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荷蘭社會創新力(一)

2020-12-16 橋梁雜誌

編者按

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訪學期間,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高星林先生研修專業課程之餘,從教育體系、社會環境、實踐及轉化能力等諸多方面,對荷蘭之所以能孕育出蓬勃的創造力加以觀察,並與多位荷蘭企業家、學者溝通後寫成此系列文章。儘管並非專業技術文章,《橋梁》雜誌微信公眾號將連續三天為讀者推送此系列,是希望藉此內容在行業創新體系的培養以及創新人才的發掘方面提供更多元的視角和理念。

荷蘭,面積約為北京市2.5倍,人口約為廣東省的四分之一 (約1700萬)。然而,在2018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排名世界第二。

荷蘭的創新力指數高居前列,這背後源源不斷的創新能量和動力究竟來自哪裡?為何擁有這麼多世界級的公司?如何成為高科技強國?為什麼是世界上第二大農業出口國?為什麼是世界最大花卉、種子、奶製品出口國之一?

2019年底,筆者來到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下稱「TUD」)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旅程。藉此機會,帶著這些問題,也開啟了探索發現之旅。

閱讀了許多歷史、地理,名人學者的遊歷文獻,走訪了多所當地大學和企業,參加了30餘場演講報告會,採訪了諸多當地教授、學者和企業管理者,梳理出有關創新的關鍵要素,把這些認識和思考整理形成觀察報告。通過這次調研,筆者不但回答了自己的好奇心,更覺得荷蘭等歐洲國家的優良經驗值得我們國家關注和學習。希望文章能對他人亦有所幫助,這也是我寫作本文的初衷,幸甚至哉。

有關荷蘭社會創新的主要因素,暫且歸納為:歷史演變的基因和地理環境砥礪、教育體系培育機制、自由開放包容的社會文化、可持續研究和結合實際轉化的能力。

筆者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圖書館

歷史演變的基因和地理環境砥礪

歷史演變

大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其特性的形成可以從歷史和地理中尋出端倪。即中國俗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1815年荷蘭成立王國,1848年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殖民統治維持了荷蘭穩健的經濟。二戰後,荷蘭逐步邁入現代化國家。期間,一些傑出學者的思想學說,對荷蘭國民性格的形成、社會乃至全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國際法和海洋法鼻祖,近代自然法理論的創始人之一胡果格勞秀斯(Hugo de Groot),其《海洋自由論》為當時新興的海權國家荷蘭,提供了法律原則的基礎。現在的萊頓大學仍然是國際法和海洋法最富盛名的殿堂,(聯合國)國際法院也設於荷蘭海牙(國際法庭)。被譽為介於伽利略與牛頓之間重要的物理學先驅的克裡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西方近代哲學史重要的理性主義者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他的無神論或泛神論性質哲學學說,對馬克思等後來的哲學家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亨德裡克安東洛倫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是經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間承上啟下的科學巨擘。

地理影響

荷蘭位於歐洲西北部,東鄰德國、南接比利時,西、北瀕北海,海岸線長1075公裡,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本土面積41528平方公裡,其中1/4的本土面積低於海平面,素有「低地之國」之稱,資源匱乏,自然條件並不優厚。

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是其兩大著名城市。阿姆斯特丹位於艾瑟爾湖西南,英吉利海峽的東岸,是歐洲內陸水運的交匯點。鹿特丹位於兩條通航大河(萊茵河和馬斯河)的入海口,是瀕海的絕佳位置。

在自然地理環境和重商主義思想影響下,17世紀的荷蘭以商業稱雄於世界。為了發展海上貿易,荷蘭力興航運和造船業,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荷蘭政府通過創辦規模巨大的特許股份公司,對廣闊的海外商業空間行使專營權和統治權,其典型代表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其中,東印度公司最為著名(荷蘭語VOC),成立於1602年,1799年解散,是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制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發行股票的跨國公司。

為了公司管理和資本運作的需要,荷蘭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第一家銀行,並建立了期貨交易機制。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保險,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隨之而來的是國際清算中心、國際貴金屬貿易中心、歐洲股票交易中心……極大的促進了荷蘭貨幣的流通,有力支持了荷蘭貿易和經濟的高速擴張,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此後,荷蘭人在北美的殖民地建立了一座城市——新阿姆斯特丹,並在那裡開闢了一條街——華爾街(Wall Street),把現代金融體系帶入了美國。

