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與其挽留不如目送李嘉誠離開

2020-12-18 房天下產業網

2015年09月23日15:33 來源:房天下

這幾天,亞洲首富李嘉誠深陷輿論漩渦,關於他從大陸撤資的爭論,仍然在唇槍舌劍地進行著。是正常的運作,還是道義的失守?是合法的進退,還是無奈的撤離?義憤填膺的道德審視、唱衰中國的負面猜測、恐慌情緒的傳染效應……這些元素,使得李嘉誠的撤離變得十分敏感。

那麼,如何看待李嘉誠「路線圖」的轉向?一些人選擇從感性的角度來審視。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的優惠政策、開放環境、巨大市場,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這幾年來,由於轉方式、調結構,大陸經濟增速主動回調,李嘉誠的選擇就顯得尤為扎眼。從普通人的樸素情感出發,好的時候同享福,遇到困難卻不能共度難關,這在觀感上確實讓一些人覺得有點說不過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僅僅停留於感性。即便是有種種「看法」,也只能停留於個人內心的幾聲嘀咕,卻難以從公共層面進行「道德綁架」。畢竟,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動,市場的規則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內,資本享有來去自由的權利。李嘉誠到大陸賺錢,如果因為曾經給予優惠而主張「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當性,在道理上也說不通,更與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陸,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場透明,當然有足夠的底氣接受任何資本的歸去來兮。只是,如果缺少這樣的大視野,激於義憤而情緒,甚至公開叫囂「別讓李嘉誠跑了」,就顯得有點落後於時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於企業家樹立信心。

眾所 ,北京長安街的東方廣場,上海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國政治和經濟重鎮的標誌性建築,都打上了李嘉誠的烙印,他的撤離,無論如何都可能被視為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說這不代表什麼,肯定不現實,但如果對此做過度解讀,甚至由此預測中國經濟不行了,則顯得有些誇大其詞。中國經濟總量佔的比重超過12%,這麼大的盤子、這麼重的分量,一個商人的撤離能影響基本面嗎?全球化時代,資本流動再正常不過,沒必要對此風聲鶴唳。

與一些人的恐慌情緒相反,中國官方對此表現得從容淡定、舉重若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來對在中國信心逐步增強」,「我們現在推進的改革重要的目標就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斯人已去,難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場經濟本就是多元經濟、流動經濟,有人走、有人來,有人看跌、有人看漲。只要中國深入推進改革、堅定完成轉型、保持市場活力,就不用擔心李嘉誠之後沒有資本進來。我們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於義憤的謾罵,而是把這個國家建設得更好,讓今天的離開成為明天的遺憾。

資本沒有國界,但商人有祖國。相信包容開放的中國,會為更多商人留一份溫情,不僅會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來容納他們,更會以超越金錢的胸懷來溫暖他們。如果僅僅把中國視為利益性市場,而不是戰略性市場,一些人可能會選擇離開。但時間將證明,大陸錯過的可能只是一兩個商人、一兩家企業,而他們失去的,則將是與中國一起成長的整個時代。

推薦閱讀

長實地產的李澤鉅時代:謹慎更勝李嘉誠?

