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盜墓被村民撿漏,順手帶走墓中黃金,專家:必須上交

2020-12-11 思文享樂

自從厚葬習俗開始盛行,盜墓行業也應運而生,為了盜取古代墓葬裡的珍貴文物,許多盜賊不顧生命危險也要去闖墓主設置的致命機關,正是如此,建國後專家面對的墓葬幾乎是十盜九空,尤其是兩千年來的帝王皇陵,被前僕後繼的盜墓賊光顧。

他們的這些行為不僅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而且為專家保護文物造成了極大的阻礙,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如果是自家祖傳下來的文物是可以歸私人所有的,但是若是意外從地下挖出的寶貝,則應該上交國家。

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國家相關部門特意派專家下鄉尋寶,並向民間百姓普及文物保護知識,時間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內蒙古赤峰地區有一夥盜墓賊,他們經過兩個月的時間踩點,終於發現了一座墓葬的確切位置。

趁著月黑風高,無人注意,他們順著一個巨大的盜洞,匆忙地將墓裡的珍貴陪葬品盜走,由於陪葬品太多,導致盜走的時候有部分灑落在地。

這件事發生沒過幾天,恰好被附近耕地的村民發現了,由於盜墓賊走得匆忙,村民很容易就發現這個盜洞,受好奇心的驅使,他仗著膽子走到墓裡一探究竟,借著微弱的手電筒光,他驚喜地發現地下還散落著一些黃金,他沒顧上多想,就把這些黃金悉數帶走。

而這件事迅速在村裡傳開了,果然不出意外,最後還是驚動了文物部門,專家火速趕到現場勘測,他們發現這被盜古墓的主人正是遼國開國皇帝的堂兄,屬於皇室貴族墓葬。

這樣一來,墓裡有如此豐厚的陪葬,也就很容易被理解,整理完墓室的殘留文物後,專家立馬登門拜訪老農,希望他把私自帶走的黃金上交,不料老農卻一口回絕,還義正言辭地說:憑什麼。

專家見狀只能給他普及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老農聽後實在沒辦法,最終無奈上交黃金。

