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一次員工表彰會結束後,同事莎莎和我抱怨:「怎麼每次表彰都沒有我,我覺得我做得也不比別人差,這些表彰項目一定是已經內定了。」另外一個同事小林說:「要不是我休息了幾天,這個表彰一定有我」。新來的小菲說:「看著得獎的人那麼厲害,自己卻那麼平凡,看來我不是幹這個的料」。
身在職場,你身邊是不是每天都會有類似的抱怨出現。也許你會說,這只是發一下牢騷,沒什麼。
直到我看了《終身成長》這本書,原來之所以有這樣的抱怨,是因為他們都陷入了「固定型思維」。書中講了人類的思維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並且,書裡從員工、老闆、教師、運動員、家庭、朋友等多個維度,講解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的結果。很多人吐槽書中的案例太多了,不像其它的書直接給你把條條框框列出來。而正是這些案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身處什麼角色,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成功也許容易,但是要保持成功,就需要訓練自己的成長型思維。
作者介紹: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現任史丹福大學路易斯和維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論:它們如何影響動機、人格與發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聯誼會(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選為年度好書。她經常為《紐約客》《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波士頓環球報》撰寫文章,也曾登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國廣播公司的《20/20》等新聞節目。
來看看兩種不同的思維表現吧。
一、固定型思維的表現
1、容易走入「非好即壞」「非成即敗」的極端
你還記得過年回家的場景嗎?七大姑八大姨總會對你問這問那,尤其談論到工作。「哇,你是醫生啊,太厲害了」,」哇,做生意的大老闆,好成功「,」哦,在廠裡打工啊「。
這就是固定型思維的例子,這種思維總是非好即壞,非成即敗。公務員就是好工作,私營小企業打工的就一無是處。你如果做得成功,說什麼都是對的;你如果做得不成功,都沒人聽你說話。而最可笑的是,這裡面被奚落的人,自己也有這種思維,別人成功就是好,自己工作一般就覺得不如別人。
你是不是也經常會有這種看法:這是一個壞老闆,那是一個好同事。這都是固定型思維。
2、不接受他人意見,逃避自己的問題
有的同事,只要一出問題,或者工作沒做好,就會找一大堆理由:」要不是誰出錯「」要不是下雨「」要不是今天我身體不舒服「」要不是堵車「……
出了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和自己無關。你如果指出他的問題,就會對你耿耿於懷。因為他覺得自己總是比別人優秀,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只允許自己指責別人,不允許別人對自己有異議。
3、努力想證明自己,卻容易放棄
固定型思維的人,有一種執念,會為自己貼標籤,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的人,並一直努力證明自己是那樣的人。一旦成功了,就會對周圍的人說:看吧,我就說我是那樣的人。而如果失敗了,就會開始找各種理由。比如,要不是因為工作太忙,我原來可以成為一個作家。並且,為了避免失敗,甚至會拒絕一些看著就認為自己做不了的事,因為他要樹立自己的形象,那些可能會導致自己形象被毀的事就拒絕去做。
面對工作也是如此,一直想證明自己,但是一遇到挫折,就覺得不適合自己,自己幹不了。總換著地方想證明自己,可最後卻一直留在原地,什麼也證明不了,還要解釋道:領導不給機會,同事不配合,運氣不好等等。
二、成長型思維的表現
1、認真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具有成長思維的人,並不會刻意的去在乎結果,更多的是在乎做事的過程。比如,一個籃球運動員,比賽結束後,無論成敗,更在乎的是,這個比賽自己是否全力以赴,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要改進。然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專門針對這些不足,去加以訓練。
在工作中一樣,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當接到一個工作任務時,會先想:這個事我如何去做好,需要什麼資源和幫助,怎麼樣去尋找這些幫助。先不說最後結果如何,就從開始思考這一分鐘開始,已經在成長了。
2、努力尋找成功的方法並加以訓練
你在體育賽場上看到的那些運動明星,並不是天生就具有那樣的能力;你看到的那些著名的演員,也不是天生就具備成為巨星的天賦。他們有的只是超出常人的熱愛,和無數次的練習。
如果你熱愛健身,你就會知道,那些完美的身材和肌肉,絕不是一天練就的。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只有固定型思維或成長型思維。其實不管任何人,經常都是兩種思維共存的,在不同的時間或地點,會表現不同的思維方式 。
也不是固定型思維就沒有成功的案例,確實有一些固定型思的人成功了,但那是極少數。也許一時把握機遇成功了,但想要持續保持成功,一定需要成長型思維。
三、如何建立成長型思維
1、凡事先找自己原因
你應該坦誠的面對自己,承認自己確實有責任,而不是一出事就逃避,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當你沒做好,或做錯的時候,打消」因為……,所以……「的念頭。你應該這樣想:我自己哪裡有問題,哪裡沒做好, 以後需要在哪些地方改進。
2、學會總結,多想怎麼能做好,而不是做不好怎麼辦
養成計劃和總結的習慣,最好是建立你的計劃和總結筆記。當你即將要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多去想怎麼才能做得更好,對於這件事,我有哪些優勢,哪些劣勢;對於自己的不足,該怎麼去改善。做完一件事,或者過完一天,總結一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做得不好的地方,接下來應該如何去改善和練習。不要總是去想:這個事萬一做不好怎麼辦。你都還沒去做,幹嘛為自己設限呢?
3、保持謙虛,持續學習
有句話說:水低為海,人低為王。在職場上,永遠要保持謙虛,因為讓你看似覺得其貌不揚的人,也許正是你最好的老師。
俗話說:不怕別人別你優秀,就怕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就算你的方案再好,你也可以向別人討教一下,如果是別人,會怎麼去做這件事,你的方案和別人的方案,各有什麼優缺點,怎麼取長補短。
4、持續改變
你可能會說,我已經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了,已經達到目的,可以放鬆了。不,之所叫成長型,就是說這是一種需要持續保持的習慣。如果你不堅持改變,那你又會陷入了固定型思維。
結語:
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身在職場,無論你處在什麼位置、什麼角色,要想持續進步,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一定要訓練自己的成長型思維。
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歡迎新的變化和想法,不管他們來自何方。真正的自信來源於你的思維模式:你已經做好了成長的準備。
——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
十八年職場,小白到管理,職業規劃到升職加薪。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