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球,你在哪兒?》:爸媽盡情聯想提問,保護寶寶想像萌芽

2020-09-03 陪寶寶讀繪本

小紅球,你在幹嘛呢?

《小紅球,你在哪兒?​》封面展示了一個大大的紅球,一個小孩子站在紅球上,「小紅球,你在哪兒?」的疑問是誰發出的呢?

作者法國的帕特裡西婭·高特用天真幽默的語言講了個小紅球探險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小紅球變成了籃球、棒球、桌球、紅紅的蘋果、聖誕樹上掛的小紅果、帽子上的小球、歌手的話筒、從冰激凌山上滑下來的小櫻桃、和孩子們玩耍的小紅球、諾諾的鼻子和遊戲機裡的小球球。寶寶看這本繪本,時不時開心地笑起來!

本文以小紅球的運動軌跡為線索,探討孩子想像力的問題以及如何保護寶寶的想像萌芽。


想像力是什麼?它和什麼有關

想像力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過程,它的發生和發展需要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礎,並受到其他基本認知能力水平的制約,是一種綜合複雜的心理過程。想像力和大腦皮質的成熟程度、語言能力的發展、認知水平和孩子的情緒有關。

《小紅球,你在哪兒?​》這本繪本適合0~3歲的寶寶閱讀。作者運用簡短、天真孩子氣的語言,特別受寶寶喜歡。

小紅球你在幹什麼呢?

小紅球你是想變成一個球和大家一起玩嗎?

你想變成一個紅蘋果,搖搖晃晃掛在樹上嗎?

你想變成聖誕禮物,給大家一個驚喜嗎?

你想變成帽子上的小球,在風中跳舞嗎?

你想變成歌手的話筒,和他一起唱歌嗎?

你想變成小櫻桃,從冰激凌山上滑下來嗎?

看,孩子們在翻著跟頭,跳著舞,你想和他們一起嗎?

咦,小紅球還想幹嘛呢?

「你好,小紅球,你要去哪兒呢?」諾諾問。

小紅球,你是要到這兒來呀!和魔術師諾諾一起玩,一定會是神奇的一天!

2歲左右寶寶大腦神經系統的發展趨於成熟,想像力開始萌芽。

2歲左右的寶寶出現想像的萌芽,主要是通過動作和語言表現出來的。當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像活動時,就更加客觀地證明了想像的出現。孩子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常常只能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點,而且往往是非本質特點,對於事物的其他特點,卻沒有意識到。這是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有限,在孩子的記憶中所保持的形象比較貧乏,對事物的特徵掌握不完全,因而在想像過程中反映的也只能是一些突出的非本質的特徵。

孩子把想像與現實混淆,是常見的現象。但是,事實證明,孩子並不是完全不顧現實而沉溺於脫離現實的幻想,並不是完全分不清想像與真實的區別,只是受到情緒狀態對想像的影響。


究竟是想像力重要,還是知識更重要?

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但想像力是可以無限發展的,想像力可以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更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人類社會進步,依靠的是不斷地發明創造,而不是墨守成規。一個奇妙的主意的誕生,需要人們張開想像的翅膀,破除原有的模式,尋求新方法,找到新思路。

孩子天生就是想像家,他們因為想像而快樂,因為想像而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好奇。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想像會逐漸從無意想像過渡到有意想像,並自己創造想像的主題。

學齡前孩子的想像處於無意想像與有意想像的過渡期。這時的孩子想像的主題可能不夠穩定,極容易改變想像的焦點。父母要做的是呵護孩子可貴的想像力,讓他充分享受過程,而不過多關注想像的結果。


為什麼孩子越大,想像力越退化?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為什麼孩子越大,想像力越退化?小時候是個思維活躍的精靈鬼,上學之後卻漸漸變成了思維定式的「小木瓜」。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孩子的想像力是怎樣逐漸喪失的呢?

