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堅定文化自信

2020-12-11 人民網教育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文化自信應該也必然會成為全體中國人民所普遍擁有的心理狀態和堅定信念。在這一偉大進程中,大學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應責無旁貸地擔負提升文化自信的歷史使命。

與此同時,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在育人上「以合力為上,以分散甚至抵制為害」。在發揮思政理論課育人「主渠道」功能之外,也要充分發掘、發揮其它大學課程的育人「責任田」功能,保證它們與思政理論課同向而行,在思想引導、價值傳遞上形成協同效應,形成立德樹人效果的最大化。大學英語是我國高校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它在幫助大學生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也應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大學英語教學要以堅定文化自信為價值導向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語言教育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文化傳播和價值傳遞。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偏重於實現其工具性目標,如幫助學生掌握詞彙、語法、句法、表達方式等,在文化價值目標上有所忽視、弱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華文化失語」等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

在當前國內國際形勢持續深刻變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的複雜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為價值導向。要充分發掘和運用大學英語課蘊含的文化價值資源,使它既傳遞語言知識,也更好擔負起立德樹人使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換言之,大學英語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局限於僅使學生獲得英語知識、技能等「語言結果」,還應包括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觸發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等「非語言結果」。

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華文化走出去」大戰略下,培養大學生「中外文明溝通互鑑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日益緊迫。這就要求大學英語課不僅要培養大學生的國際視野,更要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既要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也要培養大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二、大學英語教學要以中華優秀文化為重要內容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使用的英語教材,在內容上以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為主,其出發點是讓大學生接觸最「原汁原味」的英語文本,以達到所謂「正宗地道」的語言學習目標。這導致大學英語課堂成為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傳播的主場域,而中華優秀文化則出現一定程度的「失語」現象。為此,應改變大學英語教材及教學以西方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狀,適當引入有關中華優秀文化的文本內容,以克服「外國題材課文過多不利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這一弊端。

大學英語課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對待西方文化及中西方文化比較。中華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無可辯駁地表明,相比以英語國家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華優秀文化更具有其獨特的精髓與魅力。因而,大學英語教學所承載的跨文化交流,不應是單向的「文化引入」,也應有「文化輸出」,以實現實質上的「雙向交流」。大學英語教學應在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提升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堅定對中華優秀文化的信念。

三、大學英語教師要提升中華文化修養和文化自覺

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英語教師的思想觀念、言談舉止,都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師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身心往往兼具中西方文化的烙印。相較於其它專業教師,大學英語教師受西方文化影響往往更大。少數教師在教學中不加辨析地傳播、宣揚西方文化,這對培養和堅定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是極為不利的。

大學英語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更好擔負起堅定學生文化自信的責任。大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中華優秀文化修養,保持強烈的文化自覺,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大學英語教師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樹立「全人教育」理念,努力克服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自覺把提升學生文化自信貫穿教學全過程。當然,堅定文化自信絕不等同於在文化上的盲目自大,絕不是對西方文化中的優秀成果不加分析地加以排斥。歸根結底,大學英語教師要在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客觀理性的比較基礎上,幫助大學生在內心深處構建起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堅定自信。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國語學院

(責編:實習生(張楠)、熊旭)

推薦閱讀

報告:60%的兒童參與課外班 平均年花費9211元日前,《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在京發布。報告顯示,兒童參與課外班日常化,課外班已成為校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詳細】

8類「校鬧」將受嚴懲 五部門發文保障學校安心辦學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 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構建起治理「校鬧」的制度體系,為學校安心辦學提供保障。【詳細】