李嘉誠內地撤資路線圖:囤地入場後高位拋售

李嘉誠撤800億資產:名下上市公司註冊地已全部外遷

李嘉誠撤資背後:中國經濟急劇下行 面臨四大風險

李嘉誠"跑路風波"後發聲:繼續看好中國經濟

前8月香港對內地增15.8% 李嘉誠並不是風向標

解析李嘉誠資產外遷路線圖 歐元疲軟回報更穩定

何謂超人?看李嘉誠拋售中國資產時機有多精準

李嘉誠再次出手重組:上市公司註冊地全部外遷

李嘉誠大幅賣股套現專注公益 李澤鉅發聲或為接班

股價大漲致財富暴增 王健林超李嘉誠成全球華人首富

李嘉誠再售上海物業 港資內地拋盤持續發酵

李嘉誠拋售背後三大秘密 並非看空內地樓市

李嘉誠或再拋內地地產項目 作價超160億元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談李嘉誠事件:斯人已去 不必挽留
    摘要 【人民日報談李嘉誠事件:斯人已去 不必挽留】這幾天,亞洲首富李嘉誠深陷輿論漩渦,關於他從大陸撤資的爭論,仍然在唇槍舌劍地進行著。是正常的運作,還是道義的失守?是合法的進退,還是無奈的撤離?
  • 央媒公號評「別讓李嘉誠跑了」:顯得有點落後於時代的不自信
    央媒公號評「別讓李嘉誠跑了」:顯得有點落後於時代的不自信 李克濟/「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 2015-09-20 22:16
  • 與其千方百計挽留對方,不如自己變得優秀,讓他離不開你
    你要知道,在這個世上,與其千方百計挽留對方,不如自己變得優秀,讓他離不開你。01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感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不是說只要你等在那裡感情就會來到我們的身邊的。感情是需要我們去主動創造的,如果你只是傻傻地站在原地,感情是不會來的。
  • 你要離開我不挽留!對不起,我累了
    如果你想離開我了,那你就離開吧,我不會去挽留了!以前的時候想到你離開,我都莫名的害怕,害怕失去你,害怕以後的歲月沒有你的。但是現在你要離開就離開吧,我不會再挽留!因為愛你的心已經太累了,真的好累,心也已經傷痕累累!
  • 男子在哈爾濱一火鍋店吃「霸王餐」,店主竟「目送他離開」……咋...
    男子在哈爾濱一火鍋店吃「霸王餐」,店主竟「目送他離開」……咋回事? 12月8日,哈爾濱一段男子吃飯沒錢,火鍋店老闆讓其拿衣服離開的視頻
  • 別試圖挽留一個變心的人,轉身離開,就不會受傷
    《中國合伙人》中李陽在給學生講美國人思維的時候,用自己和露西的戀愛經歷告訴學生,如果一個美國妞決定離開,千萬別試圖挽留,否則她會像扔超重的行李一樣把你扔了。我倒是覺得其實全世界所有人都一樣,且不分男女。
  • 龍應臺散文集《目送》觀感:再見,不必追
    從《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龍應臺:溫情的母親,落寞的女兒,思考的文人,被稱為 「華人界最犀利的一支筆」的龍應臺在這本書中所表現出來的,卻是無盡的柔情。「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長,最後一次的目送是永別。」 這或許就是龍應臺想要告訴給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的本真。
  • 與其拼了命也要鶴立雞群,不如努把力讓自己離開那群雞
    與其拼了命也要鶴立雞群,不如努把力讓自己離開那群雞1: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總是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總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說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 有些情,與其無法言說不如一笑而過;與其無法釋懷不如安然自若
    因此,有些情、有些事,與其無法言說,不如一笑而過;與其無法釋懷,不如安然自若。人生中的愛情故事,往往就是這樣,彼此都走進了對方的生命裡,卻相戀不可相依,相思只能相望。記得與你初見的時候,我一直以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直到後來你再無歸期的離開,我才才明白:原來,最難得的是重逢!今生,我從來沒有後悔過遇見你、愛上你。乃至後來的分開,也覺得那都是命運的最好安排。
  • 川普公布離開日期,各州民眾爬欄杆升旗挽留,美媒:為時已晚
    與此同時,川普在針對新冠病毒疫苗的最新演講中,暗示即將離開白宮,這與其一直以來的"自信"有所差別。美媒稱,目前,大批民眾在美國各州示威遊行,一些民眾更是爬上欄杆,升起美國國旗試圖挽留川普。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稱,川普曾表示,另一屆政府可能很快上任,"時間會證明",這是他最接近承認拜登可能接替他的一次。
  • 傷心的挽留不如及時放手,當愛已不再,總有分手的理由