相關焦點

  • 江西盜墓賊盜墓後竟主動上報,專家狂喜不已,墓中重寶早被轉移
    眾所周知盜墓賊盜墓為的就算得到古墓中的陪葬品,即使他們知道盜墓是被國家法律所禁止的。但墓主的財務依舊讓不少人選擇了這樣的路,這些人對有證的考古人員一般是避之不及的,但40年前卻有一夥盜墓賊,盜墓後立刻上報了文物部門。
  • 我國「最幸運」古墓:盜墓賊挖15米後放棄,離墓中珍寶差5釐米
    ——《論語》古人對後事非常的看重,認為人在去世之後會到另一個世界中,俗稱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對自己的墓葬以及陪葬品也有一定的要求,以為這樣可以繼續生前的享受。盜墓賊的盜墓技術非常的高,仿佛都知天命曉地理,但是再高也高不過古人的智慧,古人為了能夠不使自己的墓地被盜,通常會在裡面設置一些機關,所以盜墓賊有些時候也會失手,就如江西省的一座古墓,被稱為是最幸運的墓地,盜墓賊挖了15米之後就不挖了,離墓中珍寶只差5釐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1986年,專家保護性發掘長樂公主墓,竟發現盜墓賊一無恥行徑!
    對於我國歷史上的一些重要墓穴,一經發現可能會組織專家進行保護性的發掘,原因有二:一是墓穴中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如果不及時的進行開發和保護,有可能使得文物因為年代過久而氧化或者遭受其他侵害;二是社會上有一些心術不正的盜墓賊,總是打文物的主意,從事盜墓的卑鄙勾當,這在歷朝歷代都很猖獗,即使是現代也存在這種現象
  • 盜墓賊盜墓手法曝光,4個月挖2公裡長地道,直接挖到帝陵地宮
    盜墓賊盜墓手法曝光,4個月挖2公裡長地道,直接挖到帝陵地宮民間有句老話,賣什麼吆喝什麼。一個盜墓賊,說得誇張一點,就是一一個盜墓專家。他們對於自己的工作對象,真可謂了如指掌。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先在左肩右腳」找東西,再到耳室(東倉西庫)搜羅,至於其他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則棄之。「看地形」也有很多「心得」, 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為「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圓」。對付規模較大的墓葬,必須採取持久戰。
  • 臨海上演現實版《盜墓筆記》
    近幾年,《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層出不窮,讓人看得很過癮,可是盜墓這件事放到現實中,那可就違法了。  前幾日,臨海一個小村莊裡,有一夥盜墓賊上演了真人版《盜墓筆記》,將一座千年古墓給盜了。現在,他們正被當地警方密切搜捕中。  這座小村莊名叫灰爐頭自然村,位於臨海江南街道,村民王春法是此案的報案人。
  • 關羽墓就在那,盜墓賊和考古專家都不敢碰,有一個重要原因!
    盜墓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歷史上無論哪個朝代,哪個世代,盜墓者都有很多,而且這種人的數量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因為在古代,古人非常重視自己死後發生的事情,他們都想盡辦法把有生之年擁有的東西帶進地下,因為他們相信墳墓,這些陪葬品自然會跟著他們到墳墓裡去。
  • 南京發現南唐開國皇帝的墓,盜墓賊留下的8個字,與遊客留的類似
    眾所周知,古人都有入土為安的觀點,而且他們認為還會有來世,所以在死後古人會將一些值錢的物品放入棺槨中,想要以此種方法讓自己在去了陰間之後還能繼續享福。尤其是古代的皇帝,他們死的時候,那隨他們一起埋入地下的寶物不知道有多少,當然這些東西也成了現代重要的考古依據。
  • 陝西出土唐朝公主墓穴,盜墓賊無恥行為引眾怒,專家:禽獸不如
    更加令人惋惜的的是,長樂公主墓沒能逃脫被盜的悲慘命運,其遭受之盜掘,可以說是令人不恥至極。 盜墓賊在盜掘長樂公主的墓葬時,究竟做了什麼?為何被專家們如此唾罵譴責?1986年,當專家們清理完長樂公主墓葬之後,卻驚奇的發現,墓室內的壁畫精妙絕倫,處處彰顯墓主人身份的高貴。
  • 小說裡的盜墓情節大呼過癮,現實中盜墓危害性有多大,你知道嗎?
    隨著盜墓類型的小說走紅於網絡,很多人對盜墓這個行業都有了一些淺顯的了解。在眾多小說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只要盜了一個古代達官顯貴的墓,那這輩子吃喝不愁妥妥了,讓讀者們大呼過癮。
  • 「一屍三命」盜墓案,盜墓賊挖出不腐古屍,暴富後被執行槍決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陝西、河南一帶民間流行的致富口號是,「要想富,去盜墓,一夜成為萬元戶」。而湖北荊門這邊則是另外的說法,叫「要起水,找死鬼」。這什麼意思?就是盜墓發財。在1994年正月,位於郭店村附近的油菜地有一座古墓被人盜了,作案現場遺留下來的盜洞非常明顯,有5米深,墓中挖出來的土非常直接放在旁邊。盜墓分子十分的猖獗,這已經是光明正大的盜墓了。這次被盜的是一座大墓,所以公安局專門成立了專案組前來調查這件事情。
  • 河南一家族墓被盜9次,後輩無奈立碑刻下12個字,盜墓賊自此消失
    河南一家族墓被盜9次,後輩無奈立碑刻下12個字,盜墓賊自此消失序言我國古代是一個封建國家,衍生了許許多多的迷信故事,那時候的人認為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為了在另一個世界也像生前一樣,他們會在自己的陵寢之中放入很多的陪葬品