歷史和地理在荷蘭民族的性格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文藝復興使西方人告別了漫長黑暗的中世紀,加爾文主義為主導的思想解放運動席捲整個荷蘭大地,並開啟了自由、獨立和敢於抗爭的民智。受西方啟蒙運動的影響,自由、民主、平等、科學、理性逐漸成為荷蘭社會價值的基礎,「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進化論思想更是深植於國民性格中。歷史和地理的影響成就了其獨特的文化,影響國家治理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了創新的基礎。

「做自己」式的教育體系

荷蘭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強調動機、尊重個性。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擅長的事和適合的事情,讓學習變成自覺。選擇適合個性發展的教育,最大限度尊重獨立個性和自我展示。

荷蘭的教育體系總體分類分級如下:

荷蘭教育體系示意圖

第一是學前教育,零至3歲的兒童可以進入幼兒園,非必須。

第二是小學階段,從4歲到12歲,共設八個年級。小學階段除了學習基礎知識外,七年級的學生還必須參加自行車執照的考試。另外,所有的學生必須通過遊泳考試,達到8級(C)的水平。老師結合學生的測試成績、平時在校整體表現,興趣、特長和資質給出建議評價,是學生選擇中學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三是初、高中階段,這個階段難度加大,分級較多,根據小學畢業測試的綜合分級建議。

綜合成績最好的學生進入大學預科教育中學(VWO,preparing high education),學制6年,大約在第三年進行學科分類。畢業後可以進入荷蘭的研究型大學(WO, university)。這種公立大學在荷蘭僅14所,之後可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排在第二檔的學生進入普通高中(HAVO,high general continued education),學制5年。畢業後可以進入荷蘭的大學(HBO,college,荷蘭的高等職業教育),這類大學在荷蘭約有39所。之後,成績優異的可以攻讀碩士學位,不設博士學位。除非極個別的學生轉入上一級中學,或在大學時選入上一級大學(WO, university),才有機會攻讀博士學位。HBO較WO更加注重實踐。

第三檔學生進入第二普通中學,或稱預科中學(MAVO,secondary general continued education),學制4年。畢業後可以升入荷蘭的中級職業教育或中級專科教育學校(MBO)。MBO分為4個層級,技能從需要協助到獨立性依次提高。

第四檔是VMBO系列中學,分為4個層級。學制一般為4年,畢業後可以升入荷蘭的中級職業教育或中級專科教育學校(MBO)。

然後是Praktijkonderwijs(荷蘭語)中學,即實踐教育中學(practical education),學制一般為4年,課程設置和VMBO-BB接近,實踐科目略增強。

最後是LWOO(荷蘭語)中學,為輔助學習教育中學(Assisted learning education),學制一般為4年,面向基本技能(如計數、語法、閱讀等)有問題或有嚴重的社會情感問題的學生而設,須在老師支持幫助下學習。

以上三個階段都是義務教育,不收費。

第四階段是荷蘭大學階段,WO本科學制3-4年,相應碩士學制為1-3年,完成學分和答辯即可。博士學制一般為4年,但大多數人無法在4年內畢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博士平均畢業時間為64個月,有的甚至超過8年。HBO本科教育一般學制4年,碩士為1-2年。

荷蘭教育體系制度設計中,相鄰層級可以互相轉化,經過老師和學校的評估。中學和大學體系層級自上而下,理論減弱,實操增強。小學畢業初步分流、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下資格認證的框架,使得荷蘭大學的二元教育體系成為現實,制度設計的靈活性又很好的保證了制度的彈性。這是教育綜合排名世界第三的荷蘭區別於其他國家最大不同之處。

也許有人會問,小學畢業就幾乎決定了一生的職業安排,科學嗎?如果對老師的評估存疑,可否另作選擇?實際上,由於評估一般都比較客觀和準確,荷蘭家長總體上信任老師的意見。而且機制設計上有互相流通的渠道,整個體系具有很好的流通性和適應性,評價標準相對客觀。這個體系有兩大重要特點,一是根據每個人的能力施教,二是合理的分類教育為社會提供合理分工的人力資源,社會更加均衡,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社會矛盾和衝突。

學習=知識×問題

荷蘭的孩子為什麼最幸福?

