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歷朝歷代,不是都城就是一方重要城市,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就意味著西安在朝代更替中就會發生戰亂。戰爭時期的死去的人一般都是隨意埋葬,形成了今天所說的亂葬崗。十里舖村在秦漢時期算是首都的郊區,因此這裡殘留了大量的古代居民墓葬,行成了一片罕見的古代「亂葬崗」。
1999年,當地磚瓦廠在村外的一處斷崖下取土時,但卻感覺器械被卡住了,意外發現了兩座漢代的枯井,一看卡住的居然是黃燦燦的金子。消息傳開之後,村民蜂擁而至將金餅哄搶一空。考古隊趕到現場之後,找到了當時參與哄搶金餅的群眾,告訴他們哄搶文物是犯罪的行為,希望他們主動上交手上的金餅。
經過一番努力,考古隊員成功追繳回金餅112枚。追回金餅後,考古專家又在不遠處發現了第二個金餅窖藏,出土金餅107枚。經過事後清點,發現的金餅總數量在219枚。經過測量,考古人員發現這些金餅形狀、大小非常相似,每枚重量227.6克~254.4克。
專家鑑定之後,發現這些金餅屬於漢代的黃金幣,每枚的重要約為漢代一斤左右。總重量超過100斤,是迄今為止漢代金餅出土最多的一次。那麼,這批金餅的主人是誰?為什麼將它們埋在十里舖村的地下呢?
通過查閱史料,由於這些金餅數量巨大,並且埋藏在荒郊野外,專家認為這批金餅應該是在戰亂時期,為躲避某種危險倉促間埋下的。另外,根據黃金大量出現的事實,基本上可以斷定拋棄金餅這一歷史事實發生在王莽建立新朝進而導致社會動蕩這一時期。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稱帝,改國號為「新」。為了平穩天下經濟,王莽下令進行了貨幣改革,他下旨禁止民間使用黃金,將黃金全部收歸國有,據史書記載,當時國庫中的黃金應該有70萬斤,折合成現在重量大概在150噸左右。可僅僅過了幾年,王莽就兵敗被殺,亂兵、民眾全部湧入都城長安進行哄搶,結果國庫中的70萬斤黃金也被搶一空,導致了大量黃金流落到了民間,一度讓黃金都大幅度的貶值了。
專家表示,當時正值戰亂,那些搶了黃金的士兵、百姓擔心事後被追查,於是就將大量的黃金埋在了長安周邊,打算風頭過了再去挖出來,結果很多人在之後的戰爭中戰死,使得這些黃金全部被埋在地下2000年之久。王莽新朝國庫中那150噸的黃金,也許就都埋在十里舖村及周邊各地,等待著人們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