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囉嗦 孩子最喜歡

2020-12-19 搜狐網

  媽媽不囉嗦 孩子最喜歡

  南山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多數學生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良好

  深圳商報記者萬紅金鄭愷實習生薛松鄭宇

  【本報訊】日前,南山區教育局關工委「陽光小組」對南山實驗學校等多所小學進行了問卷調查,對象是小學四年級、五年級學生,有近100名學生進行無記名答卷,問卷100%收回。

「媽媽是否囉嗦」是學生最為關注的問題。孩子遇到困難希望得到安慰和鼓勵調查顯示,普遍反映了孩子們需要鼓勵、幫助、關心和愛護。如遇到困難時,希望得到父母安慰和鼓勵;當想做一件事時,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理解、最好共同參與完成;生病時,希望父母多呆在身邊照顧、多點微笑;考試前,希望媽媽給自己「加油」;希望媽媽說話有力度一點,說一次就夠了,最不喜歡的是媽媽囉嗦。

  從答卷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大都生活在幸福祥和、平等關愛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們認為父母不僅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而且父母不侵犯自己的秘密,不會不讓自己交朋友。孩子普遍反映父母疼愛、鼓勵、信任、理解自己。

  四年級有60%的父母喜歡誇獎他人的孩子;70%的父母不打孩子,不侵犯孩子的秘密;80%的父母愛孩子、相信孩子。

  問卷反映大部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較好。45%的能自理床鋪;97.5%的用好洗漱用具能放回原處;75%的在功課做完還看課外書;40%的還要繼續做課外作業。

  在教育孩子方面,83%的父母遇事能講道理,不動粗;小同伴打架,60%的父母請老師對雙方進行教育。但也有25%的孩子認為受人欺負要還手,不能吃虧。多數孩子的愛好廣泛問卷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愛好是健康的、廣泛的。35%的孩子稱平時有1個小時的時間看電視;47.5%的喜歡看卡通片;15%的喜歡看體育比賽;17.5%的有追星欲望。

  做完功課後,孩子們在做些什麼?27.5%的喜歡畫畫;22.5%的學器樂;35%的喜歡找夥伴們玩;15%的想下棋。

  南山區教育局關工委負責人告訴記者,問卷的反饋信息,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思想、愛好、心理以及家庭教育情況,說明孩子成長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家庭又是一個特別的要素,提高家庭成員的知識和道德素養顯然非常重要和迫切。