近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統計顯示,荷蘭兒童的幸福指數在31個發達國家中名列第一,芬蘭第二,美國第26位。

荷蘭的教育重視培養興趣愛好,鍛鍊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這些對未來的人生道路有重要的作用。在這裡,老師鼓勵孩子培養特長,並為每人建立一本「追蹤檔案」,其中涵蓋學習進度、興趣特長、交流能力等多個方面。荷蘭人認為,學習=知識×問題。所以,在中小學的教育中,老師會為學生創造更多質疑、發問的機會。中學期間,每個學生都要交一份調研報告,選題和形式不限,其目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實際上,不僅是中小學,大學、研究生的教育也都一直保持著這種訓練方法。

土木學院助理教授王猛博士談到,蒙特梭利教育法(Montessori education)在荷蘭很受歡迎。它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應尊重個體差異和個體發展曲線,不必強調橫向比較。荷蘭父母極其重視培育自己的孩子,大多遵循「獨立、傾聽、平等、溝通」的教育原則,他們會選擇減少工作時間來陪伴子女,並且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每個孩子都很有自信,與父母平等地交流,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有一次,筆者去萊頓大學調研,剛好是開放日。當地中學五年級的學生可以體驗「上一天大學」。活動中有老師授課、志願者講解引導、高科技設備展示、實驗過程演示、互動遊戲環節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孩子了解科技的奇妙,可以激發其對科研的興趣。

性格和基因是創造力的動力源

開放的心態、良好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國民的高素質、鼓勵並要求批判性思維已經植根於這個民族的性格和基因,成為其不竭創造力的動力源。

荷蘭總體教育水平高。有數據統計,在25-65歲的荷蘭國民中,有33.3%獲得本科以上學歷,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的24%。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下稱「TUD」)電子工程、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數學教授、TUD工會副主席Marleen女士介紹,荷蘭創新力高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可以自由說話、自由發問,思想沒有條條框框的邊界限制,自由創造了創新的條件。

在荷蘭,知識受到尊重,很多人都在圍繞自己興趣做事。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完善的保障機制,使得絕大部分人都在圍繞興趣做事情,這極其難得。

此外,荷蘭的教育重視獨立思考,注重培養思維方法,並且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以TUD為例,其理念是引導支持創新,強調卓越、影響力、參與度和開放性。學校的運作以教學研究為核心,資源由教授自行調配。這樣一來,教授等教職人員可以專心做學問,有最大的學術自由。此外,TUD全部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和學術論文都要求上網並公開,方便共享和查閱。不僅如此,荷蘭也是「open science」的倡導者,學術知識的公開和共享,減少了知識獲取的成本和壁壘,並可以加強傳播。這種信息的快速獲取和快速迭代的能力,也決定著創新的能力。當然,荷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特別嚴謹,通過法律保障了創新成果的高附加值和價值。

土木學院劉琰博士生介紹,荷蘭的所有大學包括TUD在內,都鼓勵並要求所有學生的課程和計劃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關於鼓勵批判性思維,他們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如果老師說行,你要先思考不行;如果老師說不行,你要先思考行。」

訪學期間,筆者也參加了幾門博士課程和研究生課程,總體感覺所聞非虛。荷蘭的學校確實特別注重思維模型構建和思維方法訓練。例如,一門提升創造力的課程就極有意思。國外的上課形式及內容和國內大相逕庭。兩位老師,一男一女,13個學生,半圓圍坐。師生相互介紹之後,便開始逐個場景的講解和訓練。課程中,以互動討論為主。全部以情景代入方式教學,沒有答案,只有問題和不斷完善的問題。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要連問5個「why」,還要問「why not?」同時,學生要不斷交換合作對象,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討論,綜合完善並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答案。這種訓練可以不斷地破除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用不同的體操動作訓練大腦,用顏色和單詞顛倒等等多種方式訓練一心二用的能力。

在互動和輕鬆幽默的課程中,學習變得不再枯燥,更不是生硬的灌輸。另一門課程——Basecamp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位老師,兩個學生,整整一晚上,接近4個小時,內容就是對博士論文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協作,進而引導深入挖掘問題,直到找出問題的癥結和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本人的《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Society change(可持續創新和社會變革)》碩士課程,需要通過分組討論、隨時提問、階段性確認理解程度、強化互動等過程,著重在概念模型、思維方法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強化訓練。該課程和其他課程一樣,信息量極大、作業量很大,特別是為了完成作業還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一個小組為了完成一份作業,有時候要讀十幾篇學術論文,然後寫出超過50頁的分析報告。通過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可想而知。

