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村民修水渠時,挖出秦國皇室墓,專家看後稱:墓主是「羋月」

2020-12-22 佛系說點事

按《史記》上所說,秦東陵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因為那裡是嬴政以前多代秦國君主、王后所安息的地方。據說其中還有如昭襄王、莊襄王這樣有名的國君存在。不過秦時明月距今天已有2000多年之遙遠,歲月的塵土早已把當年的歷史給掩埋住了,所以這樣史料也似乎難以得到證實。

不過歷史畢竟是真實的存在,所以總有1天會揭開它的面紗,秦東陵也會重現天日。1986年,陝西西安,有村民正在斜口街道進行著修水渠的常規操作,結果卻突然發現了不少的青磚、碎瓦,再後來竟挖出了看起來年頭已久的青銅器。

西安是我國的歷史名城,那裡的人對保護文物的覺悟很高,於是他們馬上把這裡的情況告訴了西安考古隊。考古人物到了現場馬上進行勘探,隨後在20來平方千米的地方裡找到了4座很氣派的陵園,其中帝王級的古墓就有3座。

考古人員按著古籍來比較,最後確認了這裡就是《史記》上提到的秦東陵。這次發現的第4號陵園裡的1座亞字形古墓十分特別。專家們在進行發掘工作時還發現了21個神秘圓坑。這樣奇怪的21個圓坑分為3排,大小、深淺基本一致,就連土壤也十分清晰。

大家繼續著發掘工作,隨後竟發現了血跡。後來經過工作人員化驗發現:這些血跡來自動物。原來這21個圓坑全用來埋殺死的動物。這麼大的排場就用來埋動物,他們用意何在呢?按《史記》所載,秦曾流行殺死動物來進行祭祀,這是一種祭祀儀式。

能享受這種排面的人身份肯定不低,後來專家勘測後道出了墓主身份——她就是秦國宣太后羋八子。考古人員還特地說明了這其中緣由:秦十分重視等級,而4號陵園裡的亞字形墓是最高的帝王級別,也就只有國君與王后才夠格可配得上,其他人根本沒資格。

宣太后曾執掌過秦軍政大權。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仗著身體強壯偏要跑去和人鬥力舉鼎,結果一不留神把腳弄殘了,後因流血過多而死了。再後來,秦莊襄王繼承了大位,不過年齡太小不能執政,所以就由宣太后掌權。

