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認知世界,馬克思的四字座右銘,或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20-12-15 品文化讀人生

如今我們對整個的世界好像已經是有了相當深刻的認知,但是很多的信息在我們的眼前好像就是過眼雲煙一般,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可是我們卻放棄了這樣的一些個機遇,有了很多的知識,但是我們的智慧是沒有一點增加,甚至是退化了,試想我們有多少的時間是用來深入思考的?或許還真是沒有太多的時間,今天我們是借用思想家馬克思的一句座右銘,來體悟一下其中的真諦,他的思想在整個世界上的影響已經是相當深厚, 而這一句話幾乎涵蓋了所有。

這句話就是:懷疑一切,要說很多人都對於這一個特質是有著足夠大的熱忱的,尤其是一些大人往往在其生活之中會講到若是能夠回到童年,那麼他們就能夠在用這樣的一個視覺去看待世界,我們來看看這句話,要說這裡的懷疑實際上並不是說讓我們完全去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反而應該是用辯證的思維去看看其中的真偽,對於很多習以為常的事情,難道這其中就沒有不當?有了這樣的一種思維,那麼我們就能夠在諸多的假象之中找到真相,有利於增添自己的智慧。

而有了懷疑一切的思維,那麼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做好最壞的一個打算,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任何事情,實際上這其中是有很多的一些個呈現出來的就是假象,這一點肯定是存在的,而我們若是具備了這樣的一種思維態度,那麼在做事之前一定就會有自己的一個判斷,自然對於結果在心中也會有一個預期,無論是對於事情的描述還是準備,此時的我們可以說不被所謂的表象迷惑,用自己判斷的一個心理去對待,可能更加有利於自己。

懷疑一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能夠讓我們有動力,我們面對心中的懷疑,自然是想著能夠去改變和證明,對於很多的事情,我們只要是有了這樣的一個心態,對於我們來說就有了一個動力,只有行到起來才能夠產生可能,若是對於任何的事情已經是一種默然的態度,心中沒有一絲的衝勁,這樣的人生應該是相當無聊的,人生也正是有了不斷的行動,在之後才會出現無數的可能。要說馬克思的這句座右銘,對於你的思維有影響嗎?短短的四個字,確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關焦點

