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帶頭踐行傳統經典的修身功夫

2021-02-08 廣東粵秀書院


2020年7月21日,廣州市司法職業學校五十餘位優秀的青年教師來書院參訪學習,瞿匯泉院長以「學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帶頭踐行傳統經典的修身功夫」為主題,為各位老師進行學習分享,並就如何學習傳統文化進行探討。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講座開始前,書院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誦讀了國學經典-《大學》,


朗朗書聲,聲聲入耳,一字一句始於唇齒,叩擊心靈,不急不躁,愉悅祥和,經典魅力躍然而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當下國家大力提倡推廣優秀傳統文化,老師是教書育人的靈魂工程師,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一股中堅力量。學習傳統經典,汲取前人智慧,樹立師者典範,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講座中,院長為各位老師分享了學習傳統經典的讀書次第--從蒙學「孝弟三百千」,到「經史子集」,按照順序依次學習,打好基礎,正確理解傳統經典。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不僅要讀書,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踐行。



學傳統文化有什麼好處?

院長說,當我們深入感受到經典中的智慧,我們的心性就會慢慢變得柔和,做任何事心中都能夠安靜下來。國學不是快餐,要細細咀嚼吸收,如涓涓流水,將經典中的智慧慢慢地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應用到為人處事上面。




《大學》中講「三綱」、「六正」和「八條目」的關係。「三綱」就是開篇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程朱理學到陽明心學都講這個,這個非常重要。通過這幾條,我們知道人生要找到自己的遠大理想目標——這一生我們要做什麼



「止於至善」就是儒家最高的人生目標。像孔子給自己的人生做了規劃,就是我們在《論語》裡讀到的,十五歲立志於學,明確了自己人生將要做什麼,然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孔老夫子給自己的人生做的規劃。我們現在多講職業生涯的規劃,沒有給自己人生做規劃,那麼我們走到哪裡,做到哪裡就沒有一個方向,人生就很容易渾渾噩噩度過。



「經」就是古代的聖賢走過的道路,總結出的經驗,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們今天讀到經典的都是前人已經幫我們總結好,不用我們再去摸索的人生智慧,幾千年的精華全部寫在經典中,就像我們人生的說明書。「典」就是要做典範,從自身修起,仁義禮智信,按這個標準要求自己去做。儒家的目標就是先做君子,後做賢人,再往上追求做聖人。



所以,學習之後我們還要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傳統文化最主要的就是踐行,踐行不是掛在嘴邊,真的去做才能提升自己的生命,不斷從經典中汲取智慧的營養。而且踐行也講究方法。其實可以從很小的事做起,比如孝順父母,不在父母身邊,哪怕每天打電話問候也算是踐行。不僅要「學」,還要「習」。僅僅研究經典的內容是沒有用的,研究完還要去做,才能夠總結出自己的智慧,才會得到啟發、領悟,才能夠自己明白,進而給別人智慧,老祖宗留下的寶藏,作為中國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踐行,打好中國人自己傳統文化的底色,所以希望大家一起來學習研究。

 


互相探討,教學相長

問:自己讀《大學》這樣的經典,不明白字句意思,自行百度查詢可以嗎?

答:網絡上的註解版本很多,不建議自己百度,有很多錯誤,不利於我們學習理解經典,可以找一些權威的註解版本的書籍閱讀,或者報名一些比較好的網絡課程來學習。要多讀,同時輔助儒釋道其他經典,觸類旁通來吃透它。

 


問:自己常會有不好的情緒,想請教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身呢?

答:我們現代很多人都更關注物質層面的生活,而很少有精神層面,所以我們的精神就會很乾枯,生活中就會有很多問題。儒家經典就是在精神方面激活我們的生命,多讀書多學習,提升自己的精神,修身工夫慢慢往上走,生命狀態就會跟從前大不同,就會有自己的生命力量,這需要慢慢學習積累。其次,要少接觸負面的信息,多接受正能量,減少負面情緒。

 


問:這些傳統文化的知識,我們老師們都接觸得比較少,更何況學生呢。我們怎樣可以教給更多的學生呢?

答:多學習,只有自己學會了才能教給學生。作為一個老師也應該不斷地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自己要先發自內心地想要學習,就能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提升自己的修為。學校教育有自己的制度規劃,老師自己也可以有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追求,如韓愈所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作為老師,教給學生的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要上升到學問、智慧,要鼓勵大家立志,這是很重要的。



