錄書籍,
  • 探尋企業高質量發展「密碼」——傾聽來自企業家的聲音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探尋企業高質量發展「密碼」——傾聽來自企業家的聲音新華社記者姚均芳、張千千在新發展格局下,企業如何科學定位,積極應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日前舉行的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企業家們熱議新發展格局下企業高質量發展「密碼」。「科技是我們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一個可以依賴的力量。」聯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表示,在國家開啟「十四五」新徵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候,把國內投資的重點放在促進數位化、智能化社會建設的一個大方向上,這遠比投資傳統的鋼筋水泥更能帶動經濟增長。
  • 輸入金文隸定字的一些方法
    《金文通鑑》,即《商周金文通鑑》,是吳鎮烽老師《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及《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的電子檢索版。其中收錄了大批青銅器銘文,安裝後可以檢索並直接複製粘貼釋文。同時,這一軟體還提供了《金文輸入法》這一軟體,可以用來輸入金文。
  • 漢字演變及字體書寫變化
    中國書法由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因此殷商以來的文字,在諸侯各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書法的形態和技巧亦呈現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北方的晉國的「蝌蚪文」,吳、越、楚、蔡等國的「鳥書」,筆畫多加曲折和拖長尾。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種濃厚的形態,替之以修長的體態,顯示出一種圓潤秀美,如《攻吳王夫差監》。這時期留存的大量墨跡,有簡、帛、盟書等。
  • 「探尋設計美學的密碼」主題論壇(廣州站)成功舉行
    在物質泛濫的今天  品質成了硬需求  在這個過度消費的時代  環保成了流行語  材料是室內語言的載體  空間格局傳達設計中的藝術語言  與你一起,探尋設計的品質美學  7月9日下午,「探尋設計美學的密碼」主題論壇暨2019國際設計傳媒獎MM藝術空間大獎巡講(廣州站)在南豐朗豪酒店圓滿落幕
  •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基層黨建教研室探尋黨建育人「密碼」
    新華社上海7月4日電題: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基層黨建教研室探尋黨建育人「密碼」楊雅雯、羅金沐、徐連宗陸軍第76集團軍某部副教導員向光華沒有想到,自己的職務竟在入校後「轉正」了:前不久,在一場學院組成的模擬陸軍重型合成營能力訓練中
  • 參考消息特稿|拉美政黨領袖從佛手瓜探尋中國「脫貧密碼」
    觀看直播的拉美16個國家70多個政黨和政黨組織的200餘位領導人,希望通過觀摩找到中國的脫貧「密碼」。科學規劃、民主決策、集中資源、重點突破……通過網絡視頻連線現場,直觀中國地方政府的扶貧決策過程,拉美國家政黨領導人真切看到了中國扶貧成就背後的智慧與經驗。
  • 跟著Arla 美力滋®去北歐 探尋丹麥人的幸福密碼
    >跟著Arla 美力滋®去北歐 探尋丹麥人的幸福密碼2017-08-03 15:14:4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 《商周金文辭類纂》:為金文研究溯本追源
    全書共八冊,以單字為經,以金文辭例為緯,是一部具有學術前沿價值的商周金文工具書。該書一出版就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本月初,《商周金文辭類纂》被評為「中華書局2014年度雙十佳好書(古籍整理類)」。   金文,又稱「鐘鼎文」,是殷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素以神秘深奧、形式獨特、內容豐富為學界所重視,是古文字學、漢語史、歷史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材料。
  • 談談金文中的「肅哲」與「肅穆」
    《陝西金文集成》0546著錄了一件1978年12月扶風縣上宋鄉東渠村出土的符號鍾,如下:是什麼字呢,我們認為此字是「穆」字,金文中的穆字字形如下:[2]陳劍:《說慎》,《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線裝書局,2007年,第39-53頁。[3]麻愛民:《牆盤銘文集釋與考證》,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第28-30頁。
  • 一部類似張衡的通才作品——金文文集
    PART 1 - 作者簡介 金文(原名周慶金),男,1943年10月出生,武漢市人,共產黨員,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工程學院。曾任鄭州高炮學院副團職教員,鄭州師範學院設備處處長,兼任中國高等師範電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特邀研究員。
  • 最完備的金文字典由一位自學成才的年輕人寫出
    這條漫長的探求知識的大道上,容庚先生的《金文編》被視為最完備準確的字典。前輩學者的治學精神與學術素養,令人感嘆。經過收集材料和研究,他寫成《金文編》,集錄的字,以商周彝器疑識為主,以王國維《國朝金文著錄表》為據,並摹寫收入羅振玉《殷文存》、鄒安《周今文存》中的文字;暫不識的字,附錄於後。1922年,容庚離開任教的東莞中學赴京。途經天津時,羅振玉見到他所攜的《金文編》稿,大為好評,再三叮囑他「務競其成」,並向北京大學金石學教授馬衡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