相關焦點

  • 堅持三個統一 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實踐證明,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可衡量的外在的「形」,更要有內在的「魂」,即一所大學與其所在國家緊密關聯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點、時代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辦學標準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強調,堅定「四個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
  • 文化自信視角下的小學英語文化教學策略 ——兼談譯林版《英語》教材修改對小學英語文化教學的啟示
    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相關文化知識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通過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關注核心素養,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與政黨的一種發自內心地對自身的理想、信念、學說以及優秀的文化傳統的一種尊敬、信任與珍惜態度。(向莉萍、許明珠,2018)在文化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進行文化知識的講解,更要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堅定文化自信。
  • 華中農業大學:堅定文化自信,創建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
    主講人校黨委書記高翅以「堅定新時代文化自信,創建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為題,結合世情、國情和校情,以全球視野、歷史眼光、辯證思維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科學內涵、內在邏輯、核心價值,通過百廿校慶以來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鮮事例,解讀了圍繞一個「品」字,推進「四個轉變」,建設具有時代特徵、華農特色的一流大學文化,推進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新思考
  • 英語:堅定文化自信 彰顯育人價值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  ■黃石十四中教育集團老虎頭校區 餘愛華  今年的試卷內容涵蓋了初中階段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考察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一、選材廣泛,彰顯中國傳統文化。試卷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時代感,涉及人工智慧、鄰裡關係、經典名著、健康生活和學習方式等。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者: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仝聯勃,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王豐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 在理性思辨中堅定文化自信
    原標題:在理性思辨中 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的深刻領悟與傳承創新,是民族的歸屬感、自豪感、價值觀、凝聚力的精神釋放與文化智慧、文化底氣、文化力量的充分表達和展示。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關聯度極高、影響力極大的概念。
  • 講好歷史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指出,「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曆法、哲學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響深遠,有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
  • 以文化自信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其間,專題講授、經驗交流、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及結構化研討、現場教學、黨性教育、座談會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員們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講授「加強文物保護,傳承中華文脈」,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沈壯海講授「文化自信與文化軟實力建設」。
  • 「四個自信」培育與專業英語教學耦合的必要性
    尹鉑淳   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四個自信」,是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內在動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障。
  • 增強青年思想引領 牢牢堅定文化自信
    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出了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一個真正的文化大國與強國,一定是在思想理念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青年是思想最為活躍、文化創造力最為充沛的群體,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 文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一部成功舉辦「英語暢談中國文化」主題活動
    本次活動由大學英語教學一部黨支部和系部共同主辦,大學英語教學一部的全體黨員及群眾教師骨幹、2017級文學院翻譯碩士黨支部黨員、2018級非英語專業部分本科生共同參加了此次活動。黨員及非黨員教師、學生共聚日新書齋,暢談中國文化,暢聊英語教育。
  • 改革開放大型展覽 | 堅定文化自信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改革開放大型展覽 | 堅定文化自信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新聞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8年11月25日 10:00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
  • 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近段時間以來,一部以「猜地名」為主要形式的電視節目,在民眾中間引發了一場「全民猜地名」的熱潮。專家表示,地名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載體。解讀地名活動受到持續關注,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堅定社會大眾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嘗試。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在現代書院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一、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對高校立德樹人的重大意義(1) 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是提升大學生民族自豪感的需要。如果說文化是民族的靈魂,那麼文化自信就是民族自豪感的靈魂,特別是在這個土地、資源、軍事之爭已退居次要地位,文化、人才、知識、信息的佔有躍居較重要地位的時代,文化自信已成為經濟、政治、科技、國防、外交等其他方面自信的基礎。如果缺少文化自信,一個國家就會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因此,在高校對大學生加強國史、國情和文化教育,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我的煤炭網>新聞>港運資訊>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高鐵網 發布日期:2020-12-15 15:34:02 新聞歸檔
  • 深刻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在風雲變幻的當今時代,文化在民族發展和國家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必須站在國家繁榮發展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深刻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脈不絕,國運必昌。首先,文化是國家和民族強盛的重要支撐。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在小學生沈琳淼用熟練的英語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的視頻中,「中華少年說」青少年非遺文化英語演講徵集活動啟動儀式拉開帷幕。活動將緊扣「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主題,通過英語演講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增強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提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 2020年高考江蘇卷英語科目試題評析:拓寬國際視野,堅定文化自信
    南京市第一中學特級教師 宗鳳昌今年高考英語(江蘇卷)試題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高考核心功能。選材均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考查英語主幹知識和關鍵能力。
  •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充分融入中國文化
    一大學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也是文化教學,其基本指向是在不同語言文化的學習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成為有專業知識、有正確價值觀和高度文化自信的主體。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這一語言工具層面,要注重對於「人」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