這麼來看,也正因她曾在秦國地位十分顯赫,所以才會在死後埋葬到了這麼具有規模的東陵裡面。由此而見《史記》的描寫不虛。

談古論今,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近代來說,也有不少文物古墓出土,揭開塵封百年,甚至千年的歷史真相,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這本《了不起的國寶三部曲》,能夠讓大家更多的了解中國文物背後的故事哦,原價228,現在只要188就能拿到手,絕對的良心推薦,喜歡的朋友點擊下面連結即可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探訪羋月墓 呈「亞」字形與昭襄王合葬
    2015年12月3日訊,《羋月傳》熱播,記者探訪羋月墓。記者日前探訪羋月墓遺址,——位於西安臨潼的秦始皇祖墳秦東陵。探訪羋月墓,早在今年5月份有報導說,羋月墓可能就在秦始皇的祖墳秦東陵。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在秦東陵四號陵園內「亞」字形大墓附近發現了一座「中」字形陪葬墓,據其禮制建築推測,墓主人疑似與秦宣太后相關。
  • 探訪羋月墓 起底中國第一太后如何煉成(圖)
    探訪羋月墓,由孫儷、劉濤等主演的電視劇《羋月傳》正在熱播,羋月是以秦宣太后為原型,也就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親。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可能就葬在位於西安臨潼的秦始皇祖墳——秦東陵。昨日,華商報記者來到秦東陵探訪神秘的「羋月墓」。
  • 羋月墓至少損失了1000件文物:我很抱歉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陝西省的考古隊選擇了第二名,他們開始尋找秦始皇的祖墳,他們認為他們可以從秦始皇祖先墓中找到秦始皇的影子。人們相信許多和夥伴們都知道「秦公一號大墓」,事實上在中國,除了這個巨大的墓穴,還有秦東陵陝西西安臨潼區韓峪邵平商店,這座古墓被發現的原因與當地人密切相關。你為什麼這麼說?墳墓裡還發現了什麼?然後按照小編一起來的步驟操作。
  • 菏澤挖出「黃腸題湊」大墓,木材超過3000立方米,墓主是西漢太后
    估計大部分人表示不清楚,本文中咱就帶領大家來簡單的看看這座漢朝時期的黃腸題湊大墓,但是這座墓葬的黃腸題湊雖然保存的完好,但是卻在歷史上被狠狠地盜竊過,嚴格來說是被瘋狂破壞過,其兇手還是當時的官方,為此當時在考古隊進入主墓室之後真的是被氣得咬牙切齒,因為實在是無法相信的那個不堪的場景啊!
  • 盜墓賊盜墓被村民撿漏,順手帶走墓中黃金,專家:必須上交
    自從厚葬習俗開始盛行,盜墓行業也應運而生,為了盜取古代墓葬裡的珍貴文物,許多盜賊不顧生命危險也要去闖墓主設置的致命機關,正是如此,建國後專家面對的墓葬幾乎是十盜九空,尤其是兩千年來的帝王皇陵,被前僕後繼的盜墓賊光顧。
  • 考古專家稱韓森冢是秦王陵 墓主是誰曾爭議千年
    韓森寨的複雜,與韓森冢墓主一樣,難以一句話說清。  「人員交叉,很難管理。」在新城區長樂中路街道康樂路社區工作10多年的盧春生感慨。  周邊的變化,也勢必影響到韓森冢。  81歲西光廠退休職工宋崇壽告訴記者,他1955年從太原調到西安後,就經常早上起來跑步,一直爬到韓森冢上。退休後,他玩起風箏,一周來兩三次。
  • 千年古墓挖出9條盜洞,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這座墓有九個盜洞,但當考古學家進去的時候,裡面的寶貝卻一件都沒少。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座古墓?能讓盜墓賊都束手無策?這裡面莫不是有什麼玄妙機關又或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在或者像小說裡那樣真的有神秘莫測的守墓人? 一說到陝西,我們就會想到那裡十三朝的古都西安,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這作為起點的,多少王侯將相都將墓穴安置在這裡。
  • 秦宣太后—羋月墓規格之高實屬罕見
    2015年一部由孫儷主演的電視連續劇《羋月傳》火遍大江南北。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強人羋月的傳奇一生,大秦宣太后—羋月這個名字自此讓人家喻戶曉。2004年8月,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的神禾源上發現了一座亞字形大墓,墓葬東西長135米,南北寬110米,規模相當的驚人。經常看考古的應該都知道,春秋時期貴族使用的墓葬多為甲字形大墓,而中字形和亞字形大墓只有帝王級別的人才配使用。那麼本次發現的亞字形大墓到底是誰的呢?
  • 村民鋤地時發現黃土地帶有一絲血色,專家聽後:下面有大墓
    不過,眾多盜洞的出現也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地底這座墓必定是豪華大墓!進入墓室後,專家發現這座大墓果然不同凡響,雖然各個朝代的盜墓賊進進出出,盜走了許多寶貝。但專家還是在古墓中發現了三千多件珍貴文物!各位不妨想一想,被盜兩百多次,竟還剩數千件文物,這墓主人生前到底是怎樣的雍容華貴啊!
  • 藍田漢墓墓主或為漢武帝之女 曾被誤認為荊軻墓
    2009年至2010年,為了配合高速公路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對這座墓進行發掘後確認該墓為西漢高等級大墓,但墓主人身份一直是個謎。  近日,經過對當年考古資料的整理、研究,負責該墓發掘的專家推測,墓主人身份極有可能是漢武帝之女鄂邑長公主。這一戲劇性的發現,也展現了考古工作的繁冗複雜和不確定性,正如專家所說:「這座墓主人的身份只能是推斷,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確認。」