與Basecamp指導老師合影

調研中還發現,荷蘭大學和實踐結合相當緊密。例如,TUD擁有歐洲規模最大的航空航天學系,並與荷蘭國家航天實驗室NLR,以及空軍、航空公司緊密合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TPM管理學院的陳鵬飛博士生談道,TUD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裡擁有並管理著一個屬於自己的應用於科研研究的小型的核反應堆(2兆瓦),巴基斯坦「飛彈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曾在此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航天學院設計的衛星可以發射上天(低空衛星);學校還設有一個專門給學生做各種奇思妙想的實驗場所,在TUD土木學院背後也有一個dream team,學生自治,做太陽能賽車輪船等,這些試驗成功後都會向市場轉化,最終形成創新產品和生產力。同時,大學研究院制度極大地提升了博士研究生教育及其研究的水平,有力地支持了創新,是荷蘭國家創新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國際競爭力形成與提高的主要因素。另外,行業內被認可的學者可以到大學做兼職教授(老師),大學的教授也可以「下海」做兼職。周圍許多學者都是這種情況,本人訪學的導師Marcel教授以前就是業界的一位項目總監。這種極強的相互聯繫,可能也是其創新的動力之源。

根植於心的重商傳統

前文在歷史演變中提到,荷蘭以貿易立國,形成了重商的傳統。相應的,荷蘭的教育也受到了影響,並予以強化。

在荷蘭,學生從中學開始就被要求寫商業計劃,構思一個公司,通過調研確定可行的運營模式、管理結構、盈利方式等。如果發現好的商業計劃,老師還會鼓勵學生嘗試。此外,學校還會經常邀請各界人士前來授課,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行業。所以,荷蘭的年輕創業者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在中學五年級就成立了自己的網絡公司。

在TUD舉辦的企業家活動和企業展中,筆者遇到幾個創業老闆,都是TUD還未畢業的學生。原來,他們是休學創業!此外,在許多創業公司中也有很多學生志願者,他們利用間隔年(gap year)的機會增長社會閱歷和獲得實踐。這被學生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機制,既多了選擇,又增加了對社會的了解,同時也明確了自己需求和學習的方向。

對此,TUD土木學院葉光副教授談到,荷蘭社會極其重視獨立個性發揮,注重把自己的觀點培育成現實,開公司也就成為一種普遍風潮。當然,通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和積累,這些公司不一定會變大、變強,創業者也許會把公司賣掉,然後開啟另一個創業之旅。

