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熱愛自由,誰願意生活在樹上?《樹上的男爵》讀後感

2020-08-16 Note讀書


我之前一直沒有讀過伊塔洛·卡爾維諾的作品,因為被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吸引,我最近在閒暇之餘讀完了《樹上的男爵》。在我的閱讀經歷中,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對「自由」這一主題揭示得尤為深刻。

主人公柯希莫的人生狀態是獨特的。他不屈服任何人的意志,而是追隨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對自由的追逐。正如故事最後賦予他的墓志銘所述:

「柯希莫·皮奧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

讀完柯希莫的故事,我對自由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這篇文章裡,我想跟朋友一起分享一下這個離奇的故事,還有故事帶給我們的有關自由的思考。

故事梗概:

故事的主人公柯希莫因為逆反家庭與宗教對其人性的壓迫與束縛,有一天他搬到了樹上去住,並發誓雙腳永遠不再回到地面。

雖然柯希莫住在了樹上,但他並沒有離群索居,斷絕與人世的來往。相反,他在樹上的一生中都在關心周圍人的福祉。

可以說他越是堅決地躲進他的樹枝裡,越是感覺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的必要。


柯希莫與農夫聊天,與騎士一起興修水利,還與強盜賈恩·德依·布魯基一起讀書,與神父一起討論哲學。他在樹上追求自己的愛情,關心著自己的家庭,忙碌著自己的事業。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柯希莫嘗試著做一個領導者。他組織翁布羅薩的農民成立森林消防隊,趕走前來落腳的海盜,以及協助共和軍進行革命。

就這樣,柯希莫在樹上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直到死去的那天,他也不曾回到地面。

奄奄一息的柯希莫,當錨的繩子靠近他之際,一躍而起,就像他年輕時經常蹦跳的那個樣子,抓住了繩索,腳踩在錨上,身體蜷縮成一團,我們看見他就這樣飄走了,被風拽扯著,勉強控制著氣球的運行,消失在大海那邊……

自由不只是超越規則,還要堅守原則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每個人從出生伊始,就時刻處於社會合作關係之中。這種社會關係一方面助力著個體的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也在壓制著個體的自我。而自由則正是自我在社會中生存的最理想狀態。

世人皆愛自由,但很多人認為自由意味著漠視規則。這種錯誤的認知通常會導致人在放縱之中也丟棄了原則。對於自由來說,原則是內心的自我堅守,而規則是外在文化的約束和限制。《樹上的男爵》中,柯希莫為了擺脫世俗的禮俗規則而爬到樹上,並至死堅守著自己保持自由的原則——不再回到地面上去。

迫使柯希莫到樹上去生活的原因看似是他討厭吃姐姐巴蒂斯塔烹飪的蝸牛,實則是他不想服從於家中那些繁瑣的禮節,還有世俗的意志。對於個體而言,當無法改變規則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

柯希莫的離開非常乾脆,而他對原則的堅守也是極為徹底,甚至讓人覺得震撼。就像電影《飛屋環遊記》裡的老費迪遜先生用氦氣球帶著自己的老房子去尋找仙境瀑布一樣,置身事外的人根本無法理解這種堅守的意義和理由。但是話又說回來,人生的意義不就在於自己相信什麼,並堅持什麼嗎?正如作者伊塔洛·卡爾維諾所說:

一個人甘心情願地給自己立一條嚴格的規矩,並且堅持到底,因為無論對他還是對別人,沒有這條規矩他將不是他自己。

故事中,年輕的柯希莫遇到了被流放到樹上的西班牙貴族姑娘烏蘇拉,並與之墜入愛河。當天主教國王取消了流放的成命,烏蘇拉的父親費德裡哥伯爵邀請柯希莫一同回西班牙迎娶烏蘇拉時,柯希莫卻選擇了放棄與烏蘇拉的愛情,繼續留在樹上。

「你要後退嗎?」費德裡哥伯爵伯爵大聲嚷。

「不,是抵抗。」男爵回答。

柯希莫抵抗的是世俗的世界。他曾從那裡脫離出來,生活在了樹上,如今必然不能再回到那個讓他討厭的世界。柯希莫與俄國軍官對話時,曾這樣評價道自己:

「許多年以來,我為一些連對我自己都解釋不清的理想而活著,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樹上。」

自由需要距離,而不是逃離

柯希莫從埃內阿·西爾維奧叔叔的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永遠無法將自己的命運同他人的命運分隔開。因此他雖然一生住在樹上,卻始終沒有離群索居。正如梭羅雖然在瓦爾登湖畔獨居了兩年多,但也一直沒有脫離與鎮上居民的聯繫,並且最後依然回歸了正常人的市井生活。

