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現南唐開國皇帝的墓,盜墓賊留下的8個字,與遊客留的類似

2020-12-11 網易新聞

眾所周知,古人都有入土為安的觀點,而且他們認為還會有來世,所以在死後古人會將一些值錢的物品放入棺槨中,想要以此種方法讓自己在去了陰間之後還能繼續享福。尤其是古代的皇帝,他們死的時候,那隨他們一起埋入地下的寶物不知道有多少,當然這些東西也成了現代重要的考古依據。但是中國從有了陪葬品開始就產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盜墓賊,這些人都是夢想著能夠一夜致富的人,當然他們所要承擔的風險也是巨大的,先不說陵墓中有多少危險性,在古代,這些人一旦被人抓住基本上就是個死罪,就算是盜出了文物,這些人也是不敢明目張胆的出售的。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關於盜墓的事。

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南京江寧的結果小孩在野外玩耍,意外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大洞。但是一些膽大的孩子鑽進去拿出了幾件碗碟一樣的東西。後來這件事情被小孩的父母傳出去了,搞得方圓十裡都知道了這件事,考古專家聽到這件事後很快就趕了過來。沒想到當專家趕過來的時候,小孩的父母卻告訴專家講東西賣給了文物販子。

最讓專家難受的是,據村民說當時那個文物販子還去了那個大洞,專家聽完感覺心涼了一大截。後來專家讓孩子們帶他們去了那個發現文物的山洞。進入那個山洞後,專家發現洞裡還有一些文物的碎片,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專家發現這個不起眼的墓竟然是南唐的開國皇帝李昪的陵墓。可惜在之後的考察中專家發現墓葬中的文物已經被挖掘一空了,裡面的文物早就被盜墓賊弄走了。專家對於這個結果十分失望,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專家卻在棺材上發現了八個大字,本來專家一位是墓主人留下的重要信息,結果靠近一看發現,上面寫的是「燕趙人氏到此一遊」。專家此刻簡直是要被氣死了。

李昪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建立者,此人出生低微,在他6歲的時候跟隨伯父來到了濠州。公元895年,吳國太祖楊行密攻打濠州,將李昪收為養子,對他極為看重,因此引起了楊行密兒子的嫉恨,楊行密沒辦法只好將李昪交給徐溫撫養。後來李昪因為攻打李遇有功勞被升為昇州刺史,後來更是出任參知政事、奉化與寧國節度使、東海郡王、大元帥、後被封為齊王。公元937年,李昪稱帝自立,改國號為齊。後來又該國號為"南唐"。可惜他晚年信奉道家學說,因為服用方士煉製的丹藥,使得他背後生出濃瘡,不就就病情惡化,終年56歲。

