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新華每日電訊——兩會特刊

2020-12-16 央視網
[視頻]新華每日電訊——兩會特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7日 17:40 來源:
進入[媒體廣場下午版]>>

    CCTV.com消息(媒體廣場):新華每日電訊——兩會特刊

    兩會期間,各大報刊都推出了關於兩會的專版特刊,我們今天的百裡挑一,就來關注一下各大報刊的兩會專題方面的內容。

    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在「兩會特刊」的首頁報導了6號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記者招待會的相關話題。在大標題中,報導特別指出,農村低保制度將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

    報導援引全國政協委員王志寶的話說,中國計劃到2010年基本解決全部絕對貧困人口的貧困問題,我對實現這目標非常樂觀。而陳耀邦委員在回答有關農村低保制度問題時說,近年來,農村低保問題在東部特區,特別是一些比較富裕的地區,已經解決得比較好,今後的重點是要解決中西部地區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

    除了關注三農問題,委員還對振興傳統文化、建別墅打高爾夫、引導民間戒除奢侈之風等等問題有所評議,其中,對於奢華之風,朱英璜委員坦言道:「這和政府的引導有關,人大應該檢查政府的錢是如何花的。」

    人民日報——兩會特刊

    今天的《人民日報》在兩會特刊裡同樣關注了「三農」問題。文章的標題是:現代農業 迎面走來。文章從多個方面,介紹發展現代農業的好時機、多舉措和新認識。

    就農業的現代化如何推進,文章強調,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當然,「人」的問題是核心。農業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民的現代化。在同一版面中,文章給出了一些農民代表關於新型農民的言談。來自四川雅安的毛珍蘭代表說得好,發展偏遠地區的農村經濟,急需四種新型現代農民:有文化的、懂技術的、會經營的、肯奉獻的。具有這四種素質的農民才能更快地改變貧困山區的面貌。而來自農業部的會外聲音則特別提醒,培訓農民的內容,除了文化科技方面的培訓,還要包括應對市場能力、法律意識觀念等方面的培訓。

    工人日報——兩會特刊

    今天的《工人日報》在兩會特刊中強調,科學發展,企業是原動力。文章強調,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他們在企業經營中怎樣理解科學發展,怎樣做到科學發展,對於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至關重要。「人」仍然起到的是決定性的因素。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經濟增長「又好又快」呢?文章特別關注了鋼鐵業。文章說,鋼鐵業是經濟中基礎性、必不可少的行業,但同時又是一個高能耗、高汙染的行業,實現強國夢想,就鋼鐵行業來說,首先就要淘汰落後產能。當然,淘汰落後產能是有阻力的,有時候還來自企業內部。但只要以人為本,真正用先進生產力代替落後,最後一定能克服阻力。

    中國青年報——兩會特刊

    今天的《中國青年報》在兩會特刊中則關注了醫療改革的話題。報導說,全國政協委員李連達建議,全民非常關注的醫改方案,應該拿到兩會上讓代表委員過過目。他特別強調,在醫改問題上,應該掌握兩條,第一要積極,第二要慎重。所謂積極,是指要抓緊搞,不能總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而「慎重」的意思是要廣泛徵求各界的意見,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有個表達的渠道。這包括一線的醫生患者,醫衛方面的專家,甚至領域外人士。

    3月7日兩會聲音

    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和集約用地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今天,各大報紙還紛紛刊登代表、委員對此發出的聲音。一起來了解一下。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工商大學博士生導師沈蓮清認為,「又好又快」對浙江這樣的先發地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人民日報》)

    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願望強烈,但是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GDP的快速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發改委主任邵克文說,過去為了加快發展,一些不該上、不能上的項目也上了。如今,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錢已經足夠吃飯,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GDP的快速增長。(《人民日報》)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資源型城市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鶴壁市委書記王訓智說,如今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用煤矸石造出燒結磚,原來的「垃圾山」都變成「寶山」。(《人民日報》)