自由需要的是與世俗社會拉開一段距離,而不是徹底地斷絕與世俗的關係。說到這,很容易讓我想起王摩詰的輞川別業,還有蘇東坡的東坡雪堂。在世俗不遠的地方擁有一個屬於自我的精神家園,修養身心,冷觀世俗,熱心人事,這是多少人心中嚮往的自由。

與周圍的人不同,柯希莫是故事裡那個活得最清醒的人。這種清醒正是來自於他與世俗生活所保持的這段距離。叔叔西爾維奧騎士對家族的背叛,神父福施拉弗勒爾在風燭殘年對宗教的懷疑,父親阿米尼奧男爵費盡心機卻一事無成。唯獨柯希莫在世俗外的樹上生活得自由自在,並且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對此,故事中的拿破崙評價道:

「如果我不是拿破崙皇帝的話,我很願做柯希莫·隆多公民!」

後記

伊塔洛·卡爾維諾在談到《樹上的男爵》這本書的構思時說:

我讓這個不願像別人一樣在地上行走的人物不變成一個厭世者,而變成一個不斷為眾人謀利益的男子漢,投身於那個時代的運動,願意全面參與積極生活:從技術進步到地方治理和精緻生活。

從這本書的思想裡,我們能夠讀到一種思想的融合。就像中國傳統的儒家和道家在蘇軾的身上握手言和一樣,避世卻不厭世,自由而不清高。因此柯希莫這個形象在讓我們肅然起敬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感動。

人事雖嘈雜,然而自由就在高處。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棵大樹,在上面嚮往著藍天,也依然熱愛著大地。


我是Note,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評論、收藏、點讚、轉發!你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堅持原創的不竭動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Note讀書

