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校長劉曉君教授等在《中國高等教育》2020年3/4期「高教探索」欄目發表《在現代書院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一文。
摘 要:全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堅持德樹人的「根脈」。高校現代書院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育人氛圍的可以使其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教育精粹的重要場所。實踐證明,現代書院針對當代大學生行為特點,開展的誦讀國學精典、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堅守精神家園、提高踐履能力的育人工作,能夠在堅持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高校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讓大學生具有民族心、民族魂和愛國情懷,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就必須承擔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播和發展主陣地的職責。
一、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對高校立德樹人的重大意義
(1) 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是提升大學生民族自豪感的需要。如果說文化是民族的靈魂,那麼文化自信就是民族自豪感的靈魂,特別是在這個土地、資源、軍事之爭已退居次要地位,文化、人才、知識、信息的佔有躍居較重要地位的時代,文化自信已成為經濟、政治、科技、國防、外交等其他方面自信的基礎。如果缺少文化自信,一個國家就會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因此,在高校對大學生加強國史、國情和文化教育,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是提高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認同的需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經歷了多民族、各地域的融合發展,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同一性和傳承性,它既是中華民族和文化的靈魂和脊梁,也是我國現代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石和基因,指引著我國現代化文明的建設目標。因此,在高校構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必然有助於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
(3) 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內容豐富,其中所蘊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主義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正心、格物、誠意、致知」的道德規範等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為了多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有靈魂」的卓越人才,高校必須堅持立德為先、修身為本。
二、現代書院是高校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
中國書院,作為傳承文化、培養人才、化育人生的基地,是我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教育組織形式,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為傳承中國傳統教育的精粹,汲取現代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通過現代書院制積極探索和實踐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育人之路。經過10年前期研究探討,於2010年成立「大成書院」,2012年設立南山書院、子午書院,2016年開辦紫閣書院。現代書院立德樹人的路徑是: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把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同時實現以文化人。現代書院之所以能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原因有以下三點:
(1) 現代書院「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利於培養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現代書院構建以思政課教師和校外知名校友擔任心靈導師、專業課教師擔任學業導師、高年級學長擔任朋輩導師的導師隊伍。截止2018年底,僅紫閣書院就聘任90餘名心靈導師、120餘名學業導師和300餘名朋輩導師。導師及時解決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困惑,以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做人和為學的榜樣,使現代書院既踐行了立德樹人職責,又繼承發揚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中國傳統教育價值觀。
(2) 現代書院的「質疑問難」教育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現代書院通過組織國學社團、主題徵文、知識競賽、討論會、辯論會和戲劇文化節,引導學生靜心自學,潛心思考,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心靈導師、學業導師、朋輩導師根據學生鑽研和領會的不同程度進行因材施教,或解答得透徹明白,或略加提示。師生互為學友,相互質疑,平等交流,自由切磋。這種「質疑問難」式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研讀、領悟、思辯、遐想空間,既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學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3) 現代書院中國風範的育人氛圍有利於學生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現代書院空間模擬秦漢風格、九宮格局而建,力圖傳承大氣、高雅、古樸的中國建築風範。此外,現代書院留置更多開放共享空間,方便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交流溝通。同時,將書院辦公場所、教學場所、社團場所等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設計、作品展示及交流平臺搭建,如南山書院的南山行仁、南山習禮、南山取智、南山恪信,紫閣書院的紫閣有曰、紫閣有約、紫閣有閱、紫閣有悅等實踐育人平臺,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影響。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在近20年現代書院探索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立德樹人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堅定大學生中華文化自信,既要在引導大學生「尋根」,即在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和確立精神導向和價值追求,又要緊扣時代發展要求,營造適宜於當代大學生行為特點的育人氛圍,讓大學生在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的時代風採和永久魅力的同時,自覺創新和豐富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現代書院為立德樹人所開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 誦讀國學經典。