作者 / 高星林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訪問學者

相關焦點

  • 我眼中的荷蘭社會創新力(二)
    儘管並非專業技術文章,《橋梁》雜誌微信公眾號推薦給讀者,是希望藉此內容在行業創新體系的培養以及創新人才的發掘方面提供更多元的視角和理念。支撐創新力的社會文化在歷史、地理和教育的影響下,荷蘭社會形成了自由、開放、包容、崇尚創新的文化,為創新力提供了支撐。
  • 荷蘭丨我眼中的留學福地
    小夥伴們好,我是就讀於荷蘭海牙大學的一名留學生,我已經在荷蘭學習了四年,先讀了預科,還轉過專業,現正在實習中。一直都很喜歡荷蘭。  一 不用學荷蘭語,就可以輕鬆地在荷蘭生活和學習。  眾所周知,荷蘭是英語普及率最高的歐洲國家之一,這一點我真的是深有體會!不管是簡單的出門購物,還是去市政廳辦理材料,基本上遇到的荷蘭人都能很好的用英語交流,對於剛到荷蘭的小夥伴們簡直是真的不要太友好!
  • 荷蘭:以後別再叫我「荷蘭」了
    新標識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舊標識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荷蘭」這一名稱將被停用自2020年1月起,「荷蘭」(Holland)這一名稱將被停用,改為「尼德蘭」(Netherlands)。荷蘭,英文全稱叫做「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偏北部的國家,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據世界銀行數據,荷蘭目前擁有超過1700萬人口,其2018年GDP總量為9136.58億美元。
  • 別人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自己
    萬萬沒想到,在這個文藝青年(褒義詞哈)為主的寫作群裡,有一位年輕人(我這裡的年輕人沒有年齡限制)寫了一篇關於我的文章,很有意思(我想做一個對比:別人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自己),全文複製如下: 作家流沙河曾說,「小時候,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我是好人,他們是壞人;長大後,我發現人啊,有時候是好人,有時候是壞人,我也一樣
  • 荷蘭鹿特丹商學院以創新為本
    鹿特丹商學院(http://www.studynl.com/rotterdam/)於1966年建校,是荷蘭最大的應用科學大學之一,學校提供不同種類的經濟類高等教育及培訓項目,畢業生能勝任在公司、政府機構和公共服務業等行業的實際工作。就業領域為經濟、管理、法律、貿易、工業、政府等部門。
  • 荷蘭:賈伯斯學校創新教育使孩子愛上學習
    以下是部分精彩內容:  鄭江(原《北京娛樂信報》教育記者,現旅居荷蘭和新加坡)  「賈伯斯」學校「創新」 傳統基礎教育  談到荷蘭使用網際網路教學,就不能不說著名的賈伯斯學校。  在線教育平臺語言類最多  荷蘭官方語言是荷蘭語,因此到荷蘭工作的人最好要學習基礎的荷蘭語,根據荷蘭移民局的規定,通過任何形式要在荷蘭定居的人,都必須參加荷蘭語考試,通過考試才可以獲得居留資格。因此荷蘭語學習網站應運而生。
  • 廣州日報:期待大學生的創新力「變現」
    郭潤華團隊設計製作的一種新型霧霾淨化裝置在日前舉辦的「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8月15日《光明日報》)   在我看來,任何能有效激發大學生創新力的社會安排都值得點讚。大學生如日中天,處於人生最活躍的階段,是社會最富創新力的群體,他們代表了未來,社會有責任為這一群體提供一切可能,去催化、觸發、呵護他們的創新力。
  • 行走荷蘭 一個中學生眼中的歐洲
    由於飛機的晚點,坐了十多個小時的座位就像扒住了我的腿一樣……一身疲倦下了飛機,荷蘭當地時間約為下午四點,陽光很足但溫度還是挺低的,穿的不多的我被冷+曬的十分清醒,當然包括踏上這片陌生土地的興奮感。晚上在酒店度過了在歐洲的第一晚,內心充滿期待。
  • 路透社公布「2018歐洲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
    &nbsp&nbsp&nbsp&nbsp建於1425年的魯汶大學:最古老,最創新&nbsp&nbsp&nbsp&nbsp最近,英國路透社公布了「2018年度歐洲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排在首位的不是英國的牛津、劍橋,也不是德國法國的名校,而是比利時的魯汶大學。
  • 荷蘭牛欄(諾優能荷蘭版)上線「創新碼上查」,進口奶粉放心購
    荷蘭牛欄(諾優能荷蘭版)是非常受寶媽們歡迎的進口奶粉品牌。荷蘭牛欄源自荷蘭,在荷蘭市場的佔比超過60%,長期排名市場第一,是荷蘭寶媽的首選奶粉。近期,諾優能荷蘭版易樂罐還推出了「創新碼上查」雙碼追溯系統,採用三重黑科技,溯源驗正,確保媽媽們到手的每一罐進口奶粉都是原裝正品,既安全又可靠。
  • 讓古典音樂的創新成為可能,荷蘭為其注入年輕元素
    另外,如何通過創新將年輕化的元素注入古典音樂,逐漸成為了古典樂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而荷蘭也已走在了探索古典樂創新的道路上,許多荷蘭音樂家早已成為古典音樂實驗創新的領跑者。譬如,馬斯垂克古典音樂創新中心(MCICM)第一屆研討會今年3月在荷蘭東南部的城市馬斯垂克舉行,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專家一起探討了關於古典音樂創新的各種可能性。
