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再拋售內地房產?內行解讀「首富」買房3個秘訣,原來如此

2020-12-13 xi說樓市

李嘉誠,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 ,1999年起連續15年華人首富。哪怕2020年已是92歲高齡,依然憑藉294億美元身家排名《福布斯》香港富豪第二位。

李嘉誠的經商之道一度成為許多企業家的榜樣。「一個能夠放下面子去掙錢的人,說明你懂事了;能夠用錢買回面子的人,說明你成功了;能夠靠面子掙錢的人,說明你是人物了」諸如這樣的名句,更是成為許多企業家的座右銘,時常溫故而知新

但其實,李嘉誠與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人一樣,並不是生來就喊著「金湯匙」。他生於潮州一個小縣城的普通家庭,年幼時又因戰事流連失所,最後來到香港。15歲父親就病逝,作為老大他要照顧母親和三個弟妹。

寄人籬下,當過鐘錶修理員,做過推銷員,靠推銷獲得的幾千美金,逐步做起了實業、做起了地產,其中有波折也有教訓,才有了一步步發展到如今。

如今,李嘉誠的主業之一就是房地產。這兩天,關於李嘉誠500億出售北京、上海兩處地產的新聞再次成為熱點。很多人猜測他真正意圖是什麼?

當然,我不想去揣測他的目的,對於年收入還比不過一小時收入的我而言,實在沒有價值。今天主要想分享的是,李嘉誠對於房地產的理解,其實從今天來看依然十分具有價值。特總結如下,與諸君分享。

一、買不起房時,抱怨並不解決問題

第一點看起來像個雞湯。15歲時因家境貧寒,李嘉誠被迫輟學。17歲時,李嘉誠就進了鐘錶店當學徒開始學習修手錶。19歲時,走街串巷開始推銷小商品。由於銷售業績很好,20歲當上了塑料花廠的總經理。22歲依靠掙到地7000美金辦起了自己的塑料製品廠,但生意並不好。27歲時,閱讀英文雜誌時發現,塑膠花開始在國外流行。於是搶先突破了塑膠花的製作工藝,一下子引爆了市場。

成功不能模仿,但優點可以。在寄人籬下時,年少的李嘉誠學會了察言觀色,這令他在做推銷員時事半功倍。學歷不高,但堅持學習、看英文雜誌,令他獲得了有用信息。

人人都想買房,但有些人是制定計劃、分解目標、按月達成。有些人卻是抱怨房價太高,或者思前想後買了會虧、等等會跌之類。不可否認,收入的增長難以跟上房價增長,但方法總比問題多。確實盡力了嗎?還可以再提升自己嗎?收入是否可以有額外提升空間?個人理財該如何規劃?等等。

停下來不動或者保持慢速的發展,必然跟買房的距離越來越遠。後者是客觀因素,不受個人意志影響。但前者就是自己,是主觀因素,不突破一把哪知道行不行。

二、買房不該是短視行為

這次李嘉誠出售的北京、上海兩處地產,是20年前以7億的價格購入的。現在賣出是500億,翻了70多倍。

這其中至少可以借鑑3點。

1、房地產,地產大於房產。

現在開發商普遍的盈利模式是,拿地開發再銷售,通過賣房獲得10-20%不等的利潤。但李嘉誠所代表的長江實業走得是另一條路線,依靠長持獲得土地增值收益。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前者發展快,後者利潤率高。但對於買房人而言,一定要弄清楚的是,當我們買房時我們究竟買的是什麼?是遮風擋雨的屋子嗎?是旁邊的商場和公園嗎?是上學的資格嗎?還是一座城市的未來?

其實都算是,但對於如今的買房而言,貨幣屬性與使用屬性同樣重要。雖然目的並非炒房,但房子的貨幣屬性天然存在。這時,我們需要明白:地產大於房產。房產只是鋼筋混凝土的產物,只有地產是不可複製的,並因為地面附著物的稀缺性而具有稀缺性。

所以,才有李嘉誠那句名言「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2、為什麼要拋售?

都說一線房產仍將保持持續上升,但為何李嘉誠選擇此時拋售呢?可能對於他而言,翻了75倍和翻77倍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而他找到了又一個可以翻77倍的地方。

但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變現為500億,那麼所謂的翻77倍就只是紙面數字而已。要知道,房子也好,土地也罷,流通才是價值的體現。現在很多人還在衝著房價上漲而炒房,可買了之後賣得掉嗎?5年限售會把增幅磨平考慮過嗎?