曾有一位父親發現女兒作業本上的一道語文題,題目要求寫出「圓」的反義詞,她寫的是「扁」,老師卻認為標準答案是「方」,所以沒有給分。女兒一回家就倍感委屈,拿出她的一個小皮球放掉氣,對爸爸說:「皮球不圓了,不就扁了嘛!我怎麼就錯了呢?」父親不知如何安慰她,覺得老師固然不錯,但女兒的想法也有道理,只能無奈地摸了摸她的頭。


在《養育的選擇》一本書中,作者提到了兩種破壞孩子想像力的做法:

喜歡給孩子標準答案

如果過於講求實用,每天強調非此即彼,給孩子的每個問題定一個標準答案,只會使孩子的思維格式化。當孩子開始學會迎合成人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麼孩子想像的翅膀也會隨之折斷。

學習內容過於抽象

0~3歲孩子是通過感知和動作來探索世界,所以不能用抽象的概念來教孩子。比如我們直接問寶寶:小紅球,在哪兒呢?寶寶可能回答不上來。但是我們打開繪本,讓寶寶觀察圖片,寶寶就能看圖回答了。隨著寶寶認知水平的提高,寶寶了解的具體越來越多,讀圖能力就會更好。寶寶的這種讀圖能力,其實就是想像力。寶寶運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想像力。


如何保護寶寶的想像萌芽

開放式提問

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句,引導他主動的進行深入思考,這也能讓他的思維方式更為活泛。比如:小紅球,在幹嘛呢?爸爸媽媽不急著說出正確答案或者繪本裡的語言,而是引導寶寶看圖回答。這樣寶寶的思維就會更活躍。

家長在利用開放式提問激發孩子想像時,還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特定的情景,讓孩子在這些特定的情景環境下去想像具體情況。這種情景可以是虛構的,孩子不會介意,只要您為他設計情景,他就知道自己需要發揮想像來思考問題。

哈佛大學的學者做了一項研究:他們邀請家有2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參加睡前親子閱讀活動。

在經過一年的時間,他們發現,爸爸們陪伴孩子的親子閱讀,對孩子的幫助反而比媽媽們的陪伴更大。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爸爸們的發散性思維對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問孩子問題,並且要問孩子開放式——也就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從而促進孩子思考。

比如《小紅球,你在哪兒?​》這本繪本就是互動性很強的繪本,可以引導寶寶的發散性思維。爸爸媽媽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發寶寶思考,進而保護寶寶想像的萌芽。


通過遊戲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你想變成一個紅蘋果,搖搖晃晃掛在樹上嗎?

你想變成聖誕禮物,給大家一個驚喜嗎?

你想變成帽子上的小球,在風中跳舞嗎?

你想變成歌手的話筒,和他一起唱歌嗎?

你想變成小櫻桃,從冰激凌山上滑下來嗎?

這裡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個小紅球、蘋果等道具來演繹這個繪本故事。寶寶在演繹繪本的遊戲裡豐富自己的想像力。爸爸媽媽花點心思的小遊戲就可以呵護寶寶想像力。