相關焦點

  • 讀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
    讀完後似乎意猶未盡,思緒萬千,卻不知如何下筆。 他的寫作很有特色,這三部在我看來,每一部的前一半讀起來都有那麼一點索然無味,但當你耐住性子讀下去,在故事的一個轉折,又會發現峰迴路轉,別有風景——如《分成兩半的騎士》從「善」的騎士回來之後發生的種種荒謬衝突的場景開始的下半部、如《不存在的騎士》被莫名指責難以證明的騎士名譽開始的下半部,以及這本《樹上的男爵》開始構建浪漫理想的樹上森林王國開始的下半部,頗有一點讀起來漸入佳境的感覺
  • (《樹上的男爵》讀後感)
    如果這個觀點比較深奧,那麼這篇文章是否也屬於第 3 種呢?如果我之前沒有看過卡爾維諾的這部小說《樹上的男爵》,估計我也會加入那些吐槽大軍的。但是,如果你看過卡爾維諾的那篇小說,就會立刻發現該考生拿「樹上的男爵」來應題非常到位,因為該小說本身就包含著一個最切題的答案:自我與自由的統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翻譯意思:你想要的自由、你想要的生活、你想要的期望,卻總是生長於家庭和社會。即便是樹上的男爵,他也要參與社會生活,也要融入人際關係。關鍵是在自我與家庭、自我與社會的關係中找到平衡。否則,即不為共同體所理解,也失去自我的意義。
  • 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著大地——升入天空
    《樹上的男爵》,是我讀的第一本卡爾維諾小說。第一次聽說卡爾維諾的名字,是從王小波口中;第二次聽說,是之前領導鞭策我讀書提及的。「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著大地,升入天空」——卡爾維諾這是一個荒誕的故事,這是一個孤獨的故事,一個追逐自我與價值的故事。故事發生背景是1767年的法國,柯西莫是男爵繼承人,不過,在他12歲那年,對於世俗的條條框框,再也忍受不了了。
  • 《樹上的男爵》:一個不願像別人一樣在地上行走的人
    許多年以來,我為一些連對我自己都解釋不清的理想而活著,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樹上。《樹上的男爵》是義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長篇小說。柯希莫當時就是因為不願意吃蝸牛而給家人鬧翻的。故事的第一人稱敘述者是柯希莫的弟弟,彼亞喬。是一個中性角色。兄弟二人雖然一同度過了童年時代,卻因性格迥異,而擁有之後不同的人生。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講,即:柯希莫的生活是那樣超凡脫俗,我的一生是如此循規蹈矩、平庸無奇。
  • 《樹上的男爵》:柯西莫在樹上構建他的理想國,什麼都沒有少
    《樹上的男爵》是義大利文學家依特洛卡爾維諾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關於這三部作品,卡爾維諾自己曾說:我想使它們成為關於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的三部曲: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選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
  •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一生——樹上的男爵
    《樹上的男爵》是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其他兩部各自《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樹上的男爵》是卡爾維諾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書裡主要講了貴族後裔科西莫男爵有一天因為不喜歡吃母親炒的的蝸牛,於是爬到樹上,在樹上生活一生的故事,以第一人稱「我」——科西莫的弟弟敘述作為展開。
  • 你是否也想「生活在樹上」
    今年高考,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受到大家的關注和熱議,真可謂爭議紛紛。作文開頭是這樣的——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 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叛離文明,永居樹上的人|一日一書
    「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關於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一次倔強的反抗,讓科希莫從十二歲起就決定永不下樹。
  • 生活在樹上
    文中有好多不認識的字和詞語。比如,蒿矢,濫觴,拔魅等。讀一遍,不明白,第二遍,不明白,第三遍,不明白,老老實實把那些不認識的百度一下,然後再讀幾遍,應該勉強可以讀懂了。就憑這一點,一個高中生寫出您不懂的文章來,就得膜拜膜拜。翻譯加理解,大概意思應該是這樣的。第一段,擺出觀點,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的振隔。
  • 《生活在樹上》到底是一篇怎樣的奇文?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翻譯:現代社會,閒的蛋疼的人們總愛引用海德格爾的話『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來哀嘆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不對等所帶來的悲傷。但面對社會主義美好的未來,我倒想引用卡爾維諾的小說《樹上的男爵》的正能量精神來進行自我激勵。
  • 《生活在樹上》,2020滿分作文
    用在樹上的生活方式體現個體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卻又不拘泥於所謂「遺世獨立」的單向度形象。這便是卡爾維諾為我們提供的理想期望範式。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1、《樹上的男爵》《樹上的男爵》義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長篇小說,小說描述了出生在貴族家庭的長子柯西莫無法忍受父母對子女的缺少愛的嚴加管教,12歲時逃離父母的權威和控制,開始了居住在樹上的生活。
  • 樹上的男爵,屋頂上的彭于晏
    自由 卡爾維諾寫過一個小說,名叫《樹上的男爵》。 在小說裡,他講了一個童話。 柯西莫因為反叛,厭惡地上的愚昧、腐朽與傾軋,在樹上生活了一輩子。他在樹上閱讀,在樹上思考,在樹上建立一個自己的王國。
  • 評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海德格爾說「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在現代社會,家庭和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在逐漸喪失影響力,人們有更多的自主性。在未來中,我想借鑑「樹上的男爵」的方式來生活。
  • 品讀長篇名著《樹上的男爵》,解析小說創作中的「講述」手法
    《樹上的男爵》這部長篇小說,是義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說用傳統的敘事手法,講述了主人公柯希莫因為拒絕吃蝸牛餐,對抗父親的專制和不公正,自12歲爬上樹之後,一直生活在上面,不僅在樹上打獵、讀書、旅行,幫人們建立防火系統,抵禦狼群襲擊,還經歷了和強盜、海盜、美女、間諜等各色人交往的傳奇人生。
  • 生活在樹上:官二代的《平安經》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很多人看了半天不懂,看得滿腔怒火,恨不得把電腦燒了。幸好作者「一考生」沒有公開露面,要不然成了「一烤熟」。網上也有一些「翻譯」文章,那是用來息事寧人的,沒什麼借鑑價值。這裡從哲學的角度簡單解讀一下《生活在樹上》,首先聲明:解讀和原文一樣晦澀。
  • 人生教科書《樹上的男爵》:如何處理人生最重要的3種關係?
    《樹上的男爵》是卡爾維諾一部很出名的作品,像他的其他作品那樣,這本書同樣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新奇的觀念和寓言式的寫作手法,更為特別一點的是,他說了一個在樹上生活的故事。柯西莫自從12歲因為不吃姐姐做的蝸牛,生氣之下爬到了樹上,從此再也沒有下來,在樹上過完了一生。
  • 好作文不應該只能「生活在樹上」
    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海德格爾、嚆矢、「樹上的男爵」、達達主義、實踐場域……數不盡的名人名言和典故,而且大都是偏僻晦澀的,尤其是對高中生來說。
  • 《生命在樹上》解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查字典的習慣,有沒有遇到不懂的東西就去尋求答案的習慣。有位可愛的網友對《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給出了全文釋讀,你不妨看看,學習一下,說不定你會覺得自己立馬也像作者一樣高大上了呢!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樹上的男爵》,卡爾維諾的小說,講述了一個男孩爬上樹後,從此在樹上獨立生活的故事。振翮,音zhèn hé,奮發向上,努力高飛。)我們懷揣熱忱的靈魂天然被賦予對超越性的追求,不屑於古舊坐標的約束,鍾情於在別處的芬芳。
  • 《生活在樹上》到底該不該滿分?
    近期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了廣泛爭議,今天咱們來探討一下它到底該不該得滿分。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判斷標準,這不是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文章,更不是一篇錄入教科書的文章,它只是一篇高考作文,因此我們只能用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來要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