    當愛情在時,所有的藉口,都是能在你身邊的的理由;當愛已不再時,所有的理由,都是想離開的藉口。河流嚮往大海,再高的山都有方法去繞開;兩個人追逐愛情,什麼樣的障礙都無法阻擋。唯一的列外,是愛已不再。於是,她深情地向他表白,希望能夠挽留住他,只是,他依然搖著頭,堅持要分手。「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我決定到更大的城市去闖一闖,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自從與你在一起以後,我的壓力很大,我感覺我在漸漸失去曾經的雄心壯志,所以為了我的夢想,也為了你以後的幸福,我們還是好聚好散吧。」
  • 人民日報新媒體新聞評論話語分析
    但是光以「媒體融合」的一般意義來界定「人民日報評論」這一訂閱號的成功是很難的,無論是在股權結構、新聞生產流程還是技術能力,「人民日報評論」都沒有對人民日報評論部編輯室產生翻天地覆的影響。所以「人民日報評論」這一訂閱號的成功,最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於「內容+」的內容融合模式。 也就是說,「人民日報評論」訂閱號與人民日報本身的評論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文風的轉變。
  • 2018年讀書筆記·第30本龍應臺《目送》
    述說著親情的血濃於水,也述說著親情離去的無奈與錐心疼痛,但更多的是告訴人們親人的重要與親情的珍貴,「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長,最後一次的目送卻永別。」 這或許就是龍應臺想要告訴給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的本真。這些溫情的語言,如一劑醒腦益智的良藥,使我們深陷塵世羈絆的心靈,一次次得到解脫和自省。
  • 當男人說「我們分手吧」,不要哭不要挽留!用這三句話,體面離開
    第一、希望你能找到幸福其實在感情當中,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只要一方提出分手說明就沒有任何的感情了,這個時候就不要把自己的尊嚴丟了,即使再怎麼的去挽留對方也是不可能了,不僅如此,就算是在和好,你們之間也會有隔閡,也會因為同樣的問題導致你們之間再次分手
  • 你覺得老闆加薪挽留就可以妥協了,實際上這對自己危害很大
    如果你的老闆通過加薪的方式挽留你,你會做出妥協嗎?如果會,那你就要了解一下這個妥協的背後對你的危害有多大了。與其這樣被領導耍,倒不如面對你不知道是否是真的的承諾置之不理!三、想再做出改變就難了---肯定會耽誤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就是你妥協之後,如果再在工作上跟領導發生矛盾,你就很難再通過辭職的方式來讓自己得到解脫了。
  • 《明月照我心》:很多人口中的離開,只是為了換取一句挽留
    本就擔心明月離開,看到這樣沒頭沒尾的信,自然很容易誤讀。03李謙本就誤讀了明月的信,加之雀硯告訴他雲伺差不多和明月同時出門,最為要命的地直到半夜明月都還沒回來,他自然想當然認為明月選了雲伺。收拾東西的時候,坦麗一直在勸明月留下來,明月卻一直在反駁,「凡是有關於他的,我統統都不帶」,與其說是在勸說坦麗,還不如說是在說服自己,因為她怕自己在多等一會,好不容易才做的決定,又會被自己給否定掉了。
  • 《目送》:難捨龍應臺的憂傷和美麗
    買了一本龍應臺的《目送》,讀啊讀,竟不忍釋手,幾度淚眼模糊。  書中文章,多是作者對父母兄弟朋友的親情和牽掛,幾分落寞,幾分溫婉,也有不舍無奈之際,作者決然轉身的背影。  《目送》是書名,也是第一篇的篇名,訴說對父親、兒子的眷愛。
  • 職場套路多,當你提交離職書時,領導一再挽留離不開3種原因
    當你將自己的離職書提交給領導的時候,領導可能會對你進行挽留,這個時候領導對你的挽留有很多種原因,也許是真心實意,也許是面子工作,也許是職責需要,這個時候你就要明白其中緣由,別因為領導的一再挽留讓你覺得公司離不開你,自己好不容易決定的離職而就此作廢。
  • 李嘉誠,做人的7個為人處世之道
    由於在離開萬和塑膠公司前,李嘉誠曾經對老闆許諾絕不會搶的客戶,所以他拒絕了前來前來他的公司主動找他合作的原客戶,堅持重新開發新銷售渠道來進行銷售。 正是因為這種講信用,才讓李嘉誠有了良好的聲譽,在困難時期得到了許多客戶的諒解和支持,從而度過了難關。因此,信用是鑄就李嘉誠輝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在人的一生中,能夠做到堅持誠實與信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李嘉誠,做人的7個為人處世之道
    由於在離開萬和塑膠公司前,李嘉誠曾經對老闆許諾絕不會搶的客戶,所以他拒絕了前來前來他的公司主動找他合作的原客戶,堅持重新開發新銷售渠道來進行銷售。正是因為這種講信用,才讓李嘉誠有了良好的聲譽,在困難時期得到了許多客戶的諒解和支持,從而度過了南關。因此,信用是鑄就李嘉誠輝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