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一個人口只有1708萬的小國,卻擁有世界上最充沛的創意活力。
沒有荷蘭人,就沒有藍牙、視力表、溫度計、白蘭地、股票;沒有荷蘭的梵谷、倫勃朗、蒙德裡安,世界美術史也會黯然無色;沒有荷蘭人發明的Wi-Fi,我們今天也不可能隨時隨地分享著靈感。
但如果沒有荷蘭的優質教育體系作為營養劑,再有潛力的種子也不會發芽,再獨創的想法也不會變成現實。荷蘭的教育,潤物細無聲地將創新思維融入進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
荷蘭教育體系本身就是一項「完美」創意
荷蘭是世界上教育機會最公平的國家之一,小學和中學是完全免費的義務教育,而且這一原則適用於在荷蘭居住的所有國籍的兒童。無論家庭收入如何,只要在18歲之前,每個孩子每季度都可以領取201—287歐元(約合人民幣1518元—2168元)的補貼。
大部分歐洲國家和中國一樣,孩子從6歲就開始上學,但總愛「獨樹一幟」的荷蘭,卻把入學年齡提前了一半。大約90%的孩子從三歲開始就接受荷蘭的早期教育,幾乎所有兒童在4歲就入學,小學需要讀八年。但是在這八年裡卻沒有成堆的作業,也沒有兩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很多孩子也無需面對打擊信心的考試排名。
因材施教這一理念在荷蘭的教育理念中被無限放大。荷蘭的小學教育中除了荷蘭語、英語、數學、體育這些基本學科之外還包括「創意表達」這一科目。
教學課堂
在給孩子充分的選擇自由的同時,老師也會做一些「指明燈」式的工作。在小學升初中時孩子們要參加一個叫做CITO考試(即荷蘭的小學畢業考試),由教師評估孩子們的測試結果並對他們中學教育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議。而在荷蘭的家長眼裡也沒有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這一說法,他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是孩子去了能發揮他/她特長的地方。
如此標新立異的教學體系必然飽受質疑,但事實證明「不競爭」、「不一視同仁」,培養出的不是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的懶漢,而是一個又一個會放大自己閃光點的創新式人才。
荷蘭人定義「荷」為創意
擁有了創意加教育的理念作為支撐,荷蘭創新總是能帶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驚喜。
荷蘭人的創意創新,從過去到今天方興未艾, 2018年荷蘭在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名列第二,輕鬆打敗美、英、德等大國,2019年歐洲設計獎提名中,荷蘭人的名字出現了43次。
荷蘭是創意商業的聚集地,飛利浦、聯合利華、畢馬威這些企業的種子都在荷蘭落地,並生根發芽,成長為在世界範圍內都有響噹噹名號的行業巨頭。
創意不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要改變生活,「荷」式創意,不僅給荷蘭帶來發達的產業,還讓荷蘭人在生活品質上有滿滿的優越感。荷蘭人不愛汽車卻偏愛自行車,還提倡用二手代替購買,他們用回收的廢棄塑料修建環保自行車道。荷蘭人少用煤,而是用地熱和風能來減少碳排放,2294座風車並不是虛有其表。
荷蘭元素
荷蘭的幸福感位列全球前五,人們幾乎沒有長時間工作,更別說加班,充足的睡眠讓你有足夠的好心情去欣賞大片的鬱金香花田。荷蘭的養老金指數世界第一、兒童福利世界第一、醫療體系歐盟第一。
另外,荷蘭的創意不是獨煢煢,而是眾樂樂。荷蘭人告訴世界:獨創、但需共享。所以現在中國人民熟知的建築中不乏荷蘭元素——中國的「小蠻腰」廣州塔是荷蘭海默爾夫婦的智慧結晶;北京的中央電視臺大樓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07年世界十大建築奇蹟之一,它是出自荷蘭的設計師雷姆·庫哈斯之手;荷蘭最有影響力的建築事務所MVRDV和中國南海開發公司合作,在今年年初公布了臺北雙子星大樓的設計方案,即將打造出臺灣版的「時代廣場」。
中國人民熟知的建築中不乏荷蘭元素
中國人民熟知的建築中不乏荷蘭元素
如何複製荷蘭式創意?
創意並不能讓一個國度一勞永逸,而荷蘭的靈感也並沒有達到100%的飽和,那麼是什麼驅動著荷蘭不懈創新?有人認為是為了對抗地少人密的國家現實,有人認為是荷蘭人「求同存異」的觀念讓他們在信息碰撞中得出全新方案,有人認為是因為荷蘭人擅長基於變化不斷革新……
但其中不可否認的是,創新教育是荷蘭在不斷接近完美的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它不僅完美地融入進荷蘭的小學和中學,而且在大學時期發揮到極致。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響了國家軟實力以及創新能力。在2018年的全球軟實力報告中,荷蘭排名第9;在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200所頂尖大學排名表中,荷蘭共有13所大學入圍;在2018全球創新報告指數中,荷蘭名列第二。對於荷蘭的這些成就,創新教育功不可沒,荷蘭的創新產業和各所大學都有著緊密的合作,還與強勢的商業領域相互扶持。
創新教育對於提升國家軟實力功不可沒
培養創新式人才當然離不開讓學生能夠發揮所長的優質平臺,荷蘭的大學提供的英語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比其他歐洲的國家都要多,且很多專業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阿姆斯特丹大學有世界第一的傳播與媒體研究專業;瓦格寧根大學的農林、環境科學領跑全球;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被稱為「歐洲的麻省理工」,包攬了幾乎所有工程科學專業;還有荷蘭綜合實力最強的烏特勒支大學,在這裡誕生過1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5位斯賓諾莎獎獲得者,學術實力享譽全球。
創意融入大學教育再結合蓬勃發展的商業,荷蘭式靈感在不斷延續。說起荷式靈感或荷式創意,烏特勒支也是繞不開的地方,因為在創意層面,烏特勒支絕不比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遜色。
除了前文提及的烏特勒支大學,應用科學大學也擁有可以稱霸荷蘭的獨特優勢。烏特勒支應用科學大學將創意商業真正打造成了一門專業,實現了從垂直的國際傳播專業到綜合型的創意商業專業的成功轉型,並且致力於將自己打造成該領域內的王牌。
烏特勒支應用科學大學坐落於烏特勒支大學城中,這裡是7萬大學生聚集地,中國留學生Novi就是其中一員。當談起在烏特勒支應用科學大學的經歷時,他說,迷茫、踏實與憧憬是自己的生活寫照,從最初前往異國他鄉的懵懂茫然,到在荷蘭的初創公司中如魚得水,創意商業專業無疑為他提供了華麗蛻變的最優跳板。烏特勒支應用科學大學對於他而言,是實現個人升值的不二之選。
生機勃勃的烏特勒支應用科學大學校園
荷蘭教育國際交流協會(Nuffic)的數據顯示,目前共有來自170個國家的8.6萬名外國學生前往荷蘭攻讀學位,而這已經佔據了荷蘭學校錄取總人數的11.5%。對於荷蘭而言,除了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外,中國是荷蘭的第三大留學生輸出國。在留學生人群中,25%的人選擇在畢業5年後仍留在荷蘭,據統計,國際人才已為荷蘭經濟發展創造了至少15.7億歐元的價值,這其中也有不少中國留學生的貢獻。
如果你也想一睹荷蘭創意與商業的風採,如果你也想激發自己的創新潛能,如果你也想在商業市場中大展宏圖,不妨試試在烏特勒支尋找屬於自己的獨特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