  • 盜墓團夥光天化日下盜墓 村民報警七人悉數落法網
    案例1:村民大白天盜墓,七人悉數落法網2020 年4 月8 日下午3 點鐘,全椒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襄河責任區中隊接到一名女子的報警電話,稱二郎口鎮有幾個村民大白天盜掘古墓。報案人還拍下了盜墓者。民警調查發現盜洞已經回填,加上那幾天下過雨,在現場沒有發現有關嫌疑人的痕跡物證。當警方返回時,與嫌疑人撞了個正著。
  • 盜墓賊盜洞為何打的這麼準,專家研究後,給出一個結論
    古墓十墓九空,在專家發現之前,大多數的古墓,都已經被盜,而現在考古專家發掘古墓的主要方式,是將古墓的整個夯土層全部剷除,然後再進入古墓之中。而盜墓賊就不同了,盜墓賊主要靠的就是挖掘盜洞,這個盜洞看著簡單,但是裡面的門道卻非常的多,怎麼準確的挖到墓室,怎麼確保墓道不坍塌,都是有講究的。最早的時候,專家對此也非常的好奇,因為在一個茫茫位置上,準備將盜洞打到墓室中,這和大海撈針沒有任何區別,為此專家研究了很多盜洞,才搞清其中原理。
  • 為何盜墓賊大多短命?其實「損陰德」並非迷信,而有一定科學依據
    然而,豐厚的陪葬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盜墓者,為了金錢,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即使明知會死在墓中也要試上一試,也許這便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了吧。 意想不到的是,一些有著豐富經驗的考古專家卻站了出來,他們說「損陰德」並非迷信,而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 姚玉忠盜墓30年竊取千件文物,法庭上口出狂言,讓專家難堪
    歷史上並不是說有墓葬始就有盜墓賊這一行業的誕生,應該是自從中國古代興起厚葬的風俗,盜墓賊才應運而生。厚葬最早出現在周朝時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盜墓賊們更是對王公貴族陪葬的垂涎三尺蠢蠢欲動。當然,從古至今做盜墓這件事的人未必就是專業的盜賊。
  • 真正的盜墓是怎麼樣的?遠比電視演得更厲害,專家表示不得不服
    晉代皇甫謐在《篤終論》中寫道:「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墓也」。喪葬禮儀興起,盜墓行業卻也隨之出現。民間的盜墓技術門類眾多,真假難辨,再加上這門行業並非光明正大,所以在外人看來總是神秘莫測。近年來一些盜墓題材的小說走紅,盜墓技術被傳得神乎其神。事實上,真正的盜墓賊也的確有些技術高超之輩,令考古人員也自嘆弗如。
  • 浙江查獲特大盜墓團夥:偷萬餘塊墓磚製成硯臺出售
    白天混充觀光客踩點,深夜挖洞盜墓;又自購機器,將盜得的古磚加工成硯臺出貨——紹興柯橋區警方日前查獲一個專偷古墓古磚的特大盜竊文物團夥,21名成員落網,其中17人已因涉嫌盜掘古墓葬罪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 農民查縣誌盜墓,還真盜了一個大墓,結果將無價之寶賣成白菜價
    農民查縣誌盜墓,還真盜了一個大墓,結果將無價之寶賣成白菜價前言:孔子的故鄉就是山東曲阜,這裡也是歷史上多個朝代魯王生活的地方,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古城,自然也就人才輩出,但是總是會出現一些投機倒把之人。當地有一位姓氏為李的村民,人稱「李老大」,能擁有這個稱號,就是因為他經常犯事,經常被抓。在2007年,被刑滿釋放的李老大,最終還是本性難移,想要找個正八經的工作為生,但是卻總是想要賺錢,為了能狂撈錢,於是就找來在監獄認識的朋友,一番合計,想要進入收藏市場,想要去幹票大的!於是乎,就開啟了一場盜墓的旅程。幾個人前往到了市場裡瞄著鐵線,撬棍多種工具,在深山老林之中,不管黑天白日的摸索。
  • 8人因看劇組團盜墓被抓,連挖兩個古墓都一無所獲,網友:劇裡說文物上交國家
    考古勘探表明,武王墩古墓是一座平面呈「甲」字形的大型墓葬,墓西側還發現一處長近150米的大型車馬坑。專家表示,這座古墓應屬於楚國遷都壽春後一座王的等級的大型墓葬。一些「專家級」盜墓者的「專業水準」,讓一些文物專家都嘆為觀止。2005年,西安警方接到一起盜墓案的舉報。案件偵破之後,文物專家鑑定發現,該陵墓的主人是唐貞順皇后武氏,即武惠妃,是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寵妃。
  • 盜墓界不成文的規定?即使再貪,墓中的這件文物也絕對不能拿
    只不過這也催生了另外一種現象,厚葬之風盛行,導致盜墓之風也同樣盛行。盜墓賊也有忌憚之物盜墓賊,又稱摸金校尉,在長沙一帶被稱為土夫子,指的是那些以盜竊古人墓葬中的財寶為職業的人。盜墓賊在盜掘的過程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規則,舍大取小、舍賤取貴,這樣的規則對古墓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我們的認知中,盜墓賊無墓不盜,只要之前的東西,都會拿走,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對墓中一件文物極為忌憚,就算是再貪婪的人,也不敢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