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和孩子們玩耍的小紅球、諾諾的鼻子和遊戲機裡的小球球這裡的三個運動軌跡其實就是培養孩子運動能力的踢球、魔術表演和捉迷藏遊戲。這些運動活動使寶寶的運動能力得到鍛鍊,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小紅球,你在哪兒?​》這本繪本是用寶寶的視角小紅球去觀察和探索世界,其實是寶寶插上想像的翅膀去感受這個多彩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巧借想像,寶寶也能成為記憶小神童
    讓想像開啟寶寶的記憶力但是飛馬行空的想像力卻能幫助我們為沒有關係的事物製造聯繫。如「269」3個數字沒有關係,通過想像,把2想成「大黃鵝腳踏船」,而6是個孕婦,9是梳辮子的姑娘,最後組成一個場景「腳踏船上孕婦與辮子姑娘前後坐著踏行」。便能迅速的記住這組數字。  這種記憶法或許在你的眼中很費腦,但是孩子們經常練習,他們可以做到快速地完成想像記憶。
  • 「感覺自己耗盡了」:一個寶寶最常見的問題,難倒了無數新手爸媽
    如果你也是一位新手爸媽,那對下面這些令人唏噓的留言一定有共鳴:我家寶寶只能一直抱著睡,想把他放下,膝蓋剛彎他就哭開了,只好一直抱著,我的腰已經受不了了。婆婆聽不得孫子哭,一哭她就抱起,邊走邊唱歌哄睡。我也怕孩子吵醒家人,夜裡孩子一哭,就給他吃奶堵嘴,所以現在寶寶睡覺必須奶睡。
  • 「感覺自己快耗盡了」:一個寶寶最常見的問題,難倒了無數新手爸媽
    如果你也是一位新手爸媽,那對下面這些令人唏噓的留言一定有共鳴: 我家寶寶只能一直抱著睡,想把他放下,膝蓋剛彎他就哭開了,只好一直抱著,我的腰已經受不了了。不少一周歲寶寶仍面臨頻繁夜醒的睡眠問題,可以想像為人父母的頭365個夜晚都是怎樣透支睡眠、咬牙堅持的。
  • 三歲寶寶愛提問,回答孩子問題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為什麼綠燈才能過馬路」「為什麼這個車要停在這裡」「為什麼這個螞蟻要這樣爬」一開始覺得孩子好奇心強,好學上進是個好事兒,耐著性子回答幾輪,孩子總會問到你啞口無言,開始思考人生真諦。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和我們有一樣的經歷,自家寶寶從某刻開始特別喜歡問「為什麼」。那麼面對家裡的好奇寶寶,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媽媽去哪兒了?」談談寶寶的「物體恆存概念」
    寶寶這個舉動很明顯地表示,當他發現媽媽不在眼前時,他認定媽媽並沒有消失,他相信媽媽一定在某個地方,因此有了「尋找」的動作。整個行為表明了寶寶的「物體恆存概念」正在萌芽中。    實際上,物體恆存概念的發展和記憶力、因果關係、動作發展息息相關,從寶寶6個月起,爸媽就可以跟寶寶玩許多跟「物體恆存概念」有關的趣味性遊戲啦!
  • 滿足你對K歌的所有想像,聯想BM50麥克風初體驗
    在朋友的推薦下,風叔購買了一款聯想BM50 HIFI藍牙音響麥克風,可以想唱就唱,唱得響亮。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這款麥克風,感興趣的燒友不妨來看看吧!第一部分:開箱圖賞▼聯想BM50HIFI藍牙音響麥克風的外包裝延續了聯想一貫的家族化設計風格,整體呈現黑色,設計語言簡約大方。
  • 幾點建議:如何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如何回答寶寶的問題?
    從一出生,寶寶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當他們不能說話時,他們靠觸覺、嗅覺、味覺去探知世界,當他們能說話以後,他又開始不停地向身邊的人提問,以此來了解世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
  • 新手爸媽須知:寶寶出生後多久會睜眼,注意5個事項保護寶寶視力
    3、家人的疏忽寶寶睜眼較晚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家人的疏忽,比如有時寶寶明明睜眼了,但家人忙於其他的事情並沒有注意到,又比如家人給寶寶穿了很多衣服,從而導致不容易看到寶寶睜沒睜眼。寶寶睜眼的時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不過大多都是正常的現象。
  • ​幼升小最重要的能力,爸媽這樣培養孩子準沒錯!
    根據繪本的內容和孩子的年齡,提問的方式也不一樣。如何問出一個好問題是「對話式閱讀」的關鍵。有幾種提問方式,可供爸媽們參考。填空式提問這種方法,適用於3歲以下的孩子,通常使用唐詩、兒歌這樣的閱讀。回想式提問這種提問是就已經讀過的書中發生的事情進行提問。比如,媽媽可以問:「你還記不記得故事裡的貓貓去去哪兒了?它和外婆做什麼了?」
  • 給寶寶打造一面塗鴉牆 讓TA盡情的畫
    畫完我一看,除了勉強可辨認的,三個分別代表姥爺、姥姥和毛蛋的大頭娃娃,就是滿紙五顏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圓圈,哦,是毛蛋的紅燒肉,我好玩般的把這個別致的塗鴉賀卡寄給了爸媽,結果爸媽大大的誇讚了毛蛋一通,樂得毛蛋,天天拿著畫筆,要給他所有認識的人寫信。就這樣,毛蛋從心裡愛上了塗鴉,慢慢地,竟然畫得有模有樣起來,別人一誇毛蛋畫得好,他就特別的來勁。
  • 肌肉記憶+多向聯想=寶寶形狀認知寶典