很多人買房只看眼前的漲與跌,絲毫不考慮未來的可能性,也沒有去思考房價上漲的真實原因、樓市健康與否。就像前幾年燕郊房價大漲,很多人在4萬多的高位上買了房,可結果呢?虧一半都拋不掉。

李嘉誠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做生意的原則,一方面是對於債務和貸款問題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產經營上步步為營。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3、買房是對城市的長期投資

還是燕郊的例子。這兩年,燕郊的房價相比之前,恢復了不少。很多套得不牢的人已經成功解套了。這是因為,燕郊由於地理位置與人口需求,加上與北京的交通不斷得到優化,房價逐步恢復理性上漲。這個房價上漲,是基於城市的發展自然而然的結果。

而有些人,在一開始被套時就慌不擇路,超低價拋售,結果越跌越沒人買,到最後虧得一塌糊塗。這種屬於傻到不行。另一種是硬扛著,終於這兩年房價上漲,解套了。

但這其中,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買房是對城市的一種長期投資。這決定了,首先房子不該是一個短期炒作的產物,今天跌了就慌,明天漲了就嗨。其次,買房應該是對城市發展信心的體現,是一種理性的判斷,而不是追漲殺跌這種上頭的行為。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隨著住房逐漸飽和,真正適合長期投資的城市不多了。抱著長持的心態,去買一個樓市即將到頂或下坡的城市,那也是錯誤的。

最後問個問題。既然你認為房價還會大漲,那為何李嘉誠這樣的大佬不來你所在城市買房、買地呢?以他財力,隨便買幾十個樓盤,不是閉著眼睛增值嗎?