  • 羋月墓被挖開,出土現代手機對講機,專家因此破獲一起盜墓案
    前幾年有部名為《羋月傳》的宮廷大劇十分火爆,羋月這一人物是否存在當時也引發眾議,不過專家普遍認為她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且這部劇還為我們普及了一個我們多年來的歷史誤區,在我們的印象中,第一個掌權的女人應該是武則天,但是從這部劇我們不難看出,其實羋月很可能才是第一個掌權者。
  • 陝西挖出一座「金墓」,考古出土黃金寶劍,專家:歷史意義重大
    這座墓穴位於陝西省鳳翔縣,墓主人是秦國國君秦景公,眾所周知,秦公一號大墓是周、秦時代等級最高的墓葬,總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最大古墓。陪葬人口上百,陪葬物品也是有多不少,但同樣多的還有盜洞,多達250個!但可惜的是這墓葬已被盜墓賊破壞,物品已流傳各地,在這不幸之中卻還有幸。
  • 中國第一大墓,考古隊花19年沒找到,農民大喊:我知道在哪裡
    導讀:據《史記》、《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陝西鳳翔古稱雍城,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曾在此建都將近300年,嬴政(秦始皇)繼任秦王的大典就在雍城的大鄭宮舉行。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陝西省考古隊就曾多次前往鳳翔周邊,尋找秦國時期的都城遺址,經過幾十年的勘探,已經基本摸清了古雍城遺址的大小、範圍,並且出土了大量的秦朝文物。
  • 讓專家「顏面掃地」的一次發掘:唐朝大墓中居然挖出一盤英語磁帶
    讓專家「顏面掃地」的一次發掘:唐朝大墓中居然挖出一盤英語磁帶作為我國最為興盛的朝代之一,唐朝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唐朝影響力很大,如今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在我們的國家,唐朝的影響力更大,每一次唐朝古墓的發掘,都會非常的受重視
  • 1957年西安挖出9歲少女墓,墓主身份大有來頭,石棺蓋刻4個大字
    其中古都西安成為了重要的歷史交匯中心,有著十三朝古都的美譽。《史記》對西安評價有雲,「金城千裡,天府之國」,其歷史地位可見一斑。憑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西安境內文物古蹟之豐富令人咋舌,古墓群數量也非一般城市能比,許多著名的大墓都存在於此。
  • 汕頭一村落挖出3處明墓 記錄潮汕土著漢化(圖)
    建房挖出三明墓 兩件頭飾顯珍貴  有專家認為從中透出潮汕土著俚僚人與漢人通婚、不斷被漢化的重要信息  本報汕頭訊 記者楊媛,通訊員陳耀賢、鄭錫偉攝影報導: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程洋崗村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時挖出三處明代墓穴
  • 學者揭南京東吳大墓墓主身份 被稱已是突破
    最近,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寧邦在學術期刊上撰文,提出這座墓是孫吳之「高陵」,墓主為孫權的父親孫堅及其兩位夫人。因這座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因此考古發掘中,並沒有找到與墓主身份直接相關的文字信息,專家學者只能通過從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出土瓦當等方面入手,考探墓主身份。  眾所周知,東吳歷時52年,共有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皇帝。有學者依據墓前、後室墓頂四隅券進式穹隆頂結構,判斷大墓屬孫吳晚期王或侯墓,還有學者從大墓被破壞的遺蹟和相關資料,推測其屬於孫吳中期孫亮在位時的權臣孫峻。
  • 雙流挖出奢侈西漢夫妻墓 墓內釘子都鍍金
    千百年來,村民視這個山丘為禁地,敬而遠之。為配合雙流國際機場新航站區建設,考古人員在考古勘探時,在山丘發現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漢代家族墓葬,並命名為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新航站區一號墓地。記者昨日獲悉,考古人員在這裡已經發現了20多座東漢磚室墓和數座用巨木堆砌而成的西漢木槨墓,目前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中。
  • 陝西一高校出土唐代公主墓,墓中頭冠讓專家好奇,修復後震驚專家
    突然,一個工人挖出了一些木頭。地下那麼深怎麼會有木頭?這名工人認為,這些木頭只能來自棺材,因為在西安,路面上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都可能是古代留下的寶貝。他繼續挖,沒想到下面真的有古墓。於是,這名工人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施工隊隊長,讓他通知文物部門的專家。一聽說曲江有古墓,相關人員立即趕來,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這座墓規格很高,足有300多平方米。
  • 湖南村民挖出戰國古墓:出土青銅矛 墓主為高官
    供圖/桃源縣文物局  這幾天,常德市桃源縣採菱村的村民們在談論一件新鮮事兒——村子裡一戶居民家發現了一座古墓,距今兩千多年,棺槨還能看得到。儘管採菱村內的採菱古城一直在村民們心中留存著對於戰國的想像,但當這座被專家考證為戰國時期的古墓出現時,大家還是接連幾天圍在發掘現場,目睹一件件埋藏千年的器物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