  蹇蹇三事,師師百僚,一下午的探討學習,收穫良多,聖人無常師,通過學習經典又開啟了一扇新窗,「正心」、「修身」、「教學」、「育人」。





古琴•書法•香道•茶道•花道•國畫 •中醫•太極•禪修電話:020-8765 0048  13318835037袁緣老師通  經  致  用      成  德  達  材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以當代眼光汲取傳統精華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和中華書局聯合主辦的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出版座談會日前召開,來自各高等院校與行政機關的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就該書的閱讀、普及推廣和當代化運用各抒己見。    歷時一年多的審議修訂,《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發行。
  • 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養分
    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最醒目的標識之一。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我們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養分,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實現以文化人。尊重人格。
  • 浙江省餘姚市姚北實驗學校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踐行立德樹人
    在浙江省餘姚市,有一所九年一貫制的「鄉村名校」——餘姚市姚北實驗學校,以「樂學力行,自強不息」為校訓,以「毓文養德」為辦學理念,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一是文化傳承,課堂先行。他從大家非常熟悉的「漢字」入手,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介紹中華文化的淵源與內涵,鼓勵同學們多讀文化典籍,汲取中華文化精髓,從小立志、修身,長大齊家、治國、平天下。希望同學們能夠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 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 本報記者 趙琳 王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質。在當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山東有何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如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 傳統文化必修課的核心是修身做人
    作者:韓星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當前的中國綜合國力強大,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的徵途中。民族復興的核心是文化的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亟待重建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在不同層面重建中國文化主體性,增強文化自信,以文化復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國人崇奉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的道德規範體系,講求和諧有序,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全面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境界,崇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原則。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就是要在全社會,特別是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民本:中華文化的價值追求。
  • 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要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根,就是要在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上下功夫,把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體系和精神追求,講足說清,闡發透徹,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深入人心,正確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關係,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要自覺肩負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要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借鑑和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要素和有益經驗,既可以為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引導路徑,也可以弘揚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實現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大學階段是培養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階段,只有充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理想信念相耦合,將個人理想信念和民族國家命運相耦合,才會進而轉化為鍥而不捨的、披荊斬棘的具體實踐。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資源。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豐富內涵。
  • 全民學國學 |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電視訪談》首期來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以學修身、以文化人,是打牢黨員幹部修身做人的基礎,是夯實黨員幹部為官為政的根基,是提高黨員幹部道德素養及執政能力的重要載體。6月15日晚7點 ,第一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電視訪談》節目在磁縣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如約舉行。
  • 趙宏 王玉萍: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熱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情懷。習近平總書記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將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治國理政,既使治國方略得以豐富,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學生內心
    中共中央、國務院剛剛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基本內容的第12條,專門闡述了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次要求,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進廣大學生心靈加了一把火。 應該欣喜地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學生中呈現出日漸流行的趨勢。
  • 北京大學-中華書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線研修班 招生簡章
    包括:1) 宏觀解讀模塊:重點解讀與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關的各項宏觀政策、歷史回顧梳理以及國際經驗交流等2) 中華文化模塊:重點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外延,為學員夯實最基本的中華文化知識基礎,讓學員進一步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什麼、傳承什麼、教什麼3) 傳統教育模塊:為學員系統勾勒並重點提煉中國傳統教育的歷史、思想、智慧、方法、經驗,並與目前世界前沿的教育理念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活動安排省荊楚文化研究會1. 主題:「荊楚優秀傳統文化」科普知識講座主講人:王生鐵 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時間:2014年10月22日下午15:00地點:湖北大學2. 內容:向湖北大學贈送人文電視紀錄片《鳳舞神州》光碟,並將光碟在湖北大學校園網絡中播放。
  • 在現代書院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堅持德樹人的「根脈」。高校現代書院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育人氛圍的可以使其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教育精粹的重要場所。實踐證明,現代書院針對當代大學生行為特點,開展的誦讀國學精典、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堅守精神家園、提高踐履能力的育人工作,能夠在堅持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增強黨的『四自』能力」 座談會召開
    為深化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著力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四自」精神,2016年12月25日,中國實學研究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領導幹部學國學促進會在北京召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增強黨的『四自』能力」座談會。
  • 教育部:科學安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
    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和踐行能力為重點,講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淵源及重要學術、藝術流派等,使學生在與世界文化的比較中,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中華文化,領悟民族獨特智慧,更加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堅定文化自信。在文化傳承的同時,進行文化創新。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李公羽發言會上,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李公羽發言表示,文化強國,必須要有歷史文化作為堅實的基礎。同樣,文化自信的基礎也離不開歷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當代中國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精神內涵和文化資源,是文化強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
    98年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有益養分,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走出了一條令國人振奮、世界矚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學理書簡】《新經學講演錄》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新視角
    「分論」分述十部儒家經典(包括「五經」「四書」和《孝經》,將三《禮》和春秋三《傳》分別歸入《禮》和《春秋》),詳細闡發「六經」何以成為中華文化的「根」,及其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即「民本」思想、「德治」思想、「修身」思想、「孝道」思想、「仁愛」思想、「中和」思想、「誠信」思想、「大一統」的國家觀念、「天人合一」思想、「協和萬邦」理念等等,它們為什麼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