相關焦點

  • 媽媽用囉嗦來表達對我的愛
    在我沒結婚的時候,老媽很少嘮叨我感情方面的事,不過上學的時候囉嗦最多就是我的學習,我是個特別喜歡看電視的孩子,但是家教卻很嚴格,每周一到周五是不可以看電視的,否則會被媽媽嘮叨的想要離家出走。你現在看電視明天上課都是動畫片裡的內容,你知道不?你看看你哥哥怎麼不看電視……」巴拉巴拉……媽媽能夠在短時間把我嘮叨的後悔死打開了電視機,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得媽媽的良苦用心,後來大了我才明白,這一切的嘮叨否是為了我能夠好好學習,考學好一點,生活才能好一點。
  • 孩子講話太囉嗦?媽媽不要急,試試「大腦整理術」
    比如孩子的許多發音都不太標準,大多數時候都需要媽媽來解讀孩子表達的意思;又比如孩子常常會張冠李戴,鬧出不少笑話。這其中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孩子講話太囉嗦這件事,相信很多家長都為家裡有個「小話癆」而頭疼不已。
  • 媽媽囉裡囉嗦的「瘋狂出擊」,孩子:對不起,媽媽,這招不好使
    自己也變成了囉裡囉嗦的媽媽,總是對孩子瘋狂出擊、喋喋不休。父母的嘮叨不是滿滿的愛,說的太多了反而有害!為什麼媽媽總是嘮叨個沒完呢?一通嘮叨後,孩子反而對媽媽更加不滿,並且覺得媽媽也不重視自己,就覺得自己給媽媽添了麻煩。所以,爸爸媽媽在跟寶寶講道理之前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如果自己確實不高興,可以跟他講,但不要和他的事情混在一起。直面自己的情緒,才能讓他信服。過度的嘮叨,只會讓寶寶更煩你。
  • 多傾聽少囉嗦,改變教養方式,你將收穫不一樣的孩子
    在公司,如果有一個囉嗦的上司那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呢?是否度日如年,是否感覺不被信任,每天下班走出公司就像出籠的小鳥,又度過了一天!可是你還有節假日還有周末可以不去面對囉嗦的上司,還有空間解放壓抑感。假如你是如囉嗦上司一般的媽媽,孩子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你,又將如何自處?
  • 想讓孩子聽你話,「囉嗦」不是好方法,先尊重孩子你是否做到了
    "趕快吃飯,快點啊把米吃了,就剩你還沒吃完了,你怎麼吃這麼慢啊」,每次吃飯的時候小侄子都要在他媽媽的碎碎念裡吃飯。然而這種碎碎念反而越來越不起作用,他媽媽越是這麼說,這個飯啊越是餵不到嘴裡去。越是苦口婆心,這孩子怎麼就像沒事兒人?
  • 好媽媽不吼不叫,溫柔媽媽孩子最喜歡
    作為孩子的一面鏡子,媽媽經常朝著孩子大吼大叫,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深受影響,慢慢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衝動,易怒,暴躁,缺乏耐心,變成一個情緒控制能力極差的人,甚至控制不住情緒。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想以大吼大叫的方式解決問題。
  • 女兒嫌媽媽囉嗦把她「拉黑」:嘮叨,是媽媽最高級的愛
    是跟媽媽吵架了?被媽媽逼結婚?逼生孩子? 都不是。 她屏蔽媽媽,只是因為覺得她嘮叨:「媽媽太囉嗦,好像把什麼都寄托在我身上,微信上不停地發各種雞湯和警示新聞。」
  • 今日童書推薦 || 繪本《最喜歡媽媽》
    ——馬克∙吐溫如果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我想媽媽對孩子的愛算一個吧。無論你如何淘氣,如何傻裡傻氣,如何讓人無可奈何,只要你需要媽媽時(或是她覺得你需要她時),她都會義無反顧地出現在你身旁,為你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並「諄諄教導」你一番。
  • 孩子說話囉嗦沒重點?想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大腦整理術」很重要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最近孩子經常說話沒重點,等孩子說完一大段話,最後也不知道孩子說了啥。別人都是因為「孩子不愛說話」而苦惱,而我是因為「孩子太囉嗦沒重點」而煩惱。
  • 囉嗦奶奶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竟超過大學寶媽,這3個方法,值得借鑑
    聽完奶奶的方法我覺得很有效果,原來是在孩子提升語言能力的關鍵期來給孩子不斷地講述知識,讓孩子加深對知識的印象,跟這位奶奶聊了很久,看見孩子他媽媽也過來接他了,我就順道問了一下這位大學寶媽的育兒經驗,這個寶媽說道,我雖然讀了很知識,但是培養孩子語言這塊還真比不上我婆婆,我每天在網上給孩子搜索很多培養孩子語言的知識,但是這孩子跟我和他爸都不說話,反而一見到他奶奶就跟小話嘮似的