    3-4歲正是寶寶進行形狀認知的關鍵時期,許多爸媽都會在這個時間加緊對寶寶形狀認知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總是很煩惱:寶寶對形狀學習沒興趣,不愛學,混淆形狀的特徵,記不住。我們建議在讓寶寶進行形狀認知的時候,從具象化的物品認知開始,利用多種感官刺激來幫助寶寶進行形狀認知,可以事半功倍。
  • 《星空的聯想》說課稿
    《星空的聯想》說課稿一、說教材本課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第8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星空的聯想》是一節關於宇宙星空的想像課,學生在了解宇宙知識基礎上拓寬思路,對宇宙星空進行大膽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能力。
  • 雙12必看:聯想顯示器,滿足你的所有想像
    這時候,就顯示出了聯想這樣的大品牌的「優勢」,不僅產品夠多,可以滿足多種場景的需求,而且品質夠硬,讓消費者體驗什麼是「科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優惠力度夠強——比如這次雙12,聯想就將旗下的ThinkVision思匠27全面屏顯示器(P27h)、聯想拯救者Y27q、ThinkVision 思逸14(M14)&思逸14t(M14t)等多款收穫業界和消費者一致好評的人氣產品加入到活動當中,價格十分良心
  • 父母怎樣提問,孩子才願意回答,3個啟發式提問技巧,讓娃樂開口
    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先來看傳統的教育方法:傳統教育方法通常是將問題的答案直接交給孩子,比如,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能那樣……;你應該這麼做……;你必須那麼做……」,呈現出一種簡單粗暴、給人滿滿的命令式的味道,很顯然這會讓孩子感到很不愉快,不僅缺乏對孩子尊重感,更缺少一種引導孩子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 愛玩過家家的寶寶更聰明?這個遊戲藏著很多爸媽不知道的好處
    家有戲精寶寶,是不是連自己也差點精分呢? 一會要假裝成病人,讓寶寶來「搶救」你;一會又要變成產婦,「艱難生產」;過一會又要「乖乖上學」……
  • 親子閱讀時,如何有技巧地提問?
    親子閱讀時怎麼提問?是困擾不少寶爸媽的大問題!提問互動做不好,不僅氛圍乾巴巴,也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想解題,首先要掌握一個大原則:親子閱讀這件事,親子在前,閱讀在後。1快看看,你是哪種提問風格?第二種:偏離式的親子閱讀 這類家長有互動意識,但是「聯想」過於豐富,提問的內容經常沒有抓到重點
  • 父母抓住邏輯思維「萌芽期」,養育出聰明寶寶
    3歲小男孩不聽話媽媽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趕出去,另外再換一個回來「。小男孩沉默了一會後……低聲說:「你換回來的小孩也不會聽話,因為從外面撿回來的,也是他媽媽不要的」。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想要孩子主動去學習,家長必須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因為只有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孩子才能從被動接受信息發展為主動接受信息,讓孩子主動學習是每一位家長和老師的期望。
  • 寶寶多大才能學遊泳?比你想像的晚很多
    而遊泳的好處,相信不用多說,各位爸媽都瞭然於心了——不僅能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育,還能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素質。圖片來源:@視覺中國So,大多的寶寶,才適合開始學遊泳呢?實際上,美國兒科學會對寶寶學遊泳的建議時間,要比大家想像的晚幾年!
  • 0-6歲寶寶7個不同階段早教要點
    她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將學齡前兒童的成長過程分成7個階段,如下:    (0~1.5歲)  1、0~6個月  寶寶在初生的幾個月裡開始學習適應外部環境,正在逐步調節用餐時間、睡眠周期等。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到舒適、安全與受到保護,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並與喜愛的人建立較好的聯繫。
  • 決勝網親子活動走俏 爸媽寒假齊上陣
    近兩年,隨著「爸爸去哪兒」的熱播,親子活動日益受到追捧。尤其在今年「史上最長寒假」期間,世界教育超市決勝網平臺上的親子活動成為最受家長們追捧的活動之一。 決勝網相關工作人員另外介紹,除去「爸爸去哪兒」等綜藝活動影響之外,不少家長在假期剛開始就發現,放假在家的孩子們很快就會沉迷於手機、iPad等各種電子產品,這樣既傷害眼睛又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