  • 荷蘭社會常識KNM第一課:WERKEN IN NEDERLAND|在荷蘭工作
    KNM荷蘭社會常識之在荷蘭工作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尤其年輕人,在荷蘭是需要工作的。有的人會作為僱員,為某位老闆工作。有的人會成立自己的公司,成為我們常說的企業家。北京皇家荷蘭語學校有很多人並不是為了錢而工作,他們會成為義務工作者。
  • 荷蘭,我來了!我去荷蘭做中餐廚師的全部經歷
    中餐自上世紀進入到荷蘭,深受當地人的喜愛,目前在荷蘭各個城市都有中國餐館,共計20000多家,隨著中國餐館數量的增加,對中國廚師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其良好的工作環境,優越的待遇,受到了中國中餐廚師的青睞。我來自山東濟寧,是一名25歲的廚師,有四年廚師工作經驗。
  • 荷蘭還是尼德蘭?荷蘭說:我是風車和鬱金香,你只是「低地水窪」
    荷蘭政府的這一決定,引起了國內外網民的無數吐槽,畢竟「荷蘭」這個名字早已經成為了這個國家現代形象的代表,比如人們一提到荷蘭就想到了它的大風車,想到了它的鬱金香花田。可是荷蘭政府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想要在國際上利用改名大法重塑荷蘭的現代形象,那麼荷蘭到底是該叫荷蘭還是尼德蘭呢?
  • 荷蘭教育讓腦洞煥發商機,如何複製荷式創新?
    荷蘭教育體系本身就是一項「完美」創意荷蘭是世界上教育機會最公平的國家之一,小學和中學是完全免費的義務教育,而且這一原則適用於在荷蘭居住的所有國籍的兒童。無論家庭收入如何,只要在18歲之前,每個孩子每季度都可以領取201—287歐元(約合人民幣1518元—2168元)的補貼。
  • 荷蘭社會常識KNM第七課:荷蘭的鄰裡相處之道
    KNM荷蘭社會常識之荷蘭的鄰裡相處之道上一篇文章我們有提過荷蘭是一個講究和睦相處的國家,比如別人過生日的時候要說生日快樂等等。那麼荷蘭人的具體相處之道是什麼呢?今天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首先荷蘭真的是一個禮多人不怪的國家,他們會頻繁的打招呼問候彼此,哪怕是和一些不熟悉甚至是不認識的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或者在電梯口,都會禮貌性的打聲招呼,比如你好,早上好等等。熟悉的人更不用說了,在一些聚會或者正式一些的場合,大家還會握手致意。大家注意一下,握手的時候一定要伸出右手。
  • 一文看懂,荷蘭為什麼要「改名」?-虎嗅網
    這個國家地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低平」:這是一個全境位於萊茵河下遊衝積平原的國度,其境內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除南部和東部有一些丘陵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洼,是歐洲地勢最低的國家之一。以中國地理來類比的話,這裡相當於歐洲的長三角和上海,南邊的比利時也是個低地國家,不過荷蘭比比利時更低。
  • 羅馬尼亞力壓荷蘭奪花魁 巴爾幹雄鷹振翅再高飛
    經過歷時近一年,12輪的艱苦比賽,最終羅馬尼亞力壓熱門球隊荷蘭成為小組第一,並且提前一輪就拿到了決賽階段的入場券。細數羅馬尼亞出線歷程,主客場對陣荷蘭拿到四分當堪稱決定性戰役,這讓他們直接取得了與荷蘭的比較優勢,為最終壓倒橙衣軍團,打通前往歐錦賽決賽階段的大門奠定了基礎。  前三場比賽羅馬尼亞兩勝一平,其中包括主場2-2戰平保加利亞。
  • 從論文引用數看我國科技創新力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判斷一篇論文的內在價值及其創新力,該論文發表後被他人引用的次數是重要指標。全球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領域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Thomson Reuters(湯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團就用這些量化數據來預測諾貝爾科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得主。2002年以來,在它所統計的各學科引文桂冠者中,有12位獲得了諾貝爾獎。
  • 荷蘭零售巨頭Jumbo創新概念超市 學陳列之美
    在本次旅程的第一期,我們就介紹過荷蘭的新概念超市Albert Heijn。今天我們去的地方,是比Albert Heijn還要更具創新精神,而且上升勢頭更猛的荷蘭零售巨頭Jumbo。  我們把Jumbo 定義為創新超市,並不是說他沒什麼歷史。其實早在2003年,Jumbo就已經在荷蘭嶄露頭角;但是Jumbo的經營一直不溫不火,非常低調。2003年的營業額只有6000萬歐,市場份額3%左右。他的店往往給人的印象是:還不錯,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