  • 學習先鋒----我們的榜樣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迎難而上,停課不停學中,同學們積極聽課,主動探究,認真完成各學科任務,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這期間,湧現出一大批優秀學子,堪稱楷模。為了鼓勵先進、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現將部分典型先進事跡予以展示:榜樣之星                  --五(3)班
  • 關於馬克思正義論研究的認知測繪
    為此,我們應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規律性認識,根據馬克思的本意,建構一種回應理論與現實雙重需要的正義論,進而圍繞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展開規範性研究。  二、關於馬克思正義論內在邏輯的爭鳴  隨著上述爭論的展開,學界探究馬克思正義論的內在邏輯,形成了正義論視域中的「馬克思問題」(14)。
  • 學習講話精神 | 學習分社組織觀看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身為大學生黨員,我們需要做的除了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還要學習偉人不斷堅持為理想奮鬥的精神,在生活與學習中成為值得學習的榜樣。      信管1502    屈花蕾今天我們觀看了央視一套綜合頻道播出的《不朽的馬克思》,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馬克思被四次驅逐,仍不放棄對解放無產階級的探索和追尋,最後創辦了影響巨大的新萊茵報。
  • 大學生黨員學習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習近平講話感悟800字
    大學生黨員學習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習近平講話感悟800字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校組織觀看了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通過觀看視頻,我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 淺談我們向馬克思學什麼
    這為我們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提供了方法和指南。然而,馬克思對於廣大青年人而言,更多存在於學校政治思想教材上,大多浮於表面,缺乏深度,不成體系。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員,應當積極響應號召,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了解馬克思生平、經歷和事跡,熟知其著作的成書背景和過程,包括共產主義思想、為人類而工作的初心、世界眼光、人本情懷、做學問的精神、自然科學興趣、友誼觀等等,傳承和發展其革命遺願,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世界、分析問題,把握歷史發展方向,帶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為中國夢的實踐者。
  • 【認知學習:關於學習的認知心理學】
    這一觀點受到認知心理學家的挑戰。認為學習並不總會立即顯現在行為中,可以只反映在心理活動中。下面我們看看他們提出反駁的兩個典型的內在心理過程中發生的學習類型:頓悟學習和觀察學習。頓悟學習來源於主題學家柯勒對於黑猩猩的研究觀察,他證明黑猩猩不只是通過試錯這種行為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還能夠將之前學到的簡單反應結合起來,出現「靈光閃現」的情況。
  • 青年們,今天,我們要向馬克思學什麼
    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關於理想】 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 @青年們 新時代,我們要向馬克思學什麼
    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關於理想】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 中學幼兒園教師黨員觀《榜樣3》有感1500字 最新央視榜樣演講稿
    中學幼兒園教師黨員觀《榜樣3》有感1500字200字 最新央視榜樣演講稿《榜樣3》專題節目已經在央視播出了【視頻下載】,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榜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深深觸動著每一位共產黨員的心。他們這些最平凡的普通人【人物事跡介紹】,卻用那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將最平凡的事情堅持了一生,恪守初心,不負使命。
  • 學生時代你最熟悉的那些座右銘都出自這些詩句
    印象中,最初接觸座右銘這個詞是在小學課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由此也被少年魯迅好學的精神所感動,模仿他在課桌上歪歪扭扭地刻上了一個大大的「早」字,用來提醒自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當時「早」字的警醒作用遠不及班主任的懲罰來的深刻:罪名,損壞班集體財產;懲罰,叫家長、寫一篇800字的檢討!相信大部分的八零、九零後都有過相似的深刻記憶。何為「座右銘」呢?
  • 在艱苦的鬥爭中,馬克思是如何學習外語的?
    文 | 七天欄目 | 外語馬克思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而且也是卓越的語言大師。他在學習外語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下面,介紹一下馬克思是如何學習外語的。馬克思之所以能掌握這麼多種外語,全在於他從小就勤奮學習。在他十七歲中學畢業時,他就已經基本上掌握了拉丁文、希臘文和法語。老師在他的中學畢業證書上對這幾門外語成績的評語是「達到了令人相當滿意的熟練程度」。為了研究俄國的土地問題,馬克思在五十歲時開始學習俄語。
  • 深刻理解馬克思關於人與自然互主體性思想
    人與自然互為主客體,即人與自然互主體性思想,是馬克思所創立的新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認識超越舊哲學的根本點。馬克思認為,人的完整性、自由性和全面性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形態裡人的發展的願景,關於人與自然的互主體性思想告訴我們,在今天的文明時代,這一願景實現的重要思想前提在於確立對待自然界的科學世界觀,必須將自然界當作主體來理解。
  • 馬克思將哲學看得很透的語錄,僅18個字,讓人也明白了哲學!
    在沒有讀馬克思語錄前,我也讀過木心這樣的語錄,木心說,「宗教始終是信仰,哲學始終是懷疑。」其實馬克思也說過這樣的話,就是,「懷疑一切!」哲學的誕生,就是從懷疑開始的。而世界的誕生也是從懷疑中誕生,在懷疑中進步發展的,不懷疑,就會不知道改變,只會安於現狀,也只有懷疑,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
  • 辛亥革命前介紹馬克思生平的兩本名人讀物——關於《維新人物考》與《近世界六十名人》
    起初編纂《馬藏》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後出的《維新人物考》與《近世界六十名人》之間的關係。《近世界六十名人》是本八開畫冊,每頁中的主體,是名人像(照片居多,少數是畫像),對名人的介紹,主要包括中文譯名、外文名(按照其出生國家使用的文字)、國籍、職業職務或身份、生卒年月、主要成就,文字極為簡練。讓我們更感興趣或者引起我們特別注意的,是《維新人物考》一書中對馬克思的簡介,竟與《近世界六十名人》中的文字完全一致。
  • 馬克思關於鬥爭的名言,嘲諷了很多鬥爭中的人容易犯的毛病!
    鬥爭或許不怎麼公平,但競爭也未必公平。有鬥爭,就有人不遵守鬥爭規則,競爭也一樣。總有人不按套路出牌,總有人不按規則遊戲,不按規則遊戲的人,我們也不能將他怎麼樣,因為遊戲規則不是我們定的,是大家定的。也只有大家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會避免有人不按規則遊戲。
  • 關於夢想的作文800字(精選四篇)
    【關於夢想的作文800字篇一】  夢想不一定要遠大,因為只有我們願意改變自己,才可以改變世界
  • 猶太人平均每年圖書閱讀量64本,而我們卻只有4本
    好像我們在學生時代念的書太多了,亦或者我們工作之後真的太忙了,總之我們讀的書越來越少,這一點從跟其他國家的人均閱讀量的比較上也能看得出來。現在又是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各種碎片化信息充斥著我們眼球,讀書或許就更少了!如果喜歡讀書,平時看得最多的又是哪一種類型的書籍呢?
  • 馬克思,「靠譜」!
    近兩個世紀過去了,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影響了世界,也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之變。隨著《社會主義「有點潮」》《馬克思靠譜》等理論節目在國內「走紅」,很多「90後」也開始走近馬克思,感嘆馬克思「靠譜」,馬克思主義依然「富含」生機活力。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我們在歷史和實踐的考驗和淬鍊中逐步探索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
  • 哲學博士煉成記——給90後講講馬克思(四)
    這位沒到場參加答辯的「異類」,就是我們的主角——馬克思。那麼,馬克思是如何寫作博士論文的?他的博士論文寫了什麼內容?又為何拿到了耶拿大學的博士學位呢?且不要急,我們一一道來。1836年,馬克思轉學到柏林大學學習哲學,他升級為一個勤奮的「學霸」,每天除了看書,還去聽博士和青年教師們辯論聊天,這些青年人都是黑格爾哲學的忠實信徒,並組成了一個學術團體,叫「青年黑格爾派」。
  • 聽馬克思給我們聊聊「什麼是哲學?」
    哲學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腦雖然不在胃裡,但也不在人體之外一樣。當然,哲學在用雙腳立地以前,先是用頭腦立於世界的;而人類的其他許多領域在想到究竟是「頭腦」也屬於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是頭腦的世界以前,早就用雙腳紮根大地,並用雙手採摘世界的果實了。 讀了這段話之後,現在該輪到哲學的「門內漢」們鬱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