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仁就在我們的心中,捫心自問去做就是了;道就在腳下,抬腳就是了。學生十分認同。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老師又說:但我們總是做不到,從小到大,知道應該勤奮學習,一貪玩,就不管了,知道每件事該怎麼辦,一貪心,也就做不到了。學生同樣十分認同,我有過許多許多這樣的曲折、教訓,由於一念貪心,結果導致自我遺恨、不快。痛定思痛,就悔恨那一念的貪心,把自己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甚至半天、一天的功夫拐向了虛擲光陰,偏離了初心之志,減輕了一分生命的質量。
所以,我私下認為,人人皆可為聖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志」,要從「立志而聖」作為起點。
例如,我立了聖人之志,且時時清晰而堅定,面對應該完成學業任務和朋友一次普通的聚餐時,我一定會選擇去學習,辭掉聚餐。或者是選擇了先聚餐之後再去學習,定好不沾酒,不誤事。若那時志向堅定,真的沒有沾酒,飯後把學習任務完成了,這便是立志的成功。反之,如果我立志不定,則容易就選擇先去吃飯,或者想好了不喝酒,但沒經得住勸誘又喝酒了……結果就誤了當日的學習任務,這便是未堅定立志的失敗。經體察,我曾經自以為是發明了一句話: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意志裡。請老師批評。
雖然已經知道怎麼做,但是一貪玩,就忘了「應該」,一貪心就拋下「應該」。對於我們大眾來說,這真是個大問題。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解決這個普遍性的大問題,我竊以為,就要從「立志而聖」做起。「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通,流不長。「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立志為聖,真乃人生第一等事。
由此,我們跟隨老師一道一階,一階一道地貼地而行,共同體察「立志而聖則聖矣」的成長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