    「高消耗、高汙染企業活得太舒服。」

    ——全國政協常委陳清泰認為,企業是選擇資源高消耗、低效益的方式發展,還是依靠技術進步、以提高效率來創造經濟增長,關鍵在於外部給環境給他的壓力有多大。

    「建議嚴格中小高耗能企業的節能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黃曉浪提醒說,目前,重點用能企業已經成為當前節能工作重點,但對我國量大面廣的中小高耗能企業尚缺乏有效的節能管理措施,可能成為節能的真空地帶。(《工人日報》)

    「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要過富裕生活,資源環境問題必須解決,年年都要盡最大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秦池江說,雖然這次國家不再提出年度節能目標,但是節能工作的決心不能變,措施要加強,關閉高耗能燃煤小機組、淘汰落後鋼鐵生產能力,這些中央已經確定的新措施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工人日報》)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

    ——全國人大代表沈蓮清(《人民日報》)

    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願望強烈,但是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GDP的快速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邵克文(《人民日報》)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資源型城市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王訓智(《人民日報》)

    「高消耗、高汙染企業活得太舒服。」

    ——全國政協常委陳清泰(《科技日報》)

    「建議嚴格中小高耗能企業的節能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黃曉浪(《工人日報》)

    「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要過富裕生活,資源環境問題必須解決,年年都要盡最大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秦池江(《工人日報》)