那個盜墓賊留的話看起來像是一個古人留下的,句式竟然還和現代某些景區遊客留下的話比較相似,看來古人也和現代人一樣喜歡刻字留念啊,這句話專家看了簡直想要打人啊,真是心疼專家幾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河南一家族墓被盜9次,後輩無奈立碑刻下12個字,盜墓賊自此消失
    河南一家族墓被盜9次,後輩無奈立碑刻下12個字,盜墓賊自此消失序言我國古代是一個封建國家,衍生了許許多多的迷信故事,那時候的人認為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為了在另一個世界也像生前一樣,他們會在自己的陵寢之中放入很多的陪葬品
  • 放牛娃意外發現皇帝陵,墓門上刻有一行字,專家看後也沒辦法解釋
    李昪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變更舊法,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作為一個政權的開國皇帝,李昪的死卻十分神秘,史料說他是因為要吃仙丹,結果中毒導致背上生瘡而死。 李昪死後其子李璟繼位,不過李昪的陵墓在哪裡,似乎無人得知,就這樣一千多年來,都沒人能找到李昪的陵墓,好像他就從地球上消失了一樣,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 1960年的一天,南京江寧區祖堂山下,有個放牛娃看牛時,無意間發現一個洞穴,這個放牛娃比較貪玩,於是就鑽到洞裡一探究竟,結果發現許多「寶貝」,於是他就把「寶貝」帶回家了。
  • 盜墓賊盜墓被村民撿漏,順手帶走墓中黃金,專家:必須上交
    自從厚葬習俗開始盛行,盜墓行業也應運而生,為了盜取古代墓葬裡的珍貴文物,許多盜賊不顧生命危險也要去闖墓主設置的致命機關,正是如此,建國後專家面對的墓葬幾乎是十盜九空,尤其是兩千年來的帝王皇陵,被前僕後繼的盜墓賊光顧。
  • 江西盜墓賊盜墓後竟主動上報,專家狂喜不已,墓中重寶早被轉移
    眾所周知盜墓賊盜墓為的就算得到古墓中的陪葬品,即使他們知道盜墓是被國家法律所禁止的。但墓主的財務依舊讓不少人選擇了這樣的路,這些人對有證的考古人員一般是避之不及的,但40年前卻有一夥盜墓賊,盜墓後立刻上報了文物部門。
  • 關羽墓就在那,盜墓賊和考古專家都不敢碰,有一個重要原因!
    盜墓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歷史上無論哪個朝代,哪個世代,盜墓者都有很多,而且這種人的數量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因為在古代,古人非常重視自己死後發生的事情,他們都想盡辦法把有生之年擁有的東西帶進地下,因為他們相信墳墓,這些陪葬品自然會跟著他們到墳墓裡去。
  • 我國「最幸運」古墓:盜墓賊挖15米後放棄,離墓中珍寶差5釐米
    其中達官貴族的陪葬品數量和質量都是極高的,具有很高的價值,所以後面就衍生出了盜墓賊這一職業,盜墓就是進入他人的墳墓去盜取裡面的陪葬品,這一活動由來已久,雖說後來也有採取措施以阻止這種行為,但是也有不少人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鋌而走險。
  • 1986年,專家保護性發掘長樂公主墓,竟發現盜墓賊一無恥行徑!
    對於我國歷史上的一些重要墓穴,一經發現可能會組織專家進行保護性的發掘,原因有二:一是墓穴中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如果不及時的進行開發和保護,有可能使得文物因為年代過久而氧化或者遭受其他侵害;二是社會上有一些心術不正的盜墓賊,總是打文物的主意,從事盜墓的卑鄙勾當,這在歷朝歷代都很猖獗,即使是現代也存在這種現象
  • 盜墓賊盜墓手法曝光,4個月挖2公裡長地道,直接挖到帝陵地宮
    盜墓賊盜墓手法曝光,4個月挖2公裡長地道,直接挖到帝陵地宮民間有句老話,賣什麼吆喝什麼。一個盜墓賊,說得誇張一點,就是一一個盜墓專家。他們對於自己的工作對象,真可謂了如指掌。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先在左肩右腳」找東西,再到耳室(東倉西庫)搜羅,至於其他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則棄之。「看地形」也有很多「心得」, 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為「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圓」。對付規模較大的墓葬,必須採取持久戰。
  • 盜墓賊盜掘古墓後,無意留下的作案工具,如今已經成為一級文物
    平常人的墓地是很多人懼怕的,有些地方的墓地卻是每個人都喜歡去的,那就是古代皇帝的陵墓,盜墓賊最喜歡光顧的地方,考古學家最想挖掘的地方,就是古人的陵墓了。在很多人印象中,古人死後都會帶有隨葬品,特別是皇帝的陵墓,其中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就算是沒有奇珍異寶,能去參觀一下古人的墳墓,也是一個奇特的經歷。
  • 剛下葬人還是熱乎的,盜墓賊就迫不及待下手了,結果發現墓主活著
    導語:剛下葬人還是熱乎的,盜墓賊就迫不及待下手了,結果發現墓主活著 盜墓自三國時代開始就是一種下九流的職業了,相比今天,古代對盜墓賊的懲罰要更嚴重一些,基本是抓到了就處死,但是耐不住一夜暴富的誘惑,所以很多人鋌而走險。
  • 陝西出土唐朝公主墓穴,盜墓賊無恥行為引眾怒,專家:禽獸不如