要堅定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進而積極主動地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先需要改變大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的現象。為了舉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旗幟,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優中選優地編寫了40餘萬宇的《國學精典新編》教材,每年給全體學生免費發放。學校制定了《本科生研讀國學經典活動組織實施辦法》,安排32課時的「國學經典」實踐教學環節,確保了國學經典教育活動的操作性和實效性。通過《國學精典新編》教材的不斷修訂和輔導方式的不斷改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體現教育主渠道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2) 厚植愛國情懷。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新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關注國家命運和前途,富有社會責任感。但社會不良義利思想衝擊與經濟因素的影響,使部分大學生思想狹隘、私慾膨脹。為此,現代書院在2017年暑期組成近400名學生志願者參加的暑期社會實踐團,分成50個分隊來到脫貧攻堅對口幫扶點洛南縣,走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測繪地形地貌,完成了131份洛南縣「精準扶貧」調研報告,形成了136個村域規劃方案。2018年又組建由4600名組成的466支社會實踐團隊,結對幫扶丹鳳縣,對當地村莊開展村域規劃、景觀設計和危房排查。通過開展這些共建美好生活的扶貧幫困活動,引導學生服務人民、奉獻國家,牢記使命,學會擔當。
(3) 加強品德修養。在跨界融合、學科交叉、團隊合作的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思想解放,敢想敢幹,富有創新創業的激情。但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規則,使部分大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做事我行我素,不顧及他人感受。為此,現代書院合理規劃和建設了公益類社團,並保障其良性發展。成立於2002年博毅義務家教服務社,16年「愛心接力」,惠澤周邊寒門學子千餘人,2006年被陝西省授予「三秦慈善獎」。大成書院微軟IT服務社的吳書強同學在大二寒假父親因救人遇難後,依然跳入塘堰勇救落水路人,2012年入選「中國好人榜」見義勇為好人。南山書院的郭樂源同學5年向她的家鄉母校——山東省寧陽縣伏山鎮白馬小學捐贈財物4萬餘元,建立了築夢留守兒童關愛基金,2018入選「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通過這些加強品德修養的活動和好人好事,在大學生內心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規範。
(4) 培養奮鬥精神。社會轉型、創新驅動、人才競爭的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都有時代意識和競爭意識。但在「獨生子女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部分被家裡過份嬌寵,持之以恆能力和承壓抗挫能力較差。為此,南山書院和紫閣書院通過學業導師帶領學生參與科研攻關項目訓練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自控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競賽,增強學生們為實現夢想鍥而不捨、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2018年,學校承辦陝西省「創青春」創業大賽,獲金獎6項、銀獎3項、銅獎5項,學校獲得「優勝杯」。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金獎、銀獎各1項,銅獎2項,學校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的奮鬥精神不斷增強。
(5) 堅守精神家園。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高校校園網絡建設的不斷完善,為新媒體在校園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新媒體具有的交互性與時效性、海量性與共享性、靈活性與社群性等特徵,深受以網絡原住民著稱的「00」後大學生的喜愛,已成為他們大學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新媒體環境雖有利於大學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習最新的知識,但也會使一部分大學生在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虛擬環境下跟風盲從,過分追求物質與娛樂的享受,忽視精神世界的追求,影響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此,書院加強「青年之聲」互動平臺建設,強化學生組織微信公眾號管理,開發新媒體優秀文化產品,及時推送書院開展的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延安精神主題團日等活動報導,努力使新媒體成為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實陣地。
(6) 提高踐履能力。我國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學生在社會轉型發展中對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重要性是普遍知曉的,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衝擊下,也面臨著經濟價值、環境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模糊認識,缺乏付諸實踐的行為能力。為此,現代書院組織了旨在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 「補天環境保護協會」。2015年以來,協會分別組織了以保護秦嶺為主題的「太平河汙染盯防行動」、「河流守望者之灃河行動」等重在盯防上報、環保宣教的活動。近三年來,補天環境保護協會累計巡護太平峪、灃河及其支流18個月,綠色護河足跡長達300餘公裡,直接參與人數約750人次,輻射帶動千餘人。2018年學校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優秀組織單位,全國「網際網路 」水務環境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全首屆生態文學創作大賽優秀組織獎。
通過近20年的現代書院探索和實踐,我們深切感到,中國大學只有緊緊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才能使高校立德樹人具有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只有傳承中國傳統教育的精粹,才能探索出中國高等教育立德樹人之路;只有結合新時代特徵和實踐發展要求,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生機和活力,才能真正讓大學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風採和現實魅力,從而自覺擔負起傳播、豐富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