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一直沒有讀過伊塔洛·卡爾維諾的作品,因為被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吸引,我最近在閒暇之餘讀完了《樹上的男爵》。在我的閱讀經歷中,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對「自由」這一主題揭示得尤為深刻。
主人公柯希莫的人生狀態是獨特的。他不屈服任何人的意志,而是追隨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對自由的追逐。正如故事最後賦予他的墓志銘所述:
「柯希莫·皮奧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
讀完柯希莫的故事,我對自由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這篇文章裡,我想跟朋友一起分享一下這個離奇的故事,還有故事帶給我們的有關自由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柯希莫因為逆反家庭與宗教對其人性的壓迫與束縛,有一天他搬到了樹上去住,並發誓雙腳永遠不再回到地面。
雖然柯希莫住在了樹上,但他並沒有離群索居,斷絕與人世的來往。相反,他在樹上的一生中都在關心周圍人的福祉。
可以說他越是堅決地躲進他的樹枝裡,越是感覺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的必要。
柯希莫與農夫聊天,與騎士一起興修水利,還與強盜賈恩·德依·布魯基一起讀書,與神父一起討論哲學。他在樹上追求自己的愛情,關心著自己的家庭,忙碌著自己的事業。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柯希莫嘗試著做一個領導者。他組織翁布羅薩的農民成立森林消防隊,趕走前來落腳的海盜,以及協助共和軍進行革命。
就這樣,柯希莫在樹上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直到死去的那天,他也不曾回到地面。
奄奄一息的柯希莫,當錨的繩子靠近他之際,一躍而起,就像他年輕時經常蹦跳的那個樣子,抓住了繩索,腳踩在錨上,身體蜷縮成一團,我們看見他就這樣飄走了,被風拽扯著,勉強控制著氣球的運行,消失在大海那邊……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每個人從出生伊始,就時刻處於社會合作關係之中。這種社會關係一方面助力著個體的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也在壓制著個體的自我。而自由則正是自我在社會中生存的最理想狀態。
世人皆愛自由,但很多人認為自由意味著漠視規則。這種錯誤的認知通常會導致人在放縱之中也丟棄了原則。對於自由來說,原則是內心的自我堅守,而規則是外在文化的約束和限制。《樹上的男爵》中,柯希莫為了擺脫世俗的禮俗規則而爬到樹上,並至死堅守著自己保持自由的原則——不再回到地面上去。
迫使柯希莫到樹上去生活的原因看似是他討厭吃姐姐巴蒂斯塔烹飪的蝸牛,實則是他不想服從於家中那些繁瑣的禮節,還有世俗的意志。對於個體而言,當無法改變規則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離開。
柯希莫的離開非常乾脆,而他對原則的堅守也是極為徹底,甚至讓人覺得震撼。就像電影《飛屋環遊記》裡的老費迪遜先生用氦氣球帶著自己的老房子去尋找仙境瀑布一樣,置身事外的人根本無法理解這種堅守的意義和理由。但是話又說回來,人生的意義不就在於自己相信什麼,並堅持什麼嗎?正如作者伊塔洛·卡爾維諾所說:
一個人甘心情願地給自己立一條嚴格的規矩,並且堅持到底,因為無論對他還是對別人,沒有這條規矩他將不是他自己。
故事中,年輕的柯希莫遇到了被流放到樹上的西班牙貴族姑娘烏蘇拉,並與之墜入愛河。當天主教國王取消了流放的成命,烏蘇拉的父親費德裡哥伯爵邀請柯希莫一同回西班牙迎娶烏蘇拉時,柯希莫卻選擇了放棄與烏蘇拉的愛情,繼續留在樹上。
「你要後退嗎?」費德裡哥伯爵伯爵大聲嚷。
「不,是抵抗。」男爵回答。
柯希莫抵抗的是世俗的世界。他曾從那裡脫離出來,生活在了樹上,如今必然不能再回到那個讓他討厭的世界。柯希莫與俄國軍官對話時,曾這樣評價道自己:
「許多年以來,我為一些連對我自己都解釋不清的理想而活著,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樹上。」
柯希莫從埃內阿·西爾維奧叔叔的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永遠無法將自己的命運同他人的命運分隔開。因此他雖然一生住在樹上,卻始終沒有離群索居。正如梭羅雖然在瓦爾登湖畔獨居了兩年多,但也一直沒有脫離與鎮上居民的聯繫,並且最後依然回歸了正常人的市井生活。
自由需要的是與世俗社會拉開一段距離,而不是徹底地斷絕與世俗的關係。說到這,很容易讓我想起王摩詰的輞川別業,還有蘇東坡的東坡雪堂。在世俗不遠的地方擁有一個屬於自我的精神家園,修養身心,冷觀世俗,熱心人事,這是多少人心中嚮往的自由。
與周圍的人不同,柯希莫是故事裡那個活得最清醒的人。這種清醒正是來自於他與世俗生活所保持的這段距離。叔叔西爾維奧騎士對家族的背叛,神父福施拉弗勒爾在風燭殘年對宗教的懷疑,父親阿米尼奧男爵費盡心機卻一事無成。唯獨柯希莫在世俗外的樹上生活得自由自在,並且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對此,故事中的拿破崙評價道:
「如果我不是拿破崙皇帝的話,我很願做柯希莫·隆多公民!」
伊塔洛·卡爾維諾在談到《樹上的男爵》這本書的構思時說:
我讓這個不願像別人一樣在地上行走的人物不變成一個厭世者,而變成一個不斷為眾人謀利益的男子漢,投身於那個時代的運動,願意全面參與積極生活:從技術進步到地方治理和精緻生活。
從這本書的思想裡,我們能夠讀到一種思想的融合。就像中國傳統的儒家和道家在蘇軾的身上握手言和一樣,避世卻不厭世,自由而不清高。因此柯希莫這個形象在讓我們肅然起敬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感動。
人事雖嘈雜,然而自由就在高處。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棵大樹,在上面嚮往著藍天,也依然熱愛著大地。
我是Note,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評論、收藏、點讚、轉發!你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堅持原創的不竭動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Note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