責編:肖金平

相關焦點

  • 歡迎訂閱《新華每日電訊》報
    歡迎訂閱《新華每日電訊》報   《新華每日電訊》報是由新華通訊社主辦和出版的對開八版大信息量綜合性日報,以展示新華社新聞精品為主旨 《新華每日電訊》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內容的嚴肅性與形式的生動活潑相統一,堅持大信息量與透徹的分析洞察相統一,被譽為"消息總匯",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新華每日電訊》報內容豐富、全面,形式新穎、獨特,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和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的高度讚譽,也受到了全國廣大讀者的歡迎。
  • 今天,《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都...
    今天,《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都...政務 本文原標題:《今天,《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
  • 《新華每日電訊》報 徵訂進行時
    《新華每日電訊》是新華社出版的時政大報,是國家通訊社全媒體新聞矩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報紙上的新華社」。新華社所有形式的報導,都是《新華每日電訊》的稿源;新華社優秀的編輯記者,都是《新華每日電訊》的「天團」。
  • 訂《新華每日電訊》送新華社重點報刊紀念郵折!
    訂《新華每日電訊》送新華社重點報刊紀念郵折!2020年6月27日活動區域全國活動詳情1、活動期間通過中國郵政在線訂閱渠道(中國郵政微郵局微信、中國郵政報刊訂閱網、中國郵政APP)成功訂閱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184期)《新華每日電訊
  • 「老讀者」致信《新華每日電訊》:「只因十六年前多看了你一眼」
    工作的第二年,我在朋友辦公室裡與《新華每日電訊》相識。沒多久,我就上郵局訂購了2004年度的《新華每日電訊》。我還記得那份報紙上有一篇新華社記者周偉和胡錦武採寫的《外出打工:最怕什麼?最氣什麼?最悔什麼?——傾聽三位農村打工者的心裡話》。當時農民工話題是關注的熱點。我看到配圖裡農民工憂鬱的眼神,不禁為報導中農民工的艱辛而感到心酸。
  • [視頻]新華每日電訊——孩子們,你們過得好嗎?
    進入[朝聞天下]>> 專題:六一兒童節    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今天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兒童節專版」,長篇通訊記錄了一群有著不一樣經歷的可愛孩子們的心聲:    4歲的宋馨懿是地震遺孤
  • ■每周新語_新華每日電訊
    即日起,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推出「每周新語」專欄,為您精心搜羅過去一周最熱新詞、最潮新語。  過去一周,有哪些你必須知道的新詞?我們一起「漲姿勢」吧——Wi-Fi航班  指的是飛機上可以使用手機,能夠連WiFi的航班。
  • 高橋大市場交易回暖,引起《新華每日電訊》關注報導…
    高橋大市場交易回暖,引起《新華每日電訊》關注報導… 2020-10-08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每日電訊》副總編李仁虎一行來高新區採訪
    原標題:《新華每日電訊》副總編李仁虎一行來我區採訪      據高新區政府網報導 12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副總編李仁虎一行來高新區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帶動創業就業等方面的工作舉措和成果」進行採訪,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森陪同採訪,高新區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孟凡農熱情接待了採訪組一行
  • [西藏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和《新華每日電訊》分別刊發報導:關注...
    [西藏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和《新華每日電訊》分別刊發報導:關注我區最美鄉村建設和阿里新發展新變化 《人民日報》和《新華每日電訊》分別刊發報導:關注我區最美鄉村建設和阿里新發展新變化
  • 《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頭版聚焦...
    連日來,   《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   等國內主流媒體頻頻@德清。   《新華每日電訊》頭版聚焦   我縣「兩山」實踐之路   今天,   《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登   《讓葉子變成票子的領頭人》   關注我縣「兩山」實踐之路。
  • 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中央媒體為何聚焦楊浦?
    連日來,在《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等多家中央主流媒體的報紙上都出現了楊浦~這些媒體為何聚焦楊浦!……新華每日電訊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新華每日電訊》 2020年8月7日 頭版楊浦濱江,百年「工業鏽帶」變身百姓「生活秀帶」,市民遊客近悅遠來;浦江對岸,30年開發開放,阡陌農田裡崛起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的現代化新城……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
  • 央媒看茶鄉|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人民網等中央主流...
    先後邀請中央駐桂、自治區、百色市主流媒體到凌雲開展「脫貧攻堅凌雲行」、「兩會一賽」和文旅扶貧等進行全方位宣傳報導;組織本級體記者(通訊員)深入各鄉(鎮)、各領域採訪報導,挖掘亮點經驗,推出先進典型。主動出擊,發出黨的聲音,傳播正能量。截止目前,中央級媒體採用稿件516條,自治區級媒體採用稿件387條,在《右江日報》等市級媒體基本實現了天天有凌雲「身影」。
  • 李仁虎任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社長,曾任《新華每日電訊》副總編
    李仁虎任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社長,曾任《新華每日電訊》副總編 新華社 2016-12-23 10:33 來源:澎湃新聞
  • 繩上傳奇-新華每日電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荒、李坤晟  今年9月16日,中心最大風力17級的超強颱風「山竹」,自菲律賓向廣東沿海肆虐而來,尚未通車的港珠澳大橋首當其衝。  這座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的大橋,設計最大抗風能力為16級。
  • 今天,《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紛紛...
    今天,   在《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   《光明日報》、《經濟日報》、   新華社《高管信息》、浙江衛視等   國內主流媒體上都出現了德清~   這些媒體為何聚焦德清?   都報導了哪些內容呢?
  • 【新華每日電訊】一警一匪30年:中學時代他便知道他,多年以後他...
    以下文章來源於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王井懷等 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社主辦《新華每日電訊》。有生命力的閱讀,有溫度的人和事。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新華每日電訊】一警一匪30年:中學時代他便知道他,多年以後他逮捕了他》閱讀原文
  • 新華每日電訊:家史·家譜·自傳 普通人筆下的歷史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記者王京雪攝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京雪   這家門店有些特殊,顧客來「買」的多是自己寫的書。他們大都不是什麼作家,沒有為人熟知的名字,只是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 報導|《新華每日電訊》頭版關注天津:住進「陽光」享幸福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審校:馬凱編輯:陳卓
  • 追尋奮鬥者的腳步|三門這個群體在新華每日電訊頭版亮相
    5月1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在頭版報導《這個春天,追尋奮鬥者的腳步》三門縣心湖社區「巾幗志願服務隊」7名網格員工作照在頭版非常搶眼「六妹」羅瑩瑩是一名95年的年輕黨員,她主動扛起兩個網格的工作,每天忙完便是深夜,卻從未喊一聲累;「么妹」王雨晴善用電腦,承包了每日的數據統計……在三門「七仙女」用平凡的堅守為基層防控注入了最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