  • 媽媽太「狂躁」教不出好孩子,這樣的媽媽,孩子最喜歡
    在妹妹的心中,這句話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其實妹妹想告訴媽媽,即使自己再優秀,也比不了姐姐在媽媽心目中的位置。而這種抱怨和指責孩子的行為,相信每個家長都做過。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媽媽,都具有著無法治癒的"狂躁症",尤其是面對著孩子不盡如人意的表現時,情緒會瞬間暴躁起來,這已經成為了媽媽身上的通病。
  • 【三月為你讀】第27天3.27+我最喜歡媽媽
    《我最喜歡媽媽》這本繪本光是看封面就很暖心。前面封面袋鼠媽媽幸福地擁抱小袋鼠。後面封面母牛媽媽微笑看著小牛,封面導語: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媽媽。最厲害的,是誰的媽媽呢?這是一部說「孩子喜歡媽媽」的繪本喲。小牛對袋鼠說「告訴你吧,小袋鼠,我媽媽可厲害了。」給我喝這麼好喝的奶。小袋鼠對小牛說「告訴你吧,小牛,我媽媽可厲害了。」
  • 男人,將經歷「五種」囉嗦的女人
    男人,請不要嫌棄女人的囉嗦,一生中能囉嗦你的女人,只有五種:1,媽媽2,奶奶3,外婆4,妻子/女朋友女人囉嗦男人更多的「話」,主要分以下幾種:1,好好學習/好好工作這類是媽媽囉嗦的比較多,小時候希望我們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出來能有一個好的工作,好的發展。
  • 囉嗦不是媽媽的專屬,誰家沒有一個婆婆媽媽的爹?
    好多育兒專家都曾表示:中,媽媽不要囉裡囉唆;不要管得太多,要給孩子充分自主的空間……每每聽到這樣的說辭,我就禁不住忽視教育理念的真諦,而替廣大媽媽不服氣,多話、囉嗦不是我們的專利。反觀太多的爸爸,對孩子的過度關注與幹涉已經遠超媽媽!
  • 媽媽太「暴躁」教不出好孩子!這樣的媽媽,孩子最喜歡
    01、吼叫孩子每一個全職媽媽的背後,都有著無盡的辛酸史,不管是輔導孩子作業,還是收拾被孩子弄得混亂不堪的環境,都能看到媽媽怒髮衝冠的樣子,大吼大叫是無可避免的,相信這是大多數媽媽陪伴孩子時出現的行為。02、抱怨孩子在每個媽媽的心中: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認為孩子可以更優秀,所以總是給孩子提出很多不切實際的要求。一旦孩子無法滿足就會抱怨,甚至會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對比,每次孩子都是"完敗"。
  • 因為愛你所以囉嗦
    你跟我說你好像找了一個媽,而不是女朋友,她就是一個囉嗦怪。我一不小心被你撒了一大波狗糧,這一波狗糧吃的我觸不及防,但是很開心,覺得你們的戀愛是歡樂的。你就這樣,每天在她媽媽式溫暖的關懷下,提前步入了老年的健康生活。
  • 女兒嫌媽媽太囉嗦,竟把媽媽微信聊天設成免打擾!
    而現在,有很多母親都願意跟自己的孩子通過微信來交流。而接下來,小編要說的是女兒竟然把自己的母親設成免打擾了,這讓母親知道了真的是非常傷心的。這兩天,52歲的夏阿姨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微信竟然被女兒設成「消息免打擾」模式。夏阿姨很傷心,當自己給女兒發微信,女兒的微信連提示都不會有。
  • 不當「囉嗦老媽」,選對法寶很重要
    前幾天甚至在微博看到,一位33歲的媽媽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急性腦梗住院。輔導孩子寫作業,不僅要耐心的指導,還要注意孩子的坐姿,注意讓孩子專心不分神。輔導作業,對現代家長來說,應該無異於是滿清酷刑。  當媽媽前,暗下決心要做個跟寶寶互動,跟寶寶交朋友的家長。隨著寶寶長大,瑣事增大,貌似也磨光了我的耐心。
  • 囉嗦、愛嘮叨多半是「低層次父母」,聰明父母會這樣教孩子
    案例二:寶媽B有個兒子平時有事沒事,總喜歡跟兒子大道理,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兒子也開始嫌寶媽「太囉嗦「,每次寶媽話才說到一半,兒子就去做別的事情,完全沒在聽寶媽說話,讓寶媽感到十分地為難,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 媽媽在孩子面前不停嘮叨,只因媽媽關心孩子
    媽媽們的嘮叨其實是關心掛念,關心孩子比較多,總覺得哪裡不夠好,能從一個話題聯想到好多地方,比如天氣漸冷,關心孩子穿的衣服厚不厚,要不要多穿點,穿哪件會更好;如果拒絕了,會有不穿會感冒,如果感冒了之後會更多的關心,也伴隨更多的嘮叨。