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2020-12-1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他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一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二是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三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四是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

  五是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指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相關焦點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召喚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使命。(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北京市:四大文化繁榮興盛首都文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5日訊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發布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北京市文化建設將以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四大方面推動繁榮興盛首都文化建設。
  • 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系統闡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一歷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就,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但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中華民族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慘痛歷史,中華傳統文化經歷了劇烈變革的陣痛。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堅持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領導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文化自信根植於深層的文化認同
    文化自信根植於深層的文化認同 2017年12月05日 07:5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任映紅 字號 內容摘要: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堅持運用唯物史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所以,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立足唯物史觀,認識到文化不僅來源於人們現實的實踐活動,同時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改變現實世界。正是源於對唯物史觀的自覺運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彰顯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論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 華升集團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麻文化傳承與創新
    紅網時刻2月12日訊(通訊員 申香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堅定文化自信怎麼做?習近平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章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
    原標題:《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正式發布   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浪潮中,首都北京貫徹中央要求、緊跟時代發展,在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的同時,出臺《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命脈與思想沃土。
  • 講好歷史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指出,「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曆法、哲學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響深遠,有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
  • 在理性思辨中堅定文化自信
    要真正把堅定文化自信落到實處,必須對堅定文化自信作一番理性思辨。 文化自信與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存和發展實踐中自覺形成的為中華兒女共同依託、傳承、發揚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文化素養等所構成的精神文化生態的總和。構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礎上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選擇。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2014年11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墨西哥總統培尼亞共同出席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瑪雅:美的語言」文化展開幕式。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與培尼亞夫婦一同為展覽剪彩。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攝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致力於建設一個文化繁榮、文明興盛的社會主義中國。
  • 從「四個講清楚」看文化自信
    同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堅定的文化定力,對於加深我們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引導人們從正確對待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始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繁榮興盛,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作者:沈壯海(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再創文化興盛輝煌,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孜孜探求、不懈奮鬥的重要方面。
  • 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
    原標題: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近年來,人們對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談得越來越多,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從文化自覺走向文化自信,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重大問題。
  • 每日一詞∣文化自信 cultural confidence
    今年第12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章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文章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 人民日報刊文談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
    習近平同志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堅定文化自信。文化體現的是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堅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 增強青年思想引領 牢牢堅定文化自信
    因此,「十四五」時期應進一步增強青年思想引領,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堅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根本前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中國穩健前行】高度文化自信為發展校準航向
    它既不是向古代單純回歸,也不是向西方一味看齊的文化建設,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中走出的中國特色文化發展道路,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唯一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