    更加令人惋惜的的是,長樂公主墓沒能逃脫被盜的悲慘命運,其遭受之盜掘,可以說是令人不恥至極。 盜墓賊在盜掘長樂公主的墓葬時,究竟做了什麼?為何被專家們如此唾罵譴責?1986年,當專家們清理完長樂公主墓葬之後,卻驚奇的發現,墓室內的壁畫精妙絕倫,處處彰顯墓主人身份的高貴。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首創8個字,被清朝皇帝經常使用
    大家在看古裝戲,尤其是清朝宮內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皇帝頒發聖旨,然後聖旨中提到8個字,分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首創「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作為聖旨開頭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出現於聖旨中,始於明朝。
  • 定都南京的8個朝代,為什麼都是曇花一現就很快凋亡
    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曾被歷代王朝當成首都,如陝西西安,河南洛陽、開封、安陽,江蘇南京等地,都曾進入歷代皇帝的法眼,被作為主要的幾個首都候選城市。這些城市或者依山傍水,或者地勢險要,或者以其便利的地理位置等各種優勢,先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成為各個朝代首都,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被賦予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使命。
  • 為何盜墓賊大多短命?其實「損陰德」並非迷信,而有一定科學依據
    然而,豐厚的陪葬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盜墓者,為了金錢,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即使明知會死在墓中也要試上一試,也許這便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了吧。 第一,古墓為了防腐,幾乎不會留一點氧氣,經過歲月的洗滌後,墓室中的氣體早已變得斑駁混雜,除了一些頑強的微生物外,基本不存在生命跡象。
  • 大學出土錦衣衛墓地,屍骸被燒,卻留下「天之藍」瓶子
    明朝專門設立了搜集情報的機構以供皇帝了解情況,而這種專門機構便稱之為錦衣衛。錦衣衛專門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主要職能便是巡查緝捕歸案,集情報收集和偵察逮捕職能為一體。錦衣衛在明朝的權力很大,可以逮捕包括皇親國戚在內的人,錦衣衛侍衛都是百裡挑一的存在,首領一般由皇帝親信的武將擔任,皇帝是其最高管制人。
  • 南京被盜古墓發現「藍色酒瓶」,專家鑑定後大喜:起碼值1個億
    2012年,南京林業大學正在準備修建新校區,而就在施工團隊進行施工之時,他們卻在地下挖到了一座墓室。施工隊不敢大意,立即聯繫校方和警方,校方又聯繫了一些考古專家,沒多久一大群人就到了現場。錦衣衛只聽命於皇帝,有權逮捕審訊皇親國戚,與之後的東廠、西廠被人們合稱為朝廷的「鷹犬」。錦衣衛的官職等級不算複雜。錦衣衛最高首領稱為「指揮使」,雖然從品級上只是正三品官職,但是卻有權逮捕朝堂大臣乃至王侯將相。指揮使有兩個主力,名為「指揮同知」,是從三品官職。
  • 8網友群裡相約四川盜墓,河北人「投資」,撬開墓門後發現不對勁
    大概在2015年8月的一天,兄弟們正在群裡聊盜墓話題,楊C適時提供了一個古墓信息,通過網上搜索,他找到了蒼溪縣境內「張家河墓群」的信息及照片(見上圖),發到群內。歐F第一時間看到了,將這信息告訴了曹B和潘D,說蒼溪這邊有個墓,有個「本地人」(指楊C)知道,於是三人便商量一起到蒼溪盜墓。
  • 駕崩最離奇的開國皇帝:沒有原因,沒有經過,只有簡單的一句話
    除趙匡胤剛建立的宋朝,還同時存在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政權。自趙匡胤登基之始,便開始進行統一全國。最後滅亡北漢,大宋基本統一全國,亂世局面逐漸結束。對於沙場治國之事,趙匡胤可謂得心應手,不然也不會那麼順利的奠定統一全國的局面,讓趙光義收尾。但對這大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因,卻是諱莫如深,正史中根本沒說出個所以然。
  • 全球15部盜墓題材電影/電視劇
    No.4盜墓筆記(連續劇)落魄作家為了寫作素材,尋訪到了一個叫做吳邪(鹿晗飾)的古董鋪子老闆,而吳邪正準備離開這個城市,臨走之前,吳邪和他講訴了關於自己奇怪的盜墓家族往事,並說出了自己第一次隨家族探險所經歷的詭異事件:那一次他們的家族因為偶然獲取了一件特殊的青銅器,追根溯源,尋找到了被掩埋在中國西北盆地中的西王母古國,他們招募了一批盜墓賊一同前往古城遺址探險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公主墓,內部卻發現活人蹤跡,這是咋回事?
    最近十幾年,這些公主的墳墓陸續在南京被發現。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草根皇帝,他出生於社會最底層。在幼年和少年時代歷盡艱辛,艱難求生。在朱元璋出生的時候,南方的漢族被元朝統治者視為最低下的一等,隨便是誰都可以對他們任意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