相關焦點

  • 李嘉誠叕要拋售內地資產|長江實業集團|李嘉誠|內地|上海
    有人統計,自2013年以來,李嘉誠從中國內地和香港累計套現金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拋售的內地資產,佔拋售亞洲資產的近七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李嘉誠都是華人界的經營偶像,被譽為「李超人」和「最識時運的人」。但近幾年,李嘉誠的眼光似乎沒那麼準了。李嘉誠所拋售的內地資產,大都處於上升勢頭之中。而他押注的英國,卻弄出脫歐的鬧劇,所投資產價值一瀉千裡。
  • 李嘉誠一周內拋售了香港兩處房產
    李嘉誠一周內拋售了香港兩處房產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3-11-27 09:14:33    來源: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cys   資訊標籤:
  • 李嘉誠在下什麼棋?叕要拋售內地資產,7年套現1700億
    有人統計,自2013年以來,李嘉誠從中國內地和香港累計套現金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拋售的內地資產,佔拋售亞洲資產的近七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李嘉誠都是華人界的經營偶像,被譽為「李超人」和「最識時運的人」。但近幾年,李嘉誠的眼光似乎沒那麼準了。
  • 李嘉誠又回來了?砸4000億海外資產打了水漂,如今重啟內地房產
    來源: 諸葛找房文/諸葛找房「首富」李嘉誠的一舉一動總是備受關注,時隔四月之後,92歲的李嘉誠再次露面了。這一次,似乎要一改之前轉頭海外的趨勢,打算在國內出手了。在此之前,李嘉誠曾悉數賣掉內地資產,獲利上千億元後轉戰前往英國。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家族對英國投資總額超4000億港元,有人甚至說李嘉誠「買空了半個英國」。
  • 李嘉誠拋售內地資產,恆大在全國7折賣房,房價真的要跌了?
    「人棄我取,趁低吸納」,是李嘉誠發家致富的秘訣。無論是鐘錶店的學徒,塑料廠的工廠經理還是長江實業的總經理,李嘉誠始終可以準確地把握時機,何時進場,何時離場。前段時間,李嘉誠大量拋售內地資產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 華人首富李嘉誠退休,發家史堪比勵志大片
    3月16日,不管是八卦雜誌還是海內外新聞網,都在報導一件事情,加拿大籍華人首富李嘉誠退休。看李嘉誠的發家史簡直就是一部勵志大片......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出生在廣東潮州潮安縣北門街面線巷的一個教師家庭。5歲的時候,李嘉誠在父親的影響下,在觀海寺小學讀書。
  • 李嘉誠拋售內地物業,為長孫女鋪路?他2兒子怎麼辦?
    9月4日,李嘉誠被曝再次拋售內地資產,這次拋售的物業價值500億!有媒體爆料說,這次拋售的物業主要是為了給他那才24歲的長孫女鋪路。李嘉誠的長孫女今年才24歲,大學畢業沒多久,李嘉誠就有意捧她,讓他在李家的地位節節攀升。
  • 雄居亞洲首富多年,李嘉誠總共有多少資產?
    李嘉誠雄居「亞洲首富」這個位置很多年,雖然近年已經被他人所取代,這主要是他把自己的家產給分給了兩個兒子,以及他個人喜歡低調內斂的性格有關。如果李嘉誠把所有財產都估算一下,他的家族總資產過萬億也並不稀奇。當然,李嘉誠具體有多少資產恐怕只有他和他身邊的人知道了。
  • 未來是否買房?李嘉誠早有預示!
    在中國人的眼中,房子就是命,大部分的中國人寧可不吃不喝也要買房!可能有人覺得小編說的太誇張,但事實上卻是國人對於買房強烈渴望的真實寫照。那麼中國人買房是為了什麼呢?在以前,我們買房都是為了居住,為了讓自己能夠有一個安全而又溫馨的小家。然而現在人買房,考慮的因素卻多了很多。
  • 長實集團五年拋售內地及香港資產套現1700億 李嘉誠「龜速」開發...
    與拋售資產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內地市場的表現乏力,近四年長實集團未在內地拿一宗地。「賣賣賣」的同時,也不斷「買買買」,近年長實集團積極開拓多元化投資,涉足飛機租賃、基建等業務,涉及收購的資金合計逾1400億港元。
  • 兩位首富給出一致答案
    銀行人士表示,未來銀行開發貸原則上要控制在6個月前,也就是2019年3月底的水平。什麼意思?下半年有些銀行不僅不能發放貸款,還要回收貸款,所以我們看到合肥這樣的城市有2/3的銀行暫停了二手房貸款。二手房貸款停了,個人可以等一等,擇機再買,但對於房企來說,貸款停了,等的結局可能就是——破產!所以截止到9月2日,房企破產數量達到了331家。
  • 李嘉誠的忠告:2019年還想買房的不要選擇這樣做,有風險
    在這其中有一個相信大家耳聞目染也知道了,他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誠!李嘉誠憑藉在房地產市場的風雲變化奪得了多屆的香港首富寶座,這也得益於他的強大經商頭腦。近期,李嘉誠一則關於2019年樓市動向的話也讓不少人心生蕩漾了。
  • 人民日報評論:與其挽留不如目送李嘉誠離開
    2015年09月23日15:33 來源:房天下 這幾天,亞洲首富李嘉誠深陷輿論漩渦,關於他從大陸撤資的爭論,仍然在唇槍舌劍地進行著
  • 細數亞洲首富李嘉誠發家史:在社會動蕩時抄底樓市
    沒過幾年,炒房風暴平息,大批離港的商家回流,房產價格水漲船高。李嘉誠將廉價收購的房產高額拋售,並轉而購買具有潛力的地皮。不過,這些地皮他並不急於出售,而是用來興建樓宇。到20世紀70年代初,李嘉誠已擁有樓宇面積630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35萬平方英尺,每年單是收租,就能賺取400萬港元。
  • 首富李嘉誠的核心成功秘訣,原來只有一個字
    沒有人不認識香港首富李嘉誠,關於他的光輝商業史,網上多有記載,但是關於他的核心成功秘訣,只有一個字:誠。正如他所說:「我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如果這樣,即使僥倖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為確證李嘉誠有供貨能力,外商提出須有富裕的廠家作擔保。李嘉誠白手起家,沒有背景,他跑了幾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沒人願意為他作擔保,無奈之下,李嘉誠只得對外商如實相告。李嘉誠的坦誠打動了對方,外商深受感動,不要求用其他廠商作保,現在我們就籤合約吧。」沒想到李嘉誠卻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他對外商說:「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之至!
  • 李嘉誠又在內地「砸」了24億,傾心於「此行業」,反應什麼問題?
    作為香港首富,李嘉誠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不管是決策還是話語都值得很多創業者學習,從一個窮小子到登上首富的寶座,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一般人所不能體會的。不過縱觀李嘉誠這幾十年的各項投資發現,他從香港房地產行業進軍內地,之後又通過拋售內地和香港的固定資產在加拿大、英國投資,重心開始從國內放眼國外了,而現在李嘉誠的兩個兒子都是加拿大國籍,長和集團在內地的資產總抵不上在英國總資產的三分之一,可見李家對海外市場有多麼重視。
  • 李嘉誠、王健林紛紛退出,炒房客苦日子要來了
    李嘉誠資產轉移海外早些年李嘉誠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大賺了一筆,但從2014年起,他開始拋售國內的資產並轉移到英國投資,目前他在英國多個領域都進行了投資。李嘉誠曾表示不賺最後一個銅板,並且他還勸大家不要炒房,這種種都說明了炒房行為已然不可行了。
  • 鄭裕彤家族接連拋售中港資產 後人否認撤資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撤資風波剛平息,香港另一富豪鄭裕彤家族即接棒成為撤資的主角。  據粗略統計,過去兩年,鄭裕彤家族至少拋售了約348億元的中港資產。  在內地,鄭裕彤或許不像李嘉誠那樣被熟知。但在香港,鄭裕彤與李嘉誠、李兆基以及已經過世的郭德勝,被稱為香港四大地產商。
  • 美國買房神話破滅 中國買家拋售291億元美國房產……
    中國人「愛」買房這件事情不僅僅是國內「人盡皆知」,就連不少國家的人也是「領略」到了中國人的購買熱情。2014年左右,一些「有錢人」已經不滿足於投資國內房產了,紛紛拿著大量的鈔票開始前往「各地」買房。這些有錢人之所以前往海外買房,自然也是有許多原因。不過買房的目的歸根結底也就是兩個,一個是自住,還有一個是投資。作為投資所用的,肯定是希望能夠房子升值,大賺一筆錢。
  • 虧損1400億,亞洲首富李嘉誠踩雷
    來源:價值線、券商中國、中國證券報、環球時報、中國基金報等這年頭,不踩雷都不能算成功人士,前有地球首富巴菲特踩雷卡夫亨氏,一夜損失90億美元。今有亞洲首富李嘉誠持股一家加拿大能源公司損失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08.6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