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歷史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2021-01-08 中國社會科學網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四大發明」等科技曾走在世界前列,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文化自信的根基正是我國五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如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所講:「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提升文化自信、發展文化軟實力對於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指出,「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曆法、哲學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響深遠,有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國歷史文明、中國革命的奮鬥文化、民族復興的文化未來,都對我們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有著重要影響。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欺凌壓迫,但這成為中國人民同命運抗爭的動力。從太平天國運動、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主張君主立憲制的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因不徹底導致革命失敗並陷入軍閥混戰,中國人民逐漸覺醒。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思想武器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立了新中國,中國真正開展了大規模工業化建設。中國人民170多年的鬥爭、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的發展書寫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文化。今天,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完成時代的使命。

著眼未來,我們的文化自信著力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了這樣的文化自覺,我們就能正確認知文化自信、對文化有清晰的自我認識、能清楚知道我們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文化有著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可謂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中華文明屹立於東方乃至世界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們進行了改革開放,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進程,擺脫貧困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在總結歷史經驗並不斷艱辛探索的基礎上我們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中國發展道路的全新闡釋,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大慶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和道德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髓。

文化對增強國家實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可以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戰略資源整合起來並且發揮出最大效能。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和文化理想的高度肯定,能夠激勵本民族、社會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高度信心。同時,文化還可以通過文化產品影響國內外人民的文化意識,在國際上贏得尊重與信任。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不能僅僅表現為太極拳、中華美食、書法等,更重要的是應該向世界展示中國話語權、社會價值觀、治理模式等。這種文化軟實力,不僅對於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且對於解決世界的問題都應有一定的影響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的復興,這一切都源於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應該體現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強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來源,因而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範大學考察時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不僅如此,中國革命文化誕生於革命戰爭年代,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並始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中國人民革命與奮鬥的歷史文化,例如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中蘊含的無私奉獻、奮力進取、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品格,為中華民族奮勇向前、勇於鬥爭提供了不竭之力,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精神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不僅要在經濟實力上實現經濟大國的目標,而且要在科技、政治、社會、生態方面實現強國的目標,還要在文化上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我們要能夠在文化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平等對話,把中國自己的事情,用中國話語敘述出來,向世界傳播。新時代的大幕已經開啟,我們要講好歷史故事,堅定文化自信,繼承發揚歷史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7月20日總第1970期 作者:李環宇

精彩推薦:

新中國70年文化自信的邏輯進路

崑曲的審美境界與文化自信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
    35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起步,逐步形成以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企業集團,培育並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業集群和品牌。
  •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2020-11-19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活動將緊扣「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主題,通過英語演講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增強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提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吸引廣大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感悟凝結在非遺中的民族精神。做非遺的保護者、傳承者,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當下,加快推動這一國家戰略順利實施,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對堅定人們的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打造區域黃河文化傳承「核心區」「焦作是黃河文明的重要傳承區,這裡留下了諸多與黃河有關的歷史遺存和許多可歌可泣的治黃故事。」
  • 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堅定「四個自信」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邁向全面小康的重要關口,記錄好呈現好脫貧攻堅的偉大壯舉,講好我國脫貧攻堅故事,唱響「偉大祖國全面小康」的動人旋律,對於我們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 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反腐故事最震撼
    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反腐故事最震撼人心   正義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李紅笛)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了主題為「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記者會。全國政協委員劉長樂、馮驥才、蘇士澍、海霞、成龍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在回答「世界更喜歡什麼樣的『中國故事』」時,全國政協常委、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說:「世界需要中國新的故事,我認為最有意思、最震撼人心的故事,是中國的反腐大戲。」
  • 【中國之治十五講】書寫堅定自信的歷史篇章
    這個歷史結論是顛撲不破的。我們今天身處百年未有之變局中,且面臨著一件震撼強勁、影響深遠的世界級事件、冷靜客觀地看這樣一個註定刻入歷史的事件,一定使我們更堅信這一歷史結論,對中國共產黨、對黨的創新理論,對中國道路、中國制度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得到更堅定的自信。
  • 增強青年思想引領 牢牢堅定文化自信
    因此,「十四五」時期應進一步增強青年思想引領,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堅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根本前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積極借鑑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堅定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建立起來的文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建設進程中得到進一步充實和鞏固。
  • 在理性思辨中堅定文化自信
    原標題:在理性思辨中 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的深刻領悟與傳承創新,是民族的歸屬感、自豪感、價值觀、凝聚力的精神釋放與文化智慧、文化底氣、文化力量的充分表達和展示。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關聯度極高、影響力極大的概念。
  • 與歷史對話 增文化自信
    中國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是個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東方文明大國,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就是與數千年中華文明史深刻「對話」,在「對話」中了解演進過程、認識發展規律、發掘文化沉積、感悟文明脈搏,進而在傳承弘揚歷史文化文明的過程中吸取精神營養、汲取前行力量。
  • 讓文化自信撐起「中國故事」脊梁
    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積極主動做好對外文化交流工作,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好地感知中國、了解中國。雲山同志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文化優勢,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把一個文明進步、開放包容、繁榮發展的中國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中國文明網)   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從中國文化自信出發,只有良好的文化自信才能讓「中國故事」的內容和結構熠熠生輝。
  • 汴梁教育|河南開封市25中:講好黃河故事 弘揚黃河文化
    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9月15號下午,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在多功能廳舉行「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 華升集團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麻文化傳承與創新
    紅網時刻2月12日訊(通訊員 申香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原標題: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他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望海樓)
    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 如何對外講好河南故事?系列歷史文化紀錄片《老家河南》向世界展現...
    大河網記者在現場獲悉,系列歷史文化紀錄片《老家河南》是以中原文化形成、演變、傳承、發展為主線,從豐富的人文資源中聚焦具有標誌性、代表性、源頭性的文化符號,汲取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的特色和成就,通過解讀中原文化,講述「黃河故事」。紀錄片用生動的史實、精彩的畫面,展現了河南的深邃歷史、厚重文化、大美河山以及河南人的創新、創造。
  • 二十五中開展"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中新開封網9月16日訊(付海濤 賈蕙綺 張鵬)為深入貫徹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講話精神,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2020年9月15號下午,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在多功能廳舉行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認同感歸屬感 更好凝聚「爭得城市榮光」強大...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擴大會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認同感歸屬感 更好凝聚「爭得城市榮光」強大合力 … 2020-09-30 23:0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從「四個講清楚」看文化自信
    同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堅定的文化定力,對於加深我們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引導人們從正確對待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始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繁榮興盛,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