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為《朝讀經典》,這本書裡寫的是一些教育我們立志、為人處世的小古文和經典名言,這些典故讓我百讀不厭,且受益匪淺。
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寫的《學先立志》。《學先立志》中說道:「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學習而言,沒有什麼比立志更為重要的。不樹立志向,就如同種莊稼時不種好莊稼的根須,只是給它培土澆水。這樣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最終卻一無所獲。
這段話讓我想起了我千年的一段經歷,媽媽用辛苦賺的錢為我報的鋼琴班,而我只當是玩玩,任性地今天彈彈這個好玩的曲目,明天彈彈那個搞怪的片段,沒有規劃,玩玩彈彈。多日下來,琴技也只是蝸行牛步,多首曲目難以流暢。自從那年夏天,鋼琴老師找我談話後,我意識到自已的散漫,開始設定要達到5級水平,並有針對性的規劃練習曲的強度與練習時間,儘管手指跨度時很疼,儘管密密麻麻的音符像黑螞蟻一樣枯燥,但我在心裡默記目標,一日日地堅持,一周周地加強練習難度,終於3個月後也能流暢地彈出超出5級水平的悅耳曲目,其中一曲「捉迷藏」還獲得了湖北省少兒星海杯金獎。的確,我們做一件事,應當先抓住根本,樹立目標與志向,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所成就。我們讀書求學也是一樣,只有確立學習目標和遠大志向,才能在學習生涯的過程中,不被困難和挫折打敗,勇朝目標進發;也才能勇敢地在逆境中成長起來,往志向的彼岸奮勇航行!
是的,南宋朱子也曰:「為學先須立志。志既立則學問可次第著力。立志不定,終不濟事。」也有言云:「有志者事竟成」!你看:古時有匡衡,從小立志讀書,雖無燭卻鑿壁借光,終成為西漢時期的大學問家;明代有王陽明,幼時立有「做聖賢」的目標,年少勤學考取進士,成為文武全才,發展了儒家學說,幫朝廷平定了寧王的叛亂;愛迪生一生立志為人類造福,勤奮自學,廢寢忘食致力於實驗室,32歲時就為人類發明了「」世界之光」——電燈,他一生共有1000多項發明造福於人類,成為了至今為止發明最多的大發明家;鍾南山爺爺自幼即立志鑽研醫學、救死扶傷,在全球疫情的當下,80多歲的鐘爺爺仍然和很多醫生叔叔阿姨一起冒著危險與冠狀病毒作鬥爭,拯救病人,不負志向,成為了我們身邊偉大的白衣英雄,讓人感動!
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我們這一代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之星,我們不應該做常立志的懦夫,要做立常志的志人。希望將來也能像那些真正為志向拼搏的人們一樣,自幼立大志,找準起點,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地讀書,付出足夠的努力和不懈的拼搏,待到明朝成才,施展抱負,為祖國未來的建設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指導老師:張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