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 呂明俠
源於研發能力不足和銷售渠道單一,小熊電器發展前途或存挑戰。
疫情之下,小家電逆勢增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為369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13%。但烹飪類小廚電如空氣炸鍋、煎烤機等受「宅經濟」帶動銷量大漲。
因此上半年的行情中小家電受到資金熱捧,但近期這種趨勢似乎有所反轉。隨著小熊電器、千禾味業、海天味業等多隻明星股遭遇主要股東減持,「廚房」概念消費股前景也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依靠小家電逆襲,業績亮眼卻遭股東減持
阿里生態系統誕生了很多上市公司,小熊電器便是其中的一例,上市時公司也獲得了很多社會的稱讚:創意小家電+網際網路是它的典型標籤。
從最開始的爆款酸奶機,到後面慢慢打磨出了幾十個創新品類,其中加溼器、電燉鍋、絞肉機、打蛋器、酸奶機、煮蛋器、電熱飯盒7大品類更是在2018年雙十一奪得了累積銷量冠軍。
小熊家電誕生於2006年3月,作為小家電行業的黑馬,小熊電器在歷經長達一年多的IPO之路後,於2019年8月23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
上市後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小熊電器迎來高速增長期,同時其業績也是十分亮眼。股價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從最初34塊的發行價,最高飆升至165元,在一年多的時間內上漲接近5倍,市值最高達258.8億元。
據公司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7.17億元,同比增長44.51%,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為2.54億元,同比增長98.93%,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4.16億元,暴漲250.91%。
然而,乘著「宅」經濟紅利快速發展的小熊電器,近日卻遭到了股東的減持。
9月1日晚間,小熊電器公告稱,股東施明泰、龍少柔、龍少靜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在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三人擬減持的股份分別不超過公司股本的1.28%、2.24%、0.96%,合計減持的股份不超過公司股本的4.48%。
線上收入佔比達9成,流量紅利遇瓶頸
小熊電器主要在天貓商城、京東商城、唯品會等第三方渠道銷售。根據公開數據,2016年-2018年,小熊電器的線上銷售額分別為9.6億元、15.09億元和18.33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8.61%、91.6%、91.93%和90.41%。在發布的2019年年報中小熊電器並未公布線上和線下銷售比例。
過度依賴線上銷售,倘若未來無法與上述電商平臺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或上述電商平臺的銷售政策、收費標準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等情況時,都將對小熊電器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事實上,由於線上銷售渠道成本越來越高,入駐京東、天貓等平臺需要繳納各種名目繁多的服務費,電商渠道銷售產品還需要抽佣金,像小熊電器這種品牌溢價能力比較低,產品單價銷售均價即客單價比較低的企業,未來生存空間不容樂觀。
近幾年來,受消費者需求影響,包括小家電企業、電商品牌都在打造線上、線下互相擁抱的模式,兩「腿」並進。京東、天貓、蘇寧易購、九陽、小米等在積極拓展線下實體店。
《每日財報》還注意到,對於小熊電器更大的挑戰在於,一旦網際網路平臺的流量飽和之後,企業很快就會遇到增長瓶頸。儘管有人會說會多開闢幾個電商渠道不就行了,但是擁有大流量的電商平臺又有多少呢?
另外,不能迴避的現實是,美的等行業巨頭也看上了小家電市場,它們不僅布局了線上天貓京東,更承包了線下商超各主流渠道,未來它們做多少、花多大力氣去做,留給小熊的市場又有多大?
重營銷輕研發 研發不及同行
在網際網路普及的當下,營銷的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作為家電製造企業,研發才是立足的基石。
《每日財報》注意到,小熊電器為其品牌宣傳做出大規模投入,2016年-2020年H1,小熊電器的銷售投入為1.45億元、2.47億元、2.86億元、3.96億元、2.09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13.76%、14.99%、14.01%、14.73%、12.17%。
小熊電器的品牌推廣模式多達6種,包括電商平臺廣告投放、影視劇與綜藝節目廣告植入、明星宣傳、新媒體營銷、戶外廣告投放、論壇展會。
對比同行可以看出,小熊電器的研發投入不足競品的一半。2016年-2020年H1,小熊電器的研發投入為0.17億元、0.25億元、0.47億元、0.77億元、0.4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1.61%、1.52%、2.3%、2.86%、2.32%。
遠低於銷售費用,並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若「重營銷,輕研發」,長此以往,小熊電器將可能面臨市場份額萎縮等系列風險。
在小家電未受重視之前,小熊電器憑藉挖掘這一細分品類實現成功突圍。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家電研發相對簡單,核心競爭力有限,大型企業也很容易涉足,因此小熊電器的突圍也必將迎來大型家電企業的「圍剿」。
在此背景下,銷售渠道依賴線上,重營銷輕研發的小熊電